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子安名下田地
“回皇上,鐵崖是宋濂之好友,因此宋濂也是深知其性情。要是想請鐵崖來應(yīng)天城,做官入仕,恐怕是十分之艱難!”
看著朱元璋那真誠渴望的眼神,宋濂低頭沉思片刻,便又是拱手回道。
“不過,皇上,字典之事,乃是事關(guān)天下萬千儒生之興事!如果僅僅只是請鐵崖來應(yīng)天,編纂字典,不參與任何政事,也不授予任何官職,宋濂或許可以一試!”
“如此,便是勞煩景濂了!”
朱元璋大喜,“只要鐵崖先生可以來應(yīng)天城,協(xié)助編撰字典,咱可以答應(yīng)鐵崖先生任何要求。至于官職與入仕,完全隨鐵崖先生之意!”
聽到朱元璋這話,饒是一向有些淡泊名利的宋濂,也不禁生出一種羨慕之情。
鐵崖先生,真名為楊維楨,字廉夫,是宋濂之好友,與宋濂一樣,都是滿腹經(jīng)綸大儒,并被大儒譽為‘江南詩壇泰斗’。
楊維楨與宋濂,是十分要好之朋友,倆人前半生的人生遭遇經(jīng)歷,都是差不多。同樣,都是舊元進士,還都在舊元入世當(dāng)過官。只是,最后都是看到舊元官場腐爛不堪,與自己的等人追求格格不入,便都?xì)w隱山林,拒不入仕。
只不過,后來在朱元璋的相請之下,宋濂加入朱元璋陣營。
而楊維楨則是以不仕兩朝的理由,多次拒絕了朱元璋的邀請。
不過,或是因為這種拒絕,激起了朱元璋的好勝心,又或是楊維楨的忠貞性情與嫉惡如仇的性格,讓朱元璋十分喜歡。
反正,朱元璋便是原來越眼饞這位在野的大儒!
“鐵崖學(xué)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家中更是藏書萬卷,要是將鐵崖請來,也是宋濂之福!”
同樣,宋濂也是十分敬佩這位老友,只是深知其性格,一直沒有理由去打擾其歸隱的生活。不過,這次字典之事,要是有了楊維楨的幫助,那可是能省很多的功夫。
而且,字典之事,或許也是自個那位好友的機緣。因此,宋濂才會萌生這種念頭。
因為宋濂便是曾在楊維楨的藏書中,看到過與自己將要編撰字典十分相似的書籍,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的《爾雅》,還有許君的《說文解字》。
回到家中之后,宋濂便是直接來到書房,奮筆疾書,將字典之事,詳細(xì)的描述了一遍。
隨后,小心密封好,便是喚來家中老仆。
“來福,你親自帶著此信,去全堂交給廉夫!”
“鐵崖先生?”來福神色一怔,小聲說道。
跟著宋濂十多年,對于自家老爺?shù)暮糜眩F崖先生之事,來福也是知道一些。
自從皇上多次相邀鐵崖先生來應(yīng)天城,未果后。老爺便已經(jīng)很久,都未與那位鐵崖先生進行聯(lián)系。
沒想到,這次竟然讓自己親自去尋找!
“正是,一定要將其親自交給廉夫!”宋濂道。
“是,老爺放心,來福一定親手將此信交到鐵崖先生手上。”
來福一臉鄭重回道。
隨即,便是接過書信,小心藏在內(nèi)衣的夾層中,藏好之后,便是騎馬直奔城外而去。
至于在應(yīng)天一眾文官中,而是暗潮涌動。
雖然在朝堂之上,朱元璋已經(jīng)明確表態(tài),自己要親自選擇字典編撰官的人選。
但是,下了朝之后,每一位自忖自己能力足以擔(dān)當(dāng)字典編撰官的文官,都開始暗自行動。
暗自思索,在應(yīng)天城內(nèi),能在編撰字典之事上,可以說上話之人的也就那么幾位。
右相國李善長,太子朱標(biāo),還有字典總裁官宋濂。
雖然現(xiàn)在宋濂還只是一位大學(xué)士。
但是,每一個能站在朝堂奉天殿內(nèi)的文官,哪個不是人精,自然都能看得出,宋濂的字典總裁官已是穩(wěn)固至極。
除非,宋濂犯大錯,遭到皇上厭嫌。
不過,這中念頭,僅僅只是在一眾文官腦中轉(zhuǎn)悠一圈,便是直接給拋在腦后。
利益與危害,差距太過于懸殊,不值當(dāng)!
那么,便是只能走關(guān)系!
因此,宋濂剛剛讓來福送走書信,便是有一大波朝中大員,挨個上門。
同樣,右相國府上,更是官來官往!
這些情況,朱元璋僅僅只是看了一遍,便是微微一笑,沉思片刻之后,便是拿起一張紙條,寫下幾個名字,粘在身后的屏風(fēng)下部。
便不再理會。
而那紙條之上,赫然有宋濂之名!
拿起一張標(biāo)有軍器局的奏章,朱元璋剛剛打開,便是一臉大喜。
“鋼刀兩萬五千柄,鋼槍一萬六千柄!”
湯和果然做事,讓人省心。
放在一旁,便再次翻開幾本奏章,都是關(guān)于應(yīng)天府附近,已經(jīng)大明各府各路田地的春耕奏報。
總得來說,除了耕牛缺少之外,今年的春耕,還是十分順利。
至于耕牛稀少之事,朱元璋也毫無辦法。雖然在平定淮河以南之后,朱元璋便是令楊思義大力育養(yǎng)耕牛。不過,效果都不甚好!
隨手批復(fù)了幾個字,便再次翻開一本奏章。
“太子城南六百畝良田,要種植二十畝甘薯?湯和城南一百畝良田,也要種植二十畝良田?至于武當(dāng)小真人朱子安的一百畝良田,種植五十畝甘薯,三十畝水稻,二十畝蔬菜……”
翻看了幾頁,朱元璋不由的有些皺眉。
甘薯雖好吃,但是其產(chǎn)量,朱元璋一直沒有證實過。
僅僅只是依靠子安的說辭,便是這樣種植?
想著,朱元璋便是神色不定,在其之后,批復(fù)“重點關(guān)注”幾個字!
隨后,便是再次翻看其別的奏章。
不過,朱元璋都沒發(fā)現(xiàn),他的性情已經(jīng)不知不覺,被朱子安改變了許多。要是按照以往性情,早就將朱標(biāo)與湯和喊來,讓其將所有土地,全部種植上水稻!
只是,朱元璋卻不知道,朱子安不僅僅只是種植了五十畝的甘薯。
而且,還吩咐楊師凡,將剩余的甘薯植苗,放在工廠工地那一片剩余的幾百畝荒地上。
于是,這就又是種植了二十多畝的甘薯。
并且,還種植了五十多畝的土豆。至于蔬菜,只要是有剩余的種子,也都灑在那片荒地中。
……
(https://www.dzxsw.cc/book/169653/884094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