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異世明皇 > 第五十六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

第五十六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


  <><>  第四卷  歷史不再重演  第五十六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

  崇禎三年三月丙申,清明剛過,暖暖的春風吹得人昏昏欲睡,樹上的鳥兒飛累得在枝頭上小憩。WWw。Qb5.Com\一切都顯得寧靜。突然文華殿里傳來一聲暴喝,驚得小鳥都飛了起來。

  “祖制!?守在祖制有什么用!你們來告訴朕,前幾代的朝廷怎么就垮掉的?!難道是因為改了祖制嗎?!恰恰相反,都是因為他們墨守成規,死守著祖制。朕去年在遵化一戰,朝廷的軍隊死了多少,滿清韃子死了多少?!難道我們就不如人家!”

  “現在軍隊兵衛糜爛,如果邊疆有事,就指望著遼東和三營的人馬?!難道他們就不是吃朕皇糧的兵馬!”

  我前幾日把孫承宗做的兵制改革文書給臣下去看,打算今天通過,沒想到很多臣子都反對,還講了一大堆的祖制不可更改的話,惹得我了一陣火。

  剛說完又有一個人站出朝列,沒想到在我聲色俱厲中還有臣子不怕死的跑出來勸諫,我看了一眼,居然是程國祥這家伙,我一看到他我就頭大,因為他總是提到一個我最不想提到的問題——錢!因為去年的宗改,戰后撫恤已經使我又虧損了三百萬,內庫里只還剩有兩千五百萬了!

  “皇上,臣等反對皇上的改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如果衛所不自己屯田,而是由朝廷放軍餉,將極大的增加朝廷的負擔,而駐軍負責鎮守一方,反而讓其屯田,兵士得不到訓練,豈非和皇上的初衷相悖!”

  在孫承宗的計劃中,借鑒遼東軍的做法,我是打算把各地的駐軍都開展屯田,而原地方上自給自足的衛所改為由朝廷供給,主要負責各行政區的治安,抓捕山賊,押運職責。大明在武昌,桂林,成都,南京,鳳陽,青海,福州,外加九邊重鎮都駐有五萬左右的兵力,這些駐軍是在各地鎮守,用以防備大規模的暴亂。他們平時只操練并不屯田,一切由朝廷供給。而駐軍實際很多時候是沒有戰事可打,幾萬人在那吃喝,我想想都心疼。既然袁崇煥在遼東都可以,那其他地方也就可以!明末的衛所實際已經名存實亡,戰斗力極其低下,不如取消軍戶,軍官也不世襲。采用義務兵制,十二年便可退役。還可負責地方事務,減少州縣的地方廂軍。

  “朕只是讓駐軍在閑時屯田,衛所擔負了其他地方上的事務,由朝廷負擔有何不妥?!”

  程國祥似乎等的就是我這一句話,接著他又說:

  “皇上,如今滿人剛退,但北面仍有蒙古,西面吐蕃,南面的暹羅政局不穩,連著東面還有紅毛番人。各地駐軍豈能掉以輕心,一旦作戰,所有支出將由朝廷負擔,微臣忝為戶部尚書,不得不考慮朝廷歲入可否承擔!”

  雖然我知道短期幾年內,南方不會有什么戰事,但聽他這么一說,我倒想了解下,如果軍隊都不屯田那會是什么模樣?!

  “是嗎!那程愛卿,你就以去年為例,講下要是一旦開戰,駐軍都不屯田,那一歲所需幾何?”

  “回稟皇上,太祖初大明內外設有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共一百八十四萬余人,經歷朝增減,如今有二百六十七衛,共計兵士一百四十九萬五千兩百人,其中武昌,桂林,成都,南京,鳳陽,青海,福州各有十衛,西北八邊共四十衛的駐軍。實記兵丁五十一萬余,朝廷每年支付二百九十萬物資軍餉。遼東十八萬,每年尚在四百萬間,三營需五十萬,其余兵士靠屯田所得,藩庫略有補助。如皇上改制全歸朝廷,以舊制計,朝廷僅此軍費一項需一千一百五十萬白銀。此非朝廷所能負擔!”

  我按照原先的想法道:“那每布政司分到的衛所兵額也不過四萬左右,藩庫每年提留百萬石糧食,每省就算給衛所也不過二十萬左右,應該可以承受的吧?!”

  程國祥答道:“皇上,每省藩庫確實有百萬石的糧食,但分給各縣也不過兩三萬石,府衙設施,地方的差役,驛道,河防,縣學等支出全賴于此,實不夠承擔衛所!”

  程國祥的回答讓我心里不爽,想到的方法都給否決了!我不甘心繼續問到:

  “那以今年朝廷的稅收可以支持多少?!”

  程國祥看了下手中的象牙笏才答:

  “皇上,自去年山西,山東,福建,廣東賦稅提出改制,因時日尚短,收效甚微。今年田賦預計在一千三百零五萬,南京海關有三百萬白銀進項。但每年官俸近三百萬,宮內用度一百萬,在京宗人俸祿一百九十六萬七千,驛站及各部支出在百萬間,陜西及各地救濟仍需六十八萬,京師三營五十萬是定例,通州院校,天工書院,鄭芝龍水師,蒙古諸部賞賜加起來需九十萬。如此便剩余七百萬白銀。不改制,便可保持相衡,否則仍缺四百萬白銀。”

  絕對是陷阱,走了一圈回來,要改制我還得墊出四百萬,等于遼餉還是我的。可問題是,如今能想到開源的都已經實施了,我那點內庫銀子就只能支持五年。這還不考慮出現幾邊打戰的情況。但程國祥說的是正理,我也反駁不了,就算我拿內幣出來,也是支持一時。他們是在用這些來阻攔我的改制,我決定先避開這一問題。

  “此事朕再想辦法,其他各項應該沒什么缺漏吧?!”

  劉宗周出列道:

  “啟稟皇上,衛所歸于都指揮使司,參與地方政務恐難以調用,三司若有矛盾,豈非失了皇上本意。”

  我滿意的看了劉宗周一眼,道:

  “這話你不說朕也要改了,前幾天朕和內閣商量了下,原十三行省增設到十七,甘肅,青海,河北,寧夏亦設三司。同時巡撫為定制,為一行省最高長官,協調三司,任期五年,非特許不得連任。”

  這項改制都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因為正值多事之秋,大多數地區都派有朝廷的巡撫,只是還沒有成為一個定制,而是臨時性的,規定下來更能使他們安心做事,大臣們對此都表示贊同!我想到兵制還吊在半空中,給孫承宗使了個眼色。他果然明白我的心思,他站出來道:

  “啟稟皇上,微臣聽了程尚書的意見,是針對朝廷負擔而言。臣以為,如今衛所屯田尚不足自保,在行軍作戰亦差強人意。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惟有快刀斬去亂麻,削減兵額,重建衛所。臣建議:每行省設立六衛,將士三萬三千六百人,守于各要道州府。負剿賊,押運,守城職責。順天設十二衛,拱衛京師外圍。如此全國除去駐軍,衛所有兵七十萬五千六百人。按皇上的的十二等軍餉,再加上糧食其它支出每士兵均下來,一年費四兩八錢,衛所只需二百九十四萬兩。包括駐軍大明軍費全額為九百八十四萬。程大人算及仍有剩余七百萬兩,如此便只短缺二百八十四萬。若衛所亦與駐軍一樣屯田,一律三分屯田七分操練。三月輪換。如此是可以支撐的。數年后,賦稅改制完成,賦稅自然會增多,到時即使與外族作戰,亦不會短缺糧食。”

  “不可!”

  孫承宗剛講完,我還沒說話就又有一人接著講,竟是左副都御史禹好善。

  “皇上,臣舊年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一帶巡視,期間所看屯田衛所無不敗壞,不少屯田給豪族霸去,更有甚者,兵士為將官所差,為奴為婢,軍戶有怨恨者都私逃,各衛所多不足額。將官亦有一種‘買閑錢’,其意是只需兵士交納一定錢幣,便可不操練,軍中馬匹也如此,被將士用去做私活。今孫大人要減額屯田,豈非與舊相同。若派人整頓衛所,恢復祖制便可。”

  “禹大人此言差已,此番整治衛所不同于以往,各軍戶不再世襲,其兵餉由朝廷負擔,各將官出于通州一心學院。如何出現軍紀敗壞?!”

  “孫大人,此事關系萬代,太祖立軍所之時,招跺集軍開創萬世基業,也不見衛所敗壞至此。如今二百余年后,衛所如這般又是為何?蓋因衛所屯田所得公私難分,給予小人間隙,致使衛所敗壞!”

  好家伙,果然是一矢中的。這禹好善倒也膽大包天,居然敢抨擊太祖制度。既然他提出來,應該對著屯田有些心得才是。我出聲打住了他們兩個的辯駁。

  “禹愛卿,既然知其紕漏所在,不知可有法子補救呢?這屯田之策勢必要行,衛所不得不整頓,國庫又委實擔負不起!”

  “回皇上,臣以為,衛所之弊有二,一為世襲,孫大人已提出方略解決;其二為公私難分,原衛所屯田所得除去朝廷定額,方為軍戶糧餉。屯田每歲多少難定,且朝廷政額為定制,遇減產之年,軍戶難以為生。而將官俸銀不由此出,只需交足朝廷糧食,便可得到賞識,是以將官皆不顧軍戶能否過活。臣以為,如要改觀,惟有屯田所得歸于朝廷,衛所兵餉由朝廷放。”

  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要是那些家伙各個都偷懶,不認真屯田,隨便交一點,豈不是我吃虧?!

  “如此屯田不力又將如何?”

  禹好善想了片刻回到道:“臣以為,如今在冊屯田有六十萬頃,劃分給各衛所有近三千頃,與太祖屯田時相近。可以太祖朝歲入為定制,不足者將官降一級以示懲戒!”

  這樣是可以打擊將官瀆職,但似乎對將官打擊過大了,要是年頭不好減產,豈不是讓將官頂罪。我想了下歷來的機制,突然有了點念頭。

  “朕看,如此不妥。這樣吧,屯田所得十取其一,均分與將士作為獎賞。原每行省六衛,朕以為每兩相近衛所,田地畝數一樣,畝產糧相同,不如比較一番,輸者,所得獎賞分一半予勝者。列位臣工以為如何?”

  朝堂上的人都在思慮我說的話,許久才有人反應過來。出來講話的是韓鑛,

  “以利為導,臣恐衛所只顧屯田,而荒廢練兵,以至本末倒置!”

  “那要不衛所間再來次武比!”這讓我想到了奧林匹克,奧林匹克的產生很大原因是因為戰爭。“各衛所在兩稅空閑時節,進行對陣,兩軍赤手武斗,奪得軍旗者為勝。這既靠衛所指揮使謀劃得當,也需兵士奮戰。勝者所得獎勵亦為獎賞一半!”

  這樣的自己人對陣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見,難免錯愕。韓鑛說道:

  “兩軍對陣,豈非兵士互有損傷?!”

  “呃……”這也是,現代的軍事演習都有空彈,不得已我想到一個勉強的方法。“雙方兵士胳膊系紅藍兩繩,被奪繩子兵士不得再戰,只能原地休息。違者重罰!”

  這下底下的人都不出聲了!

  “就按孫愛卿的條陳,各地駐軍兵額不減,每行省設立六衛所,順天府十二衛。從現有軍戶選取充任。每軍戶放十畝田地為民。”我看沒有人反對,終于吐了口氣,就順著總結了下。

  “朕記得太祖時有屯田八十九萬頃屯田,如今只得六十萬,五軍督府是否該給朕說說怎么回事?!”

  我話一說完,嚇得五軍督府的人都跪下來請罪。

  “算了,你們就帶罪立功吧。這衛所之事先行,駐軍就先別動了,你們把撤并衛所的事搞好,選好屯兵之地,劃好屯田。寫好了折子就給內閣看下,朱批后,你們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給朕整治好。十九道御史會盯著你們,若再有此番情況,朕決不饒你們。”

  “謝皇上開恩,臣等一定盡心辦差!”

  我站起身,對下面的臣子道:

  “好了,此事就這樣定了,吏部朕旨意,任命各行省巡撫,戶部想個關于衛所交納糧食和放軍餉的條陳上來。”

  “臣等遵旨!”

  “對了,禹愛卿,江南的豪族真如此橫行鄉里嗎?”

  “微臣所以句句屬實!”

  我思慮了下,也沒想到什么辦法,這次只能這樣了!

  “嗯!議了這么久,大家也餓了,退朝吧!”<><a(全本小說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416/936586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