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出殯
淑娘自己不由地想起了招弟。自從爹去世之后,自己一直有孝不能出門,舅舅家也搬回縣里了,更沒什么機會去會通寺了,還真是一直都沒再理過招弟呢。忽然又想起了跟招弟家同住一個西廂的牛娘子母女,不知道她們倆現在怎么樣了?看來還真的要派人去一趟會通寺打聽打聽了。正好王二心儀招弟,不如就叫王二去打聽吧。她打定主意一閑下來就跟丈夫說這件事。
不久王婆子帶著劉氏過來,向淑娘說:“大娘子,老婆子問過了,要招待哩人有三十來個青壯,還有親友二十多,女人也有一二十,白事又不能使大葷,都是素哩花不了多少錢。主要是冬天哩木有啥菜。”
淑娘便問什么菜現成,王婆子道:“蘿卜白菜是現成哩,再有就是能發點兒豆芽啥,東頭俺王家哩有一門能做豆腐,他哩手藝好還往城里寺廟干過活哩。施族長家里有別哩菜。”
淑娘皺眉道:“種類太少了。親戚們來送殯,不能讓他們吃不好。你說施族長家里有別的種類的菜?回頭借過來些就是。”
王婆子訕訕地笑:“大娘子,大冬天哩種點兒青菜不容易,老婆子算啥?咋敢借?”
淑娘想了想,這倒也是個問題,忽又想起施家田地也在這里啊,便沖門外的春花招手,待她進來后對她說:“春花,你去尋王大問問,咱們家里的田有沒有種菜的?有白菜蘿卜之外的話,不管多少弄來點兒,回頭招待親戚們要用。”春花應了一聲去了。
淑娘又向王婆子道:“王嬸子,招待人的席分開來吧。村里幫手抬棺的,都管飽,再多少開點兒工錢;親戚們管好。”
王婆子答應了,領著二媳婦去廚房安排,劉氏低聲對她婆婆道:“我還想著能借點光吃點好哩。”
王婆子唬了一跳,也一樣壓低聲音:“到走遠點再說。咱是做飯哩,啥時候不能沾點光呀。”
劉氏表示受教。
兩人進了廚房,老的和面小的洗菜,王婆子道:“舉人娘子說哩是不怪恁大嫂,可能還是有點怪,我看恁大嫂是木用了。舉人娘子說他家得擱這兒住好幾年哩,你能給我樣巴住她家干幾年活,一是家里省你哩飯,二是有工錢。你好好干,掙哩錢多了都給恁兩口兒,俺不搶。”
劉氏感激地道:“嗯,我聽娘哩話。”
這邊王大回報說家里的田地為了方便都是租出去的,人家租了田的自然是多種糧食,倒有一塊地種的四季豆、菠菜之類,可以去要點來。
淑娘便拿了幾百錢給他,叮囑道:“特意種不常見的菜,只怕是想著多賣點兒錢的,照價買吧,別讓人覺得咱們家強搶,壞了官人的名聲。”又問道:“跟你兄弟說了嗎?”
王大笑道:“小的二弟聽了說好呢,還道等這邊忙完了他就去問。”
淑娘不覺也笑了:“我還想著跟官人說了之后就叫你兄弟去問呢,他倒想在前頭了。那叫他順便問一問跟招弟家住一座屋子的牛娘子家里情況。”她不由地想象了一下王二猴急的樣子,少男的感情啊。
王大應了,拿了錢去買菜。
施禹水又回來一趟,領了幾個人抬著東西,放在院子里便離開了。淑娘叫上春花兩人一起去看,才見到一是兩座石碑,刻著施重山跟施長安的名諱,另外是一些木刻隨葬品,有的是車馬,有的是房舍,有的是短打扮青年,有的是束衣長裙使女,還有杯盤碗碟之類。
中午時,施禹水回來叫淑娘一起到曾叔祖家中用飯:“咱們都是五服之內的血親,那些抬棺的施姓人,都出五服了,跟別姓一起吃就是,賞錢也照給。”淑娘教春花去跟王婆子知會一聲,便跟著丈夫一起來到施茂芒家里。
曾叔祖母劉氏見了兩人便笑著說:“可算過來了,剛還跟你曾叔祖說叫人去喊你們呢。”
用過飯,施禹水與曾叔祖說了兩句出殯的安排,便帶著淑娘回到自己家。家中幾十個青年也已經吃完了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說笑,見到施禹水回來便靜了下來。施禹水道:“先把棺槨都上杠吧,別誤了時辰。”
眾人聽吩咐,抬棺的抬棺,穿杠的穿杠,很快整理完畢,而施茂芒也領著哭靈的親友來了,說時辰就到可以啟程了。
于是施茂芒手執白布當先,他的兩個兒子一左一右地跟在身后,分別舉著一副兇神像,其后是一辦吹雜樂器,跟著是抬的兩座墓碑,再后是隨葬品,接著才是三口棺材,每具八人抬棺。旁邊有人執著一籃紙錢一路撒著買路錢。施禹水手捧祖父跟父親的牌位緊隨在棺后,淑娘在他身側捧著高氏的牌位,兩人身后才是五服之內的施家族人,都身著孝服,哀哀哭泣。
不多時來到施家祖墳地。施重山的妻子蔣氏早已入土安葬,如今棺槨也被挖出與丈夫合葬,施長安高氏則是在施重山墓的右側又開了一個墓穴。看著棺材入坑,開始撒土,親友等放聲大哭。終于墳墓合攏堆圓成一個土饅頭,墓碑也立在墳前,施禹水與淑娘夫妻分別磕頭、焚香、上供、燒紙。施茂芒夫妻便來拉兩人:“逝者已矣,節哀順變。”
卻見幾個人趕著兩輛牛車過來,一個拉著成人小腿粗的木頭、一個拉著滿滿的稻草。眾人事先得了吩咐,知道舉人老爺要在父母墳前搭個茅屋守孝,便紛紛上前幫手,先用木頭搭成架子,又將茅草一束一束鋪上,很快把一座尖頂圓形茅屋蓋起來,開著半人高的門,剩余的稻草都在屋內地上鋪了厚厚一層。
淑娘看了整個過程,倒把自己印象中那風一吹就倒的印象丟了去,心道自己原先以為草棚就是一個四面漏風的頂棚,沒想到也是個屋子。
這里的事都告一段落,眾人一起返回,親友們去施茂芒家,別的賓客棺夫、吹響器的都跟著王大王二到施家大院。前院里,擺著一大筐炊餅,一鍋白菜豆腐粉絲正在煤球爐上翻滾。每人一碗菜兩個炊餅送上,不夠了廚房里還有,一時間院子里到處都是稀里呼嚕的聲音。
施禹水安排了親友們在曾叔祖家用飯,又對淑娘道:“娘子,今夜起我便住在爹娘那里了,你每日一早一晚送飯就是,我在那里讀書,你也可將書本帶來給我。”
淑娘應了,又看看四周低聲問道:“我呢?”施禹水一怔,回答道:“你身體不好,在家守孝就行了。若要虔誠些,就別睡床,地板上鋪上稻草睡,也是個法子。”
淑娘又問:“你若住在家里倒好些,你既然不在家住,總不能唯有王大王二兩個壯丁,若說叫他二人也住出來,那么大的院子只我跟春花兩個人住,也不妥當。”
施禹水皺著眉想了半晌,才嘆氣道:“先叫曾叔祖母陪你住幾天,再安排吧。”轉身又去與施茂芒說了此事。施茂芒說:“你媳婦慮的也是,我看不如你家兩個男仆到我家里住著,有事要吩咐他們辦的話派人叫一聲就能過去。我家里原來雇的村里的婆子媳婦做活的,叫你媳婦也雇上兩個住在家里就好了。”
施禹水想了半天也沒更好的法子,只得同意了,回頭又說給淑娘。接著又道:“這邊親戚們吃過飯差不多便要回城的回城,回家的回家,你可備了回禮?家去準備好送過來吧,家中那些人也該開了賞錢打發走。順便給我收拾些衣物被褥吧。”
兩人向施茂芒告辭回到施家,院子里或蹲或站二三十人,都端著碗拿著白面饅頭吃得正起勁兒。淑娘來到東南側灶房,王婆子劉氏兩個也躲在這里吃得興奮,見了淑娘便訕訕地放下碗,喚“大娘子”。
淑娘對王婆子道:“王嬸子,你在這村里多年,我也不客氣了。村里有沒有誰家婆子還想找個活計做,又能住在家里的。”劉氏想起上午婆婆的教導,立刻搶著回答:“舉人娘子,我就愿意。”王婆子也堆起滿臉的笑:“是了是了,俺這個二媳婦兒能。”淑娘搖搖頭道:“不夠不夠,還得再找一兩個來。”
王婆子眼珠一轉說道:“大娘子,俺娘家妹子不是咱村兒里哩,她死了男人十幾年,孩兒也拉扯大了娶了媳婦兒,就是媳婦兒磋磨她,恁看她中不中?”
淑娘聽見是個積年老寡婦,先就滿意了三分:“她多大年紀了?她兒媳婦磋磨她,兒子不管嗎?”
王婆子道:“俺妹子脾氣好,孩兒也孝順聽話不惹事兒,就是木有媳婦兒命。今年四十多歲了。”
淑娘又問:“若住到這里,兒媳不會找上門來鬧她吧?”王婆子連聲道“不會”。淑娘便說算她一個,劉氏也算做一個,還要再找一個。
劉氏插嘴問道:“大娘子找這么多人做什么?”淑娘不欲說給她們聽,便擺手道:“你別管,你只說你知道的人就是。”
婆媳兩個又提了幾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淑娘否決了,兩人無奈道:“大娘子,咱這一片兒實在木有合適哩了。”
淑娘聽到“這一片”,正想問問別的地方的人,猛地又想起招弟來:若招弟同意嫁給王二,倒是可以跟著住在鄉下,是個好人選。 166閱讀網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https://www.dzxsw.cc/book/145600/74916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