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此時秦帝國的疆域,東至大海,包括朝鮮在內(nèi);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xiāng)戶;北據(jù)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領(lǐng)土如此遼闊,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對此,丞相王綰等人主張效仿周朝的辦法,在燕、齊、楚等僻遠之地,分封皇子,以便震懾,上奏道,“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如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嬴政接奏,沒有表態(tài),而是下發(fā)群臣議論。群臣一致公認:這主意不錯。
只有李斯逆潮流而動,力排眾議,上書道,“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
嬴政這才批復(fù),道,“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fù)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于是,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大致為: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云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內(nèi)史。每一郡則仿效中央政府的三公制度,置守、尉、監(jiān)進行管理。郡守掌民政,郡尉掌兵事、郡監(jiān)掌監(jiān)察。終秦之世,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不立功臣為諸侯。
其實,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除了有過少數(shù)幾個封國(譬如呂不韋、嫪毐)之外,實行的便已是郡縣式的垂直管理。但是,將郡縣制度推廣到全天下所有的土地之上,確實堪稱石破天驚的創(chuàng)舉。
匹夫而為百代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李斯的一個主張,改寫了中國歷史,并為后世諸多王朝繼承遵守。從此,中國告別了封建社會(封建制度雖在日后有過幾次復(fù)辟,但都未能長久)。君主集權(quán)的郡縣制度,成了中國政體的主流典范,歷經(jīng)兩千多年,演變至今,便成了現(xiàn)在的省市縣制度。當然,這已是后話了。而在當時,李斯為什么要站在朝中所有大臣的對立面,出來反對分封制,力挺郡縣制,在這期間,他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為此,我采訪了李斯。
李斯先生,你好。很多人認為分封制度對帝國的長治久安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你的老朋友,丞相王綰,他便認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適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對此,你怎么看?
李斯大笑,道,你真壞。你明明知道,還要來問人家。
嚴肅點!
李斯吃我一喝,這才回答道,周朝分封,結(jié)果如何?列侯驕盈,黷貨事戎。亂國多,治國寡。侯伯不得變其政,天子不得變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今大秦統(tǒng)據(jù)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之守宰,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nèi)。人安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雖萬世可知也。
下一個問題。在朝中大臣中,惟獨只有你堅決反對分封。你應(yīng)該很清楚,你的主張將為你樹敵無數(shù)。多少人眼巴巴地盼著分封啊,被你這么一攪合,毀了他們的利益,斷了他們的財路,他們無疑將恨你入骨。如果始皇帝先生沒有同意你的主張,那你日后在朝中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輕則遭排擠,重則被讒殺。這樣的后果,你考慮過嗎?你動搖過嗎?
李斯目注遠方,良久,答非所問地嘆道,小子何所知。吾豈一世人哉!
采訪完畢,李斯見我悶悶不樂,于是問道,是不是受人踐踏了?說與我聽,我給你報仇。
我勉強一笑,好意心領(lǐng)了。咱們身處兩個時代,你夠得著嗎?
李斯搖搖頭,道,此言差矣。你別忘了,萬變不離其祖宗。甭管那人是誰,他祖宗一定就在咱大秦國,就在我的管轄之下。我?guī)湍惆阉孀诰境鰜恚婺愀傻羲孀凇T矍貒乃佬棠闶窃偾宄贿^的了,你就隨便挑一樣,我照著執(zhí)行就得。你意下如何?
這固然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提議,但出于對時空混亂的擔憂,我只能忍痛拒絕。
(https://www.dzxsw.cc/book/151194/80571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