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微雕
感受著手里的各種紙張,陳遜不禁感嘆,專業的事情就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些紙被研制出來之后,就算做不成鈔紙,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若是能夠采用機械破碎、攪拌等工藝,這種全部由草做成的紙非常適合擦屁股,因為它的成本非常非常低。”
原來,“草紙”之名就是這么來的了。
“你說的那種混合材料紙呢?”陳遜問道。
“在這里。”鄭直將手里最后一摞紙分發給眾人:“這種紙采用了兩成的花棉,兩成木棉、三成麻,還有一些其他材料。”
陳遜隱約記得后世美金的棉含量超過了七成。
摸著手里的混合紙,質量確實不如棉含量最高的那種紙,但是已經超過了后世的糧票質量。
糧票也算是一種紙幣,屬于糧本位的。
既然新中國可以使用糧票穩定金融,那陳遜認為自己采用這種混合紙做出來的紙幣應該也可以。
“它的成本如何?”陳遜問道。
“我們這里棉產量太低了,外購棉花成了這種紙最大的成本支出,若是以目前的原料采購成本計算,三尺寬、六尺長的一張鈔紙,造價需要三文錢。”鄭直已經計算過,回答的很痛快。
三文錢…,相比軍政府目前產量最大的竹紙,價格高出了近二十倍。
剛才所說的原料中,目前棉花產地主要在廣南西路、蜀地等西南地區,廣州還未大規模普及。
木棉是本地產物,這種植物生長速度很快,成本很低。
麻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作物,已經種植了幾千年,總體產量比棉花高,價格也低。
“這個成本作為鈔紙,還能接受。”陳遜捏著手里的混合紙,在旁邊的茶杯里泡了一下,然后嘗試著撕扯,最終發現,就算是紙張在浸濕的狀態下,韌性也很不錯。
“就用它了。”
“好,我回去之后就安排人大量生產。”鄭直應道。
“防偽方面呢?你們都有什么辦法?”陳遜繼續問道。
要發行紙幣,需要面對的問題非常、非常多,只能一個一個慢慢解決。
“您之前所說的水印,在唐朝時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兩種成熟的制法。”鄭直再次從竹箱中拿出兩摞紙,分發給眾人:“這是使用棉含量較高的紙張做出來的水印。”
“這種是在造紙竹簾上直接用細線編織出紋理圖案,凸起于簾面,抄紙時此處漿薄,做出來的紙張放置在桌面上看不出什么,對著光線明亮處,就能夠看到清晰的紋理圖案。”
“這種是使用正常的紙張,將雕有紋理圖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兩面用強力壓在紙面上,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前者圖案產生于造紙的過程中,圖案線條邊緣會有些發散,紋理沒有后者清晰,但紙張質量不受影響。”
“后者圖案是壓制出來的,做出來的水印比前者清晰。但壓制的時候為了不使紙張破損,需要先將紙張浸濕,所以紙張強度會比原紙弱一些。”
陳遜將兩張紙對著陽光仔細查看,紋理圖案都相同,后者確實比前者更加清晰、分明。
“這第二種,有沒有辦法解決紙張強度變低的缺陷?”陳遜問道。
“有,增加紙張厚度,再將水印放置在紙鈔中心位置,這樣就算強度變低,相較于諸位手里拿著的厚度來說,紙張的強度影響會很微小。”
增加紙張厚度,造紙成本自然會提升。
水印放置在中心,則會限制紙鈔上將要印刷的圖案設計。
果然,這世上就沒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情。
“你們大家覺得呢?”陳遜朝著眾人問道。
“我覺得第一種可以了,已經比市面上的交子強多了。”有人回道。
“不一樣的,都督所說紙鈔發行量會非常大,私人錢莊的交子是有票根的,可以對照辨別真偽,而紙鈔則不行,我覺得第二種方法更好、更穩妥。”另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三文錢的造紙成本已經很高了,若是再算上之后的印刷、裁剪流程,還有發行過程中的成本,搞不好一文錢紙幣會賠本的。”有人在心里快速的算了一筆賬。
“一文錢賠本無妨,不是還有十文、百文的大面額紙幣嗎?總體上還是會賺的。”
“后者好一些,讓那些想要仿制假鈔的人直接望而卻步。”
……
經過一番討論,陳遜發現大家還是比較傾向于使用第二種水印制法。
“好了,那就使用第二種。”陳遜拍板定了下來。
“彩印呢?能不能解決?”陳遜問道。
“我們基于雕版印刷方式,結合木板水印技法,嘗試做出了一套銅質雕版,一套雕版總共有六個雕版,可以印出來六種顏色。”這次回答問題的是劉煜,只見他拿出來兩張巴掌大小的小畫。
兩張畫上都具有兩種顏色,肉眼看起來一模一樣。
不過以陳遜的目力,還是可以看到區別,而且印出來的圖案邊界也不夠清晰,應該是油墨的原因。
圖案右上角提了一首詩,詩的字體大小有小拇指指尖那么大,看起來還算清晰。
相較于前面幾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個印刷就令陳遜很失望了,質量比后世的盜版書還要差許多。
不過陳遜也清楚,這是雕版印刷的技法所局限的,加之軍政府沒有掌握非常適合銅板印刷的油墨,才會出現這種“劣質”的結果。
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陳遜搖了搖頭:“這可不行,仿制起來太容易了,必須得加上微雕,清晰度也得提升。”
沒有微雕,就不能夠在圖案里隱藏防偽信息,紙幣的防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已經是人的視力極限了,您看這朵花,都是由一個個小點組成的,并不是連筆畫。”劉煜提示道。
陳遜當然看到了,而且他還看到好些小點都暈連到一塊了。
“我們不是研究出了放大鏡?讓雕版匠人在放大鏡下雕刻,肯定能夠超越肉眼極限。”陳遜提示道。
望遠鏡研制出來的那一天,就代表著放大鏡沒有技術障礙了。
(https://www.dzxsw.cc/book/169587/89464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