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在春秋做貴族 > 第505章:離經叛道

第505章:離經叛道


  即便是到了信息化時代,還是不缺為了信仰而不顧一切的狂熱分子,智瑤怎么就敢忽視呢?
  商與周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主跟神職人員互相爭奪權力的歷史,很長一段時間里神職人員占據著絕大優勢。
  在有商一朝,巫的權利簡直就是滔天,夸張到能夠廢掉人王,隨隨便便致使某地生亂。
  到了有周一朝也不是一時半會立刻削弱巫的政治權利,從早期到晚期階段一直努力建立新的神系,架設“天帝”體系就是成果的一部分。
  然而,巫在姬周還是有著不俗的權利,包括各種祭祀以及大小事件上的占卜。
  比如說,國家能不能開啟國戰就需要進行占卜,一旦占卜的結果是不能開戰,再憋屈也只能忍著。
  最先使用武力手段來削弱巫權利的不是別的國家,恰恰就是晉國!
  畢竟,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該動手絕對不想拖延,巫解釋的卦象為不可開啟戰端,信不信被利刃送去見自己的神?
  晉國為了擺脫巫的操控還做了其它努力,其中的一項就是兩軍開戰之前,晉軍的士兵會向自己的祖先進行禱告。
  也許,只是也許,后世人們崇拜祖先有一份晉國的功勞?原因是巫信仰萬物有靈,能夠杜撰出無數神靈,祖先則是真實存在過的。
  “必須要有本土的信仰體系,架構越嚴謹越好。不一定要****,不致使信仰超過王權則是必須做的事情。”
  其實,智瑤概念中的****不是異域那邊的一回事,純粹就是王權必須壓制信仰,擁有一言而決的決定權,同時不會忽視了指導權。
  說白了就是無法阻止其存在,卻不可能任其野蠻生長。
  信仰在諸夏變得戲劇化、娛樂化不是一天兩天形成,更不是由誰去下達一個命令就立刻完成,歷經演變的時間周期超乎想象的長。
  “決不能是一神教,不止是水土服不服的關系,一神教是所有信仰體系最容易做大的一種,太容易被用來干涉或顛覆王權了。”
  “眾神之中可以有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決不能是至高神。不是一神教,有多名虛構的至高神?要不然干脆將‘三清’整出來?”
  如果有三清,走的就是后世道家的體系,麻煩之處在于李耳對當代人來說是真實人物,并且距離李耳逝世的年代太近了。
  原版歷史上,誰都不清楚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后,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從此以后再也聽不到什么消息了。
  在這個歷史版本,智瑤有派出一支隊伍護衛老子西進,他們先去了渭水南岸一些相對原始的部落,教導當地的人怎么耕作和織布,隨后一路繼續向西進入游牧部落多的地方,沒有多久老子就逝世了。
  后面的那一個歷史版本缺少了想象空間,卻是證明了老子的境界之高,想用老邁之軀干一些普度眾生的事業。
  不是說“佛本是道”嗎?用“普度”這個詞不會是錯。
  智瑤將“三清”的設想跟孫武一說,能看出對方懵逼了。
  現在的信仰體系中,有真實系,也有幻想系。
  中原這邊傾向于真實系,也就是三皇五帝的這一系。
  楚國以及多數南方國家或部落聯盟,他們弄的是幻想體系。比如楚國信奉的東皇太一就是鳥的形態。
  至于龍?當前沒有諸侯國信奉龍,哪怕是到了秦帝國以及東西兩漢,龍也僅是一種震懾妖邪以及守護獸的定位,算不得到了民族圖騰的層次,一直到“我大清”的階段,龍才被繡上旗幟,民國才上升到民族圖騰的層次。
  所以了,在“我大清”之前,壓根就沒有什么“保重龍體”的說法,后世不管什么朝代的皇帝都用“皇上”和“保重龍體”,某部連續劇居功至偉。
  孫武會懵逼的理由太簡單,虛構出“三清”的話,三皇五帝應該怎么辦?
  要是將虛構的“三清”地位擺得比三皇五帝還高,以時代而言簡直等同于背叛祖先啊!
  智瑤想了想,說道:“如此,三皇為三清,五帝為五帝。”
  什么意思?
  就是三皇作為至高神,再將五帝設為五御。這樣能保證三皇五帝的地位,還能夠拿后世的道教體系來用。
  至于說“三清”從內核進行徹底改變,祂們本身就就是虛構出來的神明,并不會牽扯到詆毀哪位先賢的地步。
  之前說了,智瑤對信仰體系不是那么熟悉,提出一個概念和架構,之后的事情就要有人專門去負責了。
  孫武嚴肅說道:“事關先賢,不可等閑視之。若先賢有其位,需得天下人認同為妥。”
  哪怕沒有為先賢封神,僅是譜寫神明這種事情還是太大,再加上為先賢封神的話,可真的就不能瞎胡來了。
  在孫武想來,智瑤一定有想給智躒或智申追封的意愿,誠心認為智瑤并存理智,沒有將智躒和智申設為至高神的想法。
  話又說回來,智瑤瘋了才將智躒和智申設成至高神,其它地方還能這么干,在諸夏這么做純粹想是逼反所有人,國祚不亡也讓王朝成為笑話。
  關于智躒和智申,在智瑤稱王之后已經追封,智躒追封為原孝文王,智申追封為原宣文王。
  如果某天智瑤駕崩了的話,超大概率會得到一個孝武的謚號。
  孫武想了很久,慢悠悠地說道:“管敬子(管仲)、鄭成子(子產)必有其位,范鞅、趙鞅……亦有,中行寅留待日后。”
  要不怎么說每一個兵家都是法家呢?孫武提到的那些人,沒有例外都是法家先驅,或是干的事情有助于律法深植人心。
  當前的中行寅還活得好好的,所以是留待日后。
  范鞅和趙鞅都已經逝去,哪怕范鞅的名聲極差,趙鞅曾經是智瑤的敵人,對原國樹立律法莊嚴有用,該給的地位決不能缺。
  老子和孔子等其它學說的先驅?超大概率是不夠資格封神的。理由在于沒有做出能夠惠萬民的效果還沒有體現出來,缺乏相應的功績是個事實,再來就是提倡的思想并非原國需要的主流。
  智瑤對自己的老丈人上封神榜沒有抵制或排斥情緒,心想:“真的讓趙鞅獲得身位,我的家宅平和只是一方面,趙毋恤那邊要抓瞎了。”
  可不就是嘛!
  敵國給自己的老爹封神,趙毋恤再不愿意也只能接受,其余趙氏的人肯定會感恩戴德,說不定還能夠吸引一些趙氏族人脫離趙氏代國來到原國歸附。
  若是在其它時代,智瑤會派人考證一下在抵抗異族侵略中犧牲的英雄,以現階段則是不太好做。
  諸夏當然不是一直這么強大,夏朝和商朝時期的異族還是不弱的,到周朝中期異族才被打得衰弱下去。
  因此,此前肯定有發生在抵抗異族入侵時的可歌可泣故事,奈何太多的分封國已經滅亡,國史或是被焚燒,可能也是被勝利者典藏又丟失,很難再找到正兒八經的歷史資料,倒是能從《詩經》里面去尋找相關記錄。
  另外一點,以時代的特殊性,能找到有名有姓的英雄,不會有例外全是諸侯,其余人想被譜寫詩歌贊頌并不容易。
  智瑤真的將“英雄”全部封神,超大概率會讓神譜變成諸侯譜,發生追其姓都是姬姓的情況。
  “大王,幾人得知此事?”孫武問道。
  智瑤搖了搖頭,沒有說到底幾個人。
  孫武點了點頭,說道:“臣已老,便由臣探尋眾臣口風。”
  現在沒人去強調尊老愛幼,諸夏卻是早有這樣的情操。
  八十幾歲的孫武完全可以倚老賣老,不用太正式地與誰商議,先探一探口風不會引起什么效應,成與不成都不至于產生什么惡劣的結果。
  最后,孫武說道:“臣有一請,請大王在臣故去,不上神譜。”
  智瑤聽得一愣,訝異竟然還有人能拒絕享受世代香火的好事。
  “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老聃此言不假。”孫武給出了解釋。
  那一句話最先出自《德道經》,有許多后來者進行引用。
  智瑤有點迷了,納悶孫武是不是年紀一大,到了反思人生的階段,認為直接或間接死在自己手里的人太多,有礙天和之類。
  要是發生在內戰的情況下,無論戰績再怎么輝煌,確實沒有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方,并且當事者心里也不會好受。
  春秋階段中原列國之間的戰爭算是內戰嗎?肯定是算的。
  孫武最輝煌的戰績卻是在楚國獲得,以楚國自絕于諸夏的行為,打從實際上楚國跟周王室麾下列國就變成了兩個文明,變成不是內戰了。
  那樣的話,孫武有什么好內疚的地方?
  智瑤搖頭說道:“孫子不上神譜,余者何人?乃是斷絕眾家榮耀之事,不可為也。”
  會封神的好些真實人物,他們可是留有后代。
  智瑤會給予三皇五帝極高的神位,不代表會放過越國、宋國、杞國,某天也將找機會滅掉陳國。
  所以,封神是一回事,對待在世者是另外一回事。
  再則說,孫武不封神本身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他一旦不封神,以后在軍事上有成就的那些人,他們該怎么辦?一直擔任兵主的蚩尤真的有靈,要給孫武幾巴掌了。
  智瑤又說道:“若不為己,且為子孫留有后路。”
  “這……”孫武剛才絕對沒有想到這一層,得到提醒不由變得猶豫起來。
  孫武又不是沒有子嗣,怎么都不愿意封神,除了早就戰死沙場的大兒子孫馳,二兒子孫明和最小的兒子孫敵一定會被人指著鼻子罵的。
  其實,要是智瑤只是少量封神,還真的是應該慎重再慎重,搞批發似得封神,夠資格就能上才是正經操作。
  這樣的操作方式,其實可以看做是一種追敕。
  所以,智瑤是想建立神譜體系沒有錯,何嘗不是在收買人心?
  比如說,孫武因為智瑤而封神了,他的子孫后代就跟原國死死捆綁住,敢不效命嗎?
  其余祖先有神位的家族一樣,否則就不止是對君王不忠,還是大大的不孝。
  這種玩法也就現在的時代能搞,換作是其它歷史階段,智瑤只能拾人牙慧大肆派發女兒,再讓子嗣娶有功之臣的女兒,搞絕對會亂了輩份又舉國重臣論起來都是親戚的操作。
  智瑤比較突然地問道:“兩宮可有英杰?”
  思路還停留在要不要上封神榜的孫武沒有反應。
  之所以突然問起有沒有優秀人才,主要是智瑤還真的需要籠絡人才。
  嫡出的女兒當然不能隨便嫁,敢嫁的話,身份不足夠的人也不敢娶。
  智瑤有二十多位女兒,不算嫡出,庶出又合適婚嫁年齡的女兒有八名。
  遠古時代一直到漢初,黎庶愛怎么搞,其實壓根沒有人會去干涉,兩情相悅沒有婚禮,搭伙過一輩子是常規操作。
  關于興致到了來一發這種事情,最出名的莫過于樊噲在柴房把呂雉的妹妹呂媭給那啥了,結果呂媭不止跟樊噲一直那啥,還跟盧綰時常那啥,呂雉將呂媭嫁給了樊噲之后,樊噲和盧綰也沒有成為仇人,繼續哥兩好又并肩作戰。至于盧綰還沒有繼續跟呂媭那啥,天曉得了。
  這種情況得到終止是因為一個人,那人叫叔孫通,不止制定了漢初的官場禮儀制度,還對民間男女的亂搞進行約束。
  那些亂搞可不是“野合”。常說的“野合”并不是打野戰,所指的是貴族沒有婚約,男女有了肌膚之親,搞出了人命再去逼迫女方父母長輩接受男方。孔子的父親干的就是屬于這種操作。
  當前沒有結婚證,民間一樣不存在婚禮,搭伙不能過直接散,各自再找另一半。只是會散的例子太少,大多數一搭伙就是一輩子。
  智瑤可沒有打算約束民間,一來是沒必要,再來就是行政成本會超級大,有那精力或行政資源,不如干其它事情。
  “恰好來到兩宮,暫時也沒有事情需要離開,可以看一看有沒有年輕俊杰。”
  要是有的話,智瑤會讓他們跟隨智開北征,過程中還會壓擔子,事竟成者歸來就跟智瑤成為翁婿的關系啦!


  (https://www.dzxsw.cc/book/15605446/7611424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驻马店市| 曲沃县| 萝北县| 色达县| 专栏| 蕉岭县| 宣化县| 慈利县| 交口县| 修水县| 南川市| 墨玉县| 额尔古纳市| 乌苏市| 唐海县| 开化县| 秭归县| 海南省| 武定县| 奎屯市| 阿坝县| 永登县| 当雄县| 平江县| 永胜县| 县级市| 芒康县| 合川市| 淮安市| 城口县| 平顶山市| 松溪县| 富裕县| 乌恰县| 北碚区| 新巴尔虎左旗| 通辽市| 天峻县| 南康市|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