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劍訣
第254章劍訣
那幾個與他同住的道士先后帶他到各處道觀去走走看看,眾道士也向他一一介紹了武當山上的各處名勝。楊聰也先后熟悉了各道觀的情況,這遇真宮旁是磨針井大殿,是為紀念真武大帝而建,相傳真武大帝初進山修煉之時,曾經(jīng)思出山還俗,偶遇一位老婦人在這里的井旁磨杵,那老婦人告訴他磨杵成針的道理,真武大帝復(fù)又入山苦心修煉,終于成了道業(yè)。這磨針井大殿內(nèi)供奉著真武大帝年輕時的鐵像,大殿前的石階下還立有兩根鐵杵,高約半米,四周的壁畫上還畫有那老婦人正在磨杵、以及真武大帝年輕時的畫像。
過了磨針井大殿便是玉虛宮了,這玉虛宮是為了紀念真武大帝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師相”而建立的,共有大殿、祠堂、壇廟等建筑兩千多間,在八宮二觀中是最大。過了玉虛宮便是復(fù)真觀大殿,這里可遠眺到金頂上的大殿,可縱觀群山,是觀賞武當山最好的地方,這里又叫太子坡,宮內(nèi)供奉著真武大帝童年時的塑像,相傳真武大帝十五歲入山便在此地居住,因此建這大殿以示紀念。紫霄殿位于八大宮觀的主體,紫霄殿旁西約三里便是南巖道宮,這南巖有太乙真慶宮和三清殿、藏經(jīng)閣等建筑,三清殿內(nèi)供奉著太上老君、靈寶道君和元始天尊,三清塑像儀容肅穆,殿內(nèi)還有五百尊鐵鑄靈官,均形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
五龍宮位于玉虛宮旁十多里處,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有飛泉瀑布,山澗溪流,是武當山上最早的建筑。太和宮位于武當山天柱峰山腰的紫金城南天門之下,而金殿則位于天柱峰的頂端,金殿下有用石頭圍成的石城,叫紫金城,金殿是武當山上最雄偉的建筑,屹立于山頂之上,許多建筑的主體用銅鑄造而成,遠遠看去金碧輝煌,閃閃發(fā)光,如鑲嵌金子一般,故名金殿,是武當山最高的建筑群。最主要的是金殿里供奉的真武帝神像是明朝永樂帝朱棣的塑像,這里還有一段來歷。
當年修建金殿之時,工匠們在鑄造真武帝神像之時犯了愁,誰也不知道真武帝生得怎么樣,塑的形象不好又會被追究責任,甚至會有殺頭的危險,而一個高麗族的工匠偶爾想起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那天,假說得到真武大帝的神旨和幫助,因此裝扮成真武大帝的形象,身著戰(zhàn)袍鎧甲、披發(fā)跣足、豐姿魁偉、莊嚴肅穆,于是他便畫朱棣此像送入宮中,明成祖看了龍顏大悅,便讓工匠依照他的形象塑成真武大帝的塑像。
一天,楊聰跟著眾人做完了早課,那些道士便在松鶴的帶領(lǐng)下練習劍法,楊聰看得厭倦了,便一個人在大殿外的空地上用樹枝練習武當劍法,這套七絕劍法他自己也不知道練了多少遍了,因此一舞出來,頓時周身是劍影,呼呼生風,舞得滴水不漏,一氣呵成。他一口氣練完下來,仍然氣若閑定,神色自然。當他練到最后一招“白鶴亮翅”之時,劍尖上指天空,左手五指成白鶴飛翔之狀,左腳向后反勾起,右腳成金雞獨立之勢,穩(wěn)如泰山,姿勢甚美,真如白鶴飛翔一般。他正待像往常一樣,把樹枝向遠處的樹木擲去。楊聰突然聽見背后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道:“你這套七絕劍法雖然出手沉穩(wěn)有力,快速剛猛,并無一處破綻,但非我武當派劍法的精要所在。”楊聰聽了吃了一驚,他回頭一看,只見青云道長不知何時已經(jīng)站在山門外的石階上,正看著自己練劍,楊聰知道他剛才在旁邊看自己練劍已經(jīng)許久了,自己只顧練劍,又是在這武當山之上,因此他便失去了警惕,沒有注意到旁邊的情景,連有人在旁邊他也沒發(fā)覺。
楊聰見青云道長大步地走了過來,他心里雖然不服氣,但還是客氣地道:“師叔教導(dǎo)的是,請師叔多多指教。”青云道長接過樹枝道:“你師父沒傳授你七絕劍法的劍訣嗎?”楊聰躬身道:“恩師傳授弟子劍法之時,晚輩因一時開了小差,不肯用功,加上晚輩天生愚鈍,因此沒掌握好這劍法的精要。”青云道長抖了抖那樹枝慢慢練起了這七絕劍法來,他邊練邊道:“我們武當派的七絕劍法講究慢、穩(wěn)、巧三個字,當年祖師爺費盡了平生的心血研究了少林派達摩劍法和太極劍法以柔克剛的精華,才創(chuàng)立了這套劍法,在對敵之時,除了出手沉穩(wěn)之外,還講究出手越慢越好,這樣就能以靜制動,以不變應(yīng)萬變,這樣對方招數(shù)已經(jīng)用老,便被克制住了先機,劍訣中所謂‘先養(yǎng)浩氣屯胸,后發(fā)制人定乾坤’就是這個道理。”
(https://www.dzxsw.cc/book/153171/82537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