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張亮蒙冤赴刑場 太子順勢固儲位 2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執失思力亦為嚴口之人,朕今日將這件秘密之事說與你們。藥師兄數次對朕言道,說侯君集隨其學兵法之時,往往窮究深索,恐有異志之心。朕當時一笑了之,然觀侯君集此次在高昌國的作為,可謂肆無忌憚。朕還好好地活在京城,那高昌不過在京城數千里之外,侯君集竟然如此大膽,朕死之后,又有誰能制之?世兄,朕現在所以罷其官,有長遠的考慮!
李世民對李世和執失思力明言革除侯君集的真相,讓二人對君王胸懷的坦蕩心懷感激。李世又聽出了其中更深一層的意思,即是為人臣者,要以忠心為要,不可自恃本領圖謀異志,如此就犯了皇上的大忌。
兩人躬身退出西暖閣,就見孫伏伽已候在殿外。他們互相笑面打了招呼,太監將孫伏伽領入殿內。
孫伏伽將所有案卷呈給李世民御覽,然后靜靜地候在一邊。
李世民閱罷案卷,似自言自語道:“嗯,看來別人所奏為實,張亮果然有罪!奔榷а蹎枌O伏伽道:“孫卿,你主審此案,談談你的觀感!
孫伏伽嘆道:“陛下,臣審過此案,覺得張亮錯娶了一位夫人!
“此又何解?”
孫伏伽將李氏的事細說一遍。
李世民搖頭道:“歷來好說紅顏禍水,像周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就點燃烽火擂鼓為戲,后人皆說褒姒因此而一笑傾國,將國滅的緣故歸于她身。可是呀,若周幽王不荒唐,褒姒能點燃烽火嗎?同樣的道理,若張亮能在衙中主事,在家中能持大節,焉能受婦人的左右?說到底,若李氏有錯,皆歸罪于張亮,此點不用再說。孫卿,你審理半天,最后就審出這樣一個結論嗎?”
孫伏伽有些緊張起來,不知以何言語為對,他停了半天,方才說道:“臣想……臣想張亮跟隨皇上多年,又知皇上待功臣向來寬宏,不忍見張亮因此得罪!
“朕賞給你蘭陵公主園時,你那時有何等的銳氣,現在這些銳氣難道都消磨下去了?罷了,朕知道你念著同僚的交情,不忍見張亮得罪,此為人之常情,朕不怪你。這樣吧,張亮畢竟是勛臣,朕不好獨斷。明日的朝會上,你將案情當堂向群臣宣示,讓大家先議一議再定!
第二日的朝會上,孫伏伽將張亮的案情向群臣宣示一遍,并將有關人員的伏辯呈在堂上。其最后說道:“皇上的旨意,張亮為勛臣,如何處理由群臣決斷!
李世民微微點頭,示意群臣就此議題講話。
張亮一直在京外任職,與朝中大臣交往不多,他又自恃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不免有些志高意傲。他現在忽然犯事,群臣多以為他辜負了皇恩,實在不該,更有一些平素就瞧不慣他的人,心內竊喜。
蕭瑀、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于志寧等老臣比較持重,認為張亮固然有反狀,然他畢竟為勛臣,請皇上從輕發落。其他臣子見他們這樣說紛紛附和。
李世民見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遂問道:“如此說,張亮有罪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群臣皆然之。
這時,治書侍御史劉洎出班,持笏躬身奏道:“陛下,群臣皆認為張亮有罪,臣以為不然。”
“嗯,劉卿為何獨持異論?”
“臣以為,張亮多養義子,與妖人交往,固然不該,然說他要反,實在牽強。其收養義子號稱五百余人,以此來作為起事的資本,能成何事?妖人舉證張亮的言論,當時僅有他們二人對話,是真是假,僅是一面說辭,不足為證。陛下,張亮為勛臣,不該有此舉動,稍加薄懲即可,不能加之以謀反的罪名!
李世民臉色嚴肅,冷冷說道:“哼,張亮陰養義子五百,又自視為王者,此為明顯的見證,怎么能說其反狀未顯呢?難道要等他領兵起事后方能稱為有反狀嗎?劉卿,此事不用多說,就依群臣之議定張亮之罪,你退回去吧。”
劉洎本想還要講話,但看到李世民的嚴峻神色,又見群臣看著自己那異樣的神色,就咽了一口唾沫,將要說的話退了回去,然后退回班中。
第二日,張亮就被押赴刑場斬決。李世民一開始想賜張亮自盡,賞他一個全尸,但褚遂良等人勸說道:謀反為大罪,須使天下知聞。于是,李世民又改換了主意。
張亮臨刑前,其面北跪在地上,大呼道:“皇上啊,臣一生忠心耿耿,何嘗有反的念頭?君令臣死,臣不敢不死,臣雖死無憾。臣死后,下輩子托生為人,還要來做陛下的臣民,以奉事陛下!
張亮被誅,其妻李氏,其義子慎幾,以及公孫常和程公穎等人也當場問斬。
張亮臨終的話,最后還是傳入了李世民的耳中,想起張亮一生追隨自己,其忠心的時候畢竟為多,心中就若有所失。這日黃昏,長孫無忌入宮,李世民留其一同進晚膳,今晚的主菜有一道“飛刀鲙鯉”,此鯉魚系洛水中所生,他們就從此菜中引出了張亮的話題。
李世民伸箸夾了一口鯉肉,咀嚼數下,點頭道:“天下的鯉魚畢竟以洛水所產為最,這些年,張亮挑選佳魚貢入宮中,讓朕可以常食此美味!
長孫無忌提醒道:“陛下,張亮已被誅,此魚別人也一樣貢來!
李世民想起了張亮,頓時沒了胃口,他拋箸嘆道:“無忌,想起張亮臨終之言,其無怨無悔,忠義可昭。唉,朕莫非殺錯了嗎?”
長孫無忌道:“陛下,臣這幾日聽到一些風言風語,說張亮之死并非簡單謀反之事,其背后似大有深意!
“有何深意?”
“陛下還記得昔日張亮被隱太子、齊王拘來京城嗎?隱太子當年拘來張亮,顯然想除去陛下的親信之人。外面風傳,張亮現在與魏王泰交好,其被誅似有皇子相爭的背景在里面!
李世民聞言低頭不語,其腦海中如電光石火轉個不停。他一生經過無數次兇險之事,像此次張亮被殺,其背后若果真有諸子爭勢的背景在里面,他應當能想到。但此次事件太突兀,絕無先兆,他事先未向此方向想起,僅認為事關張亮,而不涉及他人。
李世民不動聲色,轉而問長孫無忌道:“無忌,諸子現在果然相爭嗎?朕看來平靜如水,他們難道已成水火之勢了嗎?”
“表面來看確實平靜如水,然陛下既立承乾為太子,這些年又待泰兒恩寵逾制,遂使泰兒有了想法。外面有皇子相爭的說法,蓋緣于此也!
“無忌,你為承乾、泰兒、治兒的母舅,應當了解他們的稟性。承乾患有足疾,有失大國之儀,這些年又多行乖張之舉。反觀泰兒,有朕之家風,朕偏愛泰兒,實為其賢之故。無忌,別人不解,你難道也不能理解朕的這番心思嗎?”
許是因為李承乾為長孫嘉敏的長子,長孫無忌與李承乾的感情相對好一些,而李泰由于自小比較驕奢,長孫無忌有些不喜,所以對李世民寵愛李泰不以為然。
李世民也明白長孫無忌的心思,他見長孫無忌默默不語,遂說道:“這樣吧,承乾和泰兒的事,找個時辰大家再好好議一議。張亮此次被誅,其身后若果真有皇子相爭在那里作怪,我們不可大意!崩钍烂翊藭r想起了自己與李建成、李元吉相爭的往事,又想起長孫嘉敏的臨終囑托,若自己的兒子再相互殘殺,非其所愿。
長孫無忌聞言起身道:“陛下將大禍消弭于無形,為國人之福,亦是故去的皇后之愿。儲位僅有一個,既立太子,不可再讓他人覬覦,如此,則禍端難起!崩钍烂駬]手讓其坐下,嘆道:“罷了,好好的一頓飯,讓你如此一說變得無滋無味。唉,張亮之死若果如你言,就死得有些委屈了。嗯,群臣一片誅殺聲中,唯劉洎認為其反狀未顯,委實不容易!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新婚半年之后,松贊干布令人制作一只金鵝,高達七尺,模樣精巧,鵝肚內盛酒三斛。是時,吐蕃文字新創,松贊干布即讓人書成一表,其中以婿相稱恭頌李世民。然后,他派使持表及金鵝入長安,將之獻給李世民。
李世民眼望金光燦爛的大鵝,又見吐蕃人創制了文字,深自感嘆,對唐儉說道:“看來這名贊普還是一個挺精細的人兒,其禮甚多嘛。對了,文成公主入吐蕃之后,其日子過得如何?”
通譯將李世民的話譯給吐蕃使者聽,那名使者侃侃而言道:“陛下,公主如今甚得吐蕃臣民愛戴。”接下來,他詳詳細細將文成公主在邏些的作為說了一遍。
李世民邊聽邊點頭,似自言自語道:“是了,她在邏些如此忙碌,像創制吐蕃文字也是因其所請,看來她在吐蕃過得還算快樂。唐卿,如此美麗多才的女兒,遠嫁萬里,朕這些日子一直有憐惜之心。她能如此,則朕心亦可無憾了!
唐儉稟道:“陛下慧眼識人,選出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其入吐蕃之后,口碑不錯,可謂得人。與前隋義成公主相比,實有天淵之分。”
吐蕃使者躬身請道:“陛下,鄙人臨行之前,公主除了讓在長安購買絲綢以外,還讓鄙人向陛下請求,請賜予蠶種,并遣懂養蠶及繅絲之工匠入吐蕃!
“吐蕃高寒,那里能養蠶嗎?”
“公主帶去包谷種子,皆種植成功。公主說,鄙國能否養蠶,先試一試再說!崩钍烂裎⑿ο蛱苾道:“公主一入吐蕃,僅記得自己是吐蕃王妃的身份,恨不得將我國萬物皆移過去。也罷,唐卿,若公主有請,你傾力完成其心愿才是!
吐蕃使者聞言,滿意躬身而退。
唐儉又向李世民稟道:“陛下,自從執失思力歸國之后,薛延陀夷男經常派使者請皇上賜給公主。文成公主入吐蕃,使我國與吐蕃和睦友好,看來和親之事大有益處。陛下此前已答應了夷男,臣意可以賜予公主使其早日成婚!
李世民沉吟不答,繼而問道:“你說薛延陀使者日日在京中催促,有些夸大了吧?”
“陛下,薛延陀使者見久候無音訊,前些日子啟程北歸,此時無人在京。”
“對嘛,他們應該有半個多月未來人了!
“陛下圣明,確實如此。”
“對呀,朕本來想讓清河公主和親薛延陀,然其使不在京,朕又找何人來說?”
“如此,臣即日就遣人去喚夷男,讓他入京面圣謝恩!
“罷了!我大唐女兒豈是嫁不出去的人兒?上趕著請人來娶嗎?夷男請求和親,可謂雷聲大,雨點小,足見其心不誠。那吐蕃的祿東贊為請求朕恩準,竟然在京中呆了半年有余,顯其至誠之心。夷男與其相比,明顯為虛情假意。唐卿,你覺得有必要再去喚人嗎?”
唐儉聽其話音,感到李世民準備賴婚,他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唐卿,此事作罷。你按朕的意思擬一璽書,責夷男不按期來請,因而失約。”
“臣奉旨!
李世民以牽強的理由賴婚,顯示他壓根就不想將公主嫁給夷男。他當時許是因為文成公主遠嫁他國而凄然獨對,心傷女兒情懷,不愿再將女兒遠嫁,亦未可知。
李世民賴婚的璽書發至薛延陀,群臣聞訊,許多人不以為然。
由于李世領兵驅逐薛延陀,李世又回京任兵部尚書,李世民在兩儀殿設宴款待群臣。
李世民面南坐定,群臣也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這時,魏王李泰起身走到居中的地方,躬身道:“稟父皇,《括地志》經增刪數遍,已然定稿,今日兒臣將樣本攜來,呈父皇御覽!
李世民聞訊大喜,笑道:“好嘛,李卿克定漠北,泰兒又完成《括地志》,可謂一喜加一喜。泰兒,讓他們呈上來吧。”
李泰回首向殿門處一揮,一名太監打開第一函取出第一卷,小心將之呈給李世民。李世民細撫封面,見上面的“括地志”三字正是自己親筆所書,心內又喜,遂說道:“泰兒,朕想不到你果然成就此事。古來地理文書,皆片言只語,難成系統,此書能成,可謂集大成者。各位愛卿,你們以為如何呀?”
皇子監修輿地之書,至今僅有李泰一人。且修撰時工程浩大,李泰能在數年之間完成,顯示其有相當的統馭之力。群臣眼見樣書擺在面前,自然連聲贊頌。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泰兒,辦事要以認真為要,群臣夸贊,你不可飄飄然,還要將書再核對一遍。書成之后,可從內府具領書費,刊印天下。你可把此次編書之人的功勞呈上來,朕會依其功勞大小予以獎賞!
李泰急忙謝恩。當著滿朝文武,辦了這樣一件露臉之事,李泰內心里非常得意。
李世民又微笑道:“今日設宴,專為祝賀李卿克定漠北之事,泰兒又來添喜,請眾卿開懷暢飲。來,奏樂,眾卿共同舉盞!
帷后的樂工們立即奏響了《七德舞》,殿側的舞者隨著樂聲依節奏起舞。群臣飲酒之時,聞聽此節拍鏗鏘的《七德舞》,腦海里現出金戈鐵馬的場景,飲酒的節奏似乎加快了許多。
李世民側臉一看,忽見魏征正在那里雙手掩著耳朵,低頭不語,仿佛化外之人。李世民大為奇怪,揮手讓樂聲減弱一些,然后問道:“魏卿,你何故不飲酒?”
魏征沒有聽到李世民的問話,其身邊的高士廉用手指捅了他一下,魏征茫然不知,高士廉悄聲說道:“皇上正問你為何不飲酒?”
群臣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魏征的身上。
魏征迎著李世民問詢的目光立起身來,答道:“臣非是不飲酒,只是現在年齡漸老,聞聽節奏如此快的樂聲不習慣。陛下,此樂聲何名,怎么如此嘈雜?”
“嘈雜?魏卿,你果然糊涂了嗎?今日所奏之《七德舞》,即是當初之《秦王破陣樂》,你聽過無數次,難道就不識了嗎?”
群臣發出了一陣輕笑。
魏征說道:“臣確實有些糊涂,然又有些不解!
“為何不解?”
“如此嘈雜的樂聲須出征時使用方合適,這里是典雅的殿堂,似演奏《慶善樂》為宜!
(https://www.dzxsw.cc/book/152413/78782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