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返回京城
五月初八,陸璟帶著妹妹和二嬸幾人一路從鳳陽出發,經半個月回到京城。
回府后,陸璟將二嬸郭夫人一行人,安置于西廂房。
隨后招來陸北、陸崢詢問他離京這一個多月,府中以及京中發生的事情。
府內一切如舊,陸北匯報完后,便先行退下了。
陸崢則將京中的事情說了一遍,尤其是陸璟關心的幾件。
四月初,遴選庶吉士便已經結束,葛寅選中庶吉士,而李逸淘汰,被任命為岳州平江縣的縣丞,幾日前已經離京。
四月下旬時,莊懷谷和賈寶玉第二次發生沖突,史太君強行命令賈政,將莊懷谷辭退。
前幾日朝中通過一項朝議,擴大江浙地區的桑田,讓更多蠶農種桑養蠶,朝廷會統一安排制造局,采購生絲。
休息一天后,陸璟將二嬸來的原因告訴妹妹,并讓妹妹去請黛玉來見二嬸。
林黛玉自陸璟兄妹離開,便時常感覺有些無聊,心中亦是空落落的,無處安放。
昨天收到陸璟從江南帶回來的禮物,心中極為欣喜,頓時覺得生活又多姿多彩起來。
此刻聞聽芷瑜來邀請她,是要去見他們的二嬸時,心中頓時緊張起來,忐忑的不安的精心裝扮一番,衣服、首飾選了半天,都拿不定主意。
最后還是陸芷瑜選定幾件,替林黛玉裝扮一番,就這樣林黛玉心懷惴惴的來到陸府。
郭夫人看著芷瑜帶著黛玉進來,頓時眼前一亮,見黛玉周身秀雅絕俗,帶有一股輕靈之氣。
仔細打量一番,見其眉目如畫,眸似秋月,桃腮帶笑,身段風流,聘聘裊裊,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對黛玉的身姿樣貌非常滿意。
林黛玉羞答答的見禮道:“黛玉拜見夫人!”
郭夫人看雖是含羞應答,但落落大方,嬌媚動人,忙扶起黛玉,拉著黛玉的小手,讓黛玉坐到她身邊,隨后退下手腕上的鐲子,給黛玉帶上:“初次見面,就當是我送你的見面禮了。”
林黛玉羞紅了臉,推脫不過,便謝道:“黛玉謝夫人厚愛。”
郭夫人看黛玉溫柔嫻靜,心中暗暗稱贊,隨即問起黛玉年歲,日常起居等家常事。
林黛玉一一作答,表現的乖巧又不失智慧。
郭夫人點點頭,暗贊黛玉言辭有度,舉止若幽藍,隨即問起關于管家、女紅、讀書等各方面的一些事情。
林黛玉明白到了正題,忙不急不緩的和郭夫人探討起來,她這段時間,經過李嬤嬤的培養,不僅自帶一直雍容華貴的氣度,對管家、女紅等事也非常嫻熟。
一番考察后,她對黛玉知書達理,秀外慧中,溫柔可人的性格極為喜愛,對黛玉各方面生活技能亦是非常滿意,心中一邊暗贊陸璟有福氣,一邊不吝言辭的夸贊黛玉。
林黛玉聽到郭夫人的夸贊,心中暗自喜悅,明白她得到了郭夫人認可。
送走黛玉后,郭夫人讓人傳話陸璟,說她對黛玉非常滿意,等她選好日子,便為陸璟去林家提親。
陸璟雖然對黛玉極有信心,但此刻得到二嬸的肯定回答,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瞬間落地。
他隨后找到林如海,和他簡單的說了江南一行的經歷,問道:“弟子打算明日到翰林院銷假,不知老師有什么囑托?”
林如海神色頗為嚴肅道:“為師雖說也在翰林院,但前幾個月,不會給你任何助力。”
陸璟思考一番后答道:“老師是想考驗弟子,能否憑借自己的手段,在翰林院站穩腳跟?”
“不錯,翰林院只是你初入官場的第一步,論理為師應該帶你融入其中才是。”林如海說道。
“不過這官場第一步,也是最能讓你體會到官場是是非非的地方,若是有了我的幫助,你便缺少了這些體悟,對你來說未必是什么好事。”
陸璟點頭道:“弟子明白老師的苦心,弟子會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翰林院立足。”
林如海欣慰道:“當年為師初入翰林院時,也頗受排擠,若非有一二好友扶持,恐怕為師也難有現在的成就。”
“老師當年為何會被排擠?”陸璟略感詫異的問道。
“呵呵,說來也是可笑,只因我林家曾是侯門,為師又娶了當時權勢鼎盛的榮國公嫡女,就被他們歸屬到勛貴一方。”林如海冷笑道,如今再想起那段歲月,方覺得多么可笑。
“說是排擠,實際上也只是冷遇罷了,當時他們對為師態度頗為冷淡,也有些人在背后說些流言蜚語,說為師是靠著家世和岳家才被點為探花。”
“這恐怕是翰林院中,常用來排擠人的手段吧?”陸璟問道。
“不錯,當時岳父位高權重,他們不敢明面上為難,只能暗地里使些手段而已,為師當時年紀尚輕,也曾一度對仕途感到心灰意冷。”林如海感慨道。
當年他高中探花,正是意氣風發時,突然受到這種冷遇和打擊,心態有些失衡,而且這種事情也不能找誰告狀,畢竟人家只是疏遠你而已,任誰也無法指責。
“為師當年險些一蹶不振,不過好在翰林院中,有一兩個好友時常勸導為師。說到底不過是多熬了一段時間罷了,畢竟都是同僚,他們也不敢做的太過,否則一個妒賢嫉能,打壓后輩的罵名是跑不了的。”
“原來如此。”陸璟點頭道,一個熬字,就可以感受到當年林如海內心的煎熬。
“進入翰林院后,雖說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為師這樣的遭遇,但各有各的磨難,若是受的住,則苦盡甘來,受不了,成就也有限。”林如海提點道。
“弟子明白,不說那些老翰林,就是新入翰林院的人,也都是各地的佼佼者,都是心高氣傲,自視甚高,自古文人相輕,相互看不順眼,亦在所難免。”陸璟說道。
“這次就算是為師對你的一次考驗!”
“老師放心,弟子有信心,通過老師的這次考核。”陸璟說道,若只是孤立,對他來說只是小兒科,不足為懼。
他在翰林院也不是沒有根基,除了已經考中庶吉士的葛寅,還有如今在翰林院任檢討的陳庭,還有李守志介紹的章承柳,想要初步融入翰林院并不難。
第二天陸璟便去翰林院消了假,以后除了休沐日,每天都需要到翰林院打卡上班。
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元,只是簡單詢問一番后,便讓人將陸璟帶到典簿廳與待詔廳。
翰林院官職最高的是從二品的掌院學士,其下是三品到四品之間,品級不定的翰林院大學士。
翰林院大學士之下,是正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和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隨后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講,從六品的翰林院侍讀,從六品的翰林院編撰,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正八品的翰林院五經博士,從八品的翰林院典籍,正九品的侍書,從九品的侍詔,最后是不入流的孔目和庶吉士。
陳庭是上一科考中庶吉士,去年升任翰林院檢討,比著陸璟從六品的編撰要低上兩級。
葛寅剛考中庶吉士,還未有品級,需要等兩年后,下次科考開始前,通過考試來評定品級。
翰林院的主要職責有充經筵日講,掌進士科考之事,論撰文史,稽查史書,稽查官學功課,稽查理藩院檔案,入值侍班,教習庶吉士等。
每年秋天國朝都會舉行經筵典禮,翰林院則負責篩選主講官員,這些官員一般也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內閣大學士,尚書,侍郎,詹事等。
春闈時輔助禮部組織會試,秋闈時主導京畿地區的鄉試,會試中會從翰林院選拔讀卷官,鄉試時會充當考官。
翰林院還會負責撰寫祝文,碑文,祭文,冊封皇后,妃子,誥命,王公大臣的一應公文。
當然最讓人羨慕的職責是入值侍班,充當皇上的顧問,在尚書房侍值。
翰林院內有典簿廳與待詔廳兩處,典簿廳掌管朝中奏章,文移及吏員,差役的管理事務,并保管圖書。
待詔廳掌繕寫,校勘,編撰文史之事。
陸璟是翰林院編撰,負責修撰前朝歷史,歸屬于待詔庭。陳庭也是屬于編寫文史的人員,和陸璟在一個辦公廳。
如今翰林院中他們這一科的進士,只有探花還未回歸,榜眼聶莊,十幾個庶吉士都已經歸位。
得益于那天在瓊林宴上的一番的言辭,陸璟入職的第一天,那些同科的庶吉士,大多對他都比較親近。
其他人則因各種原因,對他的態度比較平淡。
第一天,陸璟也未有多余的動作,只是初步了解他的職責,以及今后的工作。
其后幾天,陸璟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便一直觀察翰林院不同年齡層次人的工作習慣和心態。
同時和同科的那些庶吉士,基本上都混的比較熟悉了,大家都是初入官場,需要相互扶持,因此也沒有那種特別孤高不合群的存在。
:。:
(https://www.dzxsw.cc/book/161367/841078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