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飛船飛向深淵
安全起見,最好避開情況未知的冒險,不要下到崖底。
但戰(zhàn)友的尸骨還在崖下,棄之不顧,這不止是冷漠和懦弱的問題,良心也難安。
可以聯想一下,回去后見到死去戰(zhàn)友的親屬后該怎么回答,怎么面對質疑呢?
所以,理智最終壓過了情感一籌,馬明迎著一大半人期待的目光,下了決斷。
“我們會下去崖谷,但是——”
在部分人生出過多念頭之前,他補充:“我們是去收斂戰(zhàn)友遺骸的,不是去挑戰(zhàn)大裂谷兇險的。”
“如果是在常規(guī)的戰(zhàn)場上,哪怕敵人再強大,我們也會在一次戰(zhàn)敗后打回去,我們對敵人知根知底,可以想辦法獲取不對稱的戰(zhàn)力優(yōu)勢!
“但這個大裂谷底部,情況卻一點兒不明,我們人手有限,不能繼續(xù)冒不必要的險了!
“總之一句話,我們不會排斥戰(zhàn)斗,但不會去主動追求戰(zhàn)斗。”
“在崖下的時候,所有成員必須聽從指揮,不能冒進,以免拖累其他人,聽明白了嗎?”
所有人大喊:“明白了。”
“很好!
在馬明的指令下,大部分比較沉重,非航行所必須的一些物資裝備都脫離了船體,留在了崖邊地面。
這么做是為了防范崖谷底下的重力,減輕飛船非必要的重量,算是先見之明。
除了留下少部分人類留守看管,大多數的人都進入了飛船內,隨著飛船起降緩緩進入了大裂谷的白色霧靄里。
當然,是采取了傘包航行模式。
進入霧靄后沒多深,和地面的通訊連接就中斷了,飛船的瞭望窗內,白茫茫的一片。
濃霧是最讓人不安的天氣現象之一,何況是具備信號屏蔽作用的濃霧。
要是這些霧靄出現在其他的殖民星球上,那里的日常生活恐怕要斷片了。
艦長馬明隨時關注著霧靄會不會造成其他影響,還好各項飛行數據都很正常。
飛船近乎緩速下降了很久,突然一個點上開始,降速加大了。
很明顯,這是到了劉爽所說的重力異常區(qū)域了。
越往下,重力將越大,所以馬明當機立斷:“加大飛船引擎出力,穩(wěn)住降速!”
飛船會有許多個發(fā)動機組,采取輪換工作模式,可以防范過熱,便于維修維護。
不僅如此,馬明還命令另一組艦橋人員:“發(fā)送長波,探測谷底距離!
但第二個指令很快出了問題,某個駕駛班艦員回答:“艦長,長波無法生效!
“無法生效?什么意思?”
艦員解釋:“白霧顆粒貌似具備弱化聲波的作用,不論長波短波,都會在行進一段距離后徹底弱化,如果聲波再返回回來,還會遭遇二次弱化,幾乎探測不出來了!
這——
所有人面面相覷,這大裂谷里的霧靄顆粒比星際粉塵彈還多出一項效果?
艦員卻又附加:“霧靄不僅是影響聲波的傳送,還會影響光熱的傳遞!
“光熱傳遞?”
“對,光線投進迷霧里后,會不斷的散射,直到光柱完全消失,在正常的空氣環(huán)境里,光柱距離遠了也會慢慢消散,但這里的尤其突出,幾乎是放射出去沒多少米就不見了!
霧靄會影響光線直射,馬明緊張問:“那能量束呢?”
艦員:“短距離的話,影響不大,能量束口徑越大影響越小,白霧顆粒預估會被直接蒸發(fā)!
這還好。
“你說熱量也會受影響?”
艦員:“熱量的傳遞貌似也會受到這些顆粒的阻隔,弱化得很快,所以紅外感應起效距離很短。”
這就是之前劉爽所說的作戰(zhàn)服熱感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吧。
那個白色怪物雖然能夠被探測到熱感,但是探測距離縮短了,五名隊員就被較近距離近身并偷襲了。
馬明開始思索白霧的這些特性對于他們下一步行動的影響。
鑒于他們不是為了戰(zhàn)斗(復仇),不需要過多探索谷底,只要盡快完成任務撤離,就沒什么了。
忽然間,飛船出現了明顯的顛簸,還好馬明等人正坐在工位椅上,有安全措施。
“怎么回事?”
難道是撞擊到什么東西了?
不應該啊,飛船是稍微遠離崖壁降落的,裂谷寬度以千米計(或許這還不是最寬處),兩側崖壁相對陡峭,不至于沒落地就擦碰到了什么吧?
艦員:“是重力又加大了,引擎集體工作的反震現象!
類似于飛行慣性被遏制,反饋到了內部。
馬明只好說:“所有人,做好防范措施!”
這是在全頻道內,對所有艦員說出來的,這種速度驟降的情況下,所有人都需要找尋到安全位置,甚至專有位置不夠的話,得將臨時穿的防護服掛扣掛到飛船內到處都有的保險杠桿上,要是沒來得及穿防護服,就只好手動抓住,那就自求多福吧,飛船航行里這類事故層出不窮,導致了飛船一變速所有人會本能找尋杠桿掛上去,防護服也要提前準備好的習慣。
下面,大部分人都不再言語了,除了匯報飛船工作數據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了,艦橋室里忙碌成一片,估計飛船其他艙段里不同班組的人馬也很忙碌,尤其動力艙段那里,必須隨時監(jiān)控發(fā)動機數據,防控異常。
雖然艦橋這里也能檢測到艦體異常數據,但不是全部,出問題也來不及去維修,不如常駐技術人員。
隨著往下繼續(xù)降落,所有人越發(fā)感覺到異常重力的存在了。
他們的身體被在往下拉著,座下的飛船卻在努力提升出力來抵抗下墜力。
最終,所有引擎的出力都被提升到了最大,但是重力數值依舊在增加中。
依據估算,現在艦外重力估算為3倍,距離最高的4倍還有1倍的差值,而飛船的速度已經難以維持緩速慢行了,開始依據重力差值加速降落。
1倍的重力貌似不大,但長距離墜落的話,那個速度將是空前的。
設想人類從幾樓落下的不同下場就知道了。
馬明的心臟懸到了嗓子眼上,雖然之前將能拋棄的重物都拋棄了,沒想到還是不能全部抵過異常化的重力。
這不怪他們沒能事先估算,因為沒法事先估算,總計數千米的重力異常區(qū),重力異常的烈度分布曲線情報不知道,沒法估計引擎最大出力的抵消效果。
還好,艦員快速通報:“長波起效,探測到地面,還有一百米。”
這話語速極快,馬明幾乎是大聲在全頻道里吼叫了出來:“準備承受墜落沖擊,所有人把住防護物體!”
說著,馬明自己就把雙手緊緊扣在了座椅兩側,雖然有防護裝置,他還是雙手抓著點兒什么東西才有安全感。
一百米的墜落距離,加上初速,墜落在地面后將是十分恐怖的撞擊效果,何況據劉爽所說,崖谷底下是堅實的石質地面,哪怕星際航行的飛船普遍殼體厚重,具備很強的抗撞擊效果也沒用。
所以馬明還下達最后的指令:“打開起落架,開啟隔離氣包!”
剎那間,飛船外部下方四面出現一圈的起落架,像是腳一樣。
不僅如此,在起落架中間的位置,飛船的中心下方還開啟了一個小口,這口子里忽然急速鼓突出好大的一塊兒鼓包,鼓包幾乎在瞬間就漲大到了極限,完全充斥了起落架所圈固起來的空間。
剎那間,龐大的飛船艦身著地,鼓包先于起落架接觸到了地面,巨大的壓迫力下,鼓包從偏渾圓的形態(tài),變成了扁圓。
這是仿照著古早的汽車安全氣囊所設計的構造,不只會在下方生成氣包(下方氣包在星球兩棲降落最常見罷了),在飛船側面、上方等位置也會產生氣包。
這些氣包可以抗住臨時撞擊乃至爆炸,只要不破損掉,就可保住飛船本體無礙。
氣包壓扁的同時,飛船內的所有人都體驗了一把高空海盜船的下墜過程。
還好,他們最終安然無事。
但在下一時刻,嘣的一聲震天巨響,氣包炸裂開了。
(https://www.dzxsw.cc/book/167196/87232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