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破解四赤炎陽封印之法
”所以,范俊濤是私通正道聯盟,想要覆滅合歡宗,并且擄走宗主與圣女嗎?“即便是遲鈍如周雄,如此一看也已經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說著他面朝向南宮婉,右手握拳,重重的敲打在自己的胸口上說道:”宗主,你且放心!現在范俊濤已經死了,我們不會害你的!還請隨我們一同回到宗內,好主持大局!“
可出乎周雄意外的是,南宮婉似乎很怕周雄,當周雄說話時,她還往后退了兩步,躲到了陳林的身后。絲毫沒有一點合歡宗宗主的模樣。
周雄不接的撓了撓頭,問道:”宗主這是怎么了?“
陳林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已經確定你們不是敵人那便告訴你們吧。那日婉兒她被范俊濤和穆陽春偷襲,身上中了四赤炎陽封印。不僅失了被封印了功力,并且連記憶都封印了不少。現在的她,完全沒有主持大局的能力了。“
聽到這個消息,三個長老都是面色一驚。隨后脾氣暴的周雄就跳起來說道:”這個該死的范俊濤!死了還要禍害我們合歡宗!“而楊怡和林鶯也是點了點頭,似乎是在同意周雄的話。
這時,楊怡卻是開口用著試探性的語氣問道:”既然宗主暫時無法主持大局……那可否請前輩來主持大局,助我合歡宗度過此難?“
當她問完這個問題后,另外兩個也都安靜了下來,緊緊的盯著陳林,似乎很期待陳林的答復。看著他們眼睛里閃著的光,似乎陳林是他們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一般。
陳林卻是苦笑了一聲說道:”抱歉,我沒辦法幫你們。“
”這……”楊怡愣住了,她原以為陳林如此舍生救南宮婉和南宮婠兩人,是因為與這兩人有不淺的交情。而現在合歡宗即將被攻陷,而合歡宗又是南宮婉這十幾年來的心血,于是楊怡便認為陳林不可能會拒絕拯救合歡宗的提議。
但事實上,陳林與南宮婉真的是沒有任何交情,他會出手救南宮婉,純屬是因為南宮婉與南宮婠兩人長得實在太像了。而救南宮婠的原因是她幫自己殺了丁萬仁,這只不過是報答罷了。
“那前輩……這四赤炎陽封印,有何破解之法嗎?”楊怡抱著最后一絲希冀詢問道。
現在圣女重傷,陳林不愿幫助,而宗主又是中了這四赤炎陽封印。眼下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是把南宮婠身上的四赤炎陽封印給解除了,或許合歡宗還能夠得以保全。
陳林沉思了片刻說道:”四赤炎陽封印是憑借朱雀的神火中萬分之一的神威來封印敵人的,而朱雀神威屬陽,只要找到一種能與之相匹敵的性陰神獸的神威來與之相互抵消就可以消除這四赤炎陽封印了。但……“
陳林苦笑了起來,這神獸的神威哪有那么容易找到的?朱雀宗之所以能使用如此封印術,主要是因為他們那里地處朱雀飛升之地,地底下潛藏著不少朱雀殘余的神威,而朱雀宗的四赤炎陽封印就是將這些殘存的神威釋放出來罷了。
所以陳林才打算帶著南宮婉與南宮婠,一邊旅行一邊去尋找這種神獸神威來破除南宮婉的四赤炎陽封印的。
那三位長老自然也是看得出來解除封印的難度之大,紛紛都是絕望的低下了頭。
陳林看著他們這副模樣,嘆了口氣,便轉身準備離開時。南宮婠卻是突然說道:“等等!”
“怎么了?”陳林好奇的看著她。
“我記得合歡宗地下是一個古代魔獸的坐化之所!說不準可以借助這個!”南宮婠激動的說道。
“你說的那個魔獸是?“陳林好奇的問道。
而南宮婠笑著說道:”上古兇獸——帝江!“
……
帝江,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鳥。《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白話譯文:“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只腳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帝江即帝鴻,古音“大江”與“大鴻”通。
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
袁枚(8年)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見下文)聯系在一起,決非偶然。
帝江
《莊子·應帝王》載: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渾沌。倏和忽兩人常到帝江那里去玩耍,帝江招待他們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塊兒商量怎樣報答渾沌的恩德。他們說,每個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竅,用來看呀,聽呀,吃東西呀,等等,偏那渾沌一竅也沒有,未免美中不足,我們不如去替他鑿出幾竅來。于是就帶了斧頭、鑿子之類的工具,去給渾沌鑿竅。一天鑿一竅,七天鑿了七竅。但是可憐的渾沌,經他好朋友這么一鑿,卻“嗚呼哀哉,壽終正寢”了。這個有點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著開天辟地的神話的概念。渾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時間——鑿了七竅,渾沌本身雖然是死了,但是繼渾沌之后的整個宇宙、世界卻也因之而誕生了。本質上其與開天辟地的渾沌世界毫無關系,這里只是一個寓言故事。
這里對“渾沌”大致有三類解釋:
1)以自然之現象解,如李頤、梁簡文帝、成玄英和陸長庚;
2)以人之現象解,如林希逸和胡文英;
3)以歷史之現象解,如宣穎。
《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的句子。又寫到“儵與忽時
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帝江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里的記載顯示渾沌(帝江)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
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渾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的句子,帝江之智力實在有限。這里帝江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并不是上古兇獸原型。更為原始的帝江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這里的帝江已和傳說中魔獸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后來,《神異經》中云:“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帝江已經完完全全是兇獸的形象了。
……
(https://www.dzxsw.cc/book/158328/81377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