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思魏征再復墓碑 擾高麗圖謀遠計 2
李世民顯然察覺到群臣的躊躇之情,又說道:“你們定是以為朕言不由衷吧!剛剛復了魏征墓碑,馬上又要攻遼東,其心思變動何其快也。是不是這樣?非也。朕對四夷之事,不主張以武力相迫,然蓋蘇文無禮之甚,朕若不理他,蓋蘇文愈發驕橫。如此,他國見之,定會輕視大唐,所以此戰不可避免。”李世民語氣決絕,其伐高麗的念頭,任何人難以拗過來。
李世問道:“陛下欲伐高麗,欲何日為期呢?”
“明年。明年三月,我軍要抵達高麗境內。”
座中的房玄齡、陳君賓、閻立德等人皆面露難色,此次班師,所攜輜重損失殆盡。若明年三月開始伐高麗,大軍年底前就要出發,如今國內糧草充溢,不足為慮,然監造船只、車輛以及拋石車、撞車等物,時間就過于倉促了。
李世向來主張伐高麗,他畢竟是軍事內行,也明白短期內難以將諸物籌足。
李世民見群臣無語,遂問閻立德道:“閻卿,那些舟船還完好嗎?”
“所有舟船沒有缺失,現在集于萊州。”閻立德老老實實答道。
“嗯,諸物中以建造舟船最為費時,現在舟船不失,其他物件就不足為慮了。”李世民又問道:“閻卿,高麗諸城堅固,用拋石車和撞車攻城無功。你此次參與高麗之戰始末,就近觀察其城防形勢,可有妙法兒攻破其城墻嗎?”
閻立德道:“臣就近觀察,其城依險山而建,尋常攻城之具難以奏效,就是再多造一些拋石車、撞車,終歸無用。臣日思夜想,實在想不出妙法兒。”
李世民有些失望,說道:“朕以往對付堅城,多采用圍城不打,待其糧盡其內必亂的法子。遼東那里到了冬日高寒無比,我軍難以在那里持久待下去,此法兒也就失靈了。”
長孫無忌罵道:“是呀,那蓋蘇文似烏龜一樣,憑其地勢與嚴寒與我國相持。他若有種,何不野戰一回?”
李世此時言道:“陛下,臣以為蓋蘇文實在無禮,若任其在高麗肆虐,非是天下之福。然我國剛剛班師不久,再調派重兵前去征討,實在是高看了蓋蘇文。臣以為派偏師前去襲擾即可。”
“選派偏師?將以何法襲擾呢?”李世民知道李世不輕易出言,他現在說以偏師襲擾,定是經深思熟慮而成。
“我軍此次圍安市,費時三月有余。高麗人善于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正如長孫司徒剛才所言,蓋蘇文憑借堅城和嚴寒與我國相抗,我們應該避其長擊其短。”
“嗯,其憑堅城與嚴寒與我國相抗,是為其長,其短處呢?”
“陛下此次親征,高麗人忙于迎戰,去歲以來不得耕種;我們連克十城,全收其城內谷物。如此一來,高麗安市以西無復人煙,城邑蕭條,極度缺糧。陛下若能發二路偏師,一路自萊州渡海襲擾,一路自營州擾其邊疆,使其疲于奔命,無暇種糧,數年之間,其人心自離,可以不戰而勝。”
李世民和群臣聽完李世的這條建議,皆默想了一會兒,認為是條妙計。
李世民目視高延壽道:“高卿,你以為此計如何?”
高延壽接替唐儉為鴻臚卿,此時坐在后排,他起身答道:“李尚書此計果然妙絕,數年之后,高麗國定會破敗。只是如此一來,高麗百姓苦不堪言,臣本為高麗人,心甚不忍。”
李世民讓高延壽坐下,說道:“對了,朕忘了你為高麗人,如此問你,過于殘酷。你有此仁恕之心,并不為錯。不過,你現為大唐之官,當從大處著眼,不能囿于細微。你應當看到,高麗百姓先苦上數年,由此擺脫蓋蘇文暴虐統治,也是一種福分。”李世民說出此話,顯示其必克高麗的決心。
高延壽默默不語,心內以為李世民若采用此計,兩年下來,高麗國定會破敗無比。大唐再覷準時機,遣重兵大舉征討,高麗難擋此致命一擊。他又想起蓋蘇文,其與大唐為敵,實在是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以螳臂當車來喻之,非常貼切。
李世民目視群臣道:“你們以為選派偏師襲擾高麗,此計可堪為用嗎?”
房玄齡是年六十九歲,近年來許是上了年紀,小病不斷,容色有些憔悴,他率先答道:“李尚書此計,對高麗人而言有些殘酷,然對我大唐及天下諸國,實為一條妙計。選派偏師前去襲擾,不用動我國根本,對高麗實為致命一擊。那蓋蘇文若識趣,可以罷手停攻新羅,再與我國修好,如此不用大動干戈,實為百姓之福。”
長孫無忌笑道:“房司空宅心仁厚,以為蓋蘇文可以罷手不攻,實在是過于樂觀了。”
李世民接口道:“無忌說得對,那蓋蘇文心性如此,任十頭牛的氣力也拉不回頭來。我們就選派偏師前去襲擾,過上兩年,朕還要御駕親征,定將蓋蘇文擒獲。”
房玄齡一直對李世民親征高麗不以為然,現在聽李世民要再度親征,遂諫道:“陛下,如今天下安瀾,唯討高麗不止,且陛下還要親征,臣以為不可。”
李世民起身走到房玄齡面前,以手撫其背曰:“玄齡,朕明白你說的道理,也知道沒必要對蓋蘇文動怒,然朕臨決天下之事以來,凡事不能半途而廢,蓋蘇文無禮于朕,其看到我國難克其城,定然更加驕橫,朕難咽下此口氣,非將其制服不可。玄齡,你勿復再勸。”
馬周、褚遂良等人也有勸諫的念頭,看到李世民志在必得,遂不敢再勸。
李世民見群臣默默,遂說道:“也罷,此事就如此定下了。李卿,朕授你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可自國內挑選三千精兵,到營州與張儉會合一起,前去襲擾高麗邊境;再授程名振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將兵萬余人,乘船自萊州泛海而進。”
李世起身接旨,問道:“請陛下示意出征時辰。”
“你們可在年底時到達前線,俟明年三月天氣轉暖時,分頭進發。李卿,此二路偏師,由你總制之。你們入了高麗境內,不要執意攻城,可分成小股部隊四處襲擾,見城即焚,見糧必燒,讓蓋蘇文疲于應付。”
李世躬身答應。
高麗國從此再無寧日,唐軍如此飄忽不定的戰術,起初讓蓋蘇文不明其意,待到他明白了唐軍的意圖,也終無好的辦法來應對,只好聽之任之。
李世民還讓陳君賓為饋運使,讓他準備糧草,并著手解決長途運輸問題,為此要多造運糧車輛;另讓閻立德繼續監造戰船,使戰船源源不斷地集于萊州,以為舟師之用。這樣,李世民一面派出二路唐軍前去襲擾高麗,達到使其逐步破敗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大力準備征戰物資,欲數年之后給予高麗致命一擊。可以想象,下一次的征討之舉比第一次要猛烈得多。
議罷了高麗之事,高延壽又奏道:“陛下,新羅國昨日來使,欲求陛下接見。”
李世民以為新羅國來使,定是來訴高麗、百濟來攻,因求大唐派出救兵,遂言道:“高卿,今日之事已定,你可將其中詳細告訴新羅來使,讓他們收縮戰線,憑堅城與高麗相抗,不要主動出擊。待二年后,朕親征克定高麗,定將其占領的新羅土地還給他們。”
“臣回衙后,定將陛下之旨傳達給新羅使者,讓新羅王戒約臣民,與高麗、百濟頑強相抗,撐過此二年光景。”
“不錯,就是此話。”
“那新羅使者還帶來一人,卻是日本國之使,要求面圣。”
“日本國?聯記得前些年我國曾派員出使過該國,因為使者的緣故,其后兩國未曾再通使。好嘛,朕可以見他。”
“陛下,日本使者提出,其天皇欲派來大批遣唐使。”
“遣唐使?來就來吧,又鬧什么玄虛?”
這時,在座的蕭瑀起身答道:“陛下,臣猜想遣唐使卻是從遣隋使而來。”
“遣隋使?”
“隋朝以前,日本國未與我國通好,其傳入的中國典籍和器物,多是輾轉自百濟等國進入。到了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其圣德太子在與百濟人的接觸中,閱讀了許多漢文典籍,非常向往中國,遂派小野妹子等人為日本遣隋使,由百濟使節陪同,于隋大業四年到達長安。煬帝當時接見了小野妹子等人,并允日本國可以派來多批遣隋使。后來中國遭遇戰亂,隋滅唐興,于是日本又想派來遣唐使了。”
“日本遣唐使來我國,其目的為何?”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3/78782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