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要想辦法賺錢了
“5050!”葉青梅果然沒有讓趙福林失望,很快就報出了準確的答案。
“這道題的算法和前面那道題是一樣的,去掉最大的100,再去掉掉中間的50,用1+99,2+98,3+97,一直用最前面的一個數字和最后面的數字相加,都是等于100,總共得出,再加上一個100,一個50,最后的結果就是5050。”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紀,一個九歲的小女孩說出這個答案,趙福林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奇怪的,畢竟千年后的社會,信息太發達了,很容易看到這道題的答案。
可這是在大宋,恐怕讓那些所謂的大文豪來做這道題,也未必有這么快的速度算出結果來。
“你知道北京天安門嗎?”趙福林高興的點了點頭,突然問道。
不過很快趙福林就失望了。
“我去過北京書院偷偷聽課,被先生抓到了之后把我狠揍了一頓,之后我就沒敢去了。
而且那邊的先生講課沒有先生講的課好。”
這小丫頭最后還不忘討好一下趙福林。
本來她以為今天被先生抓到之后,也免不了要挨一頓揍。
可趙福林不僅沒有揍她,還說要讓她免費到學堂里上課,這讓她非常的開心。
北京書院的先生顯然沒有這么大方,發現了有人偷偷的聽課,抓到了還要打罵一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葉青梅當然對趙福林很有好感了,說句好話拍一下馬屁還是要的,要錢她也拿不出來呀!
而且她心里也確實覺得,聽趙福林講課,好像更容易學到知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全文,葉青梅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趙福林教學用的幾乎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想到什么教什么,教學的進度很快,所以雖然只是三個月的時間,但也教會了學生很多的知識。
東京書院里的二十多個學生,幾乎都是男孩子,趙福林突然很想打破這種狀態,或許在大宋做一個老師,教出一批又批的學生,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趙福林也知道,要做成這件事情并不容易。
收費是不可能招收到很多學生的,因為很多像葉青梅一樣的女孩子,免費讓她們接受學習,她們的父母都不一定樂意,要交學費是根本不用考慮的。
很多男孩子,因為家里不富裕,又或是想讓孩子在家里幫忙分擔一些家務活,也不太愿意讓孩子到書院中讀書。
所以想擴大學院的規模,只能是免費招收學生。
學生多了,他一個人肯定是教不過來的,要請先生來教書,便需要開支薪酬。
另外,很多學生離家比較遠,書院最好給學生提供一頓午餐。
其實現在的這個時代,大宋是只吃兩頓飯的,沒有什么午餐。
不過趙福林還是習慣了一天吃三頓飯。
現在的問題是,趙家雖然也算是小康人家的水平,吃飯穿衣不成問題,家里還能養個丫環,專門侍候兒子吃飯洗衣,陪兒子讀書紅袖添香。
但免費招一幫孩子來讀書,花錢請先生來書院教導他們,還要給他們每天供一頓飯。
趙福林畢竟年齡還不大,雖然這一次落榜了,但趙書同是不可能這么早死心的,所以讓兒子一邊教書,一邊繼續苦讀,以便下一次省試時,可以考個舉人回來。
舉人可是可以有機會獲得朝廷委任做官的,考中了舉人便是吃上皇糧了,是可以光宗耀祖的。
不過中了舉人也僅僅只是有機會做官而已。
大宋的舉人并非是終生制,大宋甚至都沒有秀才這個說法,只不過大家習慣了稱呼讀書人為秀才而已。
大宋官方是不存在秀才和童生這兩種功名的,所有沒有取得功名的讀書人都可以稱為秀才。
參加解試得中舉人后,便有資格參加禮部的省試了,考中了便是貢士,再參加殿試,便可以中進士,之后由皇帝親自進行排名,選出狀元,榜眼,探花,甲等進士,乙等進士,丙等進士。
原則上進入殿試的人,都能成為進士,成為天子門生。
省試篩選下來的舉人,愿則上只保留三年的功名,三年內沒有任職官員,又沒有考中省試,進入殿試的舉人,功名便不在保留了。
所以說,大宋的舉人也不是終生的,如果不能再進一步,還是難免會打回原形,一切從頭再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思想在趙書同的腦中,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趙福林要想在大宋,免費的教出許多的學生,首先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
只要他手里有錢,一切就都可以按照他的計劃來進行了。
作為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21世紀的資本市場上都可以混得風生水起,在古代的大宋,難道就可以難得到他嗎?
在他看來,大宋可謂到處都是商機,之所以來了大宋三個月,他都沒有一點想要賺錢的行動,只不過是他懶得去做,因為有吃有喝的,他根本就犯不著為錢的事情擔心。
而且他十分享受現在的生活,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
趙家除了書院之外,也置辦了一些田產,租給附近的村民,收取一定的租金。
所以雖然趙書同夫婦都不在了,書院生意也大不如前,但趙福林只要老實本分的過日子,仍然是可以過著吃穿不愁的曰子。
但現在不同了,因為他終于找到了自已的目標了,知道自己現在要做什么有意義的事情了?
所以他現在要準備賺錢了。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增長見識,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用知識去改變他們的命運,他必須從現在開始,想辦法去賺很多很多的銀子。
在趙福林看來,沒有什么事情是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肯定是因為錢不夠多。
趙福林回了趟家里,讓翁叔把牛車套上,到街上去買酒。
東京開封府的氣候,到了冬天還是非常寒冷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么暖氣,全靠烤火取暖。
一邊烤著火,一邊溫酒取暖,其實也很不錯的。
不過大宋的酒不僅渾濁,而且酒精含量很低,酒味寡淡,和千年后的啤酒差不多。
冬天如果不加熱一下,冷冰冰的可不好喝。
街上賣酒的鋪子很多,普通的濁酒價格很低廉,很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歡。
好一點的清酒,價格便貴了很多倍了,如果是名氣很大的,諸如劍南春酒,那價格可不是一般人消費的起的,十貫錢都未必買得到。
大宋的經濟非常發達,有錢的人無數,所以別看要十貫錢一斗酒,但仍然供不應求,無數的權貴和商賈趨之若鶩,打破了頭的搶著要買。
:。:
(https://www.dzxsw.cc/book/158138/80493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