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林如海引江南風暴
陸璟在林如海向元雍帝請示期間也未閑著,他一面聯絡陸俊以及和他交好的勢力,一方暗中行事,如今林如海在明,而他在暗,正好可以助林如海一臂之力。
進入三月之后的第一天兩淮鹽道的官場就迎來了一場大地震,林如海以查鹽引為名,先是徹查了兩淮鹽道衙門各處的官員,掀翻了兩淮鹽政一直捂著的盤子。
兩淮鹽政覆蓋江南、湖廣、江西和河南四省,手握著這四省鹽商的命脈鹽引。
本朝實行食鹽專賣制,鹽商若想做鹽業生意,必須要有鹽引,而鹽引是由朝廷批準,巡鹽御史控制,鹽運使發放。
鹽商繳納鹽課銀就可以獲得鹽引,每一張鹽引,鹽商可以購買四百斤食鹽,然后到指點省份售賣。
兩淮食鹽只能運往江南、湖廣、江西、河南和貴州五省,而鹽引則是鹽商們運銷食鹽的憑證。
林如海每年都會將鹽引交給鹽運使發放,他只負責核算鹽引和鹽稅。
林如海早就知道鹽運使高恒有貪污行為,只是礙于高恒和甄家是姻親關系,他以往也睜只眼閉著眼,只要鹽稅沒有差錯,他也懶得摻和到那些齷齪事當中。
不過他這次要向元雍帝交投名狀,就必須要除掉高恒這個地頭蛇。
高恒和甄應嘉的弟弟甄應毓是兒女親家,靠著和甄家的關系,高恒這幾年一直在江南橫行無忌。
他最擅長的就是請客吃飯,每逢節日高恒都要大宴鹽商,鹽商們為了多爭取鹽引,每次都會出錢孝敬。
有時候即便不是特別的日子,高恒也會以各種理由請客吃飯,鹽商們紛紛赴宴,從不敢缺席。
高恒也曾多次對鹽商們哭窮,說自己家中什物無幾,過得很可憐,鹽商們立即心領神會,紛紛為他籌錢,置辦田宅、器物、古玩、字畫等。
高恒不僅對待鹽商們花樣繁多,還多次想要拉林如海下水,他曾多次建議林如海將明年的鹽引提前發放出去,被林如海拒絕。
后來高恒又多次想從鹽務上借款,也被林如海拒絕,因此兩人之間嫌隙不小。
若非這些年林如海有延康帝照拂,位子坐的極穩,恐怕高恒早就想辦法擠走林如海。
林如海對高恒早有不滿,高恒想要拉他下水時,他就開始收集了高恒貪污受賄的證據。
林如海這次行動之前,就將他收集的那些證據都送到京城,元雍帝見此大為震怒。
高恒這幾年受賄所得,就多達三百多萬兩,因此元雍帝給林如海下特旨,讓林如海一定要徹查兩淮鹽政之事,同時派了不少密探輔助林如海行事。
林如海知道元雍帝派人過來名為輔助,實為監視。
他不敢怠慢,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高恒抓了起來,隨即對其展開詢問,而且他將審問高恒的事情全部交給了元雍帝派來的人手。
抓了高恒之后,林如海又將矛頭指向了鹽運司運同、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鹽課大使等人,迅速將高恒的同黨一網打盡。
林如海知道他的優勢就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因此動作極快,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這一系列動作,將兩淮鹽道衙門的高層清理干凈。
江南其他勢力還未反應過來時,他們在鹽道上的勢力已經損失了大半。
隨后林如海又開始徹查那些給高恒等官員送禮的鹽商,想要以鹽商為突破點,來獲取更多其他地方官員貪污的證據。
林如海主持鹽務多年,自然知道鹽商們除了孝敬鹽道的官員,還需要向各地的地方官員行賄,才能保證他們的食鹽運輸和販賣。
官鹽雖然合法,但鹽商除去給各級官員的孝敬,總體算下來賺的錢并不多。
因此他們往往在官鹽中夾帶私鹽,販賣私鹽才是他們最賺錢的地方。
私鹽相當于無本買賣,只要上下打點好,就可以充當官鹽販賣,幾乎是一本萬利。
林如海的雷厲風行最初成果顯著,他通過審問鹽商獲得不少證據后,直接聯合揚州知府葛鈺,一舉端掉了揚州府的小半個官場。
林如海最初下手極有分寸,都是針對甄家勢力下手,可是慢慢的他發現,局勢已經超出了他的控制。
這股風暴已經波及江寧府,鳳陽府,淮安府,蘇州府等地,不少勢力都參與其中,企圖渾水摸魚。
元雍帝也動用了不少暗中投靠他的勢力,想要清洗一部分江南系官員。
當林如海發現,江南其他勢力都受到波及時,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就是想收手也辦不到,只能硬挺著繼續查下去。
江南各方勢力最初都被林如海打的措手不及,不少家族都受到不小的損失。
其中甄家因被林如海有意針對,其家族損失更為慘重,甄家在揚州府的勢力幾乎被連根拔起。
江南有不少勢力看到林如海如此瘋狂,甚至懷疑林如海是不是瘋了,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先是招惹甄家,然后又想要憑他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江南。
他們反應過來后,紛紛大怒,不斷向林如海發起反擊。
隨著江南各方勢力的反制,林如海的處境頓時艱難起來。
因遭到江南各方勢力的針對,不少跟隨林如海辦事的官吏,也對林如海變得陽奉陰違起來。
江南官場和鹽商的后臺也開始行動,他們紛紛指責林如海欺上瞞下,倒賣鹽引,收受賄賂等。
甚至聯名寫奏折參奏林如海,將不少污名都安到林如海頭上,鐵了心要將林如海置之死地。
自從林如海開始行動之后,陸璟就一直關注著林如海的動靜,如今看林如海在江南越搞越大,局勢已經隱隱有失控的趨勢,陸璟心中擔憂不已。
原本依著他的建議,林如海只需要做好點燃這場風暴的導火索便可,即便是為了割裂甄家和賈家的關系,搞掉幾個甄家一系的官員就行。
鹽道衙門中就有不少甄家的勢力,林如海對付了他們,就足以在元雍帝面前,表明他和甄家勢不兩立的立場,也能幫著賈家疏遠和甄家的關系。
陸璟倒沒想到林如海整治鹽道之后,又調轉槍頭開始對付江南官場,而且還是他自己親自下場,真刀真槍的和甄家及江南勢力干上了。
如果林如海只是對上甄家還有可操作的空間,可是林如海竟然還惹上了江南的這幫鹽商。
平常這些鹽商做事習慣拿錢開路,對他們來說能用錢來解決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因此他們面對官員的索賄,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愿意招惹官府勢力,但這不代表他們就好欺負。
他身邊也有一兩個鹽商朋友,基本上鹽商的身家都在兩三百萬兩以上,百萬兩身家的鹽商都算是小鹽商。
這些巨富的鹽商們為了保住財富,每年都會向各級官員輸送利益,以尋求官場的保護。
因此幾乎每個鹽商背后,都有幾個靠著特殊利益捆綁的官場靠山,甚至有一些鹽商就是京中權貴的代言人,林如海惹了他們,就相當于惹著鹽商背后的保護傘。
陸璟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林如海,陷入到這種汪洋大海般的權利斗爭中,孤立無援,打算出手助林如海一臂之力。
陸璟招來了他身邊的兩個護衛吳澤和陳績,吳澤原是江湖中的俠盜,他身輕如燕,來去如風,夜入無聲,最厲害的絕技是身掛懸鈴飛縱而懸鈴不響。
四年前吳澤因偷盜揚州府的一位鹽商,那個鹽商出錢請鹽幫出手對付吳澤。
吳澤因此被鹽幫追殺,他逃到揚州時正巧遇到陸璟。
陸璟和鹽幫打過幾次交道,就出面解決了他和那個鹽商的恩怨,在陸璟的勸說下,吳澤從此退出江湖,跟在陸璟身邊,為陸璟辦事。
陳績則是出身名門,是武當的俗家弟子,他武功高強,初下山時年輕氣盛,出手也沒有輕重。
因一次行俠仗義失手打死了人,為了不連累別人,主動投案自首,而且對他的罪行供認不諱。
當時陸侑還是揚州知府,在家中和陸璟說起此事。
陸璟便讓人調查當時的事情經過,發現陳績是為了救一個被惡霸欲奸污的女子,這才失手將人打死。
而且陳績為了不連累那個女子,也為了保住那個女子的清譽,就將救人的事隱瞞了下來。
那個惡霸平常作惡多端,也是死有余辜,因此陸璟多次和死者家屬磋商,賠了對方一千兩銀子,讓對方撤了訴狀,將陳績救了下來。
陳績感念陸家父子的恩惠,就入了陸府,成為陸璟的護衛。
陸璟的武功就是跟著陳績學的,本來陳績礙于門規,不能向陸璟傳授武當的正宗武學,不過在陸璟給武當掌門靈虛道長寫了幾封信后,靈虛道長就親自來信,讓陳績教陸璟武當的內門武學。
此事還惹得陳績一陣好奇,后來他多次詢問陸璟,陸璟隨便編了一個借口糊弄了過去。
實際上陸璟只是向靈虛道長分享了后來的一些武學理念,不過他也因此得到靈虛道長的認可,靈虛道長這才準許他學習武當武功。
:。:
(https://www.dzxsw.cc/book/161367/84107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