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枯木寒鴉幾度秋
陳臨辭不知道自己在不經(jīng)意間,竟然已經(jīng)惹下了這么多的桃花債,事實上正如喻珺所想,陳臨辭一直以來都只是將對方當(dāng)做一個比較熟悉的同窗而已,對其并沒有哪怕一絲的意。或許有很多人都擠破了頭想要獲得喻大小姐的芳心,進而得到老將軍的照顧,從此賴上軍方這座無比巨大的靠山平步青云,可那些東西卻并不在陳臨辭的打算之內(nèi)。
陳臨辭的心,從來都不僅僅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楚國。而且即便是在楚國,有了國師大人親傳弟子的份,他也不需要再去找什么別的靠山。
不遠處的酒桌之上,查天佑和沈清秋的斗詩,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就連喻老將軍,都將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了過去,陳臨辭自然也不例外。
來自廬陵郡的書圣后人王墨之,也是出書香世家,對詩文頗有興趣,再加上書圣當(dāng)年可是文壇領(lǐng)袖一般的人物,仗著這一份,應(yīng)天城的讀書人們都對他很尊重,他與查天佑和沈清秋的關(guān)系都很不錯,與二人也都十分熟悉,便開口低聲與秦朗說道:“查兄與沈兄,都堪稱是一代文豪,只是查天佑更擅駢體文章,在吟詩作對的造詣之上,與沈清秋相比起來,還略微有些遜色,所以依我看來,還是沈清秋的贏面更大一些。”
秦朗微微一笑,二話沒說,便從袖中拿出五十兩銀票,盡數(shù)押了沈清秋獲勝。
在這方面,他對王墨之抱有絕對的信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小兄弟在文化上面的造詣有多高,也就是王墨之學(xué)的是書法而非詩文,不然秦朗絕對相信,沈清秋與查天佑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王墨之。
有人斗詩,自然便要有人出題,在座的諸位,都是與二人同屆的學(xué)生,自然沒有哪個人能有這種資格,所以這份重擔(dān)理所當(dāng)然的便落在了喻老將軍的上。
喻老將軍呵呵一笑,甚至都沒有怎么思考,便說道:“諸位都是我楚國的棟梁之才,馬上入秋之后,便要各奔東西,有的選擇自己心儀的宗門,有的回到自己的世家,有的則是會選擇留在楚國謀個一官半職,所以今的主題,就定做一個秋字吧!”
聽到喻老將軍定下的主題是秋,查天佑與沈清秋全都會心一笑,這個主題說實在的真的太過于老,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前賢都曾經(jīng)寫過關(guān)于秋天的詩篇,像前朝大詩人劉夢得的《秋詞》、杜少陵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以及馬致遠的《秋思》,都早已被奉為千古名篇,儒生道場內(nèi)的很多書生都對其推崇備至。
秋,代表著萬物凋零,代表著鄉(xiāng)愁代表著離別,代表著很多很多能夠觸動人心的東西,所以古人說傷悲秋,人在悲傷的時候總是能夠很好的觸動文思,所以一直以來,
與秋就像花和月一樣,都十分頻繁的會出現(xiàn)在詩文當(dāng)中。
查天佑略做思考片刻,便提起了毛筆,將宣紙鋪在桌上,洋洋灑灑的開始作詩,不出多時,一篇五言律詩便完成了。
秋夕沿鄉(xiāng)路,心怡觀野原。落西山外,風(fēng)歸綠水邊。
四野麥林立,九州金意顯。天地遙接壤,分色獨自延。
寫罷之后,查天佑長呼一口氣,吹干了紙上的墨跡,然后得意說道:“老將軍定下題目之后,查某不才,便想到了曾經(jīng)有一個秋天的傍晚,在城外野郊觀景時候的樣子,所以粗成拙作,還望各位指點一二。”
說是請各位指點一二,可是查天佑臉上得意的神以及語氣已經(jīng)非常明顯的讓人感覺到他只是客一二了。
在場眾人,便以查天佑與沈清秋在詩文方面的造詣最深了,沈清秋都還尚未說話,其他人哪里敢真的上去指指點點,只有喻老爺子拍了拍手,慈祥的笑道:“好好好,果然英雄出少年,你小子比查永厲害,他像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可沒有你這份本事,老夫我雖然是個粗人,但也能看的出來這首小詩字里行間透出來的愜意,尤其是最后一句天地遙接壤,分色獨自延。讓老夫想到了過往無數(shù)年里邊疆的暮色,一望無際的塵沙盡頭,是天地銜接的地方,彩霞與大地融為一色,只有一條淡淡的黑線往外延伸,黑線的那一邊,就是故鄉(xiāng)的方向。此詩絕佳,當(dāng)為之飲上一杯!”
說罷,便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看得出來,老將軍對于查天佑的這首詩,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賞和喜歡。
老將軍都贊賞的舉杯飲酒了,在場的眾人自然不敢掃興,都跟著飲了一杯,查天佑聽到喻老將軍的贊賞,也是激動的連連道謝,小臉都染紅了不少。
秦朗飲酒的時候,臉上的笑容卻是有些僵硬,他剛剛聽從王墨之的話,押了五十兩在沈清秋的上,自認為穩(wěn)賺不賠,可轉(zhuǎn)臉查天佑就寫出來了這么一首小詩,他心中也忍不住打起了小算盤有些慌亂,沈清秋真的能將他比下去嗎?
在萬眾矚目之中,在查天佑已經(jīng)率先寫出詩文開始得意洋洋的時候,沈清秋不急不躁,不忙不亂,方才開始慢慢研磨,從店小二的手里接過毛筆,緩緩的在紙上寫下來了自己的作品。
與查天佑洋洋灑灑的八句五言律詩不同,沈清秋只寫下來了一手七言絕句。
暮西山斜陽收,蕭瑟悲風(fēng)伴葉愁。
菊敗更無可觀色,枯木寒鴉幾度憂。
寫罷,他又覺得好像哪里不甚滿意,撓了撓腦袋,然后將最后一句里的憂字劃掉,改成了一個秋。
整個過程之中,自打沈清秋的第一個字落下來的時候,浮云酒樓的正堂之中,就再也沒有發(fā)出過半點
聲音。
查天佑臉上得意的笑容也開始慢慢地僵硬。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帶頭開始鼓掌,浮云酒樓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無盡大陸以武為尊,但文人墨客卻也十分受人尊重,修行者們在世間地位崇高,文人們則在紙上筆下肆意揮灑中溝壑,地位并不比修行者低到哪里去。
如果文人之間也有等級劃分的話,沈清秋的造詣,至少已經(jīng)晉入了天境。
秦朗拍了拍王墨之的后背,臉上的笑容終于自然了許多。
“菊敗更無可觀色,枯木寒鴉幾度秋。菊敗更無可觀色,枯木寒鴉幾度秋......好一句枯木寒鴉幾度秋!”喻老將軍品味了許久,拍案感嘆道:“短短四句詩,道盡多少人間事,今老夫我算是開了眼界了,陛下這數(shù)十年休養(yǎng)生息,真不是白休的!當(dāng)年你們父親那輩人,也都是我看著長大的,這才多少年而已,我大楚國內(nèi)年輕人的文化底蘊,都已經(jīng)到了這種境界了嗎?”
喻老將軍的確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有時候文字的力量,要比刀劍更為強大也更為震懾人心,喻老將軍在邊疆從軍半生,手上沾染了不知道多少敵人的鮮血,但其實鐵漢往往最柔,老將軍心中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其實比誰都重,每當(dāng)落西山的時候,老將軍都會坐在軍帳外,看著滿天的晚霞吹著凜冽的風(fēng),思念著京城的故舊和親朋。
所以沈清秋詩里的第一句“暮西山斜陽收,蕭瑟秋風(fēng)伴葉愁。”便立馬讓老將軍思緒紛飛,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回到了那個與兵將們大口吃大碗喝酒,然后夕陽西下的時候一起蹲在營帳外抽著旱煙思念故鄉(xiāng)的時節(jié),那些老友如今許多都已經(jīng)故去,老將軍平里盡量克制自己不去想他們,可是看到這兩句詩之后,畫面感油然而生,一股感傷從心底慢慢氤氳。
再到后面的一句“菊敗更無可觀色,枯木寒鴉幾度秋。”更是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最終只剩下枯木與寒鴉,一片死寂之色,正如今的大楚國一樣,國師大人魂歸星海,皇帝陛下垂垂老去,天璽初年的那些年輕人,如今或者都已離開了人世,或者已經(jīng)風(fēng)燭殘年,怎能讓老將軍心中不為之愴然?
與之相比,查天佑的那一首五言律詩雖然也十分出彩,將秋傍晚的田園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令人心曠神怡,像是一幅畫一樣,卻少了許多的肅殺蕭瑟之感,不如沈清秋筆下的文字更能調(diào)動人的心靈,所以兩邊相比之下,高下立見結(jié)果。
“大家都沒有什么異議吧?”喻老將軍問道,他沒有直接說出來結(jié)果,但大家都明白老將軍話里的意思。
在場的眾人全都沉默沒有說話,他們的心中和老將軍想的一樣,查天佑
固然出色,可與沈清秋相比,還是有些略遜半籌了,今天的這場斗詩大會,如王墨之所預(yù)料的一般,應(yīng)該是沈清秋贏了。
可就在這時,一個影站了起來,微微一笑看向大家,說道:“不知道這個時候想?yún)⒓右幌绿煊有峙c清秋兄的對局,還算不算晚了?”
眾人循著聲音望去,看到了那張熟悉的面孔。
PS:第一首“查天佑”的詩,是我初一那年寫的,第二首“沈清秋”的詩是我初二寫的,明天再放一首初二寫的詩。
(https://www.dzxsw.cc/book/154826/81252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