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提筆寫這篇,真是覺得感慨萬分,我突然想起了賈島的那首詩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鄉秋”。江湖奇情錄是我的第一本武俠故事書,全書原文一百多萬字,從動筆到完稿,整整歷經了五個春秋,當初是用筆寫在稿子上的,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用了十三本信箋,原稿疊起來大約有兩本字典那么厚,現在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當初會有如此堅強的毅力。后來寫到了約八十萬字,才向朋友借了兩千元錢加自己微薄的積蓄買了一臺電腦,打字和修改又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這期間的辛酸苦辣真是難以形容,在寫作的過程中更是艱苦異常,更主要的是還遭到了周圍不少人的冷嘲熱諷……,但我沒有放棄我的執著,這五年默默地耕耘,終于完成了這本書,正所謂“守得云開見月明”,這本書的成稿真有點像紅樓夢里所說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小說最初在網站上刊登,先后被二十多家網站轉載,很多讀者看了江湖奇情錄這篇小說,都說作品有很深的金庸影子,開玩笑說這部小說是“倚天屠龍記第二”。的確如此,作品中許多人物和故事情節都能在倚天屠龍記里找到,如彌勒教十大護法的形象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四大法王和五行旗使的改版;倚天屠龍記中的主線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剿滅明教,而這篇小說的主線則是十大門派圍攻彌勒教的雪山總壇;甚至全書的情節也是按倚天屠龍記而寫,如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死后遺留下張無忌一個人闖蕩江湖,后來在絕谷的猿猴腹中得到九陽真經,而這篇小說則是楊威死后,其子楊聰闖蕩江湖,無意中在狗的腹中得到太乙心訣和無相神功;甚至小說結局也一樣,都是因為朝廷的介入、奸人的陰謀導致兩邊兩敗俱傷而釀造了悲劇……。
當我提筆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我剛好又看了一遍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我喜歡金庸先生的作品,他的十四部武俠作品我都收藏有,可以說是百看不厭,金庸大師塑造的許多經典人物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頭腦里,我個人認為與其說這部小說是倚天屠龍記的翻版,還不如說它是金庸作品經典人物的大雜燴,文中的主人公“楊聰”確實很像“張無忌”,但其他人物您都能從金庸作品中找到他們的影子。
小說中玉女谷的醫圣“金針圣手”是倚天屠龍記蝴蝶谷的“胡青牛”翻版,少林塔林中那武功高深的聾啞老奇僧是天龍八步里藏經閣的那個武功神秘莫測老僧的翻版;而“五毒仙子”則是碧血劍中五毒教主何鐵手的形象,既漂亮妖艷,又狠毒可怕;華山派的新掌門“趙小豐”則是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第二,兩人的性格表面溫文而雅,背地里卻攻于心計;丐幫的老幫主“段二”則是射雕英雄傳里“洪七公”的改版,甚至武功都沒有變,用的是打狗棒法;而“夏敏”則是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任大小姐“盈盈”的改版;至于書中的其他武林奇人如“北海劍圣”、“上官天魔”、“鬼教教主鬼母”、“天山老人”、“九指琴魔”等人物形象,都能在神雕俠侶、書劍恩仇錄等其它書里找到他們的身影……,可以說這部小說里沒有多少個是我真正塑造的人物,我覺得我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巧妙地把這些經典人物安排在了一起,連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有的朋友在我的博客里調笑我為“小金庸”、“金庸衣缽傳人”,我看了既高興又感到慚愧,覺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沒有多少自己東西的作品”,就像是小學生在學寫作文一樣。值得高興地是,江湖奇情錄的續集——劍俠魔女漸漸脫離了金庸作品的影子,但我想我要跳出金庸作品的影子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我是一個金庸迷,因為我覺得金庸大師是近百年來無人能比的一代武俠宗師,他的每一部作品的人物都形象各異,栩栩如生,躍然于紙上,主人公智、勇、才、情、傲、義集于一身,幾部作品當中,幾十個人物形象沒有一個是重復的,這些人物形象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賦予了很深的教育意義,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曾經使大江南北的婦孺皆知,甚至風靡東南亞,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構思精巧,情節驚險,環環緊扣,扣人心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雖然這幾年玄幻武俠風靡一時,占據了文壇的主要位置,但我仔細閱讀了近年一些大紅大紫的作家作品后,發現他們除了以荒誕離奇、艷遇和裸露的描寫來滿足讀者之外,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上遠遠無法與金庸先生的作品相比,與金大師相比,他們的文筆平淡蒼白,更不會填詞賦詩,所以我依然崇拜金大俠,也在追求我的武俠夢。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力求做到嚴肅性和合理性。我看過某些武俠小說,作者連人體的基本穴道也不懂,有的甚至把前面的穴道寫成是背后的,因此在寫本書之前,我讀了一些有關人體穴道方面的書,書中所涉及到的穴道力求做到準確少誤。同時我還看到個別寫手的文章犯有“關公戰秦瓊”的錯誤,書中連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是哪個朝代的也分不清楚,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因此我還閱讀了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書中還有涉及到醫學方面的問題,我也力求做到真實少誤,如書中治療各種毒蛇咬傷的方子、蜈蚣等各種毒物咬傷以及斷腸草等各種解法、草藥和針灸穴位等,均出自中華醫藥大詞典、本草綱目、華佗神方等醫書,當然書中也有些是為了故事情節虛構的,不全合乎醫學原理,如書里的冰蠶之毒這世上是沒有的,它的解法醫書上也是沒有的。
小說允許虛構,但我認為應該盡量在故事情節方面做文章,一些涉及醫學問題和歷史問題的我認為還是以力求真實為好,因為這會對讀者造成一定的影響,如韓劇大長今播出后,一些人竟然按電視里的藥方子抓藥養生,如果作者胡亂寫一通,那豈不是貽害后人?當今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競秀爭奇,但我不以不雅的涂鴉之筆來吸引讀者,描寫淫穢不堪、傷風敗俗的情節,我覺得金庸先生說得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武俠小說雖然談不上什么“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但至少我們不能為了追求低級趣味而放棄了“文以傳道”的本意,甚至貽害后輩,失去武俠小說懲惡揚善之本意。
本書的主人公楊聰,許多朋友和網友看了都認為他太優柔寡斷,辦事沒有主見,不像男子漢,曾經建議我改一改,寫成“郭靖”似的人物,特別是書中描寫攻打大雪山的一章,認為由華山派的趙小豐來指揮草原上的那一仗,和大雪山下大戰彌勒教的五行八卦陣一戰,由青城派的掌門玉虛子來指揮的,認為這些都沖淡了主人公楊聰的形象,曾經建議我改寫由楊聰來指揮這兩場戰斗。我考慮過之后還是沒有改,因為我考慮到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全書下來就不難看出,從楊聰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來看,他是一個流浪在江湖中的小叫花子,胸中不可能有指揮千軍萬馬的魄力,他不是“郭靖”,從小生在蒙古的軍營中,身邊有六位師父教導,更得了武穆遺書,身邊還有一個機靈鬼怪的“蓉兒”,如果這場戰斗由他來指揮,倒有些不合乎情理,而趙小豐和玉虛子兩人則不同,以他們各自的身份、經歷和教養完全能勝任,因此我還是覺得這兩場戰斗由他們指揮比較合乎情理,在此謝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
楊聰的性格其實我也不是很喜歡,我覺得他有點像金庸筆下的“張無忌”,個性軟弱,缺少英雄氣概,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不像趙小豐那樣,辦事果斷,很有韜略,有政治才能。但小說畢竟是小說,不是現實中的人物,因此人物會是多樣性的,這世上本也如此,一種白米養出幾百種人,現實中有些人我們不喜歡,但他們畢竟存在,而且我想當今的文壇之中,也只有金庸先生才能塑造出郭靖、胡斐、令狐沖、韋小寶、楊過等這樣長盛不衰的經典人物來,但今后我會努力塑造出令大家滿意的人物形象來。
“但愿人間多愛侶,有情眷屬笑百年。”小說的結局頗有爭議,有的讀者認為太過于凄涼和悲慘,也有讀者贊賞小說現在的結局,認為正因為這樣的結局,才令人揪心,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和深思。一位細心的讀者曾經問我:“您江湖奇情錄作品前面的那首詞臨江仙似乎與小說的結局不一樣啊?”誠如這位讀者所猜測的那樣,當初江湖奇情錄的大結局是完美的,當初我構思的結局是楊聰“一醉泯恩仇”,與夏敏攜手退隱江湖了。但是朋友們都紛紛提出他們的建議,認為郭靖和黃蓉歸隱桃花島;小龍女和楊過回到了古墓;張無忌和趙敏退隱了江湖;令狐沖也與任大小姐成了伉儷;段譽與王語嫣也成了神仙伴侶;甚至張丹楓和云蕾、唐經天和冰川天女等人都成了鴛鴦,他們商量的結果一致是把我當初的結局給“喀嚓”了,這才有了現在的結尾。
這正如雪山飛狐到結局一樣,大家都想知道胡斐和苗人鳳兩人的命運,我想這也是小說的成功之處吧,而且這樣的結局,也為江湖奇情錄的續集劍俠魔女做了伏筆,兩人的歸宿會在這部小說里出現。其實小說的結局完全有楊聰決定的,如果他能像張丹楓和云蕾一樣屏棄上一代的恩仇,那他們的結局是完美的,但偏偏楊聰忘不了父仇,因此才有了這種悲劇性的結局。這也是我在作品中力求闡述的觀點——“冤冤相報何時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能摒棄上一代的恩怨,那么后果便是烽火連綿,血肉橫飛,家破人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https://www.dzxsw.cc/book/153171/825425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