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到古代找個好老公 > 第135章 落戶

第135章 落戶


  三月,安王繼位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也傳到了清源縣。清源縣原先還有些心不甘的人,這下子徹底安靜下來了。再加上安修遠一直以來的嚴厲打擊,整個清源縣已經變得十分安靜寧和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恢復了正常。

  蘆葦村的日子,也就恢復了平靜。別說現在有丁西三人呆在這里,就算沒有他們,也沒有人想來搞事了。

  正在春耕時節,蘆葦村的人,哪里顧得上什么大事,一頭埋在地里忙得很呢。安王順利登基,改號安慶元年的消息還是安修遠派人送過來的。

  “可惜的是,我們信報中,并沒有提到謝公子等人之事!眮砣苏f。這種大事,自然是有專人送達的,不可能給謝公子等人夾帶私信。

  “實在是太多謝了。”謝管家笑道。

  新皇上位如此大事,怎么能也其他的事情攪在一起呢。不過,安王即然當上皇帝了,謝公子他們一行人自然也會獲利,所以謝老夫人等自然都非常開心。

  “你們也不用太擔心,估計不久就會有好消息來了。”來人安慰道。

  謝大嫂抱著還不到二個月大的小兒子,興奮的說:“小南,你爹他們快要回來了!

  因為蘆葦村的遭遇,謝老夫人給這個次孫取了小南這個小名,以示他們剛經歷過一個難關,往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果然,沒多久就傳來了這個大好的消息。

  一個月后,謝五帶著一伙人回了蘆葦村。

  他帶來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戰場上退下來的殘廢傷兵。這些人無處可去,又與蘆葦村眾人并肩作戰過,有著生死之誼,又聽說蘆葦村能養馬,斷手斷腳的都能勝任這個活兒,新皇就特許他們到蘆葦村來養馬了。

  繼然要養馬,皇帝自然也給了他們幾匹小馬,與幾匹種馬。這些都是精品。希望他們能好好養大這些馬,并且利用這些馬再培育出更多的好馬來。另還有一些傷馬,老馬,已經無法再上戰場,但卻依舊能用的馬,就給他們當馱運工具了。

  皇帝的算盤也打得很精,讓這些人在蘆葦村好好養馬,過些安逸日子。同時也繼續為朝庭出力,也算是給這些人安排了一條生路。既然是為國家養馬的,皇上也在這群人中,封了兩個低等官員,給了他們一點微薄的俸祿,讓他們可以養家糊口。

  同時,讓他們去找安修遠,協商一些有關事情。正式在清源縣成立了一個養馬基地。既給殘兵安排好了生活,又能為讓他們發揮余熱,真是一舉幾得。

  所以,這批人可不少,一共一百多號人,再加上部分人還有家屬,總共組成了一個約兩百人的大隊伍,一路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蘆葦村。

  這些人雖然是殘了,比如有人斷了一條腿,有人少了半條胳膊,有的失了一只眼,等等。但他們生活都能自理,吃飯穿衣等不需要他人照顧,也能干些輕松點的活計,才能長途跋涉,到達蘆葦村。這群人中,還有一名大夫相隨。這是名年紀已大的軍醫,是來養老的。他老了,也沒有親人了,干脆就跟著這群人自己親手救治過的人來了。

  蘆葦村能替皇帝解決這么多人,并且還很有可能養出不少戰馬來,皇帝自然要對蘆葦村大肆嘉獎。

  諸如謝老夫人本來就是上朝的誥命,自然是品階再進一級。謝公子回京后,不愿與原先的謝府人打交道,又因其文武兼備,皇帝干脆給讓他領了京城兵馬司統領之職,管理整個京都的安全工作。

  而江大山獲封為五品武官。謝五,謝七,王林王樹四人,也由下人身份變成了低階武官,暫居七品,跟著江大山繼續在外面征戰。最不好搞的要算是大郎了,他年紀太小,只得了些賞賜,暫時讓他跟著江大山,又追隨著章炎出征去了。

  其他的蘆葦村人,統一都有賞賜,各得了些金銀細軟,布匹等物。其中陳家,張家等付出多的人家,當然格外豐厚一些。章炎知道大郎家里只剩下一群弟妹,謝公子江大山等人的家眷一離開,就沒有人照顧他們了,還特意派了一名,以前人照顧過自己的,各方面水平都很不錯的嬤嬤,前來照顧辛湖等人。

  而謝五這次回來,還有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接謝家人,謝姝兒等人上京去定居。同時也要帶著江,吳二位舉人上京。因為皇帝準備開恩科了,自然要先網羅一些有志之才。江吳二人,本身就是舉子,自然要備戰了。

  這批人來了,自然要在蘆葦村大興土木,建立馬場。年前大家建立存糧處的那個小島,就被選中為正式的養馬場了,先搭建了兩座木橋,島上的蘆葦林大半被挖掉,蓋房子。來了這么多,住的地方不夠,只能在這個地方多建些住房了。所以整個小島就被全部開整理出來,整整齊齊的蓋了不少小院落,還建立個大院子,先把大部分人安置下來了。

  謝家人等離開后空下來的房子,大多數分配給那些帶家眷的人住了。單身的人就住在小島上的新大院子里。而他們留下來的田,就歸了公,由養馬的人統一來種,當大家的口糧田。

  謝家本身就是蘆葦村人中最龐大的一戶,他們家有下人幾戶,還有姻親一戶,再加上謝姝兒與江大山這一戶,因此,他們全部一走,村子里的人口就少了一半。

  辛湖等人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不過很快大家就與那些養馬的人打成一片了。這些人,大多數也是普通農戶出身,又經歷了戰場上的生死,現在有個地方住有口飯吃,就心滿意足了,因此與蘆葦村眾人相處得很好。

  唯一的兩個官員,也是章炎,謝公子等人精挑細選過的,手腕心計都不差,為人也和善。其中一名還極有文采,正好補了兩位夫子的缺,接手了教書育人的工作。所以就住到原先兩位夫子的家,即辛湖他們家的隔壁了。

  這位新來的夫子,姓張。是個很風趣的人,相對于江吳二位為說,多了些武人的粗曠,少了些文人的迂腐,又極會講故事,把戰場上的事情講得驚心動魄,令人熱血沸騰,很快就得到了眾學生的歡心。其實他的學生也不多,就是平兒,小石頭,大寶,阿毛四人而已。

  蘆葦村其他的孩子,比如小初八這等年紀還小,還不到正式啟蒙的年紀。所以張夫子的學生并不多,他這份兼職教書先生的工作也不累。

  張夫子,也是這群人當中,官職最高的一位,而且家眷不少,他有父母及一弟一妹,還帶著新婚的妻子。

  另外還有一名專事養馬的鄧師父,養過幾年的馬,對馬很有經驗,張,鄧二們都被封了個六品官。其他的人,就不可能封官了,但讓他們來養馬,自然也就只能算是吃官家飯的不入流的小吏了。

  實際上,應該說所有來養馬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小吏,只是張夫子,鄧師父二人是正經的六品官員,吃朝廷俸祿,其他不入流的小吏就吃地方的,歸清源縣拿銀子出來養他們。實際上就是歸安修遠管理和負擔了。

  但其實他們的口糧大部分還得靠自己種田,上頭只會發一點銀子給他們。獨身一個人的,當然夠吃,還有多的,一大家子的,生活就不會多好了。不過他們來時,上頭已經賞賜了些金銀細軟給大家,因此這批人,都不算是窮人。

  養馬場的建立,蘆葦村自然也有些很大的改變。原先蘆葦村人,開發出來的地方只不過占了整片蘆葦林的十九一,二,F在,多了這些人,自然就要開發更多地方出來。而且,從此蘆葦村正式更名為蘆葦村戰馬養殖場。

  不過,這一切,對辛湖來說,沒多大的影響。

  她依舊種著自己家的地,養著自己家的娃,依舊與春梅秋菊,張嬸嬸,胡大嫂等人,閑時在一起做做針線活,偶爾出去打打獵。

  養馬的人,對于這個力氣大,武藝高的女孩子,還是蠻有好感的。特別是那些吃過大郎煮的大鍋飯,吃過蘆葦村眾人制的肉,魚等物的人,更是對她佩服的不行。

  而蘆葦村里僅剩的幾匹好馬,也成了養馬場的公家物品,把那些傷馬,老馬換給大家使喚了。

  蘆葦村人口大增,再加上附近的小村子人口也不少。自然而然的,對集市的需要就很迫切了。

  安修遠仔細尋思了幾天,干脆就在以前大郎他們說的三岔口,新建了正式的驛站,再加一個小集市。

  這個地方,連接三條道路,其中還有一條通往清源縣的官道,本身就是個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以后蘆葦村開始輸送馬匹之后,這個地方必定會熱鬧起來,來往的官員也不會少,所以先建立一個驛站很有必要。

  驛站的工作人員,就直接在來養馬的傷兵中挑選了兩戶人家過來打理。集市則由蘆葦村的人管理,說白了就是由辛湖管理,其實也不需要她做什么,只不過是借著蘆葦村的名,讓附近的村民們,敢放心大明的來這里做生意買賣而已。

  驛站的地址就選在大郎他們最初搭建的那個供自己人出行歇腳的地方,把那舊屋子推了,重新蓋了一溜,而新建的官驛名,就叫蘆葦村驛站。

  從此,這里有了正經的官驛,也有一些小店鋪,專營雜物,比如鹽,油,布,針線等,附近村民必需要去買的商品。

  逢初一,十五村民們也可以來這里自由交換物品。集市的收入只要交一點給清源縣衙,當作維護集市的費用。新集市的興建,令辛湖他們很高興,以后他們買這些必需品就不必要出門好幾天了,跑大老遠的路才能買回來了。

  與此同時,安修遠開始正式對清源縣的人口登記造冊。把那些諸如翠竹村,張家村,蘆葦村,以及蘆葦村附近的各小村子,以及還有更深藏的一些村子全部都登記上來。

  這可是個大工程,但這項工作,長遠來說對朝廷還是有不少好處的。比如田稅人丁稅等等。同時也杜絕了,以后的清源縣的最高官員,再從中謀私利。

  因此,蘆葦村這個地名正式記入清源縣的村名名錄之中,可以通過官驛寫信了,而蘆葦村等人也正式有了新的戶籍。以后他們想要出個遠門,就可以到清源縣去辦理路引等身份文書了。

  作者有話要說:不知道我70的時候,能否象我看到的老人家們,這么快活啊。不過,興許,我也活不到那個歲數啊。


  (https://www.dzxsw.cc/book/145584/74896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