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道心種魔,誰主沉浮
曹世玉伸手握住銅罐的挽手,用力向上一提。
魔音貫耳,幻象紛呈,他心神鎮定,根本不為所動。將銅罐放在地上后,緩緩打開,頓時一股強橫的邪氣撲面而來,勢頭比先前猛了無數倍。
曹世玉伸手一吸,一個拳頭般大小的黃色晶體,緩緩從銅罐里水銀液中浮了上來。
這個晶體似堅似柔,半透明的內部隱見緩緩流動似云似霞的血紅色紋樣,散發著淡淡的黃光。
黃色晶體落入掌心的那一刻,曹世玉只聽到耳畔“轟”的一聲,舍利外層的邪氣瘋狂的涌來。
一時間,他的腦海中幻象叢生,像千萬冤魂齊來索命,尸山血海,鬼哭神嚎,凄厲的魔音攝人心魂。
這些死氣雜氣之中,是歷代邪帝臨終時的不甘、怨懟、憤恨等執念和殺氣,想要吸收舍利中層的元氣,以及核心的元精,就必須先闖過這一關。
曹世玉運轉玄功,整個好似一個黑洞,飛速的吞噬著邪帝舍利中涌出的死氣雜氣。
如果是真身降臨,他絕不會這么玩,但現在是應身顯化,那就無所謂了。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是不走捷徑,從練氣初期“胎息”到練氣巔峰“極變”,至少也要積累六、七年,到時候這個輪回世界都結束了。
邪帝舍利黃芒盛射,映得整個地底密室一片昏黃。
從中冒出了無數到黑氣,帶著或混亂、或瘋狂、或死寂、或嗜血的意味,猶如糾纏一團的有生命的毒蛇,不停的瘋狂舞動,掙扎扭曲!
“陰氣、邪氣、魔氣、死氣、戾氣、煞氣……還殘存著絲絲邪念、魔念么?”
這些源自歷代邪極宗主向舍利晶球內,灌注元精時附帶的死氣雜氣,乍一看是種種負面元氣混成一團,駁雜無比,實則其中任何一種元氣的質量都非常高。
曹世玉雙手一上一下掌心相對,虛抱著正懸空自轉,閃耀著熾烈黃芒的舍利晶球。
涌出的黑氣被迅速的吞噬,無數畫面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雖然大都支離破碎,只有一鱗半爪,但是積少成多,逐漸有了條理。
邪帝舍利中涌出的邪氣越來越弱,曹世玉腦海之中的信息越來越多。
“種他第六”、“魔極第十”、“種魔第二”、“養魔第七”、“魔變之境”、“結魔第四”、“魔劫第五”、“立魔第三”、“魔仙”、“催魔第八”“成魔第九”,等到邪帝舍利之中最后一縷邪氣耗盡,又一篇心法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是為“入道第一”。
代表著此界魔道之極的《道心種魔大法》的前十篇到手,這倒是意外之喜。
曹世玉暫時無暇理會此事,他開始吸取舍利中層的元氣。
這一層的元氣,也就是歷代邪帝的先天內氣。
吸收之后,雖然不像元精那樣,能增加一個人的生命本質,但是對內功修煉也大有裨益。
等元氣被吸光了,核心處的元精自然就會出現。
這是最笨的辦法。
舍利晶球內十幾代邪帝積累的元精,都有其極限,依附于元精上的元氣、死氣,自然也不會是無限的?
地底密室之中,黃芒暗了又亮,亮了又暗,光暗交替,朦朦朧朧,讓人看不真切。
黃芒倏地消斂,舍利晶球自然跌落在曹世玉的左掌中。他盤膝坐下,整個人散發出的氣息越來越弱,最終微不可察。
…………
大夢幾千秋,今夕是何年?
曹世玉的心神從一片混沌之中復蘇,消化掉邪帝舍利中的雜氣死氣、精純元氣,以及元精之后,他身上出現了奇異的變化,竟然整層皮脫了下來,像蛇蛻皮的情況。
新的皮膚又滑又嫩,仿似嬰兒,長發烏黑,異采照人,看上去年輕了十幾歲。
除了成長性外,這具應身其他方面都已經強于地星的真身。
“道氣內守,魔氣外顯,這門功法就叫‘長生御魔經’吧。”
曹世玉心中想著,翻出邪帝舍利中的殘念內蘊的“道心種魔大法”看了起來。
《道心種魔大法》首篇為“入道”。
簡而言之,就是要一個魔道宗師自廢武功,然后去修煉玄門正宗心法,練成道體、道心,為駕馭魔種和將來的魔變作好準備。
次篇為“種魔”。
這一篇的核心要義,在于修出一個“魔種”來。然后將“魔種”重在自己體內,以自身的真氣為土壤,蘊養魔種,使其壯大。
第三篇為“立魔”。
這一篇要求修煉者再次自廢武功,讓秘不可測的“魔種”能在不受玄門正宗先天真氣的抑制下出而主事。
看完了前三篇,曹世玉真心覺得,這道心種魔大法對于魔門中人,真的是太不友好了。
怪不得歷代邪帝會有這么的怨念,死了之后還念念不忘。
單單第一篇,就已經足以令歷代邪帝望門興嘆。他們一個個魔功深厚,誰肯廢去原有魔功,重新開始練習截然相反的另一門功法。
更關鍵的還是,練成了道家玄功后,緊接著又要散功。
折騰了這么大一圈,魔功廢了,道功散了,就在自己體內種下了一顆“魔種”。
江湖險惡,萬一有個好歹,豈不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曹世玉吐槽結束,繼續往下看。
第四篇為“結魔”。
這一篇里面描述千奇百怪種種自戳自殘、挨饑抵餓的苦行,修練者要受盡折磨,才能與魔種更進一步的結合。同時也是在對魔種進行鍛煉,使其漸成氣候。
第五篇為“魔劫”,這一篇要比第四篇更難落實,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破敗中崛起,在寂滅中復蘇。
“道魔合流,生死歸一。好大的氣魄。”
曹世玉讀完這五篇后,心中佩服不已。等他看到第六篇“種他”后,卻不禁啞然失笑。
這一篇恰恰解決了前五篇對歷代魔門邪帝造成的所有難題,大合魔門一貫損人利己的作風。
具體方法是另尋道體,再由自己親手種魔,絕對控制下于道體死亡前的剎那,進行竊種的功法,奪他人的精、氣、神,滋養己身。
第七篇“養魔”,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各種方法滋養壯大魔種。
第八篇“催魔”,這是道心與魔種初步融合的過程,就是和人動手過招,務令魔種發揮得淋漓盡致,魔種道心兩者水乃交融,神意匯流,變化無窮。
第九篇“成魔”,魔種和道心進一步融合,人和魔種將無分彼我,謂之小成。
第十篇“魔極”,修練者成功駕馭魔種,運用自如完全斂收,是魔種和道心融合的頂峰。
第十一篇“魔變”,主要是講從道魔分離,再到重練道功,完成魔心種道。
只有當道心壯大至能與魔種并駕齊驅,分庭抗禮,真正的“魔變”方會出現。道功等若另一種的“死而復生”,其微妙處玄之又玄,奇異至極。
最后一篇“魔仙”,主要是講“至陽無極”的魔氣與“至陰無極”的道氣,修練到大成境界時,就能破碎虛空。
“道心種魔、魔心種道,水中火發、火中水生,天人合一、破碎虛空……”
看完之后,曹世玉不禁撫掌贊嘆,這門武功當真是奇詭絕倫。
緊接著,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的魔道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從表面上來看,魔道就是放縱己身,解開一切心靈羈絆,徹底自由,率性盡情,隨心所欲。
但是繼續往深處探尋,則會發現,放縱欲///望只是手段,超脫欲///望才是根本。
就像是密宗的“歡///喜///禪”一般,大歡喜、大極樂之后,則是大寂滅,大超脫。
看透了世間百態,領悟生死如夢幻泡影的道理,從而生出超脫之念,明心見性,視眾生為平等,凝聚一點非凡的本性!
這點超脫之性,便是是道心,是魔種。
是天地不仁,萬物芻狗。
是他化自在,太上天魔。
這也是《道心種魔大法》修行至第十一篇“魔變”之境,魔種盡化道心的根本原因。
道與魔,殊途同歸。
曹世玉心念一動,身上立刻散發出的強橫魔意,雖然面容不曾有絲毫的改變,但整個人的氣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https://www.dzxsw.cc/book/155028/82037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