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聲勢浩大的大游行
中山大學,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的、在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綜合性大學。
孫中山先生首創這所學校,命名為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以長久紀念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
由于是省里數一數二的高校,更由于該校一直持開放的理念辦學,所以,這所學校一直在當代扮演一個前衛的角色,該校在省里的號召力非同一般。
這次的抗日大游行,學生方面就由這所高校負責組織和統籌。
何曉軍知道后來的中山大學設有四個校區,但在當時,它只有一個位于省城中心的校區。
前世在省城呆過的何曉軍,雖然沒有進過這所他們省著名的大學,但他也清楚它的位置在哪。
不過,由于當時的市區與前世的市區差別頗大,為了不浪費認路的時間,也為了梳理一番思路,剛從省黨部出來的何曉軍,馬上從附近召了一輛人力車,跳上車就讓車夫拉著往目標趕了過去。
省黨部離中山大學并不遠,十多分鐘之后,何曉軍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入了中山大學之后,何曉軍的第一感覺就是校園大,第二感覺就是人超多。
入了學校門口,就是一個有一兩平方公里大的草坪,此時這個大草坪里,竟聚滿了密密麻麻的人。
草坪上的這些人,有的三五一群在集會,有的幾人一起在聊著什么,還有的在制作標語、橫額等應該是游行用的物件。
何曉軍粗略估計了一下,聚集在眼前這草坪上的人,起碼超過萬人。按那時的就讀率,一所學校的學生,又哪有這樣的密度?
何曉軍從眼前的人中,看到了不少年紀明顯偏大或偏小這情形估計,面前的這些人,應該大部分不是學校的人,只為明天的游行聚集在此。
從萬人中找幾個人,不亞于像大海撈針,但無計可施的何曉軍,也只好運起了他那超群的眼力,先把現場的人分割成幾塊,逐一在每一塊的人群中,尋找起了他要尋找的目標人物來。
也不知是現場的人太多,而且有流動性,還是兩位市長千金和胡峰他們根本就不在這里,何曉軍用了兩個多小時,踏遍了每一寸的草坪,也沒有找到要找的人。
此時,已經是晚飯的時分,草坪上的人流動性更大,給何曉軍的尋找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這樣瞎找下去不是辦法,而且,天色也已經開始暗下,再過一會就認不清人了,怎樣才能有效地找人呢?
停下了腳步沉思的何曉軍,在把自己全副的精神集中在腦里時,本來還人聲鼎沸的現場,仿佛突然就靜了下來。把所有外來的干擾從腦中排除后,何曉軍好像置身于一間靜室中一樣。
覺察了自己有這個抽離外界情景的功能之后,何曉軍好奇地試驗起這個功能來,看自己對這個抽離功能的控制程度。
通過了體內的內功靜心,做了幾次控制試驗后,何曉軍更驚奇地發現自己在集中精神之后,就是不用看,也對周圍的一切了如指掌,如果單純運用一種感官,那威力就更不得了。比如,如果只用耳朵的話,何曉軍能聽到大概三十米之內的每一個細微的動靜。
證實了自己有這個功能這后,何曉軍大喜之余,馬上就驗證這項新發現功能的應用,把這項功能運用到了找人中去。
既然兩位市長的千金她們來的是一班人,那平日的生活習性,會讓這班人在自己人對話時,說自己常用的語言,何曉軍就是要用自己那神奇的聽力,通過方言的來分辨找人。
再次劃分了區域,把整個的校園幾乎“聽”了一遍的何嘵軍,雖然驚奇地發現,集中校園的人中,不但有他所在的省里四面八方的方言,還有在這個人口并不流通的地方很少出現的北方方言,但他卻沒有聽到自己家鄉的方言,也就是說,他的這趟尋人,還是無功而返。
這一趟下來,天已經完全黑了,再盲目找下去,也不會有什么結果,所以,何曉軍只好停下了行動,在已經逐漸靜了下來的校園里,找個無人的涼亭坐下,思考下來的行動。
晚上,相信這批明天要參與大行動的人,應該不會有什么動作,而且,就算有什么集會之類的行動,也會在室內進行,所以,這個時候就更難找人。
何曉軍思量了一會后,決定在這里靜坐一宿,待明天集中在這里的人,集合出發游行時,再設法尋人。
當晚,何曉軍就在中山大學那個涼亭里坐了一宿。
當然,為了打發時間的保持精力,他的這一宿就在練功中渡過。
不知是校園的環境合適練功,還是這個時光合適練功,何曉軍感覺到了他這晚練的功,功效要比平日好多了,一晚下來,不但這兩天馬不停蹄的勞累已經完全消退,精神恢復到了最佳的狀態,而且,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感官,好像也有了長足。
第二天的早上,天才露出一絲魚肚白,靜坐了一晚的何曉軍,見到了校園運動場上那他前世讀書時常見的、而到了這個異世之后卻沒有接觸過的各種運動器材,心中生出了一種久違的感覺,不由自主地上前來到了這些器械前,進行了逐項的鍛煉。
早上七點左右,在何曉軍鍛煉時還空蕩蕩的那個草坪,仿佛在一眨眼間,就從地上鉆出了密密麻麻的人來般,運動場所在的那個草坪上,已經人聲鼎沸。
在那頗大的草坪上已經塞滿了人后,從四面八方、甚至從校外涌了過來的人,還在不停地加入,好像不把這片草坪塞爆就不甘罷休似。
見到了這般的情形,何曉軍不由暗里叫苦,要在這人山人海中找幾個人,那不是比登天還要難上幾分?
快步登上了草坪邊的一個小山崗,運足目力察看了一陣草坪上聚集人群的整體情況之后,何曉軍終于有了一點頭緒。因為,目力不凡的他,見到了黑壓壓的人群中有一個不大的方陣,這個方陣中高舉著一面寫著“外地學生聲援團”字樣的旗幟。
謝市長的兩拉千金她們不是外地學生嗎?她們應該就在這個方陣內吧?有所發現的何曉軍,急忙向著這個方陣那邊趕了過去。
雖然已經發現目標,而且,目標的距離也不遠,但要在那人擠人、人迫人的情形之下,擠到人群的中央位置,比過五關斬六將容易不了多少。
親自經歷這亂哄哄秩序的場面后,何曉軍不禁替謝市長的兩位千金擔憂。因為這樣的場合之下,一旦失控,就是慘劇發生的時刻,謝婷婷她們姐妹那樣柔弱而無經驗的人,置身這樣的場合確實相當令人擔憂。
一身功夫的何曉軍,雖然他已經運上了內力不住地撥開人流往前擠,但人真的太多、太密了,他擠了一身臭汗,也走不了多遠的距離。
何曉軍還沒有接近目標,學校外面的街道上,突然傳來一陣響徹云霄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南京軍民的血債一定要用血來償”,“日本鬼子滾出中國”,“還我河山”
校外傳來的口號聲就似號令,集中草坪的游行隊伍聽到了口號聲之后,馬上開拔了,向著校外涌了出去。
當人流往一個方向涌去時,你一個人想逆行或橫走都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哪擠得過上千成萬的人?
此時的何曉軍也只好跟著人流向校外走,只是他在人流中,有意識地向著那外地學生方陣的方向一寸一寸地靠攏過去。
出了中山大學的校門后,望著眼前那浩浩蕩蕩、人頭涌涌的人流,何曉軍不禁給這次游行的規模嚇了一跳。此時,置身人流中的何曉軍,也無法準確判斷這次游行的人數究竟有多少,只是從眼前那人流塞滿了整條街的情形估計,這次的游行應該不下于十萬人。
剛才在學校的草坪上,何曉軍已經大略推測了一下當時的人數,估計草坪上的人不下四萬,而現在,外面街上走著的人,到來比校園內人強馬壯多,雙方的隊伍匯合一起,還不超過十萬人?
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規模游行的何曉軍,在體會了一番這震撼的場面之后,就更為謝市長兩位千金的安全憂心。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4/787857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