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東湖郡
楊遠想要前往東海,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乾國百官就是最大的阻礙。
如果被他們知道大王要化妝成商人前往齊國,還要橫穿齊國去東海,怕是要直接從滄羊城追出來,直接殺到乾齊邊境。
要是請不回楊遠,他們就掛冠而去,一輩子死在山里也不出來做官。
實在是心臟受不了!
一國之主居然辦成普通人去敵國瞎轉悠?
還想出海去未知的島嶼?
這不是在拿乾國幾百萬百姓的美好生活在開玩笑?
更是在拿幾十萬大乾戰士和成百上千的大乾官員的前途、命運在開玩笑!
他們如果知道楊遠的想法,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他。
大王想要去齊國,那就從我們的尸體踏過去!
所以楊遠沒有直接去乾齊邊境,連洞庭郡都沒去,而是去了洞庭湖西面的東湖郡。
(洞庭湖西面?東湖郡?)
此湖非彼湖。
東湖郡的“湖”是東陽湖,本來東湖郡是叫東陽郡的,但后來為了避諱某個順王的名字,最后改名東湖郡。
乾國建立后,楊遠也沒有改回來,他哪有時間關心這些小事兒。
百姓們都認可的名字就隨他們去吧!
一些人想要把大乾境內所有順國遺留的痕跡全部清楚干凈根本做不到!
楊遠也沒同意這樣做,有那個時間不如去想想如何把乾國建設的更好,如何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老百姓是很純粹的,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接受誰的統治!
國君和官員可能會認為他們不明大義,有奶就是娘!
但沒用,百姓只認能讓他們活下去的統治者。
如果能讓他們活的更好,那么他們會毫不意外的拋棄讓他們僅能活下去的國主。
就是這么現實!
有其他國家參與的時候會更加現實!
楊遠覺得只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順國的遺留只會讓他們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當然肯定也會有人不懂得感恩,享受著大乾發展的福利,卻念著順國的好,那留著這些順國遺留就更重要了。
要不然怎么能把他們輕松的釣上來呢!
所以說啊,順國的東西,不好的就給他堅決清除掉,沒有什么壞影響的,留下來也沒什么。
全憑老百姓去處置。
從南陽郡繼續南下,氣候開始有了比較顯著的變化。
滄羊郡此時還是冰天雪地,到了南陽郡已經是冰雪消融,看到了冬天的小尾巴。
繼續南下,楊遠仿佛已經看到了春天的萌芽!
他估計等到了東湖郡之后就能看到冒頭的小草了!
東湖郡、洞庭郡受兩座大湖的影響,溫度比周圍的郡都要高一點兒,就是這一點點便讓兩郡的百姓能夠早一個月看到百花盛開的景象。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兩個郡成了乾國的旅游勝地,在其他人口中叫做游學勝地!
可能真的是因為來兩個郡游學的士子太多,導致兩個郡的學風學氣很不錯,大乾舉行過兩次全國性的科舉,東湖郡和洞庭郡的成績很不錯!
楊遠琢磨著要不要從兩個郡中調一些讀書人去其他郡支援教育建設。
尤其是幾個邊郡,明明都不會受蠻族的威脅,竟然還有那多人不想讓孩子去讀書。
你說他們是怎么想的,楊遠有時候都想掀開他們的天靈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東西!
一坨大便嗎?
參軍是很很光榮,戰士也很值得尊敬,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把孩子送到學堂,上過學的戰士更容易成長起來。
不行!
必須讓邊郡更多的孩子走進學堂。
除了做好孩子父母的工作外,還得建立更多更好的學堂,找更多更優秀的老師。
楊遠忽然發現在東湖郡似乎有了更多的目標!
尋找名師很容易,但說服這些名師去邊郡任教就不一定了。
有些人能夠成為名師是因為學識身后,教育手段,而有些能成為名師則是因為有更多更優秀的學生。
而且就算是真正的名師想不想去酷寒之地教學也不一定。
楊遠不好用強硬的手段逼迫他們去邊郡提高那里的教育水平。
不過這件事情也不是毫無轉機,讀書人一般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好面子!
作為有名的教育家,他們應該踐行圣人的言行,把乾國建設成為一個教育強國。
讓大乾的百姓都能沐浴在圣人的教化之下!
想想當初的半圣孟道,連蠻族都能收為弟子,本王現在只是讓你們去邊郡當老師,你們推三阻四的是為何?
楊遠派出去尋找名師的官員將大王的話轉達給那些半大老頭子們!
氣的那些老儒們差點把胡子揪掉好幾根!
有些人當人就忍不住暴脾氣同意了大王的要求,同意去邊郡“支教”;
但也有一部分人非常聰明的沒有被激怒并且一怒之下同意前往邊郡。
“這么簡單的激將法還想讓老夫上當!”
“哼!不知所謂!”
當然楊遠也打算就靠一兩句話就讓這些精英學者從氣候宜人且繁華的東湖郡前往苦寒的邊郡。
除了語言刺激和榮譽、表揚外,還得有更多的物質獎勵。
有些人之所以當了名師,不止是他們擁有成為名師的條件,還可能是除了當老師,教書育人外,沒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這些書院里的老師都是心甘情愿待在書院里做老師嗎?
有些是,有些只是把教書當成謀生的手段。
如果楊遠給他們提供一個前途更加光明,待遇更加優渥的工作,他們會心動嗎?
會!
一定會!
而且人數還不少。
除了少數性子十分執拗的老頑固外,楊遠身上的頭銜就能讓這些讀書人同意他的要求。
不就是去邊郡當幾年老師嗎?
只要能讓大王記住我的名字,遲早會從邊郡離開,進入王都!
但凡年級不是那么大的讀書人,面對楊遠的招攬,還是很容易動心的。
多管齊下,楊遠為邊郡的學子們找了幾十個比較有名氣的老師和幾百個沒什么名氣但基礎扎實,算是合格的普通老師。
一個東湖郡就能找到這么多老師,再從其他郡招募一些,三年之內,邊郡的學風就應該有所好轉。
但想要徹底轉變邊郡的風氣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做到的。
需要楊遠常年的關注和投入更多的資源。
這些他都會做到。
大乾是他的大乾,也是所有大乾百姓的大乾。
邊郡的百姓已經承受了很多,是時候給他們一些優待了!
(https://www.dzxsw.cc/book/163980/7835178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