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NATURE
章杉果斷選擇了將禮包進行分解轉換~
系統:“禮包隨機轉換中……”
“恭喜宿主將該神秘禮包隨機轉換成學術成果類,恭喜宿主成功獲得0級論文兩篇和1級論文一篇。”
隨著系統播報的結束,章杉看見手邊的電腦突然出現了幾個網頁。
章杉隨便點了一個網頁,赫然就看見一篇叫做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的論文,此時自動投稿了。
投稿的自然是AI方向。
這篇論文目前顯示的是【Reviewer(s)invited】的狀態。
章杉知道這篇論文已經通過了技術編輯的審查~
而且編輯已經找到了適合的同行評審員,并送出審稿邀請,正在等待審稿人的接受。
一般情況下,投稿成功后,在【Submit】的狀態就會待至少兩個星期左右了,直到稿件被接收。
當投稿頁面狀態變為【WithEditor】時,也就意味著稿件被接收了。
如果投稿的期刊沒有選擇編輯的要求,那論文會先到主編處,主編再分派給相應的技術編輯。
而技術編輯那,也是決定論文生死的第一關。
這個階段,因為論文的情況不同,卡的時間也會不同。
如果技術編輯看過論文后,認為論文適合期刊,就會送交同行評審。也就是章杉論文現在的【Revie wer(s) Invited】狀態。
如果實力不夠或者運氣不好,有可能在外審前退回作者。
這種時候,投稿頁面的狀態就會變成【Decision in Process】,而論文投稿者也會收到拒絕的通知。
當然這對于章杉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對于一瞬間達到常人幾乎好久才能達到的進度——【Reviewer(s)invited】,章杉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至于這篇署名章杉的論文《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寫的是《生成式對抗網絡的進一步應用》。
論文是深度學習相關的~
生成式對抗網絡(以下簡稱GAN)是一種深度學習模型,是近年來復雜分布上無監督學習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
(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缺乏足夠的先驗知識,因此難以人工標注類別或進行人工類別標注的成本太高。
很自然地,我們希望計算機能代我們完成這些工作,或至少提供一些幫助。
根據類別未知(沒有被標記)的訓練樣本解決模式識別中的各種問題,稱之為無監督學習。)
GAN模型通過框架中(至少)兩個模塊: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和判別模型(Discriminative Model)的互相博弈學習產生相當好的輸出。
原始 GAN 理論中,并不要求 G 和 D 都是神經網絡,只需要是能擬合相應生成和判別的函數即可。
但實用中一般均使用深度神經網絡作為 G 和 D 。
一個優秀的GAN應用需要有良好的訓練方法,否則可能由于神經網絡模型的自由性而導致輸出不理想。
論文里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思想~
這不是關鍵,似乎這論文投稿的方向赫然就是當初伍教授規定的那幾個頂會之一啊。
好家伙,說好的努力學習呢~
系統怎么就直接代勞了呢?
系統:“尊敬的宿主,您的智慧需要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花時間浪費在這些0級論文上面~”
章杉:。。。
章杉點開另一個網頁,依舊是一篇和GAN有關的論文~
也是【Reviewer(s)invited】狀態!
毫無疑問這兩篇文章距離面世都是時間問題罷了~
按照系統的形容,這兩篇跟GAN有關的都是0級論文。
那1級論文會是什么樣子呢?
點開最后一個網頁,章杉一下子不淡定了。
一樣的【Reviewer(s)invited】狀態,然鵝這投稿的地方~
居然是NATURE!
《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細胞》(Cell)并稱世界三大頂級科學期刊。
其中,《自然》與《科學》以報道科學世界中的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是綜合性期刊,《細胞》則注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曾刊登過許多重大生命科學研究進展。
能夠在三大期刊上發文,是無數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十九世紀時,英國有一個著名的科學團體“X俱樂部(X Club)”,由赫胥黎等九人組成,除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外,其余八人都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正是他們創辦了《自然》雜志。
《自然》的創刊語正是赫胥黎寫的,他引用了歌德的《自然》詩篇作為創刊語,并表示:對“旨在呈現人們對大自然各種表象的理解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科學過程。”
對于《自然》雜志而言,沒有任何比它更合適的前言了。
《自然》雜志的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英國《自然》雜志是國際上最富盛名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之一,是目前國際上頂級基礎科學期刊,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和世界級影響力。在《Nature》雜志發表的論文可以代表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這本雜志刊發了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平獎、經濟學獎除外)的原創性論文。
說好的《自然》雜志的斃稿率高達90%呢?
怎么就直接成【Reviewer(s)invited】狀態了!
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科研實力突飛猛進,在三大雜志上的發文數量也有所增加~
但對大多數專家學者而言,在《自然》上發文章依然高不可攀。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有能力在《自然》雜志發表文章的,要么是世界頂級實驗室,要么是世界頂級團隊,要么兩者兼具。
一個人發NATURE可還行?
在《自然》上的文章多是價值巨大的原創性發現,需要長年累月的認真研究。
所以在《自然》上發文章的年輕學者更是屈指可數。
章杉記得施一G第一次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時是32歲,潘~~在《自然》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時是27歲。
一個20歲的本科生直接發nature可還行?
想到這里哪怕是一向穩如老狗的章杉也不禁有一些慌亂~
:。:
(https://www.dzxsw.cc/book/170215/88414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