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神獸白澤
陳林順著南宮婠指的方向看去,只覺得烏壓壓一片,啥也看不清。他便將自己右手上的火花慢慢的移過去,這一移倒是讓陳林愣住了。
眼前一個八丈高的物體,像座小山似的,它的樣子就像是一個袋子一般,其顏色又如同煉丹爐中的火焰一般恍恍惚惚。這物體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不少年歲,其外表已經開始風化了,但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出它的六只腳與四只翅膀,像是恐懼的小孩一般蜷縮在了一起。
陳林緩緩的走了過去,猶豫片刻,將自己的掌心貼在這生物體表上摩挲了幾下,緩緩開口道:“確實,如同《山海經》所記載的那般: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但是……”陳林有些奇怪了,“《山海經》在介紹帝江時還說過: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也就是說這帝江因該是在西部地區,但這里明明屬于真武國的南部,明明是西部的兇獸卻出現在了南部,這是為何?”
不過他很快就搖了搖頭。《山海經》不過是華夏古人的著作,并不能代表這修真界,興許與這里有所不同吧。但越想越是奇怪,就算是華夏人所記載,但藍星上卻并沒有《山海經》上任何一種異獸,況且《山海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也一直是一個謎,這也不排除他本就是來自修真界……或者說,藍星本來就是修真界的一部分……
想到這陳林只覺得自己背后一涼,不敢往下再想下去了,這里面的隱秘,恐怕不是他現在所能接觸的。
陳林便收回了心念,將自己的神識探入其中,探查有沒有足夠的陰系之力幫助南宮婉解除封印。
但當陳林剛將神識探入帝江的尸首時,一個陰邪的奸笑聲便傳入了陳林的耳中。
“哈哈哈!等了上萬載,我終于等到能讓我奪舍的人了!”
陳林暗道一聲不妙,趕忙是想要將自己的神識收回來,可卻為時已晚。陳林的神識像是被什么野獸狠狠的咬住了一般,抽不回來,并且還在一點一點的被生拉硬拽出來。
陳林吃痛的大喊一聲:“婠婠!快來幫我!”
南宮婠先是一愣,剛想抱怨陳林的稱呼時,卻是發現陳林的表情不對。便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趕忙是一個健步沖了過去,把手搭在陳林的肩膀上,將神識探入,想要看看發生了什么。
可這不探不知道,一探嚇一跳!只見一個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的魂體正死死抓著陳林的神識,將他往體外拖出去。
這不正是帝江嗎!
南宮婠看到了帝江,帝江自然也是察覺到了她。便發出一個及其難聽的聲音說道:“還來了一個小娘皮!剛好,等我奪舍完這小子之后就把你吃了補補魂!”
聽了他這么一說,南宮婠趕忙是反應了過來,連忙是用自己的神識抓住陳林的神識,想要阻止帝江的行動。但帝江終究是兇獸,即便是過了萬載,靈魂僅剩一縷殘魂,也并非目前金丹期的南宮婠所能撼動的。陳林的神識還是在一點一點的被拖出去。
南宮婠急了,怒斥道:“你這怪獸!快快放開他!”
”放?怎么可能!“帝江冷笑了一聲,”我等了上萬載才從那個混蛋手里保留了這么一縷殘魂,如今你們居然對我的尸首有想法,我怎能放過!“
正當陳林與南宮婠左右為難之時,一道悅耳的女聲傳入了兩人耳中。
”帝江,還不放手?“
陳林順著那聲音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只獅子身姿,頭有兩角,山羊胡子的生物緩緩的向她們走來,他身上帶著一股浩然正氣,讓人有些真不開眼,但陳林還是一眼認出了它。
”白澤!“
……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白澤亦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曉天下萬物狀貌。《白澤圖》曰: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殺之震死。《三才圖會》中白澤是獅子身姿,頭有兩角,山羊胡子。
白澤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法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獸和祥瑞來供奉,最早記載于葛洪的《抱樸子》中,而非網絡傳言的《山海經》。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人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有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后符,何貼白澤圖”、“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墻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鬼。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于寢臥,其用意也是為了辟邪驅鬼。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號。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了許多叫“白澤”的人。
東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
白澤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亦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又說作《白澤精怪圖》),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鬼神。[2]
據《云笈七簽·軒轅本紀》記載,“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后有以白澤為章服圖案者,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史料記載
后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兇,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
《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
《開元占經》卷一一六引《瑞應圖》云:“黃帝巡于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子民,為隊災害。”
……
(https://www.dzxsw.cc/book/158328/81377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