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 章 玻璃真的是個好東西
忙忙碌碌的日子過的非常快,一轉眼就又到了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
當第一場雪停下之后,看著銀裝素裹的白雪世界,周娥皇、符金環(huán)、周嘉敏、符思儀一個個都嚷嚷著要去城外面欣賞雪景。
乘坐著那輛最新式的皇家馬車,去城外面瘋狂了一次以后,錢昱發(fā)現(xiàn)了這輛馬車上面還有一個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就是馬車的窗戶不是密閉的,冷風一個勁地往里面鉆,看了看那幾乎透明的薄紗,錢昱悄悄地說:要是安裝上玻璃就好了。
回到皇宮里面的錢昱,立刻就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中去了。
在后世玻璃可以說是平常的不能夠再平常的東西了,可是,在錢昱現(xiàn)在身處的這個時代,卻并不是如后世那樣可以隨處可見。
玻璃是在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來隔風但是卻能夠透光。
在錢昱的印象中,玻璃被發(fā)現(xiàn)在西方有這樣一個傳說。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
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
饑腸轆轆的船員們抬來了大鍋,并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生火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以后發(fā)現(xiàn)潮水開始上漲了,所以他們就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xù)航行。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
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
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fā)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他們大大地發(fā)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術已經非常發(fā)達。
為了保證玻璃制造技術不泄漏出去,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
錢昱知道玻璃的用處非常多,不過,他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平板玻璃和玻璃器皿,至于其他的用途就是等一等也無關緊要。
錢昱已經弄出了一部分望遠鏡,因此再制造出平板玻璃也不是什么特別難的事。
錢昱記得古代人們做出的玻璃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yōu)點,但是又有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的缺點。
這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鉛鋇,燒成溫度較低所致,鉛鋇玻璃不適合制作飲食器皿,只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等。
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鈉鈣玻璃為主,耐溫性能較好,對驟冷驟熱的適應性較強,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產量都遠大于東方古玻璃。
歷史上平板玻璃出現(xiàn)在東方要到了雍正年間。
當時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每年夏秋之際,分別從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瑞典等地,許多大商船漂洋過海前來購買茶葉、瓷器和絲綢。
船上除了白銀之外也有一些西洋物產,其中有一樣比較特別的物品就是玻璃。
那些承接外洋船的行商,紛紛建造了一些夷館,這些夷館的建筑格局非常洋化。
他們把兩層樓房的二樓窗戶全部裝上了玻璃,顯得是十分氣派洋氣,外洋船租用這樣的一個庭院,一個貿易季節(jié)要花近一千兩白銀。
玻璃用起來之后自然是有人眼饞,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起復遭到罷免的原廣西巡撫,滿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粵海關監(jiān)督一職。
祖秉圭和前任粵海關監(jiān)督的作風大不相同,他專心為內務府搜羅奇珍異寶,在發(fā)現(xiàn)了玻璃以后,就成了他進貢雍正的好東西了。
從此以后,皇宮之中開始使用這種進口的洋玻璃,結束了歷史上幾千年一直用紙糊窗戶的歷史。
平板玻璃的生產歷史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錢昱記得在年代之前,所有平板玻璃都是用機械法制造的。
具體操作有壓延、引上、平拉等模式。
但無論哪種做法,都不外乎把玻璃加熱到半融化,處于在液體和固體之間的狀態(tài),然后用機械處理的方式制作平面,和小孩子做橡皮泥沒有本質區(qū)別。
用鐵輥去捏橡皮泥,顯然效率低,質量差,應力分布不均勻,至于吹制法,更接近于手工作坊,質量完全沒法控制。
大塊的平板玻璃在70年代之前是奢侈品,個人住宅的窗戶為什么都被木框分成小格子,就是因為用整塊平板玻璃的成本太高。
而率先用“浮法”制作平板玻璃的是英國人,這個技術原理說起來其實特別簡單。
就是把玻璃液體倒在液體的錫上面,在重力作用下,玻璃液的上表面因為重力而平整,下表面因為錫液的重力而平整,然后逐步冷卻玻璃液形成平板。
但細想一下,操作細節(jié)有很多難題,比如如何精確控制玻璃的厚度,如何控制融化狀態(tài)的錫,如何取出冷卻的玻璃,如何在冷卻的同時保持連續(xù)生產等等。
英國作為老牌工業(yè)國,拿出大資本開發(fā),終于在1958年達成突破,搭建了第一條連續(xù)生產的浮法玻璃生產線,開始生產廉價的大塊平板玻璃。
錢昱雖然說不能夠生產出大塊的平板玻璃,可是,他的要求本來也就沒有那樣高,僅僅是需要作出小塊平板玻璃就可以了。
在制作平板玻璃的時候,錢昱還順便把玻璃器皿給弄出來了。
玻璃器皿的制作相對于平板玻璃來說就簡單的多了。
錢昱拿起一根鐵管挑起一團玻璃后,放入模具中一邊轉一邊吹,這是制作玻璃器皿的一種方法叫吹制。
其次壓制的方法,就是挑一團玻璃用剪刀把它剪下,再放到模具凹模中用凸模來壓制,主要是用來制作玻璃杯等物。
錢昱為了給媳婦們一個大大的驚喜,還費盡心思地把后世的玻璃鏡子給做出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164106/84595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