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舉結束
榜不多時,文官百官便也在勤政殿聚齊,準備開始早上沒到,因此眾臣都三五成群的閑聊著,最熱的話題自然也是此次科舉。\www。qb5.cOM/
眾人正聊間,見張揚貼身太監富貴從御階上側門出來,趕忙各回各位,準備迎接皇上。
往日富貴都會等眾人站好位,再請皇上出來。
今日他卻不等眾人站好,便喊道:“皇上有旨,今日早朝推遲到巳初(九點),各位大人請先自便吧。”
眾人聞言,不由一愣。
往日早朝都是辰正(八點)時分開始,皇上也從來沒有遲到過,怎么今日卻推遲了半個時辰。
難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或者有什么大事發生了?
還是哪位妃嬪在生產?
……
一瞬間,眾臣產生了無數聯想。
魯智深卻不愿多費那個腦筋,見富貴轉身要走,趕忙道:“富公公慢走。”
富貴收回已經跨出殿外的一只腳,轉身見是朝廷中出名直爽的魯智深,知他是皇上老臣,深得皇上信任,也不敢怠慢,點頭道:“魯將軍還有何事?”
“不知皇上因何推遲早朝?”
一眾大臣見魯智深出頭,也紛紛看向富貴。
富貴見他問到這個問題,趕忙陪笑道:“魯將軍見諒,此事皇上并未說明,小的也不敢妄自猜測。您也知道,皇上不準宦官過問朝事。皇上那里還等著我伺候。眾位大人若無事,我便先告退了。”
魯智深見他話已至此,也不好再為難他,頷首道:“那富公公去吧。”
富貴聞言,便也沖眾人點點頭,轉身而去。
張叔夜待富貴離去,疑惑的對一旁宗澤道:“莫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宗澤搖頭道:“也許吧,不過可能性不大,我自跟隨皇上以來。還從未見他有過任何小恙。”
說著,宗澤也是一驚,以前還未注意,不過此時想來。卻委實驚駭。皇上仿佛真地從未有過生病,甚至頭疼腦熱都沒聽說過。雖然皇上是天神下凡的事情在民間傳播甚廣,但眾大臣中還是有很多人并不怎么相信。宗澤怎知經過基因改造的張揚,抵抗力遠超常人。自然不會被一些疾病所困。
想到驚人處,宗澤也是大為驚駭,搖頭道:“或者皇上有什么事吧,圣上的事情豈是我們能揣測的。還有半個時辰。我們先回部里處理些政事吧。”
張叔夜聞言,便也往大殿外走去。
眾臣見狀,便也都各回衙門而去。
快到巳時。這才又都回到大殿。
此時放榜已有一個時辰。宮門前已然恢復平靜。只剩十數舉子或呆立或不死心的尋找。偶爾也有一二狂生姍姍來遲,查閱榜單。上榜者便故作平靜的離去,仿佛上榜是理所當然一般,落榜者則憤憤而去,還有幾人發誓不再赴考。
巳時一到,富貴便又從側面進殿,待眾人站好,才喝道:“皇上駕到。”
一些以為皇上小恙的文武百官,待見得張揚精神奕奕的出現在大殿上,不由又都疑惑起張揚推遲早朝地原因了。
敘過君臣之禮,張揚見眾人都有疑惑之色,笑道:“眾人都很疑惑今日推遲早朝之事吧?”
眾臣雖然都有疑惑,卻也不敢直言相問,生恐闖到槍頭上。
只有魯智深大著嗓門道:“是啊,皇上每日都是按時上朝的,今日怎的遲到這許久?”
張揚笑道:“朕非遲到,只是再等舉子們看完榜。”
眾臣聞言,臉上疑色不但未消,反而更濃了。
舉子看榜,仿佛和早朝沒什么關系吧?他們也不夠資格讓早朝推遲半個時辰吧?
這次卻不等人問,張揚便道:“歷朝科舉不時有舉子不服考官審閱,甚至聚眾鬧事。這是我朝第一次科舉,朕也擔心會有舉子鬧事。不過此時放榜已有一個時辰,大多舉子也已經看過榜,都已散去。雖有少數人有所異議,不過卻并沒人鬧事,可見此次科舉還是公正的,朕心甚慰啊。眾位考官也辛苦了,傳朕旨意,每位考官賞銀百兩,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經義科考完后,各位考官便也可以
。”
前朝考官獲任后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天朝也沿襲了此舉,不過地點改在禮部而已。
此次科舉主考官晁沖之聽得皇帝大賞考官,忙出列道:“此次科舉能得如此成效,全賴皇上改革科舉之功,我等不過秉承圣意,不敢居功。”
張揚笑道:“晁卿不用謙遜,有功朕一定會賞地。好了,你們還有什么事要奏嗎?”
晁沖之謝過皇恩,這才奏道:“進士科已然放榜,還請皇上欽定殿試和經義科省試時間。”
張揚想了想,道:“進士科殿試和經義科省試定在一日吧,就后日吧。”
雖然前朝省試和殿試也在一年,不過晁沖之卻沒想到會這么急促,聞言不由訝道:“會不會急了些?”
張揚笑道:“如今各地官員嚴重不足,早些排出名次,禮部便也可開始培訓,選任優秀者。而且過段時間,朕還要北上草原,也沒多少時間在京了。而且舉子在京吃用花費不小,若拖延時日漫長,恐怕其中一些貧困舉子恐怕會落魄了。”
“皇上仁慈。只是兩場考試同時舉行,恐怕考官會顧此失彼。不若先舉行進士科殿試,經義科省試次一日再舉行。”
“也行。”
八日,進士科殿試正式舉行。
一千名踟躕滿志的進士便來到勤政殿外,此次進士遠超歷屆,大殿已然無法容納,只好在殿前廣場舉行。
張揚一番勉勵后,科舉最高層次的殿試便在廣場外開始。殿試只考時務策一道.限千字以上。
此次題目卻是結合一地實況,制定一條切實可行的治水政策。與初試之時地治水題目相似,不過需要與一地實況結合。如果不了解一些實際情況,只是泛泛而談,那便容易露餡了。
眾人才拿到試卷,便有很多人揮筆疾書,卻也有很多人皺起眉頭來。
此題說難不難,對一些交游廣闊,又好觀察生活的人,初試之論便是自己所想,自然毫不猶豫的下筆疾書。但一些足不出戶,只知讀書的人初試之時卻是空想而已,結合一地實況,卻難倒了他們。
殿試成功地實現了張揚的意志,了解了考生對生活的了解程度,也排出了名次。
狀元被金華永康人何煥奪得,也是張揚記憶中地狀元。
探花則是秦梓,秦梓文采出眾,加上小時家里落魄過一段日子,不得不做些營生,對家鄉還是比較了解地。
榜眼則是晁沖之之子晁公武,此子卻是晁沖之中年得子,自幼喜讀群書,加上晁沖之傾囊相授,才學頗好,也是張揚欽點地榜眼。本來晁沖之還以避嫌為名推遲,卻被張揚訓勉了一番。雖然被皇上訓誡,但兒子能得榜眼,晁沖之還是高興而歸的。
相比進士科地盛況,經義科卻有些慘淡了,報名之人不過三千多人,不到進士科考生的十分之一。
寒窗苦讀,學成后經天緯地,光耀門楣之說還是深入人心。進士科放榜之后,很多舉子便直接踏上了回家的道路,等待來年再考。報經義科的多是貧寒舉子,家里實在撐不得他們蹉跎歲月了。
由于報名人數太少,經過省試后,全部錄取,又創造了一項紀錄。
經義科進士在禮部統一學習漢語拼音,學成之后,往各地教學,同時糾正各地發音,為日后官話的普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343/93532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