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武川得失 淮王洗恥
上回書中說道臨淮王準許朔州刺史鄭君壽先率本部人馬向武川進軍.安金權聽說又要出兵,他暗暗告知部下,幾番務必用全力殺敵,既要奪回城池,也要為二李將軍報仇雪恨。殺掉仇人,安葬二李的靈柩。
是夜他們向武川方向進軍,大量的賊兵早已被調往懷朔城下,破六韓巴陵想要借助涼爽的夜晚,避開白天的燥熱,一舉攻下懷朔城。
在他的中軍大帳內所有的部將都在看著他的每一舉一動。“各位將軍,勝者王侯敗者寇,你們隨本汗揭竿而起,因為我們都是受壓迫地**,你們看!”說著指向自己腦袋上地一條鞭印,接著說道:“這就是拜他們貴人所賜,難道我們天生就要受苦受役的命嗎?難道他們就可以大口吃肉、作威作福嗎?”
眾人高聲回道:“我等愿隨大汗建功立業,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大家說的好,可是建功立業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全力去拼殺得來,我想說的是一句話:打破懷朔城,殺掉楊鈞!”
“打破懷朔城!殺掉楊鈞!”眾人聲嘶力竭地叫喊著。
方旭站出來說,道:“大王,你把赫連兄弟全部抽來攻城,對于武川而言是不是有些危險!”
方旭的提醒對破六韓巴陵而言,他很清楚這樣做是有些冒險,但是他確認臨淮王只會盯著昆都侖夠,只要高平王胡琛的兄弟胡琳守住險要,朔州兵將就成了擋在大壩下的洪水。他確信這一點。
除此以外,也沒有別的辦法,眼看李崇兵將集合完畢,就會開赴前線。楊鈞又是只縮頭烏龜,賺了點便宜,便縮頭城內,任你百般辱罵,他就是死不接招。縱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望天興嘆!
天公往往就愛和這種心態的人開玩笑,本來是你認為不可能地事情,偏偏可能出現。懷朔城下大帳內,他正在揮兵布陣,武川城外朔州刺史鄭君壽卻兵臨城下,城內賊兵大慌。赫連恩手下有個智囊,喚作公孫昌,處事不驚,本是個將軍之后,自幼讀過幾篇兵法,被赫連恩兄弟遇到入伙義軍中,他看著武川城很難守住,就和一半的賊兵化裝成老百姓躲在百姓家中。
他命另一半賊兵稍有抵抗就速速撤退,把武川留給鄭君壽。眾賊兵得令,果然被朔州兵輕而易舉的拿下武川。其他賊兵向懷朔方向退去。
鄭君壽總覺得這城得來的太容易,完全出乎意料,知道其中有詐。進城來搜索一通,有沒有法相賊兵的影子,出于自己多年地經驗,他派安金權和副將沈河二人把守南門。
又設一隊伏兵在武川城外南門,五里處的大青山中隱蔽,一切安排妥當,他封了庫,貼榜安民。當夜在南城門上權且休息,賊兵逃到懷朔城下,找到赫連勝,赫連恩和其他人正準備攻城。消息很快傳到了破六韓巴陵的耳中。
他下令赫連恩速回軍,奪回武川城在回兵,到時眾兵一舉拿下懷朔。赫連恩兄弟知道公孫昌尚在城中,只要他們一攻城,武川即刻會重新回到自己手中。引軍而去。
剛才的箭拔弩張,一下子安靜下來,懷朔城的守軍叫道:“怪也!”楊鈞見一伙賊兵自東潰來,觀他們重新列隊向東而去,知道武川方向已經有了戰爭,所奇怪地是他們沒有聽到攻城的戰鼓聲!
喚過賀拔勝道:“將軍和李虎出東門隨他們而去,摸清情況便回!”二人領命而去,一路東來到武川,就聽到前面殺聲震天,城中狼煙滾滾,城內城外殺聲一片,李虎大喊一聲殺入陣中,直殺到南門,見了朔州刺史鄭君壽,下馬而拜:“鄭大人,你們怎么在城內!”
他還沒來得及回話,沈河催到:“大人,城中有內應,我看事不宜遲,我們不能成為肉夾饃,安將軍讓末將護大人離開!”“告訴安將軍,我們只不過是來減壓地,目的已經達到,讓他不要死死堅持,召出城中將士,我們還會引軍再來,不必逞一時之勇,而誤大事!”
“末將遵命”引馬奔入城內。
“將軍莫不是李虎將軍!”
“正是小將”
“果然是飛將軍后人,敵兵————不說也罷,隨我而來。
李虎竟然忘記了賀拔勝,賀拔勝見李虎性起殺入陣中,不敢追趕,策馬而回,將情況報于楊鈞道:“武川得而復失!””楊鈞道:“將軍不畏生命真丈夫也!此番將軍再次辛苦,從小路引臨淮王至此,我想武川戰爭不過是牽別賊兵,你速去速回!”
賀拔勝又策馬而去投朔州而去,城下賊兵又見城中飛出一將,破六韓巴陵知道此乃搬救兵之人。奪過小卒的弓,捻箭射去,一箭射入賀拔勝地后背,只聽賀拔勝大叫一聲,趴在馬背上,那馬依然飛快疾馳。看官莫驚,原來杰輿珍挨了一箭給了他一個啟示,他將身后綁了一塊木板,來防暗箭,今番倒是派上了用場。
破六韓巴陵這次命士兵每人取石一車,在盾牌的掩護下,逐漸靠近城池,向護城河內一投,不一會便把護城河變成了平地。他繼續用此法墊高城下與城上地距離,城中諸將見賊兵不架云梯卻在下面集中幾個地方墊石塊和土,城墻逐漸地失去作用!
楊鈞這才明白,破六韓巴陵這些天一直大罵,私下里卻準備了這么毒辣的一招。可是箭又不能阻擋他的詭計,他下令所有將士要與城共存亡,自己露出左臂,有種以死報國地念頭。
獨孤如愿催促前鋒軍地眾將士,他急不可待,他也不知道現在的懷朔怎樣地狀況,德勒磨前去打探情況來報:“武川和懷朔方向均是火光映紅了天空,想是正激戰中。”獨孤如愿一聽,緊趕慢趕還是有些晚,可是非要黎明軍才能趕至武川,只怕為時已晚。”
獨孤如愿繼續催促兵馬加快步伐一路向著朔州方向趕來,眾將士都是久歷戰場的兵丁。誰都知道救兵如救火的道理。又念獨孤如愿一路上問寒問暖,與他們一起吃、一起睡,完全沒有一點將軍的架子。還前往探視生病的兵士,并準許他們留下調養等等諸多的好處。論官銜獨孤如愿是主將,可是論起感情呢,獨孤如愿有時他們的小兄弟。
大家也都聽說過,他在柔然戰場屢出奇計,和于謹一同協助李崇打得柔然的可汗一氣跑了三千多里路。最后還是被迫投降了。大家伙跟著這樣的主將一同作戰,誰不心悅誠服,一心一意。所以獨孤如愿將令一下,將士們愿意落后。大家相互鼓勵,原本不可能的路程,也會變成現實。
臨淮王元彧很清楚這是他和破六韓拔陵的最后一役,他想讓世人明白,縱然在他的指揮下,不能一舉剿滅破六韓拔陵的叛軍,總也要借助此役,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洗刷自己近百日來的恥辱。
臨淮王甲胄在身,騎于戰馬上,焦急的等待著賀拔勝的到來。一次次的派出哨兵巡探,眾人都明白此刻他的心情。
終于在戰鼓聲里,他看到了賀拔勝。“大王一切就緒了吧?”
“萬事俱備,只欠你這股東風了!”元彧看到他高興地說道。
“我們可以出發了嗎?破六韓拔陵這次是要玩命!”
“眾將士,聽我號令:出發!”臨淮王下令。
將士們跟著賀拔勝一路奔昆都侖溝而來,眼見就要到昆都侖溝。賀拔勝對臨淮王說道:“大王,可分兵五千,隨我抄小路,繞到敵后,你和其他將士佯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帶我們繞到他們的身后,我們就可以——”賀拔勝把手一攥,臨淮王從其計,派手下一員喚作宋剛的大將分五千兵,隨賀拔勝而去。自己則是正面率軍沖著昆都侖溝而來。
賀拔勝和宋剛聽到昆都侖溝殺聲漸起。知道臨淮王元彧已經和胡琛的賊兵相遇。五千軍兵聽到喊殺聲,都很自覺的加快了步伐。渡過了山澗的一條小河,便繞到了昆都侖溝的后面。賀拔勝一馬當先,從背后沖入敵陣,宋剛揮兵緊隨其后。
賊兵頓時大亂,他們哪里想到后面會出現一旅兵將。臨淮王見后面火起,知道自己的部下成功的繞到了賊兵背后,突然發難。傳令全軍戰鼓高擂,三萬將士變佯攻為真戰,賊眾見魏軍前后夾擊,又無主將在,幾個副將商議了,派使者投降。臨淮王準其所請。眾賊繳了兵器,昆都侖溝這塊硬骨頭終于被啃下來了!
派了一員偏將薩其格押送他們回朔州。又留下一千精兵和五百傷兵收此險要。其余將士隨著臨淮王元彧殺奔懷朔。
(https://www.dzxsw.cc/book/153274/83342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