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流量時代的開山之作
《劍中原3》單日3.78億的票房,震驚了很多的圈內人。
這個數字,足足把國產電影市場單部電影的單日票房提升了近一個億。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數字還超過了電影市場單日大盤的最高票房。
在《捉妖記》《殺破狼》等一系列電影上映后余下的暑期檔,《劍中原》這個系列展現出了他極強的號召力。
到了電影上映的第二天,《劍中原3》的觀影熱情不見消退,單日再斬3.56億票房。
第三天迎來周末,《劍中原3》的單日上座率罕見的飆升到近80%,電影市場也迎來了大盤和單片票房破四億的新紀錄。
一時間,票房網站和各大院線都將這一喜訊掛在了頭版頭條。
四月份由《速度與激情7》積攢下來的陰霾一掃而空,電影市場陷入空前的沸騰。
而徐聲也趁著回來的這個時間,看了下《長城》的后期進度。
“特效基本上都做好了,現在就是修修補補,不出意外的話,九月下旬十月份就能全部完工。”
徐聲大致看了下剪輯好的版本,“張導辛苦了,十月份出成片的話,兩個月時間應該能滿足各大市場的審核流程,《長城》全球同步上映,應該沒什么問題。現在咱們頭疼的,就是宣傳了,張導有什么好的建議沒?”
張義某笑著,“電影的宣傳無非也就是宣傳片,線上線下同步宣傳。像《劍中原3》那樣,只要能把電影的口碑打出來,宣傳起來不是什么難事,麻煩的就是國外市場。”
國內的電影市場還可以走口碑走情懷的路線,《長城》作為思湘文化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部大制作,在國內的宣傳本身不缺少噱頭。
但是放到國外市場,想要做好宣傳,就得花錢砸了。
“國外的宣傳張導放心,就算是國外市場賠本賺吆喝,思湘文化也會把《長城》的宣傳力度做到最大化。但是國內的話,想要把宣傳做到《劍中原》這樣的效果就不太容易了。”
《劍中原3》在電影市場瘋狂肆虐,就算是徐聲這個局內人都不禁眼紅了。
《劍中原》系列掀起的是一股武俠風,《長城》卻是集家國情懷于一身的大成之作,不管是特效還是場面,都遠超《劍中原3》的格局,徐聲自然不希望看到《長城》被《劍中原3》壓在身后。
張義某苦笑著,“那就太難了,《劍中原3》市場占有率是靠著《劍中原》系列支撐起來的,光憑《長城》第一部恐怕是很難做到這樣的效果,《長城》后面兩部倒是有這樣的希望。”
“說起來《劍中原》系列還是你的手筆,我就不相信你不明白這個道理。”
《劍中原3》高達9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而且還帶熱了整個電影市場,這的確是現階段很多電影都無法做到的。
就算這時候徐聲把《戰狼2》搬出來,都打不過《劍中原3》。
而且隨著第三部的上映,《劍中原》系列的口碑并沒有倒下,可以預見,《劍中原4》上映的時候,市場表現也差不到哪里去。
從心里來說,徐聲雖然更看好《長城》,但是市場的表現往往不會遵循個人喜好。
“道理我當然明白,但總得試一試吧,國內電影市場的潛力張導也看到了,《劍中原3》破三十億票房應該不是什么問題。如果《長城》也能朝《劍中原3》靠一靠,這樣我也能少虧一些。”
張義某終于回過頭來,認真審視著徐聲,“這么說來,你是真不指望《長城》賺一分錢?”
《長城》前期的十二億的投資,后來在后期特效上徐聲又追加了三億,總投資15億。
按照《劍中原3》現在的市場表現,《長城》想要靠票房收回成本雖然不可能,但再加上國外市場和版權的運作,思湘文化是有望能賺上一些的。
可徐聲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想法,卻讓在電影上深耕多年的張義某驚訝。
徐聲卻笑了笑,“光《劍中原3》就能給思湘文化帶來不菲的收益,我沒必要盯著《長城》那點蠅頭小利不放。別看現在國內的電影市場發展得很喜人,但同樣也存在嚴重畸形。”
“張導仔細看其實不難發現,國內票房市場所帶來的反饋和電影制作成本很難形成一定的比例,小成本電影票房大爆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就導致了資本都愿意朝中小成本去傾斜。”
“如果思湘文化也一直盯著那些蠅頭小利,不做大項目的話,那以后要有什么大制作,就只能靠總局支撐了。這樣的局面對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所以我們在上半年才融資了十個投資都超過3個億的項目進來,為的就是把電影市場進一步的規范化,讓大片大制作也有利可圖,這樣國內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電影市場才能更規范。今后我們要拍大片,也才有投資方愿意進場。”
徐聲不是危言聳聽,看看后世電影市場的投資就知道了。
《長津湖》沒出現之前,投資最高的竟然是張義某撲街的原版《長城》,《妖貓傳》《狼圖騰》和《阿修羅》《封神傳奇》這些,竟然都沒有一部能夠收回成本的。
也難怪資本會對所謂的大制作灰心,也難怪資本只看好有極強號召力的那批人。
這樣下去,國產電影還談何走向世界舞臺?
縱使國際關系也有不小的影響,但好萊塢大片還不是想上映就上映的?
真正要有一天,國產電影要能引起好萊塢五大這些國際電影巨頭的聯手封殺,那才是國產電影該有的驕傲。
而眼下,資本正處于進場的狂熱期,徐聲要是不好好的利用一下,今后的電影市場,必然會更加的混亂。
聽著徐聲的話,張義某沒來由嘆了口氣。
“沒想到你竟然看得這么遠,也難怪你的思湘文化到現在都沒融資上市,要是那些投資方知道你是這樣的想法,恐怕早就離你遠遠的了。”
“也是,也只有思湘文化拽在你自己手里,你才敢這么做。你知道嗎,當初聽說你要拿六十個億來拍《山海經》,韓三爺就第一時間跟我抱怨了,說你們思湘文化有意在拉高整個電影市場的制作水平,來養活你的時光數碼。”
“特別是你們這兩年在電影市場上的表現,把華藝中影這些行業老大哥都甩在了身后,整個行業的危機感就更強了。”
的確,在思湘文化掀起一波特效熱潮之后,圈里的風向和前世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特別是當《你的名字》《九尾》《尋龍訣》《不死人》這些電影紛紛在電影市場取得成功,其他影視公司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不過思湘文化的成功,也給其他的影視公司提供了一個可以復制的模板。
這兩年,光線博納這些之所以沒多大的動靜,就是把重心開始朝著特效電影轉移。
不過讓徐聲沒想到的,卻是韓三爺的態度。
這兩年韓三爺和思湘文化的關系可算不上好,《哪吒》的首映禮慶功宴韓三爺沒到場,一度還讓徐聲有些疑惑。
徐聲壓根沒想到,韓三爺竟然是因為時光數碼的崛起而疏遠思湘文化。
時光數碼沒崛起之前,中影的確是圈里影視制作一行的老大哥。
當時的中影,在影視后期方面的占有率,就算有國外的視效公司搶份額,也能保證國內的基本盤能夠達到五成以上。
但是時光數碼崛起之后,帶起的特效熱就徹底的改變了這種風向。
當一個行業里有了新的方向,就算再老牌的企業,也要試著去轉變。
互聯網時代如此,電影市場更是如此。
中影沒能跟上時光數碼的腳步導致落敗,這甚至不能說是競爭,只能說是時代的浪潮。
拉高影視的制作成本來養活時光數碼,這是必然的,要不然徐聲就只能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時光數碼被拖垮。
相比起把電影市場的反饋放進投資人的腰包,徐聲更愿意見到時光數碼帶著國產電影走向世界舞臺。
所以這才釀成了中影與時光數碼本身的利益矛盾。
掌管中影,韓三爺的重心雖然是在電影上,但中影本身的影視后期也是中影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想不到三爺那邊是因為這個!”徐聲不由苦笑,他只記得后世中影裙帶下的骯臟,卻忘了中影本身的立場。
站在中影的立場,國內出現一家頂尖的民營視效公司,他們自身肯定是歡迎的。
但是站在國內影視龍頭的立場,當自身的份額被這家民營影視公司搶了個干凈,而且這家影視公司還沒有多少中影烙印的時候,中影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發展自身。
燕京和浦江,兩個國內最大的一線城市本身就存在競爭。
中影和上影如此,放到時光數碼上面來也是一樣。
再加上長江影視基地更是由浦江文體系一手推動的,中影的位置就顯得愈加的尷尬。
不過就算是思湘文化在長江影視基地里的位置,也只是個明面上的倡導者而已,并沒有實質參與。
如果說整個項目都是思湘文化推動的,而又刻意忽略了中影,那才叫大罪過。
明白過來,徐聲突然間也不知道怎么去跟韓三爺解釋這個事情了。
倒是張義某對徐聲的此舉頗為贊同,“三爺那邊你不用操心,《長城》要上映了,我也要去跟三爺碰個頭,到時候我再把你這邊的情況跟三爺說一下。”
“那就謝謝張導了!”張義某愿意幫忙說情,那就再好不過。
張義某擺了擺手,“別說什么謝不謝的,你考慮的這些東西,恐怕韓總都沒考慮過。早幾年《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赤壁》上映的時候,我們都是靠著中影的投資才把項目做起來。”
“近幾年里,除了你們思湘文化,整個行業在大制作上的投資都不多。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電影市場都被中小成本占據,以后我們想拍大片就真的難了,到時候就更別說什么走出國門了。”
“在這方面,我們這些老頭子就比不上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張導過譽了,我也只是想讓這個行業變得更規范而已。”徐聲只得無奈笑了笑。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長城》的宣傳上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就盡管提出來,上映的時候我一定配合你。”
徐聲這才慎重道,“經過《劍中原3》之后,賀歲檔恐怕也不會有什么電影來跟我們爭,現在要做的,只要提前炒熱賀歲檔即可。”
“《劍中原3》的熱度很不錯,等慶功宴的時候,我打算把《長城》的宣傳片放出來,從這時候就開始宣傳,提前為賀歲檔預熱。”
國內市場是思湘文化國際戰略的基本盤,再加上《長城》又是一部罕見的華夏史詩,徐聲當然希望《長城》在國內能夠多賺一些,這樣他才能有余錢多拍幾部大片。
“沒問題,你安排就行。不過電影上映的時候,你可要回來站臺。《長城》的那些演員本身沒多少號召力,馮鋼炮今年也準備了一部《老炮兒》,《長城》沒官宣的情況下應該就是瞄準了賀歲檔。”
“你也是《長城》的半個監制,咱兩就先聯個手,看下能不能把這些不穩定因素給嚇退。”
張義某最擔心的還是馮曉鋼,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這二位可以說是一時瑜亮。若不是憑空殺出了個徐聲,現階段的張義某在號召力都有些比不上馮曉鋼。
徐聲卻笑得很輕松,“等《長城》的宣傳片上線,他應該就不敢來跟我們打擂了。”
不說《老炮兒》還好,提起來徐聲沒來由就有些反感。
其實仔細研究起《老炮兒》里的內涵,就發現那是種文化糟粕。
一個混子的后半生,就算電影里有再多馮曉鋼的個人的影子,《老炮兒》里的人物縮影和性格都不值得歌頌。
況且,這部電影還算是讓流量小生登上大熒幕的開山之作。
徐聲突然想著,到底拿那部電影去和《老炮》打打擂,才能降低流量時代的影響。
(https://www.dzxsw.cc/book/169544/91693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