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君臨戰國 > 第0542章 列國皆動

第0542章 列國皆動


  中秋過后,魏國出動大軍趕赴前線,浩浩蕩蕩,氣勢排山倒海,威壓過去,讓世人矚目,看到了魏軍的強盛與彪悍。

  趙、齊、楚三國也不甘示弱,也派兵出征了。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

  趙國與魏國都是出于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只見巨鹿城外,聚集著數十萬的甲士,數萬騎兵方陣,向著中山國進發。

  由于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一年多,因此建立起單獨編隊的騎兵,數萬人馬,清一色的鐵騎,一隊隊騎兵在前方開路,戰馬如洪水、長槍如鐵林,清晨的陽光照在隋軍的明光鎧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萬馬奔騰,轟隆隆飛馳而過,卷起煙塵,如一座巨山再向前推移,泰山壓卵,勢不可擋。

  以馬服君趙奢為左軍統帥,趙袑為右軍統帥,太子趙章為中軍,大將王并輔之,廉頗統領騎兵,這支大軍浩浩蕩蕩直插中山國。

  與此同時,趙王雄才大略,還派出平原君趙勝,趙國上將軍孔青,各帶兵靠近趙國西北的林胡、樓煩,要對這兩個游牧部落動手,三面交戰,一舉完成趙國掃滅周圍小國的壯舉。

  目前在戰國七雄中,除秦國虎狼之師外,唯有趙兵戰斗力最強,隱隱壓過了魏卒,楚卒與齊卒略次之,燕、韓最弱。

  中山國,都城靈壽(今平山縣三汲),前身為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皇室為姬姓,曾是周王室的嫡系,只是后來逐步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血脈不純,已經半戎半周了。

  中山所占的地利,雖不比秦國“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野”,但倚太行分支屏障,扼冀晉之咽喉,憑滹沱河之天塹,戰守遷之便利,優于趙國之邯鄲,而不亞于燕國之幽薊。

  其實在戰國初期,大約在公元前432年前后,中山國就已經成為趙的傀儡政權,然而中山人并沒有屈服,于公元前414年乘趙國內亂,在顧(今定州市)重建獨立政權;但為時不久,經過改革而強大的魏國,在先后擊敗齊楚并占領秦西河之地后,派樂羊、吳起于公元前406年滅掉中山。

  中山人不甘忍受亡國之辱,于公元前381年在齊國的支持下重新復國,遷都靈壽,這次領導復國的桓公很有作為,幾次打敗趙國的進攻,疆土擴展至五百里,并修筑長城抵御外侵。

  從中山國姬桓公開始,中山兩代君主“身勤社稷”、“憂勞邦家”,自強自立,富國強兵。當時,列國以戰車數量衡量國力,中山國被稱為僅次于戰國七強的“千乘之國”。

  然而,中山國不能居安思危,無改革進取之心,當時秦、趙、魏等國推行變法,改革弊政時,中山不是臥薪嘗膽,卻醉心于孔墨學說,儒家和墨家思想是為拯救當時戰亂頻仍、生靈涂炭的社會苦難所開的藥方,由于它不適應諸侯間所進行的兼并戰爭的需要,所以在列國中沒有市場,而中山國卻奉為治國之術,真正的法家治國之才不能引進,本國的智能之士被排擠出去,重用的“士”也多是平庸之輩,以致造成國內人才匱乏。

  列國都在獎勵耕戰,中山國卻推行“貴儒學賤壯士”政策,致使“戰士怠于行陣”、“農夫惰于田”,很快出現“兵弱于敵,國貧于內”的局面,于是日薄西山,每況愈下,露出亡國跡象。

  廉頗率領的騎兵訓練有素,都是青年騎士,服飾與列國之間的長袖袍、襦裙褲完全不同,反而窄袖短襠的直筒褲,與胡服接近,手持長矛,腰間挎著半彎的馬刀,胸前和四肢都有甲胄護體,連馬身也綁有鐵甲,四萬鐵騎,足以橫掃千軍。

  趙軍訓練有素,行動極為迅速,飛馳過一道半山行的峽谷,奔騰出來,廉頗眺望著遠方中山邊境,臉龐冷酷,線條如刀削而成,剛勁有力,如鷹一般的眼睛盯著中山,像是猛獸盯著獵物一般,犀利果敢。

  策騎在廉頗身邊的一名副將趙元霸說道:“將軍,這次出軍征討中山國,該是將軍您建功立業,震驚六國的時候了,縱觀當世青年名將,唯有秦國白起,魏國辰凌名氣響亮,能與將軍匹敵,其他人斷無可能,將軍應該一戰成名,壓倒那兩位青年!”

  廉頗搖了搖頭,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真正的名將,并非一定打一場驚世駭俗的戰意,而是以一人之力,能保住自己的國家,不受外敵侵略,只要自己在世,就讓六國無人敢出兵動趙,這才是我的價值!”

  副將趙元霸、趙梁、劇鋒、楊元繼等人,受到廉頗氣勢的影響,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與高度,熱血沸騰,能憑一己之力,讓六國無人敢侵趙,這又是何等的雄心壯志,非名將難以震懾六國也!

  ※※※

  夕陽落幕,紫色甲胄的齊軍將士,途徑河谷塬坡下,黑壓壓的步騎兵與荒草叢林連成了一片,如果站在高坡上,你會發現數十萬的大軍,連接數十里,猶如黃昏下的蒼龍,盤旋前行。

  齊國出動了三路軍,從魯國的三位方位,包圍而去,統帥分別為孟嘗君田文、上將軍匡章和田軫,都是齊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提到魯國,乃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都曲阜,老牌諸侯國,至今有六百多年,與燕同壽,但這個諸侯國,一直內亂不斷,從前幾輩王室內的爭權,到后來三桓崛起,孟氏、叔孫氏、季氏三大貴卿大族與王室相互傾軋,三桓獨專國政,幾乎要取而代之,一度趕走魯國君。

  因此,魯國多內亂,君臣顛倒,無心軍政,必然導致這個諸侯國必然弱小,能讓人津津稱道的,就是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魯國境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魯人都知道禮有“經國家,定社稷,利后嗣”的功能,因而他們認識到“服于有禮,社稷之衛也”、“無禮必亡”,對周禮懷有極大熱忱。

  因此又魯國多君子之稱,如臧僖伯、臧哀伯、臧文仲、柳下惠、曹劌、夏父展、里革、匠人慶、叔孫豹、子服景伯、孔子等等,與戰國立馬橫刀、鼓角悲鳴的激越之風,大相徑庭,滅亡也是遲早之事。

  孟嘗君站在一處高崗上,領著謀士客卿數人,還有幾大副將,一身戎裝,意氣奮發,指點著魯國疆土,興奮道:“今朝滅魯,齊國疆域大大擴充,就不再有腹地一支魯國奇葩的異景,仿佛心臟定釘,喉中插刺,拔掉它,齊魯大地,融合一處,齊國必將崛起東海之濱,日后與六國,角逐江山一統的目標了。”


  (https://www.dzxsw.cc/book/150803/788204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