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遠東戰役 3
南線,經過了五個小時的激戰,劉家棋第二裝甲師突破朱可夫布置的第一道防線。
盡管,朱可夫只布置了兩道防線,劉家棋只用了五個小時便突破一道,可是,劉家棋知道,這場南線攻堅戰,基本上,就算攻破朱可夫的防線,三十軍與二十八軍也無力再支援其他方向的戰斗了。
第二裝甲師,已經完全喪失了基本的裝甲戰斗力,下面,只有靠三十軍與二十八軍的步兵了。
在國內打內戰的時候,劉家棋與很多大帥的軍隊交過手,甚至于與倭國鬼子交過很多次手,盡管鬼子也死硬死硬的,可是,劉家棋知道,只要你將他們打怕了,他們比狗還不如。
然而,現在面對的這些連冬衣都沒有的戰士,劉家棋第一次感覺到了震撼。
看到蘇軍士兵為了炸掉一輛坦克,十人,甚至于數十人在身上捆著炸藥沖向坦克,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
這樣的軍隊,別說百萬,就是十萬,也可以打的國內的那些大帥將軍找不到歸路。
在劉家棋的潛意識里,他不想與這樣的軍隊敵對。
然而,現在,這樣的軍隊首先入侵中華,對劉家棋來說,哪怕他們是鋼鐵鑄成的,他劉家也要將他們給熔了。無論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這是作為一個中華的軍人最基本應該擁有的東西。
前方戰火隆隆,一波又一波的士兵沖了上去,然后倒在陣地前方。
軒轅新歷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劉家棋指揮的第三十軍,二十八軍及第二裝甲師發動了對南線朱可夫集團軍群的進攻。五月二十二日中午十二點,第二裝甲師突破朱可夫集團軍群所設立的第一道防線,雙方展開激烈交戰,每一塊陣地都反復爭奪。劉家棋在攻占第一道陣地之后,開始全面壓向第二道陣地。
西伯利亞雪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絞肉機,每一分鐘都有數以千計的生命在這里倒下。西伯利亞的雪原,變成了一片血紅。
在滿是鮮血和尸體的陣地上,朱可夫所率領的遠東軍團第十二集團軍頑強抵抗,在陣地上的每一處戰壕,每一個雕堡,甚至于每一個彈坑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戰斗。
劉家棋所率第三十軍第二十八軍死傷人數不斷增加。盡管在優勢火力及從庫倫方向飛來的空中支援,對蘇軍陣地進行頻繁的轟炸,但是蘇軍還是頑強抵抗著。
蘇軍預備隊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三個小時。面對優勢裝甲及空中支援的戰術,朱可夫采取了貼身緊逼的策略,盡量將己方的前線與劉家棋所屬軍隊貼近并交錯絞在一起。這樣導致了劉家棋的炮兵部隊無法發揮遠程攻擊的優點?罩兄г财鸩涣硕啻蟮淖饔谩
在陣地的制高點,一座名為哈哈契夫羅崗的小山丘上,發生了最為殘酷的戰斗。兩方軍隊不斷地交替占領這片高地。蘇軍在一次****中,竟然在兩個小時之內犧牲了八千多名士兵。
最終,雙方只能伏在山丘的背部,兩軍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每一個登上山丘的士兵,都會變成一具冰冷的尸體。而每一方都想將自己軍隊所屬的旗幟,插到陣地的最高點上。為此犧牲的生命不下千人。
經過八個小時的苦戰,在劉家棋不顧傷亡的進攻下,面對優勢的裝甲及空中進攻,蘇軍不得不從這里撤走。
而在另一個高地,由巴甫洛夫斯基指揮的一個小分隊占據了一個小高地,頑強地進行抵抗。
并在高地的四周埋設了大量的炸藥,最終,在巴甫洛夫斯基見無法守住小高地之時,點燃炸藥,與攻上高地的所有中華士兵同歸于盡。
對于劉家棋和朱可夫來說,第二道防線戰役,都是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
蘇軍指揮部便設在第二道防線的中間突出點上,并且調動了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量支持第二道防線。
而劉家棋也調用了所有可用兵力,包括第二裝甲師,及庫倫的空軍。
經過三天血腥的戰斗,劉家棋終于傷亡五萬余人,損失數百輛坦克裝甲車及近三百架飛機的情況下突破了朱可夫二十萬大軍布置的第二道防線。
并且,在活捉了包括遠東蘇軍的靈魂‘朱可夫上將’在內的蘇軍五萬余人。
與此同時,在西線,軒轅新歷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由古德里安指揮的西方面集團軍以最快的速度朝伊爾庫茨克推進。
古德里安認為,伊爾庫茨克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只要拿下伊爾庫茨克,便證明了,蘇軍最高統帥部制訂的全殲李峰北方面集團軍群的計劃徹底失敗。
而伊爾庫茨克卻是蘇聯軍隊的集結地,因此,在那里爆發了一場世界軍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戰。
伊爾庫茨克會戰是軒轅歷一九三五年五月蘇聯軍隊與李峰的西方面集團軍,在伊爾庫茨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李峰在伊爾庫茨克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將這場會戰稱為中華帝國崛起并全面壓制蘇聯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戰后,一些史學家根據解密的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蘇軍在那場會戰中并非像從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損失慘重,以至于元氣大傷。
相反,蘇軍在戰役后期依然保留下來了大批有生力量,并成為蘇軍防御斯大林格勒的重要力量。
這些專家認為,真正使蘇軍最終喪失戰略主動權而轉入全線潰退的原因,并不是蘇軍在此次戰役中的失利,而是斯大林由于缺乏自信而導致的指揮失誤。
從遠東方面李峰揮軍攻入蘇聯境內后,斯大林就準備著要殲滅李峰的整個北方面集團軍群。朱可夫的原地埋伏計劃,更是讓斯大林相信,殲滅李峰的北方面集團軍群只是輕而易舉之事。
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蘇軍最高統帥部從一九三五年李峰突入西伯利亞平原之時,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準備,并制訂了代號為“狩獵”的作戰計劃。
同年二月,蘇軍組建了以“中央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為主,共集結了八個坦克師、3個摩托化師和二十個步兵師,配有近兩千輛等各式坦克裝甲車、二百架作戰飛機,約三千門火炮和迫擊炮,總兵力達四十余萬人。
此外,蘇軍還大量裝備自主研發的T34坦克,為了使T34能盡快列裝,斯大林甚至下達了‘要坦克不要面包’的命令。
蘇軍的戰略意圖是擺出攻擊陣式,配合朱可夫的遠東軍團,及倭國的關東軍精銳部隊,合圍李峰的北方面集團軍群,并將李峰的北方面集團軍群消滅在西伯利亞雪原之上。
在戰區南線和北線,由蘇軍遠東軍團朱可夫集團組成的南北方集團軍36個師的兵力,在適當的時候,切斷李峰北方面集團軍群的歸路;在東線,倭國關東軍最高統帥岡村寧次指揮15個師的兵力,由東向西進攻。
在西線,則是,以‘中央集團軍群’以及‘坦克集團軍群’為主的進攻力量,由西向東推進此外,蘇軍還準備了20個師為戰略預備部隊。按照其作戰計劃,四支部隊將在烏蘭烏德以東會合,完成合圍。
面對西線蘇軍的強大兵力,古德里安決定以訓練有素的裝甲部隊,撕開西線蘇軍的防線,將伊爾庫茨克變成整個遠東蘇軍的墳墓。
軒轅歷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雙方完成了戰略集結,數十萬大軍對壘,一場血腥廝殺一觸即發。也就在這時,古德里安從捕獲的戰俘口中得知,蘇軍趁古德里安軍隊立足未穩將在五月二十六日拂曉開始進攻。于是,古德里安當機立斷,決定先下手為強。
軒轅歷一九三五十五月二十六日凌晨2時,伊爾庫茨克會戰以中華帝國軍隊的大規模炮擊而宣告開始。
面對這一形勢,蘇軍統帥決定改突襲為強攻,以坦克為先鋒,大量步兵緊隨其后。各路進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輛的密度實施沖擊。
與此同時,120架蘇軍各式戰機對中華帝國軍隊陣地展開了瘋狂的轟炸。堅守在第一道防線的中華帝國軍隊同蘇軍展開了敵眾我寡的激烈戰斗,他們憑借坦克、88毫米防空炮,以及裝滿汽油的燃燒瓶給蘇軍以迎頭痛擊。一時間,整個戰場上硝煙彌漫,火光沖天。炮彈的呼嘯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自動武器的射擊聲,坦克馬達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驚心動魄。
整個伊爾庫茨克,成為地獄的最真實體現。
經過三天激戰,中蘇兩軍均遭到重創。到五月二十九日傍晚,蘇軍突破了中華帝國軍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在隨后幾天的戰斗中,盡管蘇軍連續發動猛烈進攻,仍未達到完成突破中華帝國軍隊第二道防線的目的。
六月三日,蘇軍司令官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決定于四日在南線對中華帝國軍隊發起新的攻勢。至此,伊爾庫茨克會戰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這也正是戰后史學家們存在爭議的一個階段。
為了取得第二階段戰役的勝利,蘇軍最高統帥將王牌全部裝備T34坦克的第88裝甲軍和第28裝甲軍等(即斯大林裝甲軍)主力部隊投入了戰斗。
六月四日,以88裝甲軍為核心的蘇軍在俄里俄卡附近同古德里安埋伏好的第一裝甲師遭遇。這一天,蘇軍出動約一千輛坦克,中華帝國軍隊則投入了約400輛各式坦克,雙方在20平方公里的戰場上進行了一場坦克“肉搏戰”。蘇軍88裝甲軍的3個師齊頭并進,T34式重型坦克在前,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200輛坦克的密度向中華帝國軍坦克埋伏陣地展開了沖鋒。
盡管T34坦克機動靈活,同時數量龐大,可惜,新成立的坦克部隊,終究沒有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中華帝國第一裝甲師強勢;靵y的指揮,及坦克兵素質的低下,決定了這支王牌最終的歸宿。
最終,在一片混亂中,蘇88、28裝甲軍遭到重創,在尸橫遍野的戰場上扔下了大約八百輛東倒西歪的坦克殘骸,這次戰斗徹底摧毀了蘇88及28裝甲軍的戰斗力,完全扭轉了伊爾庫茨克南線戰局,并為古德里安裝甲突進作戰提供了最好的機會,使蘇軍整個‘狩獵’作戰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根據戰后,地球帝國國家檔案館的一份有關蘇88、28裝甲軍的秘密文件,一些專家認為,以前對這場戰斗的描述并不準確。這份資料顯示,首先,蘇88、28裝甲軍并非像史料所記載的那樣擁有一千余輛坦克,即使是在戰役開始之前,88、28裝甲軍也不過只有不到六百輛具備完全戰斗力的坦克。
其次,在四日的戰斗中,88、28裝甲軍也并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損失慘重。根據一份蘇軍1936年5月13日的內部統計,88、28裝甲軍在這場戰斗后尚有四百輛可以戰斗的坦克,僅僅損失了不到二百輛。
這同中華帝國軍第一裝甲師的損失比起來差不多。
另據軒轅歷1984年的一本中華帝國第一裝甲師在四日的戰斗后,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三百五十輛之多。盡管書中并沒有記載中華帝國軍損失的坦克數量,但這一數字已足以證明,中華帝國軍在這場戰斗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根據這些解密的材料,史學家們對那場發生在幾十年前的戰斗進行了重新描述:六月四日凌晨,中華帝國第一裝甲師的陣地附近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坦克馬達轟鳴聲,這表明,正有一支蘇軍裝甲部隊向這里進發。早晨5點鐘左右,近千輛蘇軍坦克出現在陣地前沿,這些坦克多為蘇T-34坦克,分成40至50組鋪天蓋地向德軍陣地沖來,坦克上還運載著步兵。見此情景,中華帝國第一裝甲師立即投入了戰斗。頓時,火炮、穿甲彈在雙方陣地中爆炸,硝煙籠罩了整個大地。
戰斗一開始,蘇軍T-34坦克就徑直殺向敵陣。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徑火炮及裝甲兵素質的低下,在遠距離無法擊中中華帝國軍坦克,因此,大量蘇軍坦克在接近敵人之前就已經被中華帝國各式坦克擊毀。而中華帝國軍的坦克兵素質雖然很高,可惜,因為主帥古德里安將大部分優質坦克放置陣地后方,以斯在蘇軍進攻線出現裂痕時插入。
因此,盡管第一裝甲師的士兵奮力抵抗,并成功擊潰蘇88、28裝甲軍,可是,自身損失也相當嚴重。戰斗結束后,戰場上蘇軍坦克的殘骸數以百計,蘇181坦克團在戰斗中全體陣亡。而中華帝國軍的坦克也四處冒煙,很多都無法再次啟動。第一裝甲師的士兵,更是損失大半。
如果當時的情景的確如此,那么有關伊爾庫茨克作戰的歷史應該重新撰寫,六月四日的戰斗也將不像傳統觀點所認為的是整個‘狩獵’計劃的分水嶺,更不是蘇軍西線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四日的戰斗后,蘇軍依然擁有較強的作戰實力,并在以后幾天的戰斗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成功地抵抗住古德里安預備裝甲部隊的強力攻勢,占領了一些極有戰略價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蘇軍最終在西線放棄進攻,全軍撤退的呢?專家們認為,導致蘇軍潰敗的原因恰恰是斯大林本人。
一九三五年六月,整個蘇聯入侵作戰進入了關鍵的階段。三月初,在蘇軍制訂了包圍計劃之時,德軍開始在東線大規模調動,希特勒更是頻繁發表關注遠東戰況的演說。
德國國內,從上到下都彌漫著發動對蘇戰爭,以支援遠東盟友的情緒。
與此同時,英法兩國為了壓制‘邪惡的共產主義國家’,紛紛表示對德國的支持,英國更是游說遠東盟友倭國,讓其放棄對中戰爭,對蘇宣戰。同時又勸說東歐各國在必要的時候允許德軍‘借道’。
這一切,都讓斯大林感到極大的不安。
因此,新組建的第88、28裝甲軍,也抽調了大部分力量,布置在波蘭方向,甚至于一度要放棄‘狩獵’計劃。
畢竟,蘇聯的重心,在歐洲,而不是亞洲。防御歐洲,才是重中之重。
蘇軍西線指揮因此對斯大林的決定大為不滿,他認為如果堅持到底,蘇軍將有可能包圍全殲李峰北方面集團軍群主力,最終占領戰略要地烏蘭烏德,將入侵之敵趕出國土,并重新取得蒙古的控制權。
然而,剛愎自用的斯大林并沒有采用西線統帥的建議,而是將88、28裝甲軍等主力部隊調往歐洲方向。六月十日,第88、28裝甲師主力被完全調離。前往蘇波邊境。
蘇軍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戰斗力,而是由于斯大林喪失了繼續同中華帝國軍隊作戰的勇氣和信心。隨著斯大林這一決定的做出,蘇軍在伊爾庫茨克戰場上最后一次爭取戰略主動的機會也就隨之灰飛煙滅了。
(https://www.dzxsw.cc/book/152426/78850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