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 第131章 朕沒聽見朕要兼聽則明

第131章 朕沒聽見朕要兼聽則明


.

        而秦國,就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

        始皇帝,更是一個不正常的君王。

        所以朝堂上文臣群起洶涌,輪番攻擊李斯。

        有些是出于私心,有些則是為了心中正道。

        但武將們大多卻覺得李斯說的很對,因為秦國就是依靠著這些拿下的天下。

        這些武將沒有文臣那般能說,但他們在底下喊的一聲聲可自玄鳥殿直沖九霄云外的「彩」字,足夠帶給李斯信心。

        這場由儒家淳于越作死而引起的焚書論戰,持續了大約有一炷香的時間。

        然后群臣便很有默契得都停了下來,紛紛起身對著始皇帝行禮。

        「請陛下決斷。」

        該說的都說的差不多了,最后決定權還是在始皇帝的手中。

        始皇帝在這期間,一直在認真聽各個臣下的敘述。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雖然始皇帝早已有所決定,但若是臣下們說的確實有道理,始皇帝也會改之。

        但聽到最后,始皇帝都沒聽出有什么能讓他改變主意的見解。

        始皇帝是帝王,他追求的是秦國統治安定,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安定下來。

        群臣所想的什么教書育人,言論自由這些在國家一統之前,都不在始皇帝考慮范圍內。

        是以,即便是幾乎絕大多數文臣都反對「焚書」這件事,但始皇帝還是要做。

        凡是正確的事,無論有多少人反對,也要做下去。

        始皇帝之霸道,比嬴扶蘇剛剛所學習的要強上十倍不止。

        「各地爭議不斷,封煙四燃,皆是其不似老秦人們一生只行耕,戰兩事也。諸公之意,朕也已明了清楚,但諸事都應在大秦安穩后也。此事便還是按照左相所言,焚百家之書,留孤本于博士署。」

        「至于農,醫,卜等書,也先一并燒之罷。所有舊書,一本不存。」

        這話若是李斯說出來,玄鳥殿的殿頂群臣說話聲都能給他頂開。

        一本不存,怎么想的?

        以后真就只憑經驗,記憶傳授,手把手教學?

        是不是患了狂疾?

        舉個例子。

        醫家體系中,各種草藥數千種,每個草藥的特性,療效都是醫家先輩們一個個試出來的。

        這數千種草藥不用文字記述下來帶弟子,只許言傳身教。

        這要教多少年?

        三四十年打底。

        古代死亡率很高,兵荒馬亂,疾病肆虐,強盜劫殺等等,就算是醫者能活到六十那都得燒高香。

        學三四十年,再用三四十年帶弟子,那每代醫者必須要保證活到六十到八十歲。

        一旦要是活不過六十,那就勢必會導致傳承出現殘缺。

        這還是沒算學習上造成的出入,和口口相傳造成的誤差。

        而實際上,出入和誤差是必定會出現的。

        那活到六十往上難不難,在秦朝,很難。

        因為受限于醫療,戰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秦朝人均壽命僅僅只有二十歲。

        醫家想要代代繼承人活到六十歲往上,實現不了,這就會導致醫家傳承不下去。

        而醫家無法傳承,那就會導致社會體系中缺少醫療這一環,繼而導致社會崩壞,人均壽命繼續降低。

        會在醫家發生的事,到時絕不會是個例,只會是普遍。

        今日但凡說這句話的不是始皇帝,換成任何一個人,群臣都能直接開罵。

        但說這話的是始皇帝,是正在做決定,而不是要群臣探討的始皇帝。

        所以,

        .

        群臣默然了。

        這其中除了始皇帝威望所致,還有信仰——秦國體制之變,群臣對始皇帝愛戴加倍。

        「抬上來。」

        始皇帝一聲令下。

        玄鳥殿門口,兩個早已等候多時的宦官入內。

        這兩個宦官一前一后,肩膀上共架一根扁擔,扁擔中間是一個大大的籮筐,籮筐中是數十個竹簡。

        「兩人一個,諸公自取。」

        剛不是說要焚盡天下書,怎又上了一筐書?

        群臣不解,但他們執行力都很高,紛紛自行取書。

        很快,便每兩個人秦臣手中,掌有一卷竹簡。

        嬴成蟜制住嬴扶蘇,無法去取,但他手中也有一本,是大秦三公子嬴將閭為他取來的。

        「老三,你這樣是徒勞的。」嬴成蟜看著湊在他身邊不走的嬴將閭,道:「今日叔父把話與你挑明,你大哥今日表現甚得我心意,你在我這沒有機會了。」

        嘩啦啦~

        曲水流觴一直未斷,美味佳肴,珍饈美酒一直隨波流淌。

        嬴將閭從流水上取下一樽酒,一飲而盡。

        「大哥做秦二世,總比其他兄弟做秦二世好些,至少我不擔心會有殺身之禍,我便還是做個將軍好了,但是叔父。」

        嬴將閭臉上泛上不甘之色。

        「可否讓將閭心中明白,我究竟差在哪?就差在幾個宮女乎?」

        嬴成蟜看的出,三侄子無心皇位之語是真心實意。

        臉上最后這不甘之色,也不過是求個答案罷了。

        嬴成蟜點了點竹簡,要三侄子為他攤開。

        「你為人類我,喜劍走偏鋒,不愿腳踏實地步步登高。行事類皇兄,生殺予奪不需他人言說,可一意斷之。但你未有叔父之奇遇,未受皇兄幼時離亂之苦。」

        「我現在與你說太多你之問題,你大多是聽不進去的,我便只尋一點答你罷。你嬴將閭若為秦二世,兄弟姊妹幾人會服。」

        「不服,便將他們打服。」

        「你看,你第一時間想的是暴力,而不是想他們為何不服你。」

        「我大秦以武稱雄于世,將閭思之有何不對?」

        「因為你要做的是守業者,不是開創者。」

        嬴成蟜瞇著眼,吐出來的字卻帶著金戈鐵馬的氣息,灼得嬴將閭雙目發亮。

        「你父皇和叔父還沒死,戰爭在我們哥倆這一代會全部打完。秦二世不是開疆擴土之帝王,而是守業建設之帝王。文武之道,一松一弛,治國亦如此。」

        「為了華夏一統,我可以為了戰力提升,接受實行一時軍國主義。但軍國主義絕不可繼續延續下去,因為這是錯誤的,畸形的,會將國家送往毀滅的。」

        「那叔父為何不做秦二世?論富國強秦,守業建設,就是父皇也強不過叔父。當年武先王舉鼎死后,傳位給昭襄先王,我秦國一直便有兄終弟及的傳統。」

        我不當皇帝無官無職,瀟瀟灑灑,榮華富貴應有盡有。

        當了皇帝,享受的東西一點沒多,還要天天上班,三百六十五天沒有節假日,我瘋了?

        「叔父只比你父皇小四歲,你父皇不在的時候,叔父大概率也是不在。」

        嬴成蟜一本正經道。

        叔侄二人小聲交談這幾句話的時間,群臣已是將手上竹簡都看了個大概。

        竹簡上內容很好理解,一點也不生僻,因為全都是最簡單的秦字。

        這是一份份《簡體字大篆對照表一》。

        群臣看著對照表,對最上面的大篆倒是清楚的很。

        但是大篆

        .

        筆畫就湊成的「字」,實在是有些懵懂。

        這是字?

        怎么會這么寫?

        這是哪個國家的文字?

        天下有簡體國這個國家?

        陛下要我們看這個是什么意思?

        始皇帝等群臣大多都抬起頭之后,這次也不需要群臣議論了,始皇帝直接下結論。

        「此為成蟜所創的簡體字,朕思來想去,一國之內,怎能文字不一語言不通?一國之內,怎能有七種文字共同使用?諸公先學習簡體字,朕欲推行簡體字,廢除原七國文字。」

        「日后秦國境內,行文書寫都要用簡體字。那些醫,卜之類書籍,官府以簡體字謄寫一遍,再發往民間。」

        原來如此。

        陛下深謀遠慮。

        原來焚書最主要的目的在這。

        為了統一文字,讓天下以最快速度歸于一統,說得過去。

        長安君發明的簡體字?

        這他阿母的是什么啊!

        這也能叫做字?

        這有美感乎?

        這哪里是字了?

        這個人字一點也不像個人。

        群臣目光都投射到嬴成蟜身上,看著嬴成蟜的眼神里面沒有一絲好情緒。

        不爽,厭惡,沒事你添什么亂啊……

        「陛下,此事還是要慎重考慮,此也能叫字乎?只得長安君一人懂之,不可行也。」

        「陛下,趙字以剛勁著稱,秦字以大氣而行。這簡體字寥寥幾筆,何以能稱字?」

        「陛下,臣不反對一統文字,只是為何要用長安君所發明的「簡體字」,大篆不可乎?」.五

        一個又一個臣子開始進言。

        嬴成蟜收獲著眾多臣子的怒視時,將怒視全部轉移到了始皇帝身上。

        在嬴將閭幫他翻開竹簡那一刻,嬴成蟜自己都有些呆滯了。

        他跟始皇帝說要博士署改一些,變得更符合這個時代一些,更能為天下文人所能接收一些,但要保留本字時。

        嬴成蟜就覺得自己已經有些過分了。

        嬴成蟜沒想到他的皇兄更過分,他阿母的一字未改一筆未動,完完全全是他遞上去的那些現代字。

        皇兄你玩什么?

        那這些人能接受嗎?

        這可跨越了兩千年!

        始皇帝給了嬴成蟜一個「安心,一切有哥」的眼神,然后繼續聽著群臣發言,繼續看著群臣明里暗里地埋汰嬴成蟜。

        嬴成蟜差點氣炸了。

        你讓我安心你倒是做事啊,你拋了個眼神就無動于衷了是幾個意思?

        「武覺得,此字甚妙,可全國推行之。長安君有此功,乃天下之幸,武敬長安君一樽。」

        蒙武徹底放飛自我,起身意氣風發地道。

        他也說不出哪好,他也看不出來哪好,反正是嬴成蟜弄出來的東西,他蒙武就得幫幫場子。

        端起酒樽,當著滿殿群臣的面,蒙武對著嬴成蟜咕咚咕咚地喝了個干凈。

        武叔你添什么亂啊!

        嬴成蟜一手按著嬴扶蘇,一手拿著酒樽起身,也是意氣風發。

        「哈哈哈,謝過蒙將

        軍。」

        武城侯王翦今日本該最早被封,但被淳于越攪和了一下,又被嬴扶蘇打斷,現在又來個焚書推行簡體字。

        這位一直明哲保身的老將,看著前些日壓制住他的老朋友蒙武,氣不過了。

        「哼!」

        武城侯一聲冷哼,將其子王賁和他共同持有的竹簡丟在了人造河水中。

        嘩啦啦~

        .

        那竹簡隨著珍饈美味,順著河流緩緩流淌,墨水將清水染黑了些。

        「此等一人之子,與小兒涂鴉何異?蒙兄行事還望慎重,文字之說,可行千年!」

        群臣一見,眼睛一亮。

        武城侯站出來了?

        那跟一波!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所有反對推行嬴成蟜簡體字的秦臣,都將手中竹簡丟盡了流水中。

        流水嘩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不動了……

        太多的竹簡堆積,直接將這條人造小河給堵住了。

        投書斷河!

        王翦懵逼!

        身為大秦軍功第一人,大秦第一位徹侯,王翦的影響力很大,巨大。

        但他的影響力再大,也是在軍隊,而不是在這些文臣上面。

        這些文臣之所以景從,還是之前的那個原因,找個夠分量的出頭鳥跟著。

        有事陛下打出頭鳥,沒事那大家皆大歡喜,就像隗狀一般。

        但隗狀是自愿沖鋒,王翦可不是。

        老將軍就是想報一下蒙武的仇,他對簡體不簡體無所謂。

        王家是打仗的不是教書的,愛用什么文字用什么文字唄。

        王翦扔書時沒考慮過會出現這樣一幕。

        兵家中人在戰場縱橫,在官場縱橫就費力了,王翦哪想到這些文臣如此不要臉?

        「武城侯所言極是!我不如武城侯看的透徹。」

        「陛下,王公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其意不可不察!」

        「老將軍深明大義,深明大義。」

        「……」

        王翦這輩子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統領上整個文臣。

        這群混賬!

        嬴成蟜本來很不爽,現在看到王翦不爽,他就很爽了。

        倒霉的不能只是我啊!

        嘖嘖,這個朝堂自始至終就是如此狗血啊!

        什么死諫,直諫之類的都是假的。

        把一個夠分量的人推在前面,不管其死活。

        先保障自身安全,再說訴求,這種玩法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咳咳!」

        嬴成蟜重重地咳嗽了兩聲,看著始皇帝。

        趕緊辦事!

        別拿我開涮!

        始皇帝沒理他。

        朕沒聽見、朕要兼聽則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模式。謝謝


  (https://www.dzxsw.cc/book/15795969/220809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顺义区| 临高县| 宝兴县| 梁山县| 天水市| 临高县| 铁岭县| 姚安县| 桑日县| 苍南县| 邢台市| 长治县| 汤原县| 来安县| 东安县| 舟曲县| 策勒县| 高邮市| 思茅市| 同心县| 苏尼特左旗| 景洪市| 榆中县| 保山市| 马关县| 嘉鱼县| 永川市| 得荣县| 四川省| 大洼县| 麦盖提县| 渝中区| 安化县| 朝阳县| 青铜峡市| 武川县| 黔东| 无棣县| 渭源县|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