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吐蕃命運
環慶三路兵馬便各往任地而去,劉延統領辛興宗、楊惟忠帶兵進城休整。wWw.qΒ5、cOm//
張揚看了看屋中幾將,道:“你們都說說對現下西北局勢的看法吧。”
屋內眾將劉延慶職位最高,又是熙河統帥出身,對西北各國也十分了解,想了想,首先道:“這次入侵我邊界的四國中,以西夏實力最強,西州回鶻和黃頭回鶻最弱。因此西夏一退,回鶻便也跟著撤退了。吐蕃王朝滅亡后,其內各族也是紛爭不斷,多年來雖然不時襲擾邊境,但只是劫掠些百姓錢糧便會自行退去,并無力長期與我朝為敵。今番吐蕃占著四州不去,定是以為我天朝中原未定,無力再啟邊事。只要我大軍西進,吐蕃必然有人心生退意,即使其敢引兵抵擋,有圣上天威,吐蕃必然也不堪一擊!
種師道聞言,也道:“吐蕃各族并無統一調度,擊退其并不難。只是西夏一把火把沿邊各州存糧燒了個精光,現下城內糧草已經不足,我們只有等朝廷糧草運到,才能出兵。”
張揚可不想讓吐蕃得了便宜還能再安然撤回去,那樣他們還不時刻想著再來撈一筆啊,而且這次死在他們手中同胞也不少,自己若無法為他們報仇,這個皇帝便也白當了。想及此,問道:“若要攻滅吐蕃,你們看需要多少兵力?”
種師道聞言,想了想道:“吐蕃各族雖然分裂,但若面臨滅國之際。一定會合力對外。那樣吐蕃也可聚的十數萬兵馬。加上吐蕃人常年居于深山僻野,生性剽悍,戰斗力比我邊兵還要強上幾分。而且吐蕃境內山川險惡。其土兵又擅走山路,即使我軍可以順利推進,占領各處要地。吐蕃兵也可隨時威脅我后路,我軍若要運送糧草便得派大隊兵馬護送。如此一來恐怕沒有三十萬兵馬無法攻滅吐蕃,而且還得有數十萬民夫運送糧草!
張揚自梁山起兵時手下尚不到二十萬兵馬,雖然后來收降了不少宋軍。但也多在各地駐扎,哪能調出三十萬兵馬來,況且南方還有大理和越李朝入侵,也不能置之不管。但又不甘讓吐蕃白撈一筆,想了想道:“若有大量火炮相助呢?”
種師道見這年輕皇帝似乎有意攻打吐蕃,忙道:“吐蕃境內城池并不多,一旦我國揮兵進攻,恐怕吐蕃不會與我正面交戰。這樣火炮便也沒什么用武之地了。假若吐蕃再效仿西夏當年堅壁清野,不斷襲擾我軍后路,即使我朝派出三十萬大軍恐怕也勝負難料。而且我軍若傾力攻打吐蕃,恐怕會使西夏警醒。出兵襲我后路。不若先收復失地,整軍備武。等待時機。如今西夏國內無主,李謙順又無子嗣,黨項人生性兇殘,或許會發生一場內斗也未可知,那樣我國便可坐收漁翁之利。若能攻滅西夏,我朝便有了養馬之地,只要休養生息數十年,當可恢復漢唐雄風!
說到最后,種師道也是兩眼放光。
張揚聞言,也是暗自搖頭,看來現在要靠自己實力攻滅吐蕃有些難度啊,而且真的用三十萬大軍去打,還不定得死多少兵丁呢。看來還是得盡快從蒙古草原組建一支鐵騎啊。
客觀地說,十二世紀最有戰力地兵源恐怕還是蒙古人,不單單是因為他們能騎善射,便是堅韌也絕對是各民族之首。各部落間不斷的攻伐,也培養了他們高超的戰爭適應能力。蒙古士兵可以在極少進食和休息地的情況下連續騎馬作戰幾天幾夜。原始氏族社會的傳統又使他們擁有十分嚴格的軍事紀律,軍隊對領導者絕對服從。
張揚相信只要給自己點時間,憑著自己改造后的身手,絕對能讓他們相信自己是長生天的使者。那樣一來一只鐵騎便可以很快組織起來,到時再攻滅各國便容易多了,也不用再折損自己同胞。而且蒙古騎兵也沒有什么道德束縛,打到哪里,都可以就地征糧,即使對方堅壁清野,蒙古軍也可以用隨軍攜帶地母馬充饑,甚至可以生喝馬血。蒙古大軍需要的只是水草而已,似乎哪個民族也不敢把自己的國土變成焦土來抵抗侵略,那樣自己也不用再進攻了,等個一兩年的也就可以去給他們收尸了。
這次回去就找人了解一下現在蒙古草原的局勢和風俗,然后抽個時間去統一他們,然后便可以解決各國了。
雖然張揚已經想好攻滅吐蕃的方法,但這次也沒打算便宜吐蕃,聞言道:“那如果吐蕃來攻,你們能守住邊疆嗎?”
種師道可不想讓皇帝以為自己無能,聞言忙道:“前次是西夏吐蕃聯軍,臣將才主動退守渭州,若只是吐蕃一國之力,臣將定可保城池不失!
張揚聞言,點頭道:“既是如此,朕這次會給吐蕃一個深刻教訓吧。眾將軍先在城外辦幾個粥棚吧,近日估計會有西邊各州災民涌來,一定要全力救濟百姓。”
種師道聞言,道:“城內百姓也有不少斷糧了,城中糧草經過這許多日消耗,已只剩三千余石,又添了熙河一萬多人馬,恐怕無力救濟百姓!
張揚聞言道:“先救濟百姓,朕已令附近各州調撥糧草。西川富庶,各州府庫錢糧充裕,朕已令人傳書往渭州運糧,想來他們不敢怠慢。這樣,朕再給每州寫一份手書催促,你派人快馬送去!
種師道聞言,忙令人呈上紙墨。
張揚揮毫寫了數份催糧文書,令種師道派人送去。
果然,當天便有四鄉僥幸逃過西夏屠殺的百姓進城乞食。種師中趕忙在城中開設粥棚,救助百姓。
不幾日,城中果然充滿了東來的難民,雖然附近各州也陸續運到錢糧,但醫藥卻是短缺,城中傷病之人一時間也無法得到救濟,城里卻是哀鳴不斷。
為了拯救更多地百姓,第一批糧草剛過運到,張揚便領兵往西而來。沿途盡是大火后的慘狀,不少百姓更是餓死在離渭州不遠的土地上。為了救濟四面八方而來的百姓,張揚不得不令人沿官道每十里便開設一個粥棚。
察哥退兵時來了個分兵四掠,大火也幾乎燒遍了各地,好在察哥急于回去奪位,只有渭州方圓百余里被燒成赤地,再往西各州則只有城池附近鄉村受害。
西川各州府見天朝迅即擊退西夏和遼國,便紛紛獻表歸順,接地張揚手書,便迅速組織人馬往渭州運糧。
種師中便又組織人運往西線,二十余日后,河州便又有了數千石軍糧。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343/935314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