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說來趙父趙母今天一早,早早起來到了驛館天也大亮起來,那開茶攤和賣包子的也早早過來擺攤。
早在趙父搭灶時他們就知道有人家又要過來擺攤,如今看到兩口子終于來,自然好奇擺的是啥攤子。
問了過后是餃子和燒餅,兩個攤子的人家臉上雖笑著,心里也是各有心思,雖做的不一樣,看著不搶生意,可這多出個攤子搶的還不是客源。
這些商隊也來了有幾天了,個個大老爺們也吃膩了周邊的飯,如今看驛館旁有餃子都挺樂呵,也不用大老遠去縣城里吃了,吃這個正好,都挺想吃餃子的。于是一個商隊坐了兩桌子人,就有十幾個人。
問了趙母有什么餡的,趙母回了話人家連價錢都懶得問了,趙母樂呵的就給人家下餃子,暗里在那算收多少錢,一算,可樂呵了,今天的攤費是沒問題了,全然把自家種的面的成本給忘了。
這擺攤子吃的就是看哪家人多,趙父趙母被那商隊弄了個開門紅,小攤子一早上沒斷過人,晚上準備的餃子很快就煮完了。
現包哪里供的上一個商隊吃,趙母只得問他們吃不吃果子餡燒餅,那商隊坐都坐這了,也懶得再走,到了別人家也就是包子啥的,不如吃燒餅了。
趙母連連說著不好意思的話,吃燒餅的人還免費送了碗蛋花湯,客人看了一樂,老婆子還挺會做人,吃了口燒餅,具是眼睛一亮,酸甜酸甜的,還挺好吃,開胃。
看他們吃了一張燒餅又要一張燒餅的,趙母就知這燒餅也成了,笑摸呵的就給人家端上去了,都是現烙,又軟骨又熱乎,一早上吃這個肚子都舒服起來了。
趙家的燒餅一致得到了好評,倒是餃子,誰家都會做,好吃些也沒啥說道,更何況就是農家做的餃子,雖好吃卻也沒出彩到人家酒館那餃子好吃的地步,不過這價格自然也不能和酒館比,沖著實惠可口,趙家的餃子也是能有回頭客的。
一上午趙家就賣出了五十多碗餃子和六十張燒餅,趙父趙母也沒自己算,忙的不開邊了都,等歇下來兩口子看著那兩個攤主鐵黑的臉,連忙把臉上的笑意都收斂了起來,更別提數錢了,再說錢不外漏,要數也得回家數。
都是出來擺攤的,誰也不求誰,趙母和趙父也不管那兩個攤主是個啥臉色,老兩口開始揉面拌餡包起餃子來。
到了中午人不多,也就驛館里當差的人過來吃了幾碗,趙父已經和他們處的熟了,也問出來,中午商隊收貨順便也就在縣城里吃,誰還能來回跑腿的耽誤時間,趙父聽了也是,這才敢在多包些餃子,可心里到底有些發慌。
趙母一狠心,包,怕啥,早上賣出那么多,今天賣不出去也陪不了,大不了自個兒煮了吃了,于是兩口子一下午竟包餃子了。
天邊染上紅霞時,商隊運著一車車的糧食回了驛館,休息會兒這才得空吃飯,一個個都累的半死,坐到攤子里就隨便點早上吃過的。
又是一陣忙碌,可給趙父趙母樂壞了,心里也踏實了些,最起碼,已經不覺得那一兩的攤子費拿不出了。
只忙活到天黑,兩口子才收了攤回家。所以這才回來的晚些。
瑜娘趕忙給爹娘端飯菜,趙母拉住她說道:“我和你爹早就吃了燒餅,那飯擱在那,明早上我倆吃完正好出去擺攤。”
瑜娘便沒去端做好的飯菜,想著爹娘早早起來是要吃口熱乎飯,明早早點起來給她們熱飯菜。
一家四口坐在炕上數錢,開始不覺得,可倒了一炕的銅錢幾人全驚了,趙母直接不可思議的問道:“老頭子,今天咱們賣了這么多?”
趙父也是驚愕,搖搖頭說道:“先別管這個,先數錢。”
三口人開始數錢,阿文在邊上啊啊啊的叫著,趙母哪里能讓他碰銅錢,丟了怎么辦。
數了好一會兒,合計就有九百八十多文錢,瑜娘也是算了好一會兒,估摸餃子賣了又一百多碗,餅子也有塊一百多張,趙母也不知自己弄了多些,可卻知道去了帶的面和餃子餡,他們一天就把買鍋做凳子桌子還有搭灶的錢給掙回來了。
趙母收好銀錢幾人也不能閑著,揉面的揉面跺餡的跺餡,待包夠餃子天都快亮了,幾人瞇了會兒,瑜娘趕忙起來給爹娘熱飯。
老兩口起來時臉色明顯累的沒緩過來,瑜娘無法只能在兌換些滋補丸,這秋收贊的機會也不剩兩次了,可這卻是不能省的。
村里人秋收后也都想睡個懶覺,趙父趙母早去晚歸的硬是沒人看到。
家里磨的面有限,瑜娘也不睡了,在倉房里點了油燈,開始慢慢的磨面,待天亮也磨出不少來,又停下來看看阿文,睡得還香著呢,瑜娘笑了笑后又繼續磨面,不禁暗道,得回自己現在力氣大。
阿文醒了,瑜娘給他洗漱好,喂好飯就把他拴在炕上,阿文憋著嘴,已經對這個流程習慣了,倉房太陰涼,瑜娘自然不能背著他在里面待久了,摸著弟弟的腦袋,說道,乖啊,阿文白了她一眼,就玩自己的去了。
磨了一頭午的面,瑜娘抱著阿文吃了飯就近屋瞇了會兒,一覺睡了整整一個半時辰。
起來后瑜娘背著阿文便進后山去采山丁子,直到夕陽西下才趕回家,又忙著做飯弄果子餡,好在阿文是真的乖巧也不麻煩自家姐姐,還要求自己下地玩。
瑜娘看著他在院里摸打滾爬的也懶得管了,到底是個小子,哪里能像姑娘似的約束他的。
真真是一天也沒閑下來,姐弟倆吃完飯,瑜娘收拾好,又開始跺餡,然后揉面,把阿文放在炕上,姐倆都坐在炕上,一個自個兒玩自個兒的,一個自個兒包餃子。
聽到拍門聲時,瑜娘都已經包出不少餃子了,趙父和趙母進門,還是一臉樂呵,今天一樣賣了不少。
數了錢今個兒竟有一千二十多文錢,樂的趙母這個開心,在這么擺兩天,他們家的攤子費和糧食錢全都掙回來了,沒準還能給瑜娘攢出不少嫁妝錢,喜得兩口子連臉上的疲憊都沒了。
瑜娘也替著高興,何時見過爹娘臉上這般高興過。
趙母這才注意到閨女包了好些餃子,廚房還有果餡,正打算磨面去的趙父在倉房一看,缸里有不少面,老兩口這才知道閨女白天在家也沒歇著,心里不是滋味,卻也沒辦法,他們老兩口白天擺攤晚上回來卻是忙不過來。
瑜娘看爹娘的樣子好笑的說道:“爹娘,咱們也是開始擺攤沒經驗,慢慢來做順了就不累了。”
趙母嘆口氣,兒子指望不上,累的就是閨女,誰說閨女不如兒子的。這么一想,趙母對阿良是真的失望了,瑜娘也還沒跟她說李家來過人的事,趙母雖不知道這事卻也不想問了,家里一點指望不上分了家還要替他操心,何苦來的,生他養他還欠了他不成?看看,分了家,何時見過兒子來看他們兩口子,在沒這般白眼狼得了。
突然一瞬間,趙母心里就明鏡的了,這兒子再不能這般慣著了,不然真以為她們做爹娘的欠他的了?
趙母是真心疼閨女,囑咐著瑜娘說道:“以后可不許在做這么多活了,我和你爹回來也能做一些的。”
瑜娘點頭,“知道了,那不是還留著一盆的餃子餡等你們呢么!”
趙母好氣好笑的看著閨女,還好這攤子就擺兩三個月,不然他們兩老的沒倒了,她閨女就得倒了。
趙父趙母又出了兩日攤子,掙得銀錢卻沒前兩天多了,也難怪,吃餃子都是圖個新鮮,誰也不能天天吃這個,可就這樣,回來數錢也有七八百文錢。
這也讓趙父趙母高興不少,賺的不少,晚上回家也能忙活的來,不用瑜娘白天太做活了,就這樣,一家三口從早到晚的忙碌,接下來幾天,收益都在五六百文錢中間起起伏伏,讓一家人都頗是有干勁兒。
趙父趙母和瑜娘都不是心思大的,這一天能干掙幾百文錢已經是想都不敢想的了。
趙父趙母這才知道為啥人家做商人的這般掙錢,簡直是銀子嘩啦嘩啦的流進來,可商戶是賤籍,老兩口為了子孫后代也不能成了商戶,好在他們這種擺攤算不上商戶。
幾日下來瑜娘也瘦了不少,這早起晚睡的自然會瘦,心疼的趙母不行不行的,可眼看著的銀子又不能不賺,家里房子已經破的雨天會漏雨了,也是該修一修了,閨女要出嫁,這嫁妝不能寒酸了,她聽說王家是要給兒子蓋青磚瓦房的,當初閨女是因為名聲被牽連了才嫁給他家兒子,別村里人眼紅那房子,說閨女是故意纏著人家壞了人家的名聲,那她家瑜娘可虧死了。
這婚事怎么也得讓外人看成是門當戶對的。
倒是瑜娘,看著爹娘也累的瘦了不少,心疼不已,想著要不要勸二老干完這月就算了呢!
(https://www.dzxsw.cc/book/145488/74764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