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以力制巧
何曉軍當然就不會這般莫名其妙地被對方抓住,他連忙放開白玉蘭,先一個滑步避開了來人的招式,然后準備向對方解釋自己并非鬼混。
來人并沒有給何曉軍說話的機會,他緊跟著何曉軍后退的節奏,迫前對著他就是一通暴風驟雨般的狂攻。
見到了對方無論招式與力度,都是自己見識過的最強后,何曉軍連忙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來,把要解釋的話先吞回肚里,專心應付對方招式。
來人的功夫確實高明,打斗的經驗也極為豐富,就是何曉軍用盡了全力,也只能防個勉強,被對方迫得步步后退。
直到十幾招過去之后,何曉軍對來人的節奏與功夫開始有些適應,才在被迫得手忙腳亂中穩住了陣腳。
夏夜的月光基本就很亮,加上那天的天色晴朗,又近月中,所以,能見度頗高。
從被對方攻個措手不及而心煩意亂中定下了神來之后,何曉軍就想看看這個高手的相貌。
不過,何曉軍卻沒有如愿,因為,這個人的臉上好似帶著一層面具,整個的臉部沒有一絲表情,也讓人分辨不出他是誰。
穩住了陣腳后,何曉軍連忙就發揮他那善于分析的強項,腦筋急轉,分析起對手來。
來人的口音,是海山南部一個地方的方言,這種方言稱客家話,是客家人的語言。
海山地區由于在歷史上開發遲,所以,原居民并不多,而后來,由于華僑等作用,讓這個地方發展迅速,吸引來了不少貧困地方的人到來居住,所以,海山說變成了一個遷移民聚集的地方,不少省里各地的居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遷移到了海山這個地方來生活。
因為這個原因,海山縣里的各種語言不少,這個客家話算是其中一種。
由于客家話不是海山特有的語言,在省里還有許多地方的人都用,所以,何曉軍不能由來人的口音中,判斷他是否是海山人。
不過,來人的身份不明這點對何曉軍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來人那高超的身手。
來人的武功,在何曉軍所接觸過的人中,是身手最高的一個。這人的功底、應變能力、力度、靈活都要比何曉軍的武功師傅大牛、號稱縣城武功第一的青幫幫主“爛命才”高不止一籌。
何曉軍經過了與來人的一番交手之后,清楚自己的功底比不上對方、經驗更比對方不止差一籌半籌。但他也有優勝之處,就只靈活不比來人差,而且力氣比對方勝一籌。
分析出了雙方的優劣之后,何曉軍馬上調整策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采取了硬碰硬的方法,來與對方抗衡。
武功上有“一力勝三巧”的俗話,雖然,這話說得有些過,在民間的傳聞中,中國不少武學大師,就是靠靈活勝過不少歐美國家的大力士,但這話也不是完全無道理,被對方氣力限制的人,許多精彩的招式就不能用上場。
何曉軍的武功師傅大牛,是一個氣力強橫的主,所以,他對一些硬碰硬的強橫招式頗有心得。得自大牛真傳的何曉軍,這方面當然也就不弱。
武功這門技能,由于國內這門國術的根子源遠流長,在國內的武術門派也多如牛毛,所以,招式與練功的方法也就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每一個門派、每一套武功,既然能流傳到了今天,那就一定有它的存在價值,而且,也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而留下的精粹。
不過,就算是精粹,也不是到了任何人的手上都能發揮作用,還要練這些招式的人,能把這些招式用在恰當之處。
也就是說,無論一個人的招式學會多少,運用的過程才是最重要。而且,無論多好的招式,也要適合自己用才是好招式。
在前世看過不少武俠著作、也看過一些對中國古武學評論的文章,而知道了這個道理的何曉軍,學武之后沒有拘于泥,他并沒有貪食不化,側重于學更多的招式,而是系統地把學過的招式,挑選出合適自己用的,再勤加苦練、苦悟參透。
而且,何曉軍就是對那些千錘百煉后留下的招式,也沒有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是對這些的招式,進行了一些優化、改動,比加入自己認知的物理特性,讓招式更完美;比如對一些幅度、線路作些改善,讓它更合適自己使用。
對于自己學到的那些以力大、強橫取勝的招式,何曉軍也一樣進行了不少改革,就像那招著名的“橫掃千軍”,何曉軍就在之中添加了腰腹力的配合,讓這招的威力更盛。
現在,何曉軍就是用這些改良后的強攻招式,以攻為守與對方這個武功一流的來人周旋。
來人的武功,也與何曉軍一樣,肯定就經過了改良與篩選,因為,他的招式十分實用,沒有一占累贅、花式。
何曉軍隱隱感覺,來人的武功招式,與剛才白玉蘭用的招式,有不少是異曲同工,只是,來人手上用出的招式,更是厲害些。
拳來腳往了二十多招之后,何曉軍因為用對了策略,以自己的力沉限制了對方的發揮,所以,漸漸把開始的劣勢扳回了平手。
扳回平手后,何曉軍就再也不著急了。
雖然,何曉軍現在這種以攻為守的戰略很耗氣力,但他相信自己內功自行流轉之后那源源不絕的持久力,一定能勝過對方,讓他立于不敗之地,所以,他此時完全放下了心來,趁機認真觀察對方的招式與應對的技巧,從中吸取這位高手的精華。
來人與何曉軍交手下來之后,在心中對他不住喝彩。
已經埋伏在此有一段時間的他,觀看了何曉軍與白玉蘭的切磋之后,已經對這個年輕人充滿欣賞。
本來,白玉蘭的功夫不弱于這個年輕人,甚至,在招式與經驗上,還要勝過這個年輕人,但只是經過了短短幾十招的切磋,這個年輕人馬上就利用自己的長處,輕易地制勝了白玉蘭。
見獵心喜的自己出手之后,情形也如此。明明這個年輕人的功夫遜于自己,但他卻能發揮出了自己那氣力的優勢,漸漸把劣勢扭轉,與自己對了個平分秋色。
從這一點中,可以看出了這個年輕人的腦筋不是一般的靈活,他善于捉捕對手的弱點,利用自己之長來克制對方的短板。
而從改良的招式中,則看出了這個人活學活用,不拘于泥,敢于創新。
這些優點綜合起來,就是這個年輕人能以弱勝強的原因。
一般而言,學武之輩都是些神經比較大條的人,能做到像這個年輕人那些善于總結、分析,敢于改良、創造,再把招式、自身的特長結合,并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只是鳳毛麟角,這也難怪這個與何曉軍對壘的高手,不得不從心中對他佩服。
來人在與何曉軍再交換了十幾招之后,見不能取勝,他突然改變了策略,變換了攻擊的對象。
來人在接下了何曉軍一次的攻擊后,馬上收緊了出招的節奏,連續用上了幾招攻擊的招式,把何曉軍迫退了幾步,然后馬上就把攻擊轉向了一直呆站在一旁的白玉蘭。
來人邊向白玉蘭出招,邊叫嚷道:“男的不好對付,我就行把女的制伏了再說。”
白玉蘭不知是因為意想不到對方向她出招,還是沒有從剛才被何曉軍的欺負中醒來,竟呆了似沒有一絲反應,任由對方的攻擊臨身。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4/78785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