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世間最難解
接連幾日逗留南公山,趙梓陽倒是同云仲說起不少此行所見所聞,言說起夏松飲食勝景,或是雕梁畫棟,即便是相當(dāng)不樂意承認(rèn),這等起屋構(gòu)梁手段,的確也比頤章或是西路三地高明太多,到底是自古以來聞名遐邇的中州地界,這等手藝傳承,比起大齊分崩離析過后才有的西路三國,怎么都比不得。
當(dāng)然除卻這等事之外,趙梓陽念叨最多的,還是路遇之人,與些許世事不易。當(dāng)初才步入夏松邊關(guān)地界,就遇上有兩位目盲之人,夫妻二人皆是因眼疾,少年時節(jié)已是不可視物,遭家中人遺棄,好在是多年來走南闖北,由打街巷市坊中同樣貧困潦倒之人學(xué)來些唱曲撥胡琴的本事,一來二去作伴度日,直到如今已是年近花甲,膝下無子,卻也是每日不曾閑起。到天色初明尚無雨的時節(jié),老漢攜起胡琴推車,老嫗則是記性好些,在前引路,常人走上一盞茶功夫的路途,二人足能走上近半時辰,才是摩挲去到城墻邊不遠(yuǎn)處墻根處,老漢奏胡琴,老嫗則是開口唱起戲文來,倘若有過路人聽得舒坦,或是出于心善,則是將兩枚銅錢擱到兩人身前干凈瓷碗當(dāng)中。
趙梓陽曾與二人攀談,老漢言說,墻根后有一戶心善的人家,從來都是不曾出門與自個兒閑談過,可自從將賣唱地界改到此地,每日都有過路人舍幾枚銅錢,即便依舊是過得清苦,可怎么也能對付溫飽。雖百思不得其解,可幾日前聽過有過路人駐足在此,評點這幅字寫得神意內(nèi)斂,且筋骨分明,當(dāng)真是一幅好字,再想起時常聞聽墻根后那戶人家常有劇咳聲,揣測大抵是位年紀(jì)不深的書生,奈何實在是不便走動,煩請趙梓陽前去替兩人瞧瞧,究竟是寫過何等一幅字,順帶謝過那位好心的讀書人。
而果真也不出老漢猜測,墻根不遠(yuǎn)處就是戶人家,只是窗漏屋陋,唯有床榻桌案,其中住著位面色慘白,還未足而立之年的書生。
書生少年時患癆病,而今已是病入膏肓,實在無錢財醫(yī)治,只得憑自個兒筆墨書畫的本事尚可,寫罷字畫轉(zhuǎn)交與友人替自個兒賣上點銀錢,哪里還有余錢尋醫(yī)問診,故而才是拖到如今,日日咳血,大抵就算是高明郎中也難醫(yī)治,倒不如趁這等時節(jié)做些好事,哪怕是為行善積德,寫下一幅字替那兩位同樣命苦的兩人多招些生意。
那書生曾說世上有許多人分明自己過得也是差勁,但每逢瞧見苦命人時,總是要生出來些同悲戚的滋味來,自身尚在水火,還看不得天下疾苦,友人說他乃是個糊涂人,但每逢這時候,想起天下志同道合之人極多,心中就能暢快些。
到頭來趙梓陽也是不顧以李扶安絮叨不滿,將身上所剩銀錢一分為二,一半偷偷壓到書生桌案角落的破碗下,一半則是趁著離去時節(jié),放到目盲老漢老嫗包裹之中,并沒敢放置到瓷碗中。
云仲聽罷過后也是一陣唏噓,不過還是朝自家三師兄伸出枚指頭,“雖說許多事不可改,但這銀錢給得值。”
但趙梓陽卻不曾覺得寬慰,反而是拄著那桿長槍坐到臺階之上,望過一眼心眼極好的小師弟,輕輕搖頭。
“可要是當(dāng)時我身上不曾有銀錢,或是若是給了人,連京城都去不得,那又該如何講來。心善沒錯,但也分個輕重,有人渾身家底唯有兩枚銅錢,卻是冒著餓死在外遞給旁人,此為至善,有人腰纏萬貫,但也只樂意給窮苦之人施舍兩枚銅錢,這也是善,都是能拿出自個兒的利填旁人的苦,皆是善舉,不過我給罷銀錢所想的,卻是并無多少歡愉,而是惦記著往后應(yīng)當(dāng)如何吃飯!
“想要助人,自己的本事,當(dāng)然越大越好,要么怎說是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施惠四方,這句話在我看來,最是能勸師弟。”
知曉趙梓陽話中深意,云仲則是有些不好意思撓撓腦門,很是窘迫笑答,“知道知道,下次拼命出手的活計,盡量少做,起碼掂量掂量高低再說!
吳霜幾日前就言說過,整天瞧著云仲身在山間,很是厭煩,與其在山間練劍行氣,不如趕緊下山去,一來可歷練些心智,二來總要有些緊迫滋味,才好修行越發(fā)勤快,再說回來,念頭冗雜的弟子身在山間,卻始終算是個隱患,倒不如下山找尋個好乘涼的地界,哪涼快去哪快活。這話如若是說與旁人的,大抵都以為是吳霜喜清凈,再者催促弟子修行,連趙梓陽聞聽過后都是頗有些微詞,分明云仲才返山間不久,便要趕下山去,當(dāng)然要同自家?guī)煾负蒙f道一番,卻不想被自家?guī)煾甘箘ξ埠莺萸眠^幾下頭頂,而后使袖口掃處十幾丈,這才是不敢再言此事。
趙梓陽不明所以,云仲卻是清楚得緊,自家?guī)煾高@番舉動,多半是因自個兒那場引動火氣的怪誕夢境,透露出些心思,被吳霜看穿,這才打算將自個兒逐下山去,意思也很是清楚明白,若是不放心這些人,就一一前去見見,與其這么日日惦念,倒不如眼見過后安心。
所以這兩日以來云仲已是將包裹收拾妥當(dāng),且是忙里偷閑,去到周遭地界走過兩趟較為兇險的近鏢,積攢下些銀錢,準(zhǔn)備妥當(dāng),打算不日下山。
“小師弟要下山朝哪去?算算時日的確也該是還鄉(xiāng),奈何又要顧著修行,又需應(yīng)對些麻煩事,雖是如今五絕已是許久無音訊,但如何都總有些心頭犯嘀咕,真要是想下山,不妨先返鄉(xiāng)瞧瞧!碧峒按耸拢w梓陽就很是煩悶,朝李扶安暫住屋舍瞅去,“起碼還知曉自個兒故鄉(xiāng)家世,總比不得那等成天誆騙旁人,到頭來一無所獲的疲懶人,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果真是因日日同這人混跡,才有今日性情。”
不遠(yuǎn)處李扶安正坐到屋中搖扇,蹙眉思索,很是猶豫不決,卻是無端心頭一頓,眼皮跳了又跳。
“先去大元一回,溫姑娘下山,總叫人不放心,哪怕是對大元眼下局勢知之甚少,但也始終不能冷眼旁觀,眼下雖除卻師叔這等門中干系再無瓜葛,可既是難以安心,反倒不如親往大元走上一遭,而后再一路回返,返鄉(xiāng)瞧瞧!
此事云仲沒瞞著自家三師兄,說來仍是難,但明明知曉溫瑜心意已定,一味隱瞞倒更是無趣,索性就同趙梓陽閑談時節(jié),將此事從頭至尾說過,卻是惹得趙梓陽也相當(dāng)不明所以,連連稱溫瑜也是古怪性情。
“你兩人倒也是古怪得緊,說是兩情相悅并不為過,更別說是一通外出經(jīng)過生死,怎就如此隨意要斷得如此徹底,論性情說情意,如何看來都理應(yīng)登對得緊,若是當(dāng)真就如此分道揚鑣,要我說來也很是可惜。”
閑談時無事,云仲恰好將佩劍拽出,仔仔細(xì)細(xì)使砥石磨光劍身,山巔日頭極好,劍身上頭甚至都能映出面孔來,所以云仲也突然停了手,將長劍擱到一旁,愣愣望這劍上映出的那張面皮,許久才接過話茬。
“與人交如銅鏡,可窺自身高低貴鄙!
“若我是溫姑娘,雖是有些情意,可一個天資差到許久都看不見三境,且是窮鄉(xiāng)僻壤當(dāng)中走出的少年郎,又怎么能入眼,更何況此番離去,本來就是存了同胥孟府拼死的念頭,既然不曾定下心來同這人面對日后風(fēng)雨大好河山,無論有無理由,都可以撇到身后。”
趙梓陽詫異看過云仲一眼,不由得將眉頭皺起,湊到自家?guī)煹苎矍,低聲問道,“那依師弟說,當(dāng)初我修行時節(jié)雙腿險些廢去,遇上的那位姑娘,難不成也是嫌我既無家世,也算不上勤勉,故而才許久也不曾來過,乃至音訊全無?”
話到嘴邊,云仲生生將話咽下,樂呵道來,“師兄天資極好,且也是越發(fā)勤勉,師弟覺得,大概還是因為那位姑娘有些隱情不曾言明,不過天地雖大,倘若有心去找,便多半能找到!
“有這話,師兄陪你走一趟大元,正巧近來有些閑暇,權(quán)當(dāng)是謝過小師弟奉承!壁w梓陽眉開眼笑,明明是云仲所言正巧合了自己的念頭,卻是只字不提,拍拍云仲肩頭,扛起長槍悠哉游哉走回屋舍。
近兩日都是御劍懸停到南公山上半空的吳霜,也同樣聽見了云仲這番看似無心的言語,眉頭皺起又松,往復(fù)許久,還是壓下念頭不曾落在山間。
這話似乎并沒出錯,但似乎又錯得極為明顯,世上許多知曉講理的人,大概都能開導(dǎo)一番,但唯獨吳霜不行。
糾結(jié)猶豫許久,吳霜終究還是罵了一句哪壺不開提哪壺。
“為師都還不曾知曉道侶身在何處,就是想要勸兩句,都無從下嘴,你小子倒真會出難題。”
(https://www.dzxsw.cc/book/164310/4057695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