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蓋房
宅基地到手就要準備蓋房,李有福只有李賀春李壽春哥倆,哥倆每人蓋三間土坯房,左右相鄰,因為李有福要跟著老大住一起李賀春那邊還得加蓋倆間廂房,李壽春家孩子們都小也夠住,等孩子大了再起蓋廂房。而李有財家有兄弟哥四個,宅基地不夠大只能四家并排前后層,老大老二在前層,每家三間,老大那邊也要加蓋廂房,因為還有李有財夫婦。老三老四在后層也是并排三間。計劃定好,為了方便干活大人們都要到村子里搭個簡易窩棚住在那兒,每天堤壩上只留一個女人照顧一下孩子做做飯。逢集也要去鎮子上賣魚,當然魚是孩子們摸來的,最大功臣就是李曉梅了,每天都要捉上三五條夠斤數的魚,然后養起來等趕集一起賣掉。男孩子們可沒那么幸運,捉的魚大大小小,生氣也沒用,誰叫人家就是那么會捉魚呢!捉魚捉不過只能在別處下功夫,所以草泊野鴨遭了秧,鴨蛋每天都有收獲,偶爾還能捉到只野鴨子,大伙兒改善一下生活。曉梅也不吝嗇,沒少偷偷從空間往外拿東西,總能想法讓孩子們吃飽盡量吃好,李家孩子們都沒成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李家人有了好身體才能興旺!
接下來就是整宅基地,挖地基。因為是外來人和村上沒交情,家里人口也多,手頭又不寬裕,所以蓋房的事也就由李家人自己操持自己做,男人們每天抽出大半人挖地基,余下的和女人們打土坯,天熱干得快,但又怕淋雨,所以大伙干活十分賣力,要趁天好把土坯脫出來,做土坯需要往泥里摻入稻草,上坨村現在還沒人種水稻,為此李有福特意從外面用葦簾子換了一車稻草,稻草要剁成一節節,摻在泥里倒入長方形磨具定型,然后曬干,這樣一塊蓋房用的土坯就好了。
房子不能一下就全蓋好,要家一家得來,前蓋的是李賀春的,地基挖好后,就是壘墻,李有福請了一位村上的木匠,壘墻過程中要把門窗框先安上,木頭是從堤壩上砍來的,準備得早到用的時候也晾曬的差不多,房子建的簡單,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有到位,所需要的東西一應俱全。所以活干得也快,三間房用了大半個月就差不多完工,在準備下一家時,又把土炕盤上,門窗安好,這樣李賀春的房子就算完工了。時間進入八月,早晚天氣逐漸涼爽,因為已經有了一次蓋房經驗,再蓋速度也就快了許多。
李有福李有財和侯地主家談妥秋收過后要佃二十畝旱地,李家上下人口多,糧食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問題,開荒來不及只能先佃好地過活。秋收后就種上冬小麥,來年也有了收成。
在忙碌中時間過得飛快,到金秋十月,莊稼人收獲季節,李家一群人把佃來的二十畝地都種上冬小麥,當然麥種出自曉梅空間,經過空間改良的麥種怎么著也比這里的小麥產量高吧,現在畝產不過百十來斤,如果讓他們知道后世小麥畝產能達到一千斤該是什么表情,曉梅不禁偷偷想。
田種好也把自己的家建好了,不管多簡易,這也是屬于自己的家,李家一群人開心的看著自己的土坯房,對于他們來說能遮風擋雨,不用流離失所就是最大滿足。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也算是各得其所,李家賣魚的錢幾乎全部投入蓋房中,手頭又沒了錢,過日子總的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吧,雖然從老家帶過來一部分,要安個家這點哪夠,索性門窗齊全,炕搭好了,有鍋有灶,能住能吃基本生活沒問題,以后再慢慢置辦吧。
男人們心里激動,女人們卻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奮,各家的媳婦都在自家屋里院里來回轉悠,看看這里放什么,那里又怎么安排,院里是不是要養幾只雞,種幾樣菜,開心的笑容洋溢在每人臉上。
既然把家安在這兒就要和村里人處好關系,蓋房搬家鄉俗是要請客的,李有福和李有財商量一下覺得是要請請村里人,但是一百多戶又不能全請,于是李有福兄弟倆拎著兩條魚和一籃子鴨蛋去了村長家,村長侯正德是侯地主的本家堂叔輩,說話很有力度,也深得村里人敬重。
村長家住在正街離侯地主家很近,也是青磚瓦房,但只有一進,東西廂房,青磚院墻門樓,一看也是家底殷實人家,兩人敲門,一會兒里面有人應聲“誰啊?” “是我們,剛搬來的李有福,請問候村長在家嗎?”吱呀一聲門打開,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侯村長家的兒媳,看是他們,一臉不屑低頭看打他們手里的東西,臉色稍微好些,“你們來找我公公?” “是啊,候村長在家嗎?” “在呢,進來吧,”說完一轉身自顧往回走,李有福只得跟著進了正房堂屋。
村長正坐在堂屋吸煙,聽到腳步聲才抬頭客氣的說:“有福有財來了”兄弟倆趕忙應:“村長,這不房子蓋好了,我們都是外來人,不知道這里的鄉俗,特來請教一下村長,別讓我們失了禮數”把手里的魚和鴨蛋遞上,“家里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這是河里摸來的魚,孩子們撿的野鴨蛋拿來讓村長嘗嘗。”侯正德看看李有福手里的魚,嗯個頭挺大都有五六斤重,雖說平時家里不缺魚吃,可這么大的魚也不是常常見到,野鴨蛋滿滿一籃子也有五六十個,心下滿意,這李家哥倆也算會做人,也沒客氣示意兒媳接過東西,招呼著”來就來吧,拿什么東西,以后不要再拿了,快坐下吧”兄弟倆這才坐在下首。
(https://www.dzxsw.cc/book/145440/74705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