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清人為明唱挽歌
對于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漢族士大夫們來説,他們雖然沒有辦法阻止滿洲人的鐵騎,挽救大明的統治,卻能利用手中的一支筆為明朝保留它的歷史,同時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國的哀思。Www。QΒ五。cOm/
莊廷鑨的《明史輯略》一書,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編修的。
其實這部《明史輯略》,雖然署莊廷鑨的名字,也由他出錢編修并刊刻,但其最早、最重要也最龐大的一部分資料,卻是來源于明朝一個大學士朱國禎的著作——《明書》。朱國禎系浙江人,是明朝萬歷年間的進士,到天啟年間,已經做到了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是相當于宰相的高級官員。但他晚年的仕途卻很不順利,被奸黨李蕃所彈劾,只好稱病辭官,回鄉居住。他仿照司馬遷《史記》和明朝以前二十一部史書的體裁,編寫了一部記錄明朝歷史的史書——《明書》,里面不僅記錄了歷史事實,還有他自己以"朱史氏"為名所發的一些議論的文字。遺憾的是,沒有等到這部著作出版,他就去世了。朱國禎死后,朱家的境況
漸漸不如以往,由于貧窮,他的后人把這部《明書》的書稿以一千兩白銀的價格賣給了同鄉莊允城的長子莊廷鑨.
莊廷鑨,字子襄,湖州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人。他的父親莊允城,字君維,是當地的一個富戶,很有些錢財。莊廷鑨少年時代就很有才華,卻不幸是個盲人。他聽説先秦時期有一個大史學家左丘以一個盲人的身份寫了一部名垂千古的歷史著作——《國語》,于是自稱"瞽史",想仿效先賢發憤著書,也寫一部流傳后世的史書。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同鄉,朱國禎的后人正在出售先祖《明書》的書稿,雖然價格很貴,莊允城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隨后,他以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時代史實和朱國禎抄錄的當時的一些資料,同時參考本地一些老學者所編撰的《明末啟禎遺事》等史料,招攬賓客,編纂新的記載明朝歷史的史書,編成后,取名為《明史輯略》,一共一百多卷。
莊廷鑨為這部史書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就在書編成之后,他邀請本地的知名學者、明朝崇禎年間的進士李令皙為此書作序。為了擴大影響,他還邀請了當地的一些名人參與修訂此書,并將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在書的前面。經過這一番準備,順治十七年(1660)的冬天,《明史輯略》正式刊刻出售。但莊廷鑨本人并沒能看到這部書全部刊刻出來就去世了。他雖然沒有后嗣來繼承自己的遺愿,但這部書由于他父親莊允城的繼續出資,得以刊刻完成。
莊允城是個商人,他之所以不惜重金,繼續出版這部《明史輯略》,自然是因為這是兒子的遺愿;同時,他覺得編書、刻書也是一件儒雅高尚的事情,自己雖然是個整天與錢打交道的商人,卻也希望能做些風雅的事情。當時被莊廷鑨邀請參與此書編撰的人很多,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很榮光的事情,有些人因為沒能名列其中,還感到遺憾。可見此書編修、刊刻之初,眾人都覺得這是一件不世之功業,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令所有人尤其是莊允城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件耗費了自己無數家產的榮耀事情,不久就讓他身陷囹圄,死于獄中,還給幾十個人惹來了殺身之禍,成了清朝歷史上第一個文字獄大案。更為離奇的是,就在連幾歲孩童都被抓獲罪,不能幸免的嚴酷追查下,有同樣受牽連的三家卻得以幸免。所以,這件清初以殺戮重而聞名后世的文字獄大案,又被添上了幾許神秘的色彩。
(全本小說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353/93544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