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山寨
最快更新!無廣告!
來到工坊后,池非很快就見到了工匠們所說的燧發槍,一共有三桿。
只是那外形跟他印象中的燧發槍一點也不像,或者應該說,這更像是前朝火銃的改良版。
不僅槍管像前朝火銃那樣粗大,而且看上去十分的笨重和粗糙。
唯一的區別,就是前朝火銃的銃管呈喇叭狀前粗后細,而這些山寨槍的槍管是直的。
池非拿起其中一桿山寨槍試了試,差不多有十幾斤重,這點也跟前朝火銃的重量差不多。
除了槍管以外,他將注意力放到了槍身后部的擊發裝置上。
只見這擊發裝置不像真正的燧發槍那樣裝在槍身內,而是裝在外面。
負責總監制的吳工匠對池非解釋道:“大人,我們按您的吩咐,利用燧石做出了撞擊火門。
只要扣動開關,即可帶動這道卡條。
由于開關長度是固定的,只要用力壓至盡頭,卡條就會脫離開關撞擊夾有燧石的銅片。
從而帶動燧石撞向藥室旁邊的擊板,產生火花點燃引火藥。
引火藥點燃后,就會順著這個小孔與藥室里面的火藥發生爆燃,然后把火銃里面的鉛彈噴出。
另外我們也按照您的吩咐,在火銃前面裝了一個定針方便瞄準。
有了這定針,確實有助于瞄準靶子。”
池非扣了幾下開關,發現雖然需要較大的力道才能把開關壓至盡頭帶動卡條,但確實可以成功引發夾有燧石的銅片撞擊藥室旁邊的擊板并產生火花。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彈簧,或許洋人那邊有,但大魏是肯定沒有的,這點池非是跟吳工匠確認過的。
在沒有彈簧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這點已經很不錯了,池非對這個點火裝置還是比較滿意的。
果然古代的工匠都是心思巧妙之人,只要是涉及到機關之術,一般都能手來拿來。
雖然燧石在撞擊一定次數后,就需要重新更換,但肯定會比傳統的火繩槍要好用得多,而且發射的速度也更加快。
能夠成功做出用燧石擊發的點火裝置,池非覺得火槍的研究至少已經成功了一半。
就是這槍管實在太笨重了,而且跟他印象中的燧發槍也相差太遠,池非也不敢抱太高的期望。
“我們找個地方試槍吧。”雖然不抱什么期望,但池非還是決定先試試再說。
一行人到了外面一塊沒人的空地后,池非讓工匠分別在二十步、五十步、一百步這三個不同的距離各自放了一個靶子作為射擊目標。
按照池非的要求,每一桿山寨燧發槍都經過統一份量的火藥多次爆擊后,不會炸膛才算及格。
而每一份火藥都用油紙包好,作為定量投放的標準。
因為之前已經實驗了好多次,吳工匠十分熟練地把其中一份火藥以及一顆手指頭大小的鉛彈塞進槍管后,然后用推桿把火藥和鉛彈一起推至槍管的盡頭。
接下來,吳工匠以站立的姿勢握住槍身,然后小心翼翼地瞄準二十步開外的第一個靶子。
隨著“磅”一聲悶響,一道火光從槍管噴出,隨即濃煙升起,那靶子明顯震動了一下。
池非和工匠們走過去一看,只見那靶子邊緣破了一個洞,正是被那鉛彈給打穿的。
總算是把鉛彈給打出去了,池非心中頓時松了口氣。
只要能把鉛彈打出去,就表示這山寨燧發槍具備了基本的射擊功能,這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接下來,池非讓吳工匠繼續試射不同距離的靶子,而且是每一桿都要試。
二十步距離內,一般是十槍能打中三、四槍,但也只是勉強打中靶子而已,離靶心還差得很遠。
可是到了五十步的靶子后,基本上十槍難中一槍。
一百步就更不用說了,根本連靶子的邊都擦不到。
這準度甚至比前朝的火銃都不如。
因為前朝的火銃發射的是鐵沙,相當于現在的散彈槍,因此噴射面積也相應變大,在二三十步距離內反而容易刮到靶子,只是穿透力很差而已。
而這些山寨槍發射的是單顆鉛彈,機會只有一次,如果打不中的話,只能重新裝填再來一次。
等吳工匠試射完后,池非也親自上手一桿一桿地試,結果還是一樣。
二十步內大概有個兩三成的命中率,一旦超過這個距離,就只能靠運氣了。
雖然說這山寨槍具備了燧發槍的基本功能,但這命中率也太讓人著急了。
另外吳工匠他們也已經按照池非的要求在槍頭裝了個類似于準星的定針,這應該不是瞄準的問題。
而且這么近的距離內,就算不用準星也應該可以打中才對,為什么命中率會這么低呢?
他當年在看視頻和資料的時候,曾經看過一組數據。
有人曾對法國的滑膛槍做了一項試驗:讓一百個普通士兵對一個人形目標用滑膛槍射擊100發,在100步也就是70米左右的距離時可以命中50發,命中率為步時也就是150米左右的距離可以命中30發,命中率為30。
而這山寨槍在二十步的距離內僅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命中率,五十步更是連百分之五都不到,差得也太遠了。
究竟問題出在哪里呢?
池非一時間也想不通問題所在,于是問了吳工匠另一個問題,“這三桿火銃你們一共花了多少時間來做?”
吳工匠回答道:“差不多半年時間。原本一共做了五桿,但有兩桿炸膛了,所以現在只剩下這三桿。”
池非聽完不禁有些失望。
怪不得前朝工部花了這么多人力物力才做出一百多支火銃,實在是太費時費力了。
“最花時間的是哪部分?”
“是這銃管。
為了讓鉛彈順利射出,我們需要把銃管內部打磨得十分光滑才行,否則容易引起炸膛。
這道工序是最費時間的,需要一點一點地研磨,如果太用力的話又容易讓銃管開裂。
光是這一步,我們幾乎做廢了上百根銃管。
一旦做廢,只能回爐再造,重新開始,因此才會如此耗費時間。”
果然最難的部分就在于這槍管。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根本無法實現量產。
池非有些感慨地看著手中的山寨槍。
這準度問題他還能勉強忍受,畢竟滑膛槍原本就準度一般,但就這產量實在不敢恭維。
幾十個工匠足足花了半年時間才做出三桿勉強能用的,這種效率還怎么大規模裝備軍隊?
在看著看著,他忽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他趕緊把其他兩桿山寨槍也拿過來仔細對比,最后還單著一只眼往槍管里面瞄了進去。
過了一會,池非放下手中的山寨槍嘆了口氣。
他終于知道準度這么差的原因在哪里了。
每一支槍管的內徑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大,有的小。
而且槍管里面并非從頭到尾都是直的,里面有些地方是彎的。或許不能說是彎,而是不夠垂直。
因為槍管內徑不是呈一條直線,使得鉛彈在順著槍管噴出后,由于慣性的作用,導致射擊軌道發生了變化,所以準度才會如此差。
造成這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打磨這道工序出了問題。
因為工匠們完全是靠手工進行打磨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槍管內徑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角度容易發生偏差,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人又不是機器,怎么可能做到那么精準。
等一下,機器?
池非忽然想到了一個被自己所忽略的地方。
想要大規模量產標準化的燧發槍,單靠每個工匠一桿一桿地做是肯定不行的。
不僅要有流水線式的分工作業,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機床。
沒錯,缺的就是機床。
不需要太過復雜先進的機床,這也完全不現實。
他想要的,只是可以進行標準化研磨工序的簡易鉆孔機床即可。
換句話說,這機床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對槍管內徑進行統一標準化的打孔和研磨即可。
這樣做出來的槍管內徑不僅大小一樣,而且也會是直的。
只要槍管的問題解決了,那想要大規模量產就有可能了。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用于打磨的簡易鉆孔機床是必須要做出來的。
想到這里,池非頓時精神一振,立刻去跟那些工匠商量這簡易鉆孔機床的事。
那些工匠從未聽說過機床這種東西,全都聽得一頭霧水。
池非知道想讓他們一下子接受這種從未見過的東西確實很難,但他還是耐心給他們解釋機床的作用以及基本原理。
“這所謂的鉆孔機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固定物件,二是鉆孔打磨。
固定物件你們應該可以理解,就是用機關把槍管固定起來,不讓它動。
鉆孔打磨這部就比較復雜了,簡單來說,就是先把一根很長的細鉆頭伸進槍管里,然后由轉輪帶動這根細鉆頭對槍管內部進行鉆孔研磨。
等研磨好后,再用一根粗一些的鉆頭再次進行研磨,把孔徑再次加大,直至鉆出大小合適的孔徑為止。
由于對槍管進行打孔的是同一大小尺寸的鉆頭,這樣做的好處有三個,一是所有槍管的內徑大小會完全一樣,不會有的大有的小。
二是槍管內部會十分平直,不會邊高邊低。
三是能夠快速生產更多的槍管,遠比手工研磨要快得多。”
在場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他們聽完池非的解釋后,很快就領會到他的意思。
如果真有這樣的機器,確實會比手工打磨要快得多。
這就好比手工織布和用織布機來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有工匠頓時興奮不已,紛紛向池非詢問關于這種機床的各種問題。
但池非只是在視頻里見過這種簡易的鉆孔機床,知道大概的工作原理。至于如何制造出來,那就不是他能搞得定的。
在聽說池非也不懂得如何制造這種機床時,工匠們雖然有些失望,但很快就振作起來。
雖然不知道具體制作方法,但只要知道大概的原理,那就一定有辦法做出來。
一時間,工匠們個個都滿懷期待,都想把這種從未見過的東西做出來。
就這樣,池非跟這些工匠投入到了制作簡易鉆孔機床的研究當中,再次忙得不可開交。百度一下“網文寫手古代生存錄杰眾文學”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https://www.dzxsw.cc/book/155006/81962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