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凡界九境
修士在補齊五行缺陷的過程中,意外發(fā)生了。
靈氣本身,是五行混雜的。
如果能夠解構(gòu)靈氣分子,會發(fā)現(xiàn)靈氣就如一個能量充沛的混沌體,五行平衡的完美程度,達到極致。
靈氣之于修士,就如食物,食物入體,就會被分解消化。
然而體質(zhì)決定了,修士往往會對與自己體質(zhì)相近的那部分能量,更容易吸收。
這就導致了身體失衡越來越嚴重。
當身體失衡進一步加重,意味著維持這種有缺生命的脆弱平衡將被打破。
一旦失衡加劇到一定程度,身體還是會生病。
然而靈氣神奇,本身就蘊含強大生機。
它無形無質(zhì),并非如空氣那樣的存在。如果非要類比,反而和月華更像。
人類并非天生就能吸收靈氣,如今身體多了這種東西,意味著生機增加,壽命反而延長了。
長生,從此啟幕!
如何在努力補齊自己身體缺陷的同時,保持這種有缺平衡不被打破,成了修士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又是無數(shù)年探索,修行得以進一步完善,從此有了境界劃分。
煉氣期,就是設(shè)法打通汲取靈氣的通道,并為自己所用。
筑基期,就是打好基礎(chǔ),將身體失衡控制在某個范圍內(nèi),并隨修為增加,可控范圍也會越大。
所謂可控范圍,其實也是容錯范圍。簡單點說,其中某個屬性過于突出,就會犯病,但是這個過于突出,是可以量化的。
形象比喻,失衡就如飲酒,飲一杯,不會醉,飲兩杯,醉了。
筑基,就是增加身體對醉酒的極限。極限越大,越有利于接下來的修行。
所以很多資質(zhì)優(yōu)秀的修士,如非必要,輕易不會突破下一境界。
此階段一直到元嬰期,單屬性依然占據(jù)絕對上風,所以修士的術(shù)法,往往會集中在這個單一屬性上體現(xiàn)。
平衡補齊,會一直不斷進行下去。
比如崔永年這種木屬性異常突出的修士,木屬性會先行到達終點,然后停下來等其他屬性繼續(xù)進步。直到維持自己身體這種扭曲狀態(tài)的平衡,和初生時一樣了,木屬性才繼續(xù)進發(fā)。
單屬性體質(zhì)的優(yōu)勢就在于可控,當身體體現(xiàn)出多屬性時,并不是你要補的其他屬性越少,越容易。
你的身體,要維持幾個屬性的終點可控,難度根本不可估量。
這會導致修士必須花大量時間來精雕細琢,最后因為無法把握,十有八九會走火入魔!
比如王竹,他五行中金和火失衡,也就比五行缺了一項的稍好,屬于資質(zhì)最爛系列……
筑基巔峰后,身體會形成一個類似于自動控制的信號報警系統(tǒng)。
如果汲取靈氣超過了這個平衡極限,身體就會發(fā)出警告,汲取靈氣的通道就會自動關(guān)閉。
從此以后,靈氣只會維持身體消耗,而不會再用以煉化提升。
如果無視警告,強行汲取,只能加重自己身體失衡的程度。
本來能撐四百年的壽元,結(jié)果病情加重,死亡會來得更快!
但是總有人不會超過失衡警戒線,于是有了金丹。
金丹的作用,和夏木的內(nèi)丹很類似,首要功能就是存儲。
它存儲的,是自己汲取的那些多得足以打破平衡的能量。
這樣一來,其他短板就能立即補上,而不會擔心失衡加劇。
和夏木的內(nèi)丹不一樣的是,金丹還是能量調(diào)節(jié)裝置,不僅能存儲,還能釋放,目的就是維持平衡線不被打破。
所以修士的金丹,一樣表現(xiàn)出與自己身體一致的屬性,由于本身就是個能量球,自然威力巨大。
但是金丹一旦破損,意味著調(diào)節(jié)器壞了,修士雖然不會立即暴斃,卻脆弱得要命,隨時可能會出現(xiàn)身體失衡而生病乃至死亡的情況。
如果是大宗門,資源豐富,功法精深,名師如狗多,加上自己資質(zhì)優(yōu)異,還是有可能重凝金丹的。
可惜時不待我。
壽元就那么多,還來不來得及重凝,以及就算重凝了,還來不來得及突破到元嬰,都是制約修士更進一步的障礙。
到了元嬰期,這個完全的能量體,就如孕育出來的新生命。
但是這個新生命是沒有智慧的,以木屬性為例,這個元嬰,就如一株樹,一枚草。
到此為止,修士補充能量平衡的程度,將達到極限,生命的五行平衡,將在此境界被完成。
所以元嬰期,被稱為凡界九境的標志性境界。
但是還不夠。
修士的神魂,一樣由五行屬性決定。就算是化凡修士,一樣逃不過被新身體影響,只不過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罷了。
想要長生,還得補足神魂的五行缺陷。
修士從此開始補魂。原理上,其實和肉身補缺差不多。
無非是分魂入元嬰,讓元嬰幫助身體補缺。
分魂成功,即是出竅期。
元嬰靈智完善,即為分神。
分魂完成后,需要再次融合,融合完成,即為合體。
從此元嬰和身體徹底融合,需要時則可以隨時分離,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是相互感應(yīng),猶如另外一個自己。
這就是分身。
當?shù)搅诉@一步后,無論是肉身,還是神魂,五行徹底補齊,順天之旅結(jié)束。
接下來,就不是跟自己身體較勁了,而是感悟天道。
感悟到五行之一法則,則入大乘。
多一道,境界提升一層,直至五行之道掌控其四,便是大乘巔峰。
大乘修士,雖然也一樣劃分了初期、中期、末期、巔峰四個小階,然而每一小階的跨越難度,遠遠大于凡界八境之間的跨越。只不過因為都是領(lǐng)悟五行之道,才劃歸在同一境界罷了。
前面提過,五行法則徹底掌握,便是證道圓滿,再在凡界呆著,不能體悟更多了,只能前往更高級的仙域。
然而所謂的證道圓滿,哪兒那么容易?
到了仙域,五行已經(jīng)衍化為三千大道。而三千大道,不過是個概稱,實際上,遠不止次數(shù),所以棄仙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只有夏木知道。
凡界五行,證的只是皮毛罷了。
同是渡劫期,必然會存在有的修士深入得多點,有的則很勉強。
這個過程,往往是從煉氣之初就開始累積,直到最后再集中爆發(fā)形成的效果。
于是總有人會飛升成功,總有人會被天雷劈死。
被天雷劈死的,還包括那些化凡仙人。
并不是每個化凡仙人,都能成功渡劫,原因就在于蘇醒宿慧實在太晚了。
如果一開始就偏了,想要在后期糾正,往往事半功倍。最后由于時間不夠,只能再次重生。
然而天人五衰,是比天劫更可怕的催命符。
這導致不知道自己下次會重生成什么樣子的仙人,不得不硬著頭皮應(yīng)劫,最后煙消云散……
(//)
。。:
(https://www.dzxsw.cc/book/155176/82563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