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全天下
明遠找到章惇, 兩人一直密談至凌晨。
在遼國太子耶律浚這一事上,明遠與章惇的觀點原本完全相反,一個要殺,一個要保。
然而不知明遠說了什么, 四更時分, 章惇竟將明遠好端端地送出來。
“明遠, 我今日雖答應了你,但我現在甚至能夠看到之后我后悔的樣子。”章惇異常直言不諱地說。
明遠望著章惇,一拱手,深深作了一揖。
“唉,罷了罷了, 我章某人一向追隨本心行事,但今日既然老天都在勸我偏向于你, 那就讓我順應天時吧。”
章惇揮手送走明遠,又是懊惱又是郁悶地站在自家門前。
片刻后,他抬頭望望門前的街道,納悶地問:“今夜難道不曾打雷下雨?”
章家的門房:……?
明遠從章惇家中出來, 直接去了蔡卞那里。
蔡卞知道明遠與蔡京一向是“好友”,兩人在杭州交往密切,明遠甚至幫助蔡京出謀劃策, 修建了能夠根治水患的木蘭陂。
昨日又是明遠熱心地將受傷的蔡京送回蔡宅。此刻蔡卞對明遠只有感激的份兒。
“家兄已經醒來, 有神智, 能喝水, 能吃東西。大夫說, 脈象也已如常人一樣……”
“只是, 不怎么認得人。”
蔡卞愁眉苦臉地向明遠解釋。
“不認得人?”
明遠曾經親眼看見蔡京腦后被撞出一個巨大的鼓包, 猜他是傷及頭腦, 現在雖然恢復意識,但是記憶力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可能是失憶了。
明遠當即提出探視,蔡卞怎么可能不答應,當即一溜小跑在前面引路,帶明遠前往蔡京休息的院子,在院門處問了問,憂心忡忡地轉頭對明遠道:“家兄不吃不喝,也不愿去睡,只坐在椅上發呆。”
接著蔡卞將明遠引入蔡京的屋子。兩名照顧蔡京的侍女趕緊退開避至屏風后。
蔡京則坐在一張躺床上——這種躺床是供人半臥半坐的躺椅,椅背可以調節。明遠進來時,蔡京背后的躺床靠背正調至最高處,蔡京幾乎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這張躺床上,雙眼睜大,望著來人。
蔡卞對明遠道:“遠之兄,你看……”
正說著,忽見蔡京目不轉睛地望著明遠,唇角忽忽上揚,突然就這么笑起來:“遠之!”
明遠:……!
蔡卞一時驚喜不已:“兄長,兄長能認人了?”
明遠也震驚不已:蔡京傷成這樣,竟然認得自己,明遠不知該覺得為自己榮幸,還是該憐憫對方。
可惜蔡京就只認得明遠一人。
除了明遠之外,連自己的親弟弟蔡卞,日常貼身服侍的兩名侍女也全都不認得。
明遠與蔡卞在蔡京屋里逗留至天大亮,等到大夫又來看一次,開了兩副藥方,又給蔡京施了兩針。蔡京終于沉沉睡去。
明遠這才出來,委婉轉告蔡卞,自己將代替蔡京,出使遼國。
蔡卞看似竟對明遠十分感激:“要辛苦遠之兄代家兄跑一趟了。這時候要跑北邊可不是什么太好的差事。”
明遠心想:這蔡元度還是舊日脾氣,說話直爽到沒邊。
他苦笑著點點頭,低聲告訴蔡卞:“大家是朋友,令兄的病但有任何需要,請盡管開口。若是我能幫上忙的,無論如何都會幫!”
蔡卞頓時吁了一口氣,臉上愁容稍去,露出點笑模樣。
誰都知道明遠是個財主,萬一蔡京的“病”拖久了無法治愈,有這樣的朋友在,蔡家負擔終歸能小一些。
明遠將蔡卞的如釋重負看在眼里,心里回蕩著一陣嘆息。
從字面意義上說,明遠確實是把蔡京“帶溝里去”了。
只是這個結局,看起來既可笑又可悲——
可能與歷史上的蔡京相比,這個時空里蔡京,發跡更早,也更早把握到了位極人臣的“密碼”,只是在一條陽溝里功虧一簣,讓人無法事先預料。
但這與送耶律浚前往遼國這條危機四伏的前途比起來,蔡京現在能得家人陪伴照顧,在汴京中頤養天年,未必不是一種福氣。
所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禍福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界線可以區分。
明遠告別蔡卞,自己回到家中,往陜西去了兩封信報了個平安,免得某人看到小報聽到京中傳聞直接急瘋。然后他小睡了片刻,養足精神,就起身前往都亭驛。
雖然明旨還未下來,此刻明遠實際上已是出訪遼國的宋國使臣,任務是送遼國太子耶律浚平安返遼。
明遠到都亭驛的時候,耶律浚正坐在都亭驛館內的一張交椅上,望著驛館新安的玻璃窗出神。
聽見由遠及近的腳步聲,耶律浚本能地一躍而起,見到是明遠,才長舒了一口氣,伸手為明遠拉過一張椅子。
明遠坐下后,耶律浚繼續出了一會兒神,這才揚起臉,沖明遠歪了歪嘴角:“看起來我又把你拖下水了。”
明遠看似無所謂地攤了攤手,也笑道:“是啊,我也沒想到會這樣,原本我到都亭驛來,只是來向你告辭的。”
——誰曾想現在竟變成要陪耶律浚前往遼國了。
耶律浚神色中頓時涌起濃濃的歉疚之意:“此行危險。”
這次耶律浚原本是抱著必死之心回歸故土的,但是為了能平安地到達遼國國境,見到遼主,他又不得不帶上他認為最可靠的助力。
“是我自己先同意去的。”
明遠白了耶律浚一眼。
他若不同意,任何人逼他使遼,都是白搭。
耶律浚轉頭盯著明遠,神色有點古怪,大約是沒想到明遠竟能這樣仗義。
“其實……主要是我意識到,其實我還是能做很多事的。”
這次是1127提醒了他——他有能力,還有各種各樣效果奇異的道具。
如果他愿意,將手里的錢都砸到遼人面前,也是挺唬人的。
最重要的是,明遠不想再被動觀望了。既然他難得一見地遇上了一件“偶然事件”,為了扭轉這個時空里所有人的命運,他開始希望主動深入這事件,發揮正向的影響,力爭將未知的結果“引導”向他想要的結果——
換個角度想,當他身處本時空,面對完全未知的未來,時刻等待著開盲盒……情況不也和現在一樣?
主動出擊和被動等待也許得來的是差不多的結果,但是前者至少不會讓人在日后回首時捶胸頓足地后悔。
“那敢情好!”
耶律浚得了明遠這一助力,心情大好,從交椅上一躍而起,意氣風發地一揮手,道:“明日便離開汴京,前往上京!”
他這副做派,與其說是遼國太子,倒不如說像是杭州府學蹴鞠聯隊那個統領全隊的蹴鞠隊長。
明遠卻故意擺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道:“不過啊,太子殿下,我要預先提醒你一件事——”
他要告訴耶律浚的是:因為他年紀太輕,資歷又太淺,無法勝任出使遼國的正使一職,因此宋廷依舊指派了他的師兄呂大忠,擔任此次使遼的正使職務。明遠只是使團中一個官職并不打眼的成員罷了。
耶律浚點點頭,表示認可宋廷的看法:“你們官家想得挺周到。”
誰知明遠在他面前使勁比劃,一邊比劃還一邊嘆氣:“我師兄……我師兄這個人……你見過就知道了。”
耶律浚回歸大遼的這趟旅途,注定是精彩紛呈,波瀾壯闊。
使團正使呂大忠本是個碩學通儒,對晚生后輩的學術水平及其關心,聽聞耶律浚仰慕漢家學術與文化,自然樂意傳授,看那架勢,像是恨不得在從汴京到上京的一路上,就教出個飽學鴻才出來。
耶律浚頭疼不已,又推辭不得,只能勉力聽從呂大忠的教誨,列了個長長的書單,準備到了上京,尋這些書籍來仔細閱讀,好多明白些治國之理與圣人之道。
而一路上使團的隊伍遭到了三次刺殺,每一次都勉勉強強化險為夷。
讓使團化險為夷的是一群弓手。這些弓手不止射術上佳,身手一流,而且善于偽裝。他們身材矮小,其貌不揚,每每裝扮成農夫、車馬伴當、驛卒……從不打眼之處突然殺出來,將行刺之人打個措手不及。
耶律浚看了這些弓手彎弓射箭的姿態和神出鬼沒的身手,心憂不已,悄悄問明遠:“這些人到底是幫我的還是來害我的?”
明遠伸出大拇指夸贊:“太子殿下好記性!”
這些是他從章惇手中借來的禁軍弓手,是章惇在荊南時一手訓練出來的,帶回京城,加入禁軍,其實就和章惇本人的私兵差不多。這些人平時看起來都不怎么起眼,但是出手都不賴,而且只聽章惇一人的號令——離開汴京之前,章惇將這份發號施令的權力轉交給了明遠。
耶律浚被明遠一句話噎得直瞪眼——明明在都亭驛拼命追殺他,如今他竟然需要依靠這些人保護?
明遠笑著拍拍他:“算是他們將功補過吧!”
章惇那邊,也確實向宋廷上報了要將功補過,并且將弓手們調離京師,這些人才免于被降罪的。
明遠又說:“宋人一向喜歡和遼人對著干,遼人要做什么,尤其是想在宋境內做點什么,他們就偏不想讓遼人心滿意足。所以,太子殿下,你明白自己的處境了吧?”
耶律浚眼光一閃,他已經大致猜到幾次來行刺的都是遼人。看情形,耶律乙辛很想要將自己這個“麻煩”,解決在國境之外。
“想讓他們得逞嗎?”
明遠笑瞇瞇地問耶律浚。
耶律浚頓時也還以微笑,只是那笑容發冷,透著森森的寒意。
明遠卻伸手拍了拍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枚錢袋,里面發出叮呤咣啷的一陣清脆的金屬響動。
“那就跟我一起去大遼大花一筆錢吧!”
(https://www.dzxsw.cc/book/15611431/290091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