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甲子天災(下)
徐謹看著戶部與工部對峙起來,有些劍拔弩張的意味,這就是所謂的政見不合吧。
此時氣氛有些緊張,眾人看著皇太子,只見他在上面深思許久后開口道:
“本宮知道戶部確實為難,此時還是解決受災百姓基本需求要緊。”
聽趙明庭話外之音,江南那幾個官員不干了。
“殿下,修橋是救災的前提,微臣適才說了,斷橋如斷命。”
趙明庭“為難”道:“但這個時候朝廷真的沒有那么多錢,你等也要體諒朝廷的難處。”
“殿下,不是臣等不體諒,只是修橋真的是重中之重,還請殿下體諒!”
趙明庭面色漸冷,坐在那里不說話。這時另一個江南官員上前,揚聲道:
“殿下,聽說數月前朝廷在三晉之地發現新的煤礦,接著又在青州發現金礦,經這數月開采,想來已有成效,錢銀方面理應是不必發愁的。”
這名官員提及此處,顯然是早有準備。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眾人正揣測著太子會如何作答,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時吳令廣卻突然一反常態地反駁道:
“不成!啟稟殿下,開山掘礦乃是大工事,垣曲煤礦與三焦金礦前期籌備事宜就進行了數月有余,距主事、礦工等一切就位到如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莫說未能挖出大量礦產,就算挖出,此時剛過冬天,煤炭用不上不說,金巖也需運至鎬京,熔煉提純,再行鑄造。且前些日子垣曲煤礦發生小規模坍塌,已停工數日。”接著他看向身旁的陳同非說道:“諸位可以問問陳大人,要動金礦可不是小事。”
陳同非自然點頭稱是。
殿內形式急轉,戶部工部一致對外,那江南來的幾人有些訝然,紛紛不解地看向吳令廣。
“殿下,賑災是雪中送碳,而非錦上添花。開倉放糧,準備棉被衣物,越早越好。”
一京官瞅準時機立馬上前,適時地轉移掉話題。
那江南來的幾個官員還不甘心,可修橋的話題卻瞬間淹沒在眾人的話語中。
“嗯,不知諸位還有什么想法,只是本宮認為江浙洪災、巴蜀地動,二者地理位置、受災種類不同,還應分別對待。”
“是啊……”
“殿下此話有理……”
眾人不禁贊同,趙明庭接著說了下去:
“江南水災,田地被淹,南方水稻一年兩到三熟,早稻無法播種耕作,去年的晚稻經一冬天所剩無幾,此時缺的自然首要是糧食。而南方四季炎熱潮濕,御寒只發放些布帛即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流失。待水褪去,再對房屋進行搶修。”
“巴蜀之地幅員遼闊,西部處于龍門山斷裂帶上,易發地動。而東部地勢趨于平緩,并無災情。此地素來富庶,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本宮想,既東部沒有受災,可以命東部即刻支援西部,糧食、布帛亦然,最重要的還應有藥材。地動不似水災,人一旦被淹沒,十有八九命喪其中。地動對百姓肉身創傷極重,此時應急需治療外傷之藥。”
“殿下說的不錯。再者,巴蜀百姓受傷者居多,單靠當地府衙出動,人手遠遠不夠。”
趙明庭點點頭:“蜀軍駐扎地離受災地不遠,本宮已命傳令官快馬加鞭通知霍長河,即刻出發前往救災!”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這大殿之上膽敢調軍的,只這位皇太子殿下了。
“殿下,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籌備物資還需一些時間,恐怕災民一時之間等不起。”
又有人想到問題,殿內一陣沉默。
“殿下,小人有一策。”
徐謹見陳同非面露難色,不由也跟著想辦法,她腦子轉得快,略一思索,便想出一計。
趙明庭轉過頭來看著她,饒有興致地說道:
“眾人商討自然集思廣益,你不妨說來聽聽。”
徐謹立馬恭敬地扣起手,朗聲說道:。
“啟稟殿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既都是我大魏子民,應與子同袍,共克時艱。遠水解不了近渴,殿下何不向陛下進言,以責任制令周圍行省支援受災地,一省包一州,一州包一縣?”
眾人見那少年周身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聽他所言不由一震。
此時殿內除了徐謹,無人發出一聲,陳同非和范達的雙眼閃爍著光輝,趙明庭則勾起嘴角。
……
立政殿的議事持續了進行了一個多時辰,宮人們肅穆立于門外,終于大門敞開,一眾人等走了出來。
陳同非此時卻沒有完全放松,徐謹跟在他身邊道:“天干地支,六十一輪回,每逢甲子,必是災禍不斷。大人身為戶部尚書,還是要以此為鑒,多做準備,諸如疫病、蝗災等天災人禍的應對之法。”
陳同非面上凝重,贊同地點點頭。
范奉賢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捋著山羊胡道:“長江后浪推前浪,看來你我都老了……”
“是啊,后生可畏。”陳同非滿意地看向徐謹。
徐謹趁機說道:“大人,那今夜我便同你一起回去吧。”
(https://www.dzxsw.cc/book/170131/86221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