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七 曲高和寡?(求訂閱~)
第一日《女武神》的結束,觀眾們卻出現了非常兩極分化的表現。
雖然在字幕的幫助下,絕大多數觀眾都能懂故事講了什么,也能通過音樂感受到一些細節。
但一些嘉賓,媒體,甚至是一些音樂界業內的人士,似乎........總感覺今天的這場演出沒有《萊茵的黃金》那么引人入勝。
甚至有那么一些冗長與枯燥。
這群人中甚至不乏李文音邀請來的古典音樂界中,各行各業的大佬。
所以,總覺得越聽越沒有動力,也越聽越感覺索然無味,甚至有點煩躁。
但不知為何,剩余的人,反應卻異常激烈。
甚至在演出的過程中,都瞪大雙眼,滿臉驚容與狂喜,甚至渾身都開始顫抖。
反應對比竟然如此的夸張!
而這些對演出表現極為夸張的人,其身份地位即使放在這群應邀而來的大師中,都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
這就不由得讓不少媒體音樂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好像是聽懂了,但又不是完全聽懂。
好像還是有那么些不太懂......
當演出結束時,看著爭論不休,面紅耳赤,激動的大師們,這些人不由得抓耳撓腮起來,開始有些懷疑人生。
我.......
真的懂音樂嗎?
......
“我一定得去索要譜子!!”
著名的指揮家瓦爾茲激動的直喘粗氣。
“這個信息量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如果不給我原譜,僅這么一次首演,我甚至無法領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精妙處理!”
“這里面的動機并非單純的多!!”
早期與李文音有過爭端的埃布爾教授贊同的點了點頭。
“很多巧妙的變形與組合,我也認為,只有看到譜子才能領會。”
“這部《女武神》的音樂成就絕對可以說達到了一個絕對的天花板!!”
瓦爾茲指揮夸張的評判,讓更多的人陷入了懷疑人生。
總感覺自己好像疏漏了很巨量的信息啊......
不少樂評人甚至都開始感到受到了冒犯。
以前自己總是站在高處,指責很多普通人聽歌就是聽個響,明明那么好聽那么驚艷,咋就沒人懂?
這次卻換了個身份位置,隱約的覺得自己只是聽了個響......
“這一部一部積累出來的動機,還可以逐漸向后延伸暗示,甚至是組合起來形成新的動機!!”
凱琳娜說話甚至都有些大舌頭。
“而且不斷的在暗示!!就今天的演出來說,我好像清晰的聽到奧丁【岡格尼爾的動機】進行了起碼兩次以上的改寫變動,形成新的動機。”
“對對對!!”
一直沉默的阿貝爾突然興奮的插話。
“還有【尼伯龍根指環的動機】!從序幕中就出現的動機,到現在好像就已經更改了三四次,我甚至覺得后面的劇情可能會變換的更加復雜,而且我昨晚就專門做了部分動機的還原,發現這些動機在譜面上,居然有種神秘的魅力,甚至不需要哼唱就能體會到動機的用意!!”
“快快!!給我們看看!!”
更多的音樂家湊了過來。
阿貝爾拿出一疊白紙,白紙上印著空白的五線譜,而五線譜中修修改改的,似乎有很多不同的段落。
“你們看啊,就拿出場非常容易辨識的【指環的動機】來講,我昨晚在網上通宵看了回放,稍微還原了一下,大概能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準確度。”
阿貝爾在譜面上這么一連接,然后撕下這一段,形成一個長條。
“你看,指環的動機,在譜面上寫出來的形狀,居然就是一個首尾相接的環形!!!”
“哦買噶!!真的!!!”
“謝特,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群大師們眼睛都直了。
感覺這樣的操作........
巴赫再現人間?
“你再看看描繪【彩虹】的動機,譜面的形狀居然就是一長串彩虹形狀的音符,聽起來也非常的夢幻。”
阿貝爾再次指向另一行五線譜。
“而且這個彩虹動機,經過我昨晚長達三個小時的分析,終于可以確定,它的同類變換動機,還有描繪大地的,描繪大地女神的,描繪黃金的時候也出現過!!”
“我覺得這些動機與其叫做彩虹動機,真的更像是在闡述.......自然的起源!!”
“還有剛剛凱琳娜教授說的,神槍【岡格尼爾】的動機。”
聽到阿貝爾說出這些話,凱琳娜瞬間興致高漲。
nice!!
你居然剛好就分析了這個動機!!
“這個矛的動機,在譜面表現的形式,就是均等節奏,叢高處直直戳下去的雙音!!你看,這像是長矛一樣!!”
“嘶!!”
阿貝爾的語速越說越快,似乎更加的激動了。
“昨天的序幕里,長矛的動機只是出現在了表示奧丁力量與權威的時候,與巨人簽訂契約的場景中,契約的動機與矛幾乎神似百分之八十,這就是變形!!”
“雖然不確定,但今天出現的【長矛的動機】明顯更妙!!”
“齊格蒙德連夜出逃的情景下,暴風雨的動機中,我覺得就有一部分下行音階,與長矛動機中的一部分完全相似,這TM絕對是在暗示齊格蒙德不幸的命運是來自奧丁的安排!!”
“嘶!!!!”
看著臨時模擬出來的曲譜,音樂家們只感覺一陣陣的頭皮發麻。
雖然阿貝爾也說了,通過這種手段還原出來的曲譜很難全對,或許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準確度。
但即使是這樣,一些透露出來的信息量還是巨大無比。
“而且,奧丁在懲罰女兒布倫希爾德的時候,也出現了非常零散的矛的動機!!”
“但是和低沉有力的矛的動機相比,同樣的動機源頭,在不同的配器以及更改了部分旋律走向的時候,居然產生了完全不同的音響效果,變得溫暖無比!!”
“我頭皮發麻了。”
“我也是......”
累積到現在,這部巨著中,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動機。
而這些動機,或許會兩兩組合形成新的暗示,或許會進行變形闡述不同的情景感情,或許會時不時蹦出來隱約的進行暗示。
就好像齊格蒙德敘述出身時,響起的瓦爾哈拉的動機!
這讓鑒賞難度簡直成倍上升,但更讓欣賞的樂趣也成倍上升!!
就好像打地鼠一般,音樂家們的樂趣,就是緊盯著音樂,辨認出突然鉆出來的熟悉動機。
而這些調皮的動機,有時候也會變換偽裝,或者轉瞬即逝,或者合體變成“新”的地鼠。
太好玩了!!
這些大師們越聊越興奮。
但身邊豎著耳朵偷聽的人卻麻了。
你們在說什么啊?!我為啥一個字都聽不懂?
這......真有這么玄乎嗎?
所以這兩天我到底聽了個什么啊?!
......
巨量的信息暗示,當然有利有弊。
就仿佛一些很是經典用心的電影一般。
在場景布置中,會有非常多的彩蛋與布置的深意,甚至暗示劇情走向,主角選擇,乃至于結局。
但這些轉瞬即逝的彩蛋,往往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很少人會注意到。
直到后來,當有些人挖出了這些精彩的彩蛋后,再次觀看起來,就會體會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爽感”,更是不由得贊嘆臥槽精細。
而巨量信息的暗示,也會帶來一個負面的影響。
如果第一次觀看的時候,注意力被某一點吸引住,這時候出現的細節,不僅容易被忽視,還容易讓很多觀眾產生一種.......“無關緊要的東西太多”這種拖沓感。
但畢竟,沒什么東西是所有人喜愛的。
尤其是在如今娛樂風氣的社會之中。
有時候,想要廣度,必須適當舍棄一些高度。
而想要高度,也必須舍棄一部分的廣度。
雖然可以在高度與廣度的協調上能夠做的很好,但畢竟也是有極值。
在追求無限的高度之時,追求哲學,思想,藝術程度之時,也總會失去一些廣度。
而本身,李文音的目的,便是追求這極致的高度。
所以,這部著作的出現,天然就將高度與欣賞門檻拔的很高。
也注定了《尼伯龍根》或許會火不少選段,“插曲”。
但總體看來,整篇的歌劇就會有些小眾。
可是,小眾不代表沒有用。
所謂“追求高度有什么用?曲高和寡自娛自樂?”的想法或許很多人都有,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是基于娛樂與生活的,并非是基于本身音樂科學與音樂藝術的。
不曲高和寡的所謂娛樂大眾的作品........
越娛樂大眾,死的越快,火是火了,爆是爆了,消失的速度也仿佛快槍手的一哆嗦一般,快感轉瞬即逝,就好像是快餐,越輕易能得到的舒適,也更容易被人所拋棄。
而真正站在頂點,可以長久綿延傳承下的東西,無一不是藝術上的至高成就,無一不是所謂“曲高和寡”的東西。
表面上小眾?
但實際上影響并不在橫向的人數上,而是在縱向的傳承上!!
雖然有些作品可能目前的十年,只有一百人接受,但足以影響數百年甚至更加久遠。
而有些作品,或許一時追捧人數破千上萬,但轉瞬即逝。
時間的長河里,能夠留下來的,全是大浪淘沙中,篩選出來的最閃耀的金子。
這兩極分化的觀感與評價,這音樂家們無比戰栗的反應,更能讓人感受到,李文音達到的這種高度,恐怕真的是自己完全難以想象的。
“叔本華!!李文音的作品里,有叔本華的影子!!”
幾名音樂家,依舊在熱烈的討論著。
“還真的,你看這兩天的演出,所有角色行為的動機,還真的能概括成叔本華的倫理學思想。”
“你這么一說我才想起來,利己,惡毒,同情!!”
利己,或者說,絕大多數人們行動的根源都是利己。
比如滿足生理上的一些基礎需求,吃飯,睡覺。
或是心理的滿足感。
個人名譽,或者道德,或者自私,或者法律法規。
而惡毒,即是嫉妒,幸災樂禍。
這是人性無法擺脫的陰暗面,目的是希望別人痛苦,這樣的惡毒無處不在,或者說人人都有。
但惡毒,會被第三種動機壓制。
同情!!
這是真正的稀有道德。
就好像盧梭所言。
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
同情的本質就是共情,對他人的悲苦感同身受,將他人視為一體,是從真正的情感與道德出發,高尚無私。
而這第三種“同情”在一個人成分含量越高,那么道德水準便越高。
圣母是真圣母,共情,綁定,視為一體,言行合一。
而一但出現了雙標,那就是虛假的圣母,只會用舍利子崩別人一身而已,虛假的圣母,成因其實便是過量的利己,他們需要用“同情”來掩蓋“惡毒”,以此“利己”。
人們會對那些道德的,高尚的行為產生敬意.......
不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
而李文音目前上演的歌劇中,可以說角色的行動動機,全部是按照叔本華的這種倫理模式來進行的!!
尤其是在【命運】的觀點之上!!
宿命論與決定論!
尤其是聯想到后面的劇情.......更讓這些音樂家覺得,這部歌劇,完全可以影響一批人,甚至會有無數的人投入到其研究之中!!或者專門學習數年數十年,來表演這部歌劇!!
而國內的一些大佬,互相對視一眼,均露出驚容。
更是隱約的起了一個更可怕的念頭。
“這天.......真的變了!”
李文音........或許開啟了以世界為畫板,新一輪的音樂“紅學”!!
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
而李文音,僅僅靠著一部《尼伯龍根》,就絕對可以開啟一波所謂的“尼學”!!
這部作品的細節奇多,甚至橫跨戲劇,歌劇,舞美藝術,造型,音樂,歌唱,民俗風俗,神話故事,哲學,倫理學等等的多個學科!!
“李文音,從演奏家作曲家,到了音樂家,再到藝術家。”
陳國濤看了一眼快樂死的溫教授,忍不住唏噓起來
“現在,李文音可以說......從藝術家更進一步,探求何為真正的美,變成了美學家!!”
“以費爾巴哈的感性唯物論為基礎,以希臘藝術為參照........”
陳國濤笑了笑,忍不住搖了搖頭。
“即使只是走在路上,也落我們太遠太遠了!!”
整體的表演下來,陳國濤自然看出了李文音各種別出心裁的設計!!
就仿佛靈感來源于古代希臘悲劇一般。
舞臺的搭建與布景,是雕塑藝術與繪畫藝術,而音樂與歌唱,是聽覺藝術,演員的演繹,形體動作,基于舞蹈藝術,而這些,為悲劇服務,悲劇形成了詩歌,這就是理智的藝術。
綜合起來的有機體,當真是.......妙不可言!
(https://www.dzxsw.cc/book/164829/67486757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