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造謠
“原來是這件事情這個我可不方便說太多,不過,你們就知道一句話就行了,陳長壽很厲害,可能你們加起來都沒有他懂的多,不要試圖去招惹他,不然下場可是很難的。”
趙麗華校長說完,借口吃飯便離開了,不過校長的一番勸告不但沒有起到告誡作用,反而讓他們堅定了要會一會陳長壽的打算。
這幾個評委看到沒什么結果,便結伴回學校到了休息的地方。
在前幾屆這個則以及流程種,往往都是早晨是比賽的開幕,隨后進行試卷答題環節,由主持 人按照題卡讀出題目,由各個學校的代表隊進行搶答。第三天的內容最為難,會出來一些疑難雜癥讓比賽的選手現場寫藥房,以此解決病人的痛苦。
最后的排名自然也是十分的關鍵,排名的前后是由于這幾天綜合情況,還有三天內的總得分決定的。
中午休息好,兩點半到地點集合,主持人又是一陣長篇大論,好不容易才等到他說完,宣布比賽開始。
下面的選手拿起筆,嘩嘩的在不停的書寫著,滿眼望去,看到地下的選手都在奮筆疾書,偶爾有那么幾個同學,可能由于有些沒有答案沒有記清楚,歪著頭不停的抓耳撓腮,試圖想起來這些已經忘記的內容,將這些不會的從腦海中生拉出來。
臺下的學生緊張的忙活,臺上的評委也沒有閑著,而是一起討論著把答案寫在一張紙上方便之后的批閱。
其他的幾個都在說著答案,陳長壽也沒有太孤僻,而是靜靜的聽著他們的答題,偶爾遇到他們不會的,或者說錯了的,才會開口和他們說一下。
雖然說中醫的古典名作并不多,但是想要把這么多書籍一字不落的全部記在腦子里,也是特別的不容易的。畢竟其中有的古文,本來現代語已經背的更多了,現在還是古文,更是難倒了一片人。所以說,第一天的這個考試就是一件大考驗。
雖然陳長壽覺得可以背會對自己而言,這些沒有什么難度,但是陳長壽在和他們的討論中偶爾說出的一兩句話還是很讓昨天找陳長壽茬的那個教授氣憤的。
于是在一道難題的時候,他故意讓陳長壽填寫。雖然對這個教授的行為感覺十分的無奈,但本著對學生的堅持和愛護,他直接說完了答案,一字不差的。
還有幾個評委想故意刁難他,總讓他說一些較難的答案,這些答案就連他自己也比較繞口了。
其中有一個相對另外幾個年齡稍小一點的女評委孫蕓蕓,在說到一道題的答案的時候,故意放水,不過,居然其他評委都沒有提出反駁,只有陳長壽是指出來了他的錯誤并且告訴他正確的答案背誦,以及在那本書大概多少頁的地方。
說完之后便和其他人說了一下,去了一下衛生間。
留下的這些評委,中,好幾個對于剛才的陳長壽的回答覺得十分的不滿意,不就是把這些東西記清楚了嘛,至于這么炫耀嘛,那本書頁碼多少這只不過是碰巧而已,還被他大肆夸獎。只有孫蕓蕓認為,這個人的優秀的確是真的。
那幾個評委因為孫蕓蕓態度的變化,反倒覺得她是剩下幾個評委里面的內奸,這就讓孫蕓蕓十分的無語了。因為作為中醫的她是了解的,所有要背誦的東西不少,但是想要理解也很難,所以很多老中醫,一輩子都在搞懂這簡單的幾本書。
一般記憶的人可能都需要花上十年半載的時間去學習,還要自己摸索,哪些藥可以在一個配方中使用,哪些不可以,這就需要長久的經驗積累和較全面的知識儲量了。所以等到可以看病了,也都快五十了,這就是為什么大家一般叫中醫都叫的是老中醫。
陳長壽這才剛畢業兩年,連三十歲都沒有,就有這樣的知識儲量,就算是聰明的人也沒有辦法做到。而且,能被袁檸教授推薦過來當評委,怎么會有差的呢。
時間過得飛快,兩個小時的比賽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有一些已經提前交卷離場了,還有一些學生依然在扎耳撓腮,想要最后再喚醒一下自己的記憶。
由于比賽結束,九位評委立刻開始了緊張的卷子批閱工程。
相對于其他教授的緩慢速度,甚至有時候還查查手機百度瀏覽一下,陳長壽就輕松多了,完全按照自己腦子中的答案順手批閱。
在他們批閱的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面,陳長壽早已經批完了。
但是就有人看他不爽。還是早晨的那個教授忍不住出言諷刺道:“陳長壽小友。你雖然不是大學老師,但是你也應該要為他們考慮一下呢吧?畢竟你這可是關乎他們這次比賽的成績的,所以批閱可不能馬虎。”
表面上是教導,實際上是嘲諷他不行,胡亂批閱學生卷子。
一旁的孫蕓蕓搖了搖頭,十分無語的想著:仗著自己老就隨意傷害別人,我都和他們說過了這個陳長壽的優秀,偏偏還不聽,等著被打臉吧。
“你們不要想了,我相信不會出錯的,您
你們不用管我,還是加油改。”陳長壽覺得這群人很煩,所以并沒有和他們多說,而是一句不用你們管直接堵回了他們的話。
本來他們還想挑戰陳長壽的,但是臨霞醫科大的校長看到之后,連忙派遣保安過去制止了評委直接的吵鬧。
等卷子全部批閱結束,那幾個評委強烈要求專人重新查一下卷子答案。因為,陳長壽那邊放著的卷子,竟然比他們總共放在一起都多。
最后協商下來,陳長壽和比賽負責人核對那幾個教授的,而那幾個教授則檢查陳長壽的。
分成兩批同時檢查兩個組的批改作業情況,這兩個組分別就是:除了陳長壽以外的剩下的人,他們為一組,而陳長壽自己為一組。
當兩組的批改情況被檢查的時候,那位教授還十分得瑟的,語重心長的對陳長壽說道:“小伙子,你還是太年輕了,年輕人,就要多磨練磨練自己。還有呀!就是不要這么驕傲。你仔細想一想。如果你出錯那么多,這就比較尷尬了吧。你也不要怪我沒有提醒你,中醫藥的這些書籍,就像我們這些,都感覺到了那么難,更何況你還這么年輕。不要因為這些錯誤斷了自己的后半截的人生,你懂嗎?”
聽他一個人在這說了那么長篇大論,但是還是有一個一同來的教授比較支持的他的觀點。
但是孫蕓蕓就不這樣認為,而是站在了陳長壽這一邊,對那個教授說道,“我之所以敬重你,是因為你還是一名大學教授,至少來說,你還是一名人民教授,你是要言傳身教的,你知道嗎?所有的知識儲備都不是按照年齡來算的,所以,不需要你這么虛偽,你不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你是教授嘛?熬了這么多年了,終于成功了,對嗎?但是你要記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是說你老了就有資格。不論你是做哪一行業的,只要你學習,只要你足夠優秀,年齡就不是問題。老教授。希望你懂的。”
(https://www.dzxsw.cc/book/164225/85126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