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二 幾輩子的錢掙出來了
戰事在進行著,后勤保障越來越吃緊。
從江蘇到甘肅,冬小麥已經收割完畢。
江南的早稻也收割入庫了。
今年華夏的小麥和稻谷差不多上漲了一倍。
華夏耕地雖多,但落后的耕作方式及沒有改良過的種子,每畝地的產量并不高,大多都是二三百斤,好一點的四五百斤,差一點的一二百斤。
巨大的軍需不斷地推高著糧食的價格。
東北地區產量算高的了。
得益于東北得天獨厚的肥沃黑土地,又加上化肥及良種的使用。
東北地區的玉米產量已經達到了八百斤左右一畝,好一點的上千斤了。
原來二三百斤產量的春小麥,現在已經達到了四百斤左右。
就算這樣,東北的糧價也是噌噌噌地往上漲。
商人的嗅覺永遠是最靈的,行動也是最快的。
大批的商人攜帶巨顏資金下鄉收購糧食。
商人愛國的不少,捐錢捐物的也不少。可是,逐利的本性是磨滅不掉的。
誰都看得出來,這糧價會一路上漲。
靖安的各家媒體都刋登了孟家村老孟頭捐出五千斤玉米,一千斤小麥的義舉。
“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深明大義。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舍小家顧大家。其情其義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國家的昌盛默默地奉獻。……”
這一石激起了千層浪,老百姓的反應立刻就有了。
各地的糧站,天天都有一個個臉膛黑紅,樸實無華的農人,趕著馬車、驢車過來了。
二話不說,把車上的糧食卸下來就走,連名字都不留。
糧站工作人員可急了,拉拉扯扯的不讓這些人走。
“老哥,別走!過個磅,該多少錢給多少錢!”
“拉倒吧!要啥錢,自己家地里打的,不值錢!”
農人都是憨憨的一笑,趕著車就走。
與此同時,廣州臨時政府發布公告:“由于今年天氣不好,早稻歉收,對于境內廣東、湖南、江西等地的稻谷實行禁運。沒有特殊許可,禁止出境!”
湖廣熟,天下足!這幾個地方也算是華夏稻谷主產區,一旦禁運,全國的糧食會更加緊張。
可大家也沒話說,非常時期,邊區政府早就實行許可證制度,禁運糧食、藥品、棉紗等物資。
廣州方面這一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
咋的?你劉大雙缺糧,我們也沒有富余。
現在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鐵路、公路、河流都設了關卡,要出境的糧食必須有廣州臨時政府的特別許可證。
這許可證可不便宜,十里抽五。也就是說,外賣一百斤稻谷,你必須交出五十斤許可費。
華夏的米價應聲而起,許多人開始惜售了。
中原幾個省的小麥價格也跟坐了火箭似的,直接翻了一番。
雪片似的電報都堆到了劉大雙的桌子上了。
糧食全面告急。
劉大雙的小臉又愁成了苦瓜,前線打得正在關鍵時刻,東瀛軍眼看著就被趕出華夏了。突然沒了糧食,這不扯嘛!
將近五十萬華夏聯軍,再加上一百多萬支前人員,這每天的人吃馬嚼就是個天文數字。
本來邊區政府資金已經很緊張,預算那里不要說捉襟見肘,已經是拆東墻補西墻了。
正常的發展資金一擠再擠,全面向軍需方面傾斜。
這糧價拼了命的漲,資金根本就不夠了。
最頭疼的是,有錢買不到東西,好多收到糧食的都在捂,等著價格上漲。
漢唐公司遇到了最大的違約潮,原來和商人、農戶訂好的合約,現在很多都執行不了。
咋的?說好的價格太便宜,你們漢唐是大公司,可不能占我們小戶的便宜。要買可以,得按行情給價錢。
不論南方還是北方,漢唐公司碰到了同樣的問題。
對于許多商人來說,這是一場狂歡,也是一場盛宴。
抓住機會,也許幾輩子的錢就掙出來了。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
好像老祖宗有這說法。
(https://www.dzxsw.cc/book/169911/601960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