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江湖匹夫 > 七 浮生夢

七 浮生夢


朱瑛本是練武修士,驅逐妖族后便將重心移于安國強軍,繼而數年。

待諸事順了,朱帝又念起了修道之路。實際上,當時那個年代,人族武道才剛剛開始崛起,劍道,刀道,槍道,甚至后來武道之外的真道、冥道等也是才顯雛形。朱帝是唯一一位以武合道的修士,已是可謂天下無敵。

可真正胸懷大志之人,永遠不會因為抵達山巔就停下攀爬的腳步。何況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朱帝某日夜間,皇城城郊約談劍庸子。

“仙侯可知,朕仍有憂慮。”

劍庸子為其斟酒:“朱兄如今已是人族始皇,有何心慮,可否請朱兄明示。”

朱瑛抬頭仰望月空,感嘆道:“朕觀天下,是何等恢弘之勢。雖說如今有本皇與仙侯二人衛守,可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況且流年莫虛擲,華發不相容。光陰珍貴,朕只恨難以再往前進擊!一念到朕的偉業重要被摧毀,朕的子民還可能將陷入水深火熱中,朕就心悸不已。只可惜,光陰可惜,譬諸逝水,一去不返。”

劍庸子道:“依兄長之意,是要揮師北上,除盡異賊?”

朱瑛搖頭,灌下一杯濁酒:“非也。危機不僅在外,更在舉國之內。何況仙侯所言非仁道之舉。罷了罷了,天下興亡,非你我二人可控也。朕只恨朕的拳頭尚且不夠硬,不然定叫這九天碎落凌霄,日月永不西落!只恨朕的鋒芒尚且不夠凌厲,不然定斬去那光陰變數,護佑我子民數萬萬年!”

劍庸子望著那高舉拳頭的君王,沉默不語。

話說建國以后,劍庸子的鑄劍之術愈加精進,其武道水準直入一品,爾后登樓。期間鑄煉出諸多名劍,但卻再無一把可以比肩昔日那“華年福祿”。

這對他無疑是一種打擊。直到不久前還是在朱瑛的幫助下,劍庸子煉制出了又一把神兵——大龜岳劍,自身亦是因此登頂合道境,成為了天下唯一一位以鑄劍之道合升此境者。完成了他的畢生夢想。何況后世《刀劍錄》中的傳世名刃篇,七節中有兩節都是他所鑄之劍,更無愧于“天下第一鑄劍師”之稱。

倏爾那位帝王長長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后世人有后世福。庸子老弟,不必為我今日之言慨傷。只是近來無處言說,憋得有些慌了,還讓仙侯見笑了。”

等朱帝走后,劍庸子還坐在石凳上,許久許久才緩過神來。獨自喃喃。

“朱兄,英雄佩名劍,名正言順。我本一介粗人,見你以后才如千里馬遇伯樂。能在這浩瀚歷史中留下不輕不重的一筆,已經是福氣深厚了。更何況你乃人族武皇,怎能與我這等無用之人,留在史書的同一頁呢?那柄大龜岳劍,已是超出我意料之喜。知遇之恩,助力之恩,君臣之恩...  ...劍某無以為報,當以命相抵。朱兄的天下道,就讓劍某來最后再相送一段吧。”

傳聞朱瑛與劍庸子暢談一夜后,劍庸子借回“華年福祿”,留下一封遺別書,開始了這位鑄劍大師畢生最后也是最為弘盛的一次煉劍。

《劍庸子傳》寫到:“福劍仙侯去往昆侖山巔煉劍。此地天生陽炎,地鑄黃金,乃世界獨一等福祉。仙侯擇此地,以行悖天之術,順義兄之夢。”

劍庸子以血肉煉劍。他將氣血筋骨用于升煉“春種”;將四體用于升煉“夏耕”,喻意四體要勤;將軀干肉身用于升煉“秋收”;最后,拿心臟去升煉“冬藏”。合道境的天下第一鑄劍師啊,在天雷滾滾的怒鳴中身消道隕。四柄福劍上的道蘊卻在雷劫與氣血的加持下,逐漸自成一體,融會貫通,透射今古。

朱瑛破空而來,卻是甚遲。昆侖山的異象逐漸消退,四柄福劍各自收斂光芒。

朱瑛只在心底里聽見一句:“朱兄,劍某報恩了。”

那日后,朱瑛舉國葬送福劍仙侯,將“華年福祿”更名為“浮生夢”。

人這一生,究竟是應該義字當頭,又或者利字當頭?罷了罷了,世事沉浮,不過一場浮生夢。



“這便是那《刀劍錄》上排行第二的‘浮生夢’背后故事。”燕癡的白發白須在此刻都甚是平靜,“清平小子,你光光讀那本《刀劍錄》哪里能讀到那么多事跡?武皇朱瑛明明練的尋常武道,又為何使劍如此厲害,或者劍庸子還鑄造了些什么名劍,他的鑄劍術是從哪來的,這些問題在小小的一本《刀劍錄》上根本沒有答案。甚至在歷史長河中,很多問題都早已經沒有了答案。但那并不就是說看史書沒有意義,相反,尋求這些答案甚至自己創造出答案,這些才是練武的意義所在。”

宇文清平不是沒讀過相關的史書,但從未如此細致的串聯起來過。似乎,現今的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忽然想到剛剛燕癡的那番話,從劍術脫離出去,拓于萬物,大抵是由朱瑛用劍其中所悟。

宇文清平當即站起身,深深鞠了三躬:“多謝前輩引路之恩。”

燕癡這回倒是沒有拒絕,默然的受了這禮。

年幼的宇文軒在父親重新坐下后,感覺剛剛的故事還沒有聽過癮,追問道:“那后面呢?升煉完后的‘浮生夢’有什么用呢?還有那把大龜岳劍去哪里了呢?”

燕癡當下的狀態就像一個真正的老師,不再是一口一個“老子”,也不再一言不合就拔刀鞘。他摸摸軒小子的腦袋后道:“后來啊,朱瑛傳位于當朝賢者,程騫,改國號為‘隆’。然后集春、夏、秋、冬四柄神兵,斬開光陰長河,就此遁去。程騫空有治國賢才,卻武學資質平平,僅是一介三品武夫,御下之術尚且幼稚。在當時受武皇的影響下,隆國尚武。又且養精蓄銳數十年,民富國強,一些有資質的武夫開始按耐不住對權力的貪婪,隆國開始實力分散。先帝去后百年,程騫已是垂垂老矣,欲效仿朱瑛選賢舉能,擇賢換位,于國都朝歌城開壇招賢,然而此時各方勢力終于是迫不及待地動手了。由鎮妖司引燃的長達七年的政亂就此開始,史稱‘朝歌暮鳴’。由朱瑛一手創建的人族首個帝國,在如狼爭搶般轟散開來。七年的政亂,最終變為各方勢力的僵持。人族進入五霸爭王時期。”

宇文軒還是沒有得到問題的答案:“那武皇朱瑛呢?是不是穿梭在光陰長河了?是不是馬上要來拯救人族了?”

燕癡點點頭,又搖搖頭,搞得軒小子一頭霧水。

宇文軒的語氣甚是迫切:“那后面呢?五霸爭王是哪五霸呢?”

燕癡從袍袖中憑空變出一只葫蘆,不知是清酒還是白水,他咕嚕飲下兩大口,繼續道:“五霸爭王。首先是北上處,鎮妖司與妖族勾結的勢力雄踞,最是猖獗;東南角乃是以葬劍山為首的江湖劍士自成一方勢力,奈何戰亂紛紛,好在尚且有大龜岳劍足以庇佑眾人,天下大多鑄劍師歸去此地,漸成宗派;中部是以舊王朝勢力集結的小國,取國號為‘復’,擁有著大多追隨武皇遺威的人士;而妖魔二族分裂開來,魔人一族退據西部沙灘隔壁;最后一方勢力,蝸居在西南角最小的一塊疆林間,倒是因為與西中東三霸相接鄰,卻無一想要做先出手之人,此地倒成了世間最后一塊平祥之地。然后就是復國的王族后裔中的齊氏一脈出了個齊永,自斷一臂煉得了‘世間第一刀’,助其兄長登上復國王位...  ...”

話未說完,軒小子便是驚呼出聲:“世間第一刀!”

燕癡的眼中倏爾迸發出無盡的遐思,緩緩閉上了雙眼,雙手都不經意地搭在膝上刀身。

“是啊,世間第一刀,貪嗔癡。又名,三毒。”



《刀劍錄》傳世名刃篇,第七節記錄道:“世間第一刀,三毒‘貪嗔癡’。為長刀,四尺三寸長,兩寸寬。鋒刃漆黑無光。名取自佛教五毒之三。”

集錄中,三毒的鑄造者乃是一王室遺嗣,齊永。

當年因不知名原因被驅逐出齊氏家族,流浪江湖。憑著三品武夫的實力倒也不怕被欺負,反而是一日為了被強擄的小娘子,徑自挑落當地匪窩。在背負數條人命后,齊永皈依佛門,入了石窟寺,剃度為僧。整日于寺中清掃,抄經,誦經,渴望以此來得到平靜。

多年后,當他讀盡經文后,認為心已清明時,卻為家族一信召回,陷入權謀爭斗的漩渦,竟是越陷越深。爾后屠盡手足,暴殺其他爭王之人,扶其兄長齊萬里登上復國王位。

究其原因,竟然是當年齊永被齊氏驅逐出族時,曾在城郊饑寒交迫。瀕死之際,是齊萬里送來的一頓熱飯把他從鬼門關中拉了回來。齊永心心念念,以數十條人命報還當年一飯之恩。

此時的齊永赫然是一品武夫。當他報完恩再回石窟寺,渴望重回平靜時,卻發覺自身早已是貫徹了王室的王霸之道。再觸經文,齊永只感覺頭痛欲裂,直接是走火入魔,殺害數位同門師兄弟后,痛定思痛,入了江湖去傳播道義。機緣下巧得鍛刀奇術,頗有心得,當日開爐鍛刀。

據說齊永取天外烏金,與石窟寺獨有的玄墨巖為主體,自斷一臂為刀餌。歷時三天,突生異象,血氣四溢,終得神兵。取名作“貪嗔癡”,而棄了另外二毒。慢與疑,乃是傲慢與多疑之意,然而生在王室中,心有傲氣又有何妨?而人本性多疑,王道中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又如何?

《刀劍錄》中記載道:“是曰:

日月無聲石窟寺,

五毒遮心蔽眾殤。

奈何王裔身自貴,

我慢且疑有何妨?”



“傳聞齊永借此刀扶搖直上登樓境,可謂江湖難尋敵手。在國君齊萬里的邀約下,回了齊氏一族,被冊封為‘刀侯’,統帥三軍。爾后還跪請來了天下第一謀士申屠公。尤其北征勝利后,齊國實力大漲。然而齊國國勢才上頂峰,便又下落。正是因為此前齊萬里推刀為國器的舉措,為齊國覆滅埋下了伏筆。”

燕癡停下言語,掏出葫蘆再飲兩口:“算了算了,都是些成年舊事。沒啥講的興趣了。”

宇文軒當即不同意,跳起身來摟住白胡子爺爺:“爺爺繼續啊,后來呢?齊國為什么會覆滅呢?”

可燕癡似是有些累了,拄著長刀站直身子來,灰色大袍頗顯褶皺。道一聲“有些累了”,在略顯昏暗的地宮街道上獨自漸行漸遠。

“這算什么?”宇文軒鼓起腮幫,望著那身影,“白胡子爺爺就會吊人胃口。”

宇文清平把手掌搭上兒子的小腦袋上,另一只手撫上“土地廟”,略有所思后道:“前輩可不是吊人胃口。他是真的有些累了。”

“可是,”宇文軒反問著,“不是才講了幾個故事嗎?怎么會累呢?”

宇文清平聞言含笑,略顯戚容:“這可不是故事。這是一個人的一生。這是歷史。”

“爹爹,那你知道后面的歷史嗎?”

宇文清平頷首,繼續把千百年前的事情講述下去:“話說葬劍山劍宗,當時劍道備受打壓不止,鑄劍師更是被齊國壓迫去鑄刀,實乃劍道之大恥辱。但奈何劍道沒落,甚至連一品劍客的數量,都開始逐漸凋零。據史料記載,五霸爭王開端后二十載,復國改國號為齊,又十載,齊國北征大勝,鎮妖司勢力被拒退征鴻山。隨后又過幾年,正直劍道瀕臨存亡之際,葬劍山出了一位劍道奇才,陸真。”



傳聞陸真降生時,整座葬劍山都為之震顫,山上鞘中之劍無不瑟瑟顫栗。

實際上葬劍山乃是大龜岳劍的劍靈,玄冥背上的獨秀峰所化。劍宗上下萬人心思共明:神劍大龜岳,為胎兒臣服。

陸真三歲觸劍,先修劍意,五歲煉劍,十五歲晉入二品武夫,二十三歲晉入一品,其劍道造詣遠遠超過當年朱帝。

同年中秋夜,陸真于家中品茗靜坐,遙望那天上云端掩藏之中的明月,似有所感。

葬劍山劍宗眾劍士,只覺腰間佩劍暢鳴不已,尚在疑惑之際,卻聞見山頂陸真喝聲:“劍道苦齊久矣,何處覓逍遙?云間明月,為何不見?”

話音剛落,自南冥處一道驚虹宛若天雷,劃破東南夜空,掠開天上浮云。“云間月”墜去葬劍山,止于陸真身前,白色光暈興奮不已。

陸真面無表情,探手握劍一刻,天地動鳴。

陸真才入一品,便又登樓。


  (https://www.dzxsw.cc/book/17169394/380449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左贡县| 勃利县| 卢湾区| 南投市| 余江县| 澎湖县| 高邮市| 新龙县| 宁化县| 美姑县| 永登县| 阳高县| 榆树市| 工布江达县| 子洲县| 江阴市| 彭泽县| 渝中区| 龙胜| 沐川县| 克山县| 从化市| 桐梓县| 射洪县| 泸水县| 岐山县| 华坪县| 万山特区| 辛集市| 新昌县| 固安县| 澄江县| 全州县| 东兰县| 禄丰县| 重庆市| 定襄县| 昭苏县| 廉江市|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