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擊安市圍城打援 棄奇計相持攻堅 2
李世會心一笑,答道:“陛下,臣領兵將其團團圍困,斷其汲水道路,不出一日,他們定會下山投降。”
李世民點點頭道:“好呀,這里就交給你了。為防其困獸猶斗,我讓無忌將所有橋梁毀去,讓其無回歸之路。”
李世領命調度大軍前去圍困小山,李世民見此戰已塵埃落定,心中又想起剛才那名白袍驍勇之人,遂讓執失思力去軍中尋找。
過了半個時辰,執失思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將薛仁貴帶到李世民面前。
薛仁貴的白袍之上盡染血污,方天畫戟上也滿是血痕,可見其戰斗的慘烈。他到了李世民面前,早已將方天畫戟棄在一邊,叩拜道:“小人薛仁貴,叩見陛下。”
李世民見薛仁貴落落大方,見了自己未有惶恐之態,心中更喜,說道:“嗯,平身吧。薛仁貴,你是何方人士?”
“稟陛下,小人乃絳州龍門人氏。”
“龍門?武德二年,朕率兵踏冰經過龍門,與宋金剛交戰,并與敬德交手,你聞聽過此事嗎?”李世民說到這里,不禁回顧左右,顯然不自禁地尋找尉遲敬德。是時,尉遲敬德隨太子在定州,李世民本來想讓尉遲敬德亦來參與此戰,惜其年老,轉而令其返回定州。
“小人多次聽過陛下之英明,柏壁之戰,陛下平定三晉,保護了大唐的根本,并收服尉遲大人。只恨小人當時尚未出生,未能親眼目睹陛下的風采。”
李世民見薛仁貴依舊跪在地上,遂上前將其攙起,說道:“薛仁貴,你有勇力,又談吐得當,非一莽力之人。你有此才,為何不早點從軍呢?”
薛仁貴立起身來,說道:“陛下,此事說來話長啊。”
李世民饒有興趣,示意他快說。
原來薛仁貴自幼家境貧寒,娶妻柳氏之后,父母相繼亡去,其無資購買棺木掩埋,僅用草席將之埋葬。薛仁貴本為孝子,覺得如此薄葬實在愧對父母,遂發誓要掙錢改葬父母。他白日里在田畝辛勤勞作,閑暇時持弓到野外射鳥。這日他與柳氏一起到汾水灘,其時正是秋末時節,碧空中有雁陣經過。薛仁貴張開大弓,搭上利箭,覷準頭雁將箭射過去。只聽空中哀鳴一聲,那只頭雁如斷線的風箏,直直地落到地面。
薛仁貴快步過去將雁拾起,喜對妻子說:“柳兒,我們今日有雁肉吃了。”
柳氏看著丈夫那偉岸的身體和矯健的身手,默默不語,若有所思。
薛仁貴難見妻子這等神情,感到很納悶,問道:“柳兒,有什么煩心事嗎?”
柳氏搖搖頭,嘆道:“貴哥,你有這等好身手,僅在這里張弓射箭,實在太可惜了。”
薛仁貴大為不解:“我要掙錢改葬父母,此雁翎可賣,又有什么不對了?”
“若如此掙錢,需要費上多少工夫啊。貴哥,我聽說當今皇上為征遼東正在募兵,你有這等身手,何不到戰場上建功立業,到時候再改葬父母也不遲啊。”
薛仁貴黯然道:“我曾見過募兵的布告,也曾動過參軍的心思,可是呀,我若一走,將你獨個兒拋在寒窯之中,這如何是好?”夫妻二人因無錢建房,在一處破窯中居住。
柳氏斷然道:“夫有高世之才,遇時乃發。現在天子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你必須把握時機以圖功名。貴哥,你放心前去,妾自在寒窯中等你。這里有數畝薄田,我努力耕種可以自足。你走后,我定然日夕禱告,愿你早日建功衣錦還鄉。”
夫妻二人遂在寒窯中珍重道別,柳氏含著眼淚將薛仁貴送出十里之外。
李世民得知薛仁貴從軍為遂妻子之請,心中晃過長孫嘉敏的身影,不禁感嘆道:“好呀,你有賢妻如此,何愁不能建功立業?薛仁貴,你今日奮勇殺敵,實有首功,朕授你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此戰結束后,由你在玄武門值守,可將你妻接來京城。”是時,常何已于去年暴病身亡,李世民一直想覓一勇將接替常何的位置。
薛仁貴大喜,急忙叩首謝恩。
高延壽、高惠真帶領三萬余殘兵在孤山上困守了一日,兵士耐不住饑渴,紛紛下山向唐軍投降。長孫無忌令人在陣前放有大量清水,這些高麗兵投降之后,首先美美地飲了一頓清水,如此又誘使其他高麗兵下山投降。高延壽先是斬殺二名欲下山投降的兵士,畢竟彈壓不住,遂長嘆一聲對孫代音道:“悔當初未用你之計策,遂有今日之敗,眼前局面,我應該如何應付?”
孫代音黯然道:“眼前山窮水盡,除了向唐軍投降,再無他途。”
高延壽、高惠真又商量了一陣,覺得無計可施,只好帶人下山投降。二人入了軍門,一路膝行而前,到了李世民面前,拜伏請命。李世民端坐椅上,斥之曰:“東夷少年,跳梁海曲,不知天高地厚。朕摧堅決勝,皆在股掌之間,你們自今以后,還敢與朕再交手嗎?”
兩人伏地叩首,不敢與李世民對話。
李世民遂喚二人平身,并授高延壽為鴻臚卿,讓他接替已到致仕年齡的唐儉,另授高惠真為司農卿,又授其下酋長三千五百人之官職,讓他們遷入內地,對其余高麗兵,皆就地放還。被俘的高麗兵本來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就地坑殺,現在聞聽可以回家,皆雀躍大呼,聲聞數十里外。
李世民由于此次大捷,將西嶺山更名為駐蹕山。他這日又帶領眾將登上駐蹕山,遙望安市方向,又手指平壤方向道:“我們取得此捷,高麗定會舉國震駭。我們此去拿下安市,再揮師東進,破平壤必矣。”
駐蹕之戰后,高麗舉國大駭,其后黃城、銀城等城軍民皆逃亡一空,紛紛逃往平壤。此去平壤數百里間,無復人煙,僅剩下烏骨一座孤城。
眾將紛紛向李世民稱賀。
李世民轉對長孫無忌道:“無忌,朕二十余年未曾率兵出征,現在年近五十來征高麗,看來銳氣尚未失去。”
長孫無忌頌揚道:“陛下正當壯年,既有少壯時的銳氣,又添深思熟慮之老到,可以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李世在側默默無語,他跟隨李世民多年,深知李世民為人謹慎,不肯輕易出言,何況是自詡之語。大凡一個人自己稱贊自己,或由驕心所致,或由不自信所致。李世民有如此心情,許是戰前許多朝臣反對,現在看到勝利在望,不免生出驕傲之心了。
大軍行至高麗境內后,每遇戰事,許敬宗皆擬成戰報讓李世民過目后發往定州。此次戰報擬出后,李世民在其上增刪不少,另作書一封發給高士廉等人。書中無非是些讓他們精心輔佐太子之類的話,最后又簡述駐蹕大捷的過程,結尾寫道:“朕為將如此,何如?”其興致勃勃之心情,躍然紙上。
后數日,李世民帶領大軍扎營于安市城南,與一直圍困安市的李道宗所部會合。
李道宗這些日子圍困安市城,主要目的是不讓城中之人與高麗援軍相會。安市城堅,城內糧草充足,安市城主下令手下固守待援,不得與唐兵交戰。這樣,唐兵不攻,高麗人不出城,雙方相安無事,場面顯得非常平靜。其時七月將盡,艷陽如火,將大地曬得有些發燙。李世民決意攻城,遂帶領眾將抵安市城前就近觀察。城中人看到李世民頭頂的旗蓋,明白大唐皇帝到此,頓時在城中鼓噪起來,明顯是向李世民示威。
李世民大怒,罵道:“困獸猶斗!這幫人見朕來此,不來乞降,反而鼓噪,以為安市能守幾日?”
李世趨前奏道:“城中之人如此無禮,臣請克城之日,可將城中男子盡數坑殺,以示懲戒。”
李世民點頭答應,并讓李道宗選派數十名大嗓門之人將此旨意喊給安市人聽。
須臾,安市城四門處皆有聲音響起:“大唐皇帝諭旨,安市人無禮,待克城之日,必悉數坑殺城中男子。”
安市人聞之,反而絕了投降之意。安市城主也遣出數十人在城墻上喊話,表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定與唐軍周旋到底。
李世民大怒,手指城墻對眾將說道:“從明日開始,你們將所有器械用上,用力攻打,朕難道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安市城?”
第二日,李世、長孫無忌、李道宗、執失思力各帶一隊唐兵攻打安市城門,高延壽、高惠真、阿史那社爾等人帶領隊伍以為后援,開始全力攻打安市城。唐軍將攜來的所有拋石車、撞車推到陣前,一齊向城墻進攻。拋石車的巨錘撞飛樓堞,城中人早有準備,他們運來木柵堵住缺口;圓石如雨點般撒向城墻,高麗人皆縮入石屋中躲避。這種石屋可以抵擋拋石,又可透過石窗觀察墻外動靜。一日間,唐兵進行了六七番的進攻,奈何城墻堅固,高麗人又倍添其勇,唐軍攻勢皆被打退。
如此進攻持續了三日,唐兵無法突破城墻,難以前進一步。
李世民一直在陣前觀戰,這日黃昏,雙方罷戰,李世民忽聞城內有雞和豬的慘叫聲,遂對眾將說道:“我們圍城日久,城內煙火日微,現在城內雞豬叫聲甚厲,此必是安市城主殺豬宰雞以饗將士,欲夜來襲營,宜嚴兵整備。”
眾將領命而行,在各自防地里嚴加戒備。是夜子時過后,近千高麗兵果然沿著繩索悄悄溜下城來,欲偷襲唐營。他們摸著黑泅過護城河,身穿緊身衣,一步步地逼近唐營。驀地,只聽一聲梆子響,四周火把齊出,將周圍照得亮如白晝,無數的弩箭如雨點般射了過來,百余名高麗兵頓時被射倒在地。余下之人發了一聲喊,倉皇退過護城河,被人接應回城中。從此以后,高麗人再不敢輕易下城來偷營。
經歷了偷營事件,李世民覺得事態嚴重。事情很明顯,若在此長期與其相持,夏日將盡,短促的秋風過后,即是寒冷的冬天,如此氣候對唐軍十分不利,須另覓對策。第二日,李世民將眾將召入中軍帳,商議下步作戰方針。
李世民說道:“朕早就聽說安市城險而兵精,其城主多才,看來所言非虛。我們重兵圍困之下,他們竟然敢出城偷營,我們不可輕視啊。朕今日召你們來,即是要商議下步行軍大計,若與此城相持日久,對我軍極為不利。”
在座眾將近日吃了不少苦頭,對李世民所言深以為然。
李道宗是時負責攻打安市西南門,其率先說道:“安市城堅壁厚,拋石車、撞車一時難以攻破。臣想了一個笨法子,不如在城外開始筑土,這樣逐步將土埂延伸到城墻上去,如此成為坦途,可以越過城墻攻入城內。”
李世民搖搖頭,說道:“如此筑土,費時費工,實在是一個笨法子。”
高延壽、高惠真對望了一眼,高延壽起身道:“臣等歸降后,曾經商量一計,望陛下能夠采納。”
李世民道:“你們久在高麗,深識地理風俗,既然有計,定然不錯,可快快說來。”
高延壽道:“此去平壤,僅有一個烏骨城,其余當道小城,誠不足謂。臣等以為,可留下一些人繼續圍困安市,大軍揮師東進,直取烏骨城,則可快速抵達平壤。”
李世民點點頭道:“是了,朕聽說蓋蘇文為人多疑,開戰之前將你等妻子皆拘于平壤,以為牽制,是嗎?”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3/78782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