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斗智
就在何曉軍與二當家僵持的時候,山上各處的槍聲已經逐漸停下,最后,除了偶爾一聲的單發,就基本寂靜了下來。
此時,程連長的聲音再次傳來了,他正向各處詢問行動的結果。
“極排長,你們那一方的情況如何?”
“已經幫劉班長完全控制宿營處,抓獲二十二個匪徒,擊斃三人。我方兩人受了輕傷!
不是說,山中只有二十名的匪徒嗎?那按已經出勤的匪徒人數算,宿營處應該只剩下十人不到,怎么竟跑出了二十多名的匪徒來?
由楊排長的匯報中,何曉軍知道了情報出錯。他估摸,剛才那目標的第一聲槍聲,應該就是這個出錯的情報導致。因為,他聽出了第一聲槍聲,正是出現在劉班長他們行動的方向。
“二班長,你那邊呢?”
“報告連長,山腰的匪徒已經全部消滅,山腳的有幾個漏網,正在肅清中!
“好,注意警戒!
傳來這一問一答的話,讓二當家清楚知道了大勢已去。
知道已經無路可走的二當家急躁了起來,他猛地把手中的槍擺了一下,急促地對何曉軍狂呼道:“快點放下槍,讓我出去!
正在思索對策的何曉軍被二當家那突然而來的狂呼嚇了一驚,他連忙應付說:“二當家,你也聽到了,現在滿山都是軍隊,就是放你出去,你也下不了山。”
“你先放下槍,我出去再說!倍敿业脑挘行┬沟桌锪。
何曉軍怕刺激了二當家而讓他更瘋狂,連忙就用盡量緩和些的語氣,對他說道:“二當家,你已經被包圍了,就是出了這里也沒用,你還是投降吧。”
“放屁,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我拼了。”
“滿山的士兵,你一個人能拼得了幾個?”
“哼,我會讓人質帶我下山,直到我認為安全,我才把人質放掉!
二當家不愧是慣匪,他的這個方法還真行得通。在天還未亮這樣的情形之下,當時的部隊又沒有配備阻擊手,一旦讓二當家劫持著人質下山,確實是沒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制伏他。
而一旦讓這個慣匪下了山的話,要控制他就更難了。他肯定不會像自己說的那樣,會把人質放掉。在這個兵荒馬亂而且通訊落后的環境中,如果他挾著人質潛逃了,要再次尋獲他,比登天還難。
所以,何曉軍清楚地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把這個慣匪就地消滅,否則手尾就長了。
問題是二當家的手中既有人質,又有火力十足的自動武器,更有嚴密的戒備,而且,他那矮小的身形藏匿在人質的背后,相信就是劉班長那樣老練的神槍手,也沒有把握一槍就把他收拾。
現在,山上的戰事大局已定,應該就剩下了何曉軍這邊這個程連長他們還不知道的戰事,只要把這事完滿解決,這一次的行動,就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否則,這次的行動,就會留下遺憾。
但如何才能把二當家這個慣匪收拾呢?
何曉軍的腦子急轉,飛速地思索著制伏面前這個匪首的可行方案。
正在何曉軍的腦子像奔騰處理器那般瘋轉著分析情況、尋思對策時,二當家不耐煩了,再次焦急地對他喊道:“快點把槍放下,否則的話,我先讓人質歸西!
二當家說完,把槍口戳向了司徒大小姐的頭部,讓她負痛之后忍不住痛哼了出來。
雖然,何曉軍剛才口口聲聲說,如果二當家動他,他就透過人質的身子還擊,但那只是拖延的策略,先不說為了楊排長和劉班長他們的功勞,他不會那樣做,就是他的性情,也絕對不能容忍他濫殺無辜,所以,威脅到了人質,何曉軍當然就只好就范。
“好,好,你先別沖動,我答應放下槍,但我放下了槍后,你可不能開槍呀!
哼,笑話,我開不開槍還要你管?二當家不禁為何曉軍的幼稚好笑。不過為了讓對方早點放下槍,他還是滿口答應:“好,我答應你不開槍,你先放下槍再說!
兩世為人的何曉軍,當然就不會幼稚到以為土匪會聽他話。他之所以說出這樣幼稚的話來,主要是因為他暫時還沒有想到對付的策略,所以,他要給匪徒造成一個他沒有經驗的錯覺,對他放松警惕,讓他從中看有沒有機會可尋。
“你千萬要遵守自己的諾言啊。”何曉軍繼續扮幼稚。
二當家不耐煩了,急促說道:“別再哆嗦,快點把槍放下!
何曉軍裝作猶豫狀,一副遲遲疑疑的樣子,邊緊張地望著二當家,邊慢慢地蹲下,把槍往地上放。
在何曉軍的槍即將放落地下時,二當家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獰笑,然后下意識地把手中的駁殼槍向前一伸,就準備扳機。
二當家的神情和舉動,緊張地留意著他的何曉軍,當然就看個清清楚楚。
何曉軍當然就不會傻到站著讓人當活靶,在二當家正要出手那電光火石的一剎間,無數個念頭在他的腦中飛速轉動了起來。
就在二當家扳機時,何曉軍動了,他把手中的槍往地上一放,就迅速雙手抱頭,向著匪徒的方向前滾了過去。
何曉軍之所以選擇向前方躲閃子彈,因為他熟悉駁殼槍的使用功能,也熟悉國人使用駁殼槍的習慣,才向這個方向的躲閃。
軍迷的何曉軍,一直就記得他曾經在前世的一本書中看過一段關于駁殼槍的有趣對話。
那話的大意是這樣說的:一人德國人問一人中國人,他們產的駁殼槍雖然火力強勁,但精度不高,正常射擊容易槍口上跳,很難打得準,你們為什么這樣喜歡用這種槍呢?
中國人說,我們把這種槍橫著用,那樣,槍口的跳動就成了橫向掃射。
德國人聽到了中國人如此簡單就解決了這個他們認為這種武器的致命缺陷,不禁愕然。這之中,也看出了德國的人刻板和中國人的靈活。
何曉軍在向楊排長學駁殼槍時,興趣所致,曾特意向他了解過這個問題。楊排長確定了,除非單發射擊,他所見到過的國人在使用這種槍時,都是橫著使用,而且,部隊的教官在教這種武器,也是統一這樣的教法。
面對橫向的掃射,躲閃的最好方位當然就是向前或向后。
而人在握著跳動的物件時,一般都會潛意識里加力把物件上抬,所以,向后躲閃也不安全,何曉軍就選擇了向前閃避。那樣,就是對手單發或連發,這個躲閃方向都是最佳的方向。
在何曉軍的身子動的那一刻,二當家的槍幾乎同時響起。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4/78784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