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十章 煙花遲暮(十一)祈福
之后的兩日, 雖然胡妃仍然繼續(xù)陪著慶王, 明鏡局也在卓司鏡稟報過皇后娘娘后不再為難于她, 但卻還是在長麗宮外布置了人手,不許人進去, 也不讓人出去。
但是長麗宮那兩日一直風(fēng)平浪靜, 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fā)生,倒也讓人省心。
但這件案子不過只是看起來再無風(fēng)波了而已,到了第三天,明鏡局還未來得及有所動作時,皇后娘娘的一道懿旨突然從鳳棲宮傳了過來,說是胡妃娘娘在之后的五天內(nèi)要在長麗宮為太皇太后齋戒祈福,不能見外人,也不能出去, 所以讓她們先莫要輕舉妄動。
皇后娘娘的那道懿旨來得莫名其妙, 可明鏡局也唯有遵從, 只是繼續(xù)派人在長麗宮外盯著,不再有所行動。
不久之后, 王子衿帶回了從外面打聽來的消息,原來昨夜子時剛過, 欽天監(jiān)的監(jiān)正便以天降異象為由急匆匆地入了宮并求見了皇帝, 說他在夜觀天象時驚然發(fā)現(xiàn)紫微星微動, 實屬不祥之兆, 是以他便占了一卦, 發(fā)現(xiàn)皇帝雖然龍體無恙, 但太皇太后似有一劫,只有與其生于同月同日并且五行屬土的后輩向天真心祈愿方可安然渡難。
自慶王出事后,太皇太后的確一病不起,一向以孝道為先的皇帝當(dāng)時正宿在許妃處,在聽到此話后心急如焚,準(zhǔn)備立刻派人去找那監(jiān)正所說之人,而許妃又恰時提起胡妃娘娘便是與太皇太后同月同日生辰,而且也是后輩,結(jié)果經(jīng)那監(jiān)正卜卦后,發(fā)現(xiàn)胡妃娘娘果然是最好的人選,所以皇帝便立刻讓那監(jiān)正去著手準(zhǔn)備了。
在得知自己的虔心祈愿能為太皇太后化劫后,胡妃自然是欣然領(lǐng)旨的。隨后,長麗宮的一處偏殿便依著欽天監(jiān)的指示被安排為了一間佛堂,胡妃須得在沐浴更衣后在里面齋戒五日,在菩薩面前為太皇太后潛心祈福。
而那五日中,明鏡局能做的也唯有等待而已,但雖然事情與計劃中的略有出入,卻也不至于被打亂重來,只不過延遲了幾日罷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但在那風(fēng)平浪靜的五天后,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將明鏡局上下打得措手不及,甚至很快便震驚了宮城上下所有人。
胡妃在佛堂中身故了,而且應(yīng)該是在昨夜就已經(jīng)離世了。
她從昨日清晨開始便命人不必再送齋飯給她,說是想借著最后一日全心全意為太皇太后祈福,所以打算戒水戒食,好以誠心感動上蒼,所以不許讓任何人打擾她,所以她已經(jīng)在那間佛堂中獨處了一日一夜。
可長麗宮的宮人今日清晨去請她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斷了氣。
胡妃用剪刀割斷了自己的左手腕,然后以自己的鮮血為墨,為太皇太后抄寫了一部佛經(jīng)。
宮人都在傳說,胡妃死得很凄美。
香火繚繞的佛堂中,血盡而亡的她躺在血泊中,衣衫染血容顏如雪,一頁頁血書在門被推開的那一剎那飛到了半空之上,似是向上盤旋的蝴蝶,又如向下飄落的枯葉,好像都在為她送別。
可其實,親眼目睹過現(xiàn)場的蘇薔知道,傳說不過只是傳說罷了。
胡妃的死與其他血盡而亡的人并未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是更整齊一些罷了。
她以生命為代價抄寫的佛經(jīng)被整齊地放在桌案上,以硯臺壓著,墨盤里還殘留著她殷紅的血,而她自己則平靜地躺在菩薩面前的蒲團上,就像睡著了一般。
她去得很體面,而且不只是表面上的體面。
在她的身旁,放著一封她的遺書,里面只有簡單的幾句話,大意是說菩薩見她虔誠,是以托夢給她,說太皇太后此次病情兇猛,此劫非尋常祈愿可破,故而她在夢醒后決定以自己一命來換太皇太后的安然渡劫,好替皇上排憂解難,以求太皇太后福壽無雙鳳體康健,最后囑咐羅華一定要替她照顧慶王殿下,并護他一生無虞。
雖然那幾日的風(fēng)波之后,宮中有關(guān)她為了打壓東宮而不惜以慶王性命為代價的說法已經(jīng)人盡皆知,但如今她選擇的這個離開的方式,讓這天下所有人都無法也不敢去質(zhì)疑。
人人都知道皇帝最是孝順,有誰敢拿太皇太后的安危來懷疑胡妃別有用心,更何況,她不僅已經(jīng)死了,而且還留下了那一卷字字如泣的血書,似乎時刻在提醒著眾人她死去的初衷。
就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能做到如她這般虔誠的又能有幾人。
所以,在皇帝下旨追封胡妃為貴妃時,無人再敢提她是煙花宴嫌犯的事情,畢竟那件事還不曾坐實,但她為了皇上的一片孝心和太皇太后的康健而獻出生命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足以感天動地。
說來也怪,胡妃離世后沒幾日,太皇太后的病情便有所好轉(zhuǎn),所以宮中也開始有人對胡妃遺書中所說的菩薩托夢深信不疑,自然也便相信多年來待人謙恭和順的她其實一直表里如一,那些所謂的罪名不過是尹三娘的栽贓嫁禍罷了。
但無論外界的傳言如何,于明鏡局而言,慶王于煙花宴受傷的案子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嫌犯已經(jīng)死了,而且如今還有著不容任何人詆毀的身份,如此進退兩難的局面,案子又如何能了結(jié)。
在皇后假裝糊涂的幾次責(zé)難后,明鏡局終于決定先將長麗宮的宮人拿來問話,首當(dāng)其沖的自然是深受胡妃信任的掌事宮女羅華。
但這次她們卻又是晚了一步。
在將胡妃娘娘的后事操辦得差不多后,羅華竟主動來投案了。
她擔(dān)下了尹三娘加給胡妃的所有罪名,承認她才是尹三娘的同謀。
她交代說,尹三娘當(dāng)初為了幫胡妃娘娘當(dāng)上皇后而不擇手段,甚至慫恿年僅三歲的慶王去玩火,但在慶王受驚后,只顧著心疼兒子的胡妃不僅不理解她的一片苦心,反而認為她心腸歹毒故而借故疏遠了她,所以從那時開始,尹三娘便一直對胡妃懷恨在心伺機報仇,但因為胡妃不再信任于她,所以她多年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直到去年年初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也開始記恨胡妃,便希望能與自己一同聯(lián)手。
而她之所以與胡妃心生間隙,是因為去年過年之后她收到家里的來信,說是她母親病重,彌留之際希望能見她一面,雖然宮女出宮并不合規(guī)矩,但她沒想到胡妃竟然不愿為她試一試便立刻拒絕了他,她十分心寒,又想起當(dāng)年胡妃剛進宮時對她的諸多挑剔,進而對她更是不滿。
她們原本的計劃是引誘慶王在玩生石灰石時燒了長麗宮,那樣無論能否傷人,一向害怕明火的慶王都會受到不小的驚嚇,而生石灰石又是胡妃讓人拿回來的,那她自然難辭其咎,而且這樣做她們也容易脫身。但在除夕那天又聽到煙花宴的消息后,尹三娘便靈機一動想到借煙花宴來將事情鬧得更大的主意,所以她們便臨時改變了計劃,而胡妃自然從頭至尾都不知道她們在暗算她。
羅華的那一番供述幾乎沒有漏洞,即便有,也沒有人愿意去追究。
此時,這樣的結(jié)局,于明鏡局而言是最合理也最完美的,因為她們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解脫。
于是,在她來投案的那一日,也許是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慶王的案子連夜便蓋棺定論了,連一向?qū)γ麋R局頗為刁難的皇后都不再說什么。
唯一對這個結(jié)果甚為不滿的人是尹三娘,但她的喊冤與不服如卵擊石,甚至沒有人放在眼里。
這件案子成了新的一年中明鏡局記錄在冊的第一樁,但很多人都清楚,雖然案籍的最后一頁蓋上的是“結(jié)案”的印戳,但其實,這是一樁懸案。
真相并不在白紙黑字間,而是隨著胡妃尋死的初衷一同被掩蓋了。
正因如此,蘇薔才第一次發(fā)覺,雖然所有的案子都有一個真相,但有時候也許窮盡一生都不能找到它。
就像直覺告訴她,胡妃是被尹三娘栽贓嫁禍的,但是,她找不到任何證據(jù)去反駁尹三娘的證詞。
也許是因為已有必死決心的尹三娘早有準(zhǔn)備而且還有人在暗中助她,也許是因為胡妃從一開始便不打算為自己辯駁,也許還因為明鏡局所承擔(dān)的壓力與不得不面對的顧忌……
所有的借口與理由讓她明白,所謂的真相,有時候沒有那么重要。
但幾乎從頭至尾,明鏡局似乎一直都被人牽制著一步一步向前,那種在探尋真相過程中的無助與困惑,讓她此生難忘,因為那種感覺實在太讓人無奈了。
在羅華和尹三娘被轉(zhuǎn)送至輕衣司前,羅華曾趁著無人對她悄聲感激道:“多謝姑娘大恩大德,娘娘她死而瞑目了。”
明白她所指的是何事,蘇薔也知道自己當(dāng)?shù)闷鹚囊痪渲x,但卻不知為何,她不敢受,默然半晌后也只是誠懇道:“羅姑姑忠義如此,晚輩十分敬佩。”
“我對姑娘亦是如此。”羅華微然一笑,毫無即將赴死之人該有的頹廢與絕望,反而風(fēng)華無限,“也替我謝謝卓然,她不來見我,那我只能請姑娘轉(zhuǎn)達我對她的謝意了。”
蘇薔的眸光微微一動,點了點頭:“我會的。”
(https://www.dzxsw.cc/book/143870/75826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