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網文寫手古代生存錄 > 226 軍需

226 軍需


  /

  由于現在西北人才短缺,就連寧志遠這個軍方一把手也不得不兼管地方政務,身為他女婿兼親信的池非自然免不了也被抓了壯丁。

  在知道小女婿在當專職話本作者之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帳房先生后,寧志遠干脆大手一揮,將他派往后勤部接任已經逃離西北的總軍需官。

  完全沒想過當官的池非就這樣被岳父趕鴨子上架逼著當上了西北大營的總軍需官。

  總軍需官顧名思義,就是統籌管理全軍所有糧草、武器、盔甲、服裝等軍用物資的官員。級別還不低,正三品。

  當然,因為池非是臨時任命的,所以他實質上并不算是官身,只是暫時代理一下這個職務罷了。

  總軍需官下面還有眾多普通的軍需官,每個衛所設一人,負責管理所屬衛所的軍需物資。

  別看官需官就相當于現代的倉庫主管,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重要敏感的崗位。各衛所指揮使通常只會讓心腹親信擔任這個職位。

  因為軍需官管著全軍的軍用物資,如果用人不當的話,很容易產生貪腐虧空的情況。

  例如把一些劣質低廉的樣子貨換掉庫房里面好的裝備,然后再把這些裝備偷偷賣出去賺錢,這種事并不稀奇。

  敢買這些軍用物資的絕非普通人,通常是那些私藏大量兵器的心懷不軌者,又或者是要跟敵人作戰的一線衛所。

  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

  不管是哪一個朝廷,每年花在軍隊上面的開支都是十分巨大的,這就滋生了各種撈錢的辦法。

  吃空餉是最常見的手段,幾乎每一支軍隊都有這種情況出現。

  所謂吃空餉,是指軍中虛報名額、冒支軍餉的行為。

  在古代社會,由于軍隊人員總數不僅龐大,而且時常會因為戰爭、逃亡等原因產生人員變動,再加上各地軍權相對獨立,難以監管、核查,因此很容易就形成吃空餉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通過虛報名額來冒取的現象從軍隊蔓延到地方,成為了歷朝歷代都必有的一大痼疾。

  魏武帝時期曾經大力整治過吃空餉這個問題,一口氣殺了幾百個涉案官員,嚇得沒人敢再亂報兵員人數。

  整治過后,朝廷加強了對這方面的管治,使得軍中吃空餉的情況大為減少。

  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想撈錢的人見到此路不好走,于是另辟蹊徑,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很快,他們就瞄上了軍需物資這個口子。

  由于工部制造能力有限,無法為全國所有衛所提供足夠的兵器、盔甲等軍需物資。

  因此魏太祖下令各省設軍器局,下轄各府縣的甲局、弓局、箭局、弦局、雜造局等,制造各種軍用兵器。

  雖然兵器制作并非朝廷統一監制,但為了保證質量,每批兵器做好后還是會有專人檢查其質量和數量是否符合要求。

  等檢查過沒問題后,就會分批下發到各個地方衛所,再由軍需官負責管理。

  實際上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大魏大部分地區還是很和平的。很多地區已經多年未經歷過戰事,最多就是偶爾剿剿匪而已,損耗極少。

  所以這些地區對于包括兵器在內的各種軍需物資的質量是沒什么要求的,因為根本就用不上。

  但這些由軍器局發下來的軍需物資只要一進倉庫,理論上就變成了各個衛所的專用物資,這就給想撈錢的人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空間。

  有些衛所指揮使會勾結軍需官,從外面一些小作坊那里購買一些非常低劣廉價的樣子貨來替換掉原來好的軍需品,然后把這些軍需品偷偷賣給真正要打仗的外地衛所來謀利。

  然后每隔一段時間,衛所軍需官會以損耗嚴重或庫房失火為由,向軍器局申請再發放新的物資下來,再發一輪橫財,如此類推。

  當然,申請新的軍需物資按正常流程是需要層層審核的。

  但這些軍需官是把這件事當一門生意來做的,自然懂得用送禮送錢的方式來孝敬上官來逃過審核,很容易就能獲得上面的批準。

  只賣給外地衛所已經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做法,有些真正膽大包天的軍需官干脆完全不管對方是什么人,只要給錢就肯賣,那才是最可惡的。

  而那些外地衛所之所以要另外購買兵器,是因為每一場仗打下來,士兵們所用的兵器都折損很大,需要盡快補充。

  但申請補充軍械的陳條卻通常要等很久才能批下來,不僅需要層層審核,而且還要會“做人”才行。

  如果不懂得給上官送禮,就算等上一兩年都有可能。

  有些將領因為不想受上官的層層盤剝,干脆自己想辦法從外地的軍器局購買兵器。

  如果不是大量購買,而是少量采購的話往往比給上官送禮還便宜,于是有越來越多軍方將領選擇這樣做。

  只要有需求,自然就會有市場,時間一久就逐漸形成了一條供需一體的產業鏈。

  至于購買兵器的錢,當然不可能是將領自己出,只能從剿匪或打仗的戰利品中扣下來。

  因此領軍的將領在上報戰利品的時候,通常會少報一些,就是用這部分差額來彌補兵器上的損失,這已經成為一種慣例。

  朝廷派過去負責監軍的官員對此也是知道的,只要不過份的話一般都是睜只眼閉只眼當看不到。

  兵部難道不知道這種情況嗎?他們當然知道。

  但問題是兵部很多大佬都是從各地指揮使手里收錢的一方,甚至他們以前也做過這種事,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出聲反對。

  反正這么多年來一點事都沒有,大家一起賺錢不是一件好事嗎?

  因為這種私下里盜賣軍需物資的情況就跟私鹽一樣,是很難禁絕的。

  西北這邊對于軍需物資算是管得比較嚴格了,但上任總軍需官有沒有私自盜賣軍需物資,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對方是朝廷派過來的官員,寧志遠也不好插手去管。

  如今西北既然已經自立,不再受朝廷號令,這軍需物資就一定要由信得過的人來管理。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任人盜賣,所以寧志遠才派池非來接任這個位置。

  池非雖然不想當這總軍需官,但他也知道現在西北人才短缺。既然是岳父要求的,他也只好硬著頭皮去做了。

  既然要接替這總軍需軍,他自然要去看一下存放全軍軍需物資的倉庫。

  軍需總庫房位于西北大營的南側,是一片經過加固處理的聯排建筑。

  之所以叫一片,那是因為總庫房不僅一個,而是七個,分別存放不同的軍需物資。

  按不同種類分別是存放糧草的糧庫、放盔甲的甲庫、放弓箭的弓庫、放刀槍棍棒的槍庫、放盾牌防具的盾庫、放攻城器械的機庫、放包括衣服馬鞍等各種雜物的雜庫。

  庫房進深七丈三尺,面闊三丈四尺,檐柱高二丈五尺。

  其中糧庫和機庫比其他五個庫房要大許多,高寬一樣,但進深卻有十二丈之深。

  每個庫房四周挖有一條寬約一米的溝渠,上鋪石板行人,渠內長期貯水,這樣的結構正是為了防火。

  除存放攻城器械的機庫外,其他六個庫房內部分為上下兩層,每層設柜、架以分區儲存物資。

  由于庫房本來就是倉貯重地,更加上這里存放的又是各種軍需物資,因此當初建造的時候是下足血本的。

  不僅用料粗壯,堅固牢靠。室內還鋪有木地板用于防潮,地板高出地面約一尺五寸,稱為地棚。

  地棚下面埋有細沙防鼠,門口處還備有一個裝滿水的大水缸用于緊急滅火。

  周邊防護就不用說了,平日由上百個專職士兵每天分成三班輪流看守巡邏。

  任何人想要領取物資都需要有總軍需官出具的交接函和對牌方可領物出庫。

  由于早就收到了上頭的通知,當池非進入庫區的時候,值班的庫房副官立刻畢恭畢敬地出來迎接。

  “蘇大人下午好,下官鄧遠明,請大人多關照。”

  “鄧大人客氣了,在下只是暫時接任張大人的工作而已,身上并無官職,你直接叫我的名字即可。”

  中年副官趕緊惶恐道:“這太無禮了,大人自接任總軍需官這一職起,自然就是在下的上官,還請容下官稱您為蘇大人吧。”

  “既然如此,那就隨你吧。鄧大人,能否帶我去各個庫房看看?”

  “當然可以,請大人隨下官來。”

  池非跟著鄧遠明逐一參觀了各個庫房,尤其是在糧庫停留的時間最長。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對于任何軍隊來說,糧草是否充足都是極為重要的。

  池非看到,糧庫里面只有第二層是滿,下面一層已經所剩不多。

  也就是說,現在糧庫里只有一半糧草,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果攻下九江后,不能從周邊小國換到足夠的糧食,那就真的只能去搶了。

  可是往海外動兵,不管成功與否,肯定會勞師動眾、大費周折。

  但還是那句話,搶外人總比搶同為漢人的大魏子民要好得多。

  至于保住了西北軍的名聲,不會被眾多百姓視為跟胡人一樣的賊軍。

  如果能直接換糧的話,當然比直接搶掠要好得多,也更加的穩定和持久。

  畢竟戰爭只是短期行為,只有貿易才是長期的互利。

  但既然是換糧,總要有東西可換才行。

  想到這里,池非問鄧遠明,“鄧大人,以我們現在的存糧,能支撐多長時間?”

  “回大人,除了總庫房外,其實各衛所庫房也是有存糧的。

  但全部存糧加起來,大概只能支撐全軍半年的消耗,這還是在比較節省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半年嗎?”池非不禁皺起了眉頭。

  池非考慮了好一會,心中慢慢浮現出一個想法,只是不知可不可行。

  “鄧大人,請問你在這里認不認識在九江住過或對九江這個地方很熟悉的人?”

  鄧遠明想了一下回答道:“回大人,我家里有個下人好像是九江人,只是對方身份低微,不知大人介不介意?”

  “當然不介意,那就麻煩鄧大人你把他叫過來,我要當面問他一些問題。”

  “是,大人,我馬上去辦。”


  (https://www.dzxsw.cc/book/155006/81961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