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遼國入侵
韓世忠看著后面囚車里耷拉著腦袋的方臘,也是憤懣不已。\\wWW.qΒ5、c0m\自己率部拼死格斗才捉獲了方臘,卻被那熙河統(tǒng)帥辛興忠奪了人去,那童貫也不容自己辯駁,便認定是辛興忠功勞。更可恨的是自己還得押運方臘上京給他請賞。
看看近的陳州,前方探馬卻報來:“前面官道出現(xiàn)許多車馬,有不少百姓也逃了過來。”
韓世忠暗道:毫州可是天子腳下,如何會有許多百姓逃難。想及此,便拍馬趕到前隊,果見許多車馬連綿而來,后面似乎還跟著一些仆從。
韓世忠上前攔住一輛車子,道:“陳州發(fā)生什么事了?”
那車夫見是一個軍官攔路,忙恭敬的道:“梁山張揚攻占了東京,城中百姓恐他們南下劫掠,欲往南方躲避。”
韓世忠見后面多是以車馬為中心的團伙,沒好氣的道:“什么百姓,恐怕都是大戶人家吧。全部靠邊,等我們通過,你們再走。”
那車夫見韓世忠語氣不善,也不敢啰嗦,忙把馬車趕到路邊。后面的車隊見韓世忠一伙各個攜槍帶刀,也都避往路旁。
韓世忠部將解元見韓世忠還要向前,奇道:“東京既已被賊人占領,我等此去豈非羊入虎口?”
韓世忠道:“我奉命押送方臘到京師,未得軍令,豈可返回。且賊人雖然占據京師,但四方州縣若聞得此事,必然帶兵勤王,我等且在陳州觀望,京師一平,便可押送方臘入京。”
解元道:“可陳州距離京師不過三百來里,若賊人南下,我們恐怕無法抵擋。”
韓世忠搖頭道:“西夏、遼國虎視眈眈,賊人必會派兵搶占西北州府,不然汴京便要暴露在兩國攻擊之下。賊人又豈有許多兵力南下,我等且往陳州收攏些兵馬,再度勢而定。”
說完,便拍馬徑直往陳州而來。
韓世忠領兵進的陳州,見陳州市面已經混亂不堪,便先把方臘一眾人都下到大獄,同時令人接管城內防務,收攏城內殘兵,又令人搜集各地消息。
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四川附近)各州接的張揚發(fā)的徽宗禪位書后,也都猜到事情真相,紛紛整頓軍馬,準備勤王,但見西北精兵未動,西夏又有入侵跡象,便也都各守治下觀望。只有南京守備發(fā)文南方諸州,號召勤王。淮南各州得信后,便紛紛派兵馬往南京聚集。
不幾日,韓世忠便探的張揚主力已經離去,而南京應天府已聚集兵馬準備勤王。韓世忠正準備押送方臘往南京之時,卻接的童貫要他再押方臘南下的軍令。
韓世忠看完文書,不由面色鐵青。
解元奇道:“將軍,江南傳來什么命令?”
韓世忠悶聲道:“要我們再押方臘南下。”
解元聞言更有些摸不著頭腦,奇道:“難道大軍不北上勤王嗎?”
韓世忠搖頭道:“文書上未說,但他讓我們押方臘南下,顯然沒有勤王的打算。”
難道童貫是想擁兵自重,解元聞言,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這個念頭,但這個念頭卻是不能說出口的。解元見韓世忠沉吟不語,便道:“那我們該如何辦?”
韓世忠想了想,堅定的道:“我們把方臘押到南京,再派人把東京局勢報往江南,相信太傅會領兵北上的。”
解元道:“但這樣一來,將軍便抗令了。太傅北上后,恐怕會給將軍治罪。”
韓世忠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后來之事,等后來再說吧。”
解元見韓世忠主意已定,便也下去安排兵馬起行。
童貫接的韓世忠奏報,得知張揚主力西進、北上后,便也放下心來,留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三部剿滅方臘殘部,自領八萬大軍往北而來。
與此同時,遼國局勢也是日漸惡化,皇帝耶律延禧在護步答岡以七十萬兵馬被女直兩萬人擊敗后,更是心膽俱寒,真正是聞風遠遁,女直人剛要攻上京,他便逃亡中京。四月份,聽得金人有攻擊中京的跡象,便又倉皇逃往南京。
逃到雄關守衛(wèi),崇山峻嶺之后的燕京,他才松了口氣,又開始游樂生活。宋朝內亂的消息才使得他重返金殿。
耶律延禧此時早已打算起兵趁火打劫,但仍佯問道:“宋朝內亂,眾卿以為我朝當如何應對啊?”
蕭奉先卻是一代權臣,聞言,首先出列,道:“宋朝內亂,邊疆各州必然自顧不暇,或許一些州府還會調兵南下勤王。征服宋朝乃我國夙愿,此時若正是我國南下良機。只需派一路精兵南下,必可各個擊破邊境諸州,宋朝富庶,我國正可從彼取錢糧支援北方前線。”
耶律大石也只當張揚乃一般草寇,并不認為宋朝還會有大軍可以抵抗遼國,使遼國兩面開戰(zhàn)。聞言也道:“宋朝京師被襲,邊境諸州必然也是人心慌亂,大王可一面調集兵馬,一面派人招降各州官員。若能不動干戈,取得幾城,也可再派降軍打頭陣,減少我國兵馬損失。”
大將蕭干也道:“大石林牙(遼國官名)所言甚是,那雄霸二州卻是兩處緊要城池,當派大臣親自前去招降,若得了這兩座城池,宋朝便無險可守了。”
耶律延禧見眾人意見統(tǒng)一,便也指派了兩個侍郎前去招安,之后又分兵兩路南侵,西路軍耶律得重率涿州三萬兵馬逼雄州,西路都統(tǒng)軍兀顏光帶南京五萬兵馬逼雄州。
雄霸二州早已接的王煥書信,又見遼國兵馬壓境,自然不甘投靠外族。但又無法兩面開戰(zhàn),只好歸順了天朝。楊志、林沖也趕在遼兵南侵之前接收了雄霸二州。
耶律得重與兀顏光探的雄霸二處得了援兵,也不敢輕易動兵,只好報往南京。
耶律延禧忙招來群臣商議。
蕭奉先卻道:“二州不過多了數萬草寇,定然無法阻擋我大軍,大王可令兩軍繼續(xù)攻城,必可以摧枯拉朽之勢攻破二處。”
耶律大石聽得天兵動作如此快,也是吃了一驚,聞言道:“那張揚兵馬調動如此之快,恐怕不是易與之輩。若我國戰(zhàn)而不勝,我國也無多少援兵可派,恐怕會形成對峙之勢,反而徒耗錢糧。不若遣使令其稱臣,如宋朝般每年獻納歲幣。想來他還無法平定宋朝其他地區(qū),也不想與我國開戰(zhàn)。”
蕭奉先道:“大石林牙太膽小了,區(qū)區(qū)一個草寇,豈能抵擋我大國,現(xiàn)下宋朝內部必然混亂不堪,西夏、吐蕃必然也會出兵攻城略地,我國豈可落后。”
耶律延禧卻也未把一個草寇放在心上,聞言也道:“傳令兩路兵馬強攻二州。”
耶律大石聞言,也只好怏怏而退。
~~~~~~~~~~~~~
求票啊,推薦沒了,別讓票也沒了啊。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343/935310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