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乾封帝老了, 不再是當年那個弓馬嫻熟的長皇子,他的體能早就被連綿的朝政消磨, 此刻,連拔劍自保的力氣都不夠了。
胸口處幾道血線噴射而出, 映著清河郡王猙獰快意的臉龐,最后一絲意識支撐著乾封帝后撤,可腹部隨即傳來的劇痛讓他不由自主的抽搐,踉蹌著,爬行著,終究是一腳踩空,從高高的玉階上滾落而下。
寥廣太廟, 霎時一靜, 所有人都停住了手上的刀兵,視線緊緊黏在那九龍冕袍的起伏上——圣上啊,可還活著嗎?
不約而同,盛閬頊、盛閬禎兄弟兩個心神恍惚閃搖, 隨即縱聲大笑, 蒼涼悲夷。清河郡王看都不看身旁那個癱在地上的懦夫,緊攥著染血的兵刃,飛步躍下天壇,直奔生死不明的乾封帝而去,不親眼看著他咽氣,自己背負了二十余年的血海深仇便不算了結。
儷王右腳微跛,腳踝處簡陋的纏了兩層紗布, 紅星點點,一看就是不久前剛被敲斷的,他一身親王墨袍,面容寡淡,眼波死寂,凜立在刀光中,就像是個被人揉碎的爛木偶。
其實,就算乾封帝趕盡殺絕也沒什么,他在皇陵這些年早就是生不如死,乾清宮百般折辱為的不過是光宗當年留下的幾封遺詔,可東西若真在儷王手里,當年孝元烈皇后又怎會被逼自戕!
帝后合寢,孝元烈皇后死后二十余年還要被人驚擾,這是儷王絕不能接受的事情,乾封帝怠慢先皇后遺體便是在儷王荒蕪的心田上扎下成片利刃,一邊扎一邊還要逼問他疼不疼。
再怎么樣也是先帝愛之重之的“嫡”幼子,儷王在宮廷間哪會半分根基沒有。
馮保當年背棄了他們母子,出賣梁王兄,導致宮城嘩變,宗室罹難,可他不會想到先帝早就防了一手,內侍監屬下幾大義子皆是皇家諜衛出身,陳合、呂芳、齊秀英……,這些奴才雖說聽命于乾封帝多年,可在他們心里,唯一的主子只有當年丹房里的老祖宗,若非誤以為巫咸被強行殉葬,他們還會繼續潛伏下去呢。
說到底,都怪乾封帝當年太急了,光宗將其放養多年,以為被孟璋教養的出類拔萃,結果不過稍加打壓便原形畢露,眼光短淺,手段拙劣,兼之性情涼薄,猜疑多思,不說為帝,哪怕做藩王,都鐵定是個不安分的。
這種情況下,光宗連儲君之位都要另行商榷,哪還會把自己的政治布局和帝脈隱秘交給他,乾封帝最后能爬上帝位,全是因為江南士族與北疆軍團兩大方勢力的利益訴求,他即位之初力排眾議保留內侍監,也不過是為了保全己身的無奈之舉。
圣駕周列一早被清了個干凈,內侍監武宦此刻全部按兵不動,呂芳瞇著眼,嘴角漾起微微笑意,義父他老人家一輩子誰都不信,此次若非鬼門關前走一遭,只怕也不會把這最后一張保命符吐出來。
虎賁軍以一擋百不難,可來自身后的偷襲如何能防,電光火石間大批精銳死于閹宦手下,天壇上血流成河。
任誰能料到內侍監竟臨陣倒戈,協助反賊行刺帝后!
清河郡王刀尖狠狠下落,不需要探查了,補上這一刀,一切就結束了。
“咻——”
利箭破空而至,直接洞穿了盛閬疾的右臂,力道之大竟將人生生帶退兩步。
“是陸冉!咱們南郊的兵馬,到了!”
江夏侯馳騁北疆數十載,就沒打過像今日這么憋屈的仗,都是半生戎馬的老獵手,卻被幾個奶都沒褪干凈的皇子趕來追去,奶奶個球的,不給皇室點顏色看看,真以為他們武勛都是任人拿捏的軟蛋呢。
老永安侯一直護著太子,且戰且退,這會兒看見南郊的旌旗也是松了一口氣,不管來的是誰,他們幾家的性命總算能保全了。
乾封帝現在生死不明,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今日只要收拾了這幾個鬧事的,把人拱上去,將來禁軍、金吾衛還不都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現在且先觀望著,待那四位王爺自己決出個勝負,他們再收拾殘局也不遲。
東宮連失兩子,悲痛刻骨,胸頭滔天怒火卻不得不忍。南郊武勛今晨剛被他擺了一道,眾多后嗣困陷東宮,方才亂局中武成侯那個老賊更是瞄準了他這邊猛攻,不是永安侯英勇,死死拽著他,只怕亂軍早就把他砍成肉泥了。
南郊受他牽累良多,這會兒未必肯真心替他出力,太子不敢發號施令,還得縮著脖子等,等趙秉安的大軍來臨,那才是他立身的資本。
清河郡王重傷,攜箭傷敗退,乾封帝被殘余虎賁軍救走,抬至李卓身旁時仍然昏迷不醒。
儷王木木的望著遠方,看著皇宮方向飄揚的烽煙,臉上浮現出靜謐安詳的神情,他踮著腳,搖搖晃晃的扶起光宗帝后的靈位,整齊的安放在祭壇之上。
匕首早就淬了毒,皇帝活不成的,父皇母后在天有靈,看到他如今這般下場,也可安息了吧。
唯一可惜的就是疾兒,明明可以送出皇陵,隱姓埋名,安度一生,偏偏被人把持操控。孟璋深恨父皇,連帶定北侯都積怨不淺,幾番教唆外人哄騙兵符,居心叵測。
不過,“辛亥年,歲星當令,主天下大變!”,那個孩子伴著巫咸的批命而來,碾滅了儷王最后一絲僥幸,大朔延續了不到一百四十年的國祚可能就要斷送于太子之手,儷王輕輕扶著先帝的靈柩,略微有些難過,為什么呢,當年為什么要留下那樣的旨意,皇長兄根本不配坐擁這如畫江山,不管為子,為兄,還是為帝,他俱不合格!
定國公眼見南郊大軍天降,氣得目眥眼裂,陸冉這個孽畜,坑累公府巨矣!
趙秉峻統率三千驍騎,筑成東宮中帳。太子緊拽永安侯袍袖,他現在除了趙家誰都信不過。
南郊武勛歸位,兩萬大軍瞬間有了主心骨,陸冉眼見兵權被分也無可奈何,只能老老實實的頂在前面。他是被驅逐的喪家之犬,沒有南郊收留,天下之大也無他容身之所。
金吾衛現在四面受敵,諸王謀逆,東宮態度不明,當此之時,李卓已經掌控不了局面。乾封帝身上的兩處傷口都不致命,可眼見血流不止,口唇青紫,眾人便知這是要不好了。
內閣里六老惶惑,全沒了主意。
沈炳文眸色極沉,千算萬算,沒料到皇帝把自己給玩脫了,清河郡王,內侍監,一步接一步,先帝當真是老謀深算,死了那么多年都不消停。
“圣駕罹難,快快護佑國本……”
“圣上還沒駕崩,顧閣老慎言!”
厲聲呵斥,沈炳文少有疾言厲色的時候,可他一旦動怒,顧椿還真是只有諾諾的份。
乾封帝倒下了,這打了沈炳文個措手不及,卻讓蘇銘以及麾下諸多士族死里逃生。蘇次輔手上青筋凸起,竭盡全力才壓抑住澎湃的心潮,他堅持到如今還未站隊是值得的,顧張二人早早將自己鎖縛在太孫一輩,踩著太子的顏面存活下來,如今,圣駕早崩,東宮即位之后必存芥蒂,他們倆個早晚會被年幼的王孫拖死,再不會是蘇氏的威脅。
澤衡,做得好!殺了這個昏君,蘇沈牽制而生,他父子倆的一切犧牲都值了!
蘇銘遙望著皇城中燎天大火,眼眶里蓄滿了淚水,他這一生,無愧家族,無愧士族,唯獨對次子,虧欠良多,連一絲血脈都不能為他留下。趙秉安年幼懷柔,可趙家里多的是經驗老道的官場人精,趙懷琰絕不會留下蘇煜這個致命的活口,就連夏氏腹中之子,只怕也……
戶部左右侍郎跟隨在次輔身后,蘇家多年經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麾下勢力滲透朝野,這會兒都在等著部堂拿主意。
“中宮何在?”
蘇銘一句話刺中要害,夏皇后人呢?
東宮生母,未來的皇太后,此刻卻衣衫不整,狼狽不堪的被扣押在天壇欄桿上,長寧郡王、清河郡王,望著這個女人的目光就像是淬了烈酒的利刃,恨不得一片一片把她剮成肉泥。
蕭氏、宋氏、穆氏,三位娘娘接連慘死在夏皇后手下,三位王爺對她的仇恨可一點不比乾封帝少!
“母后!”
太子被武勛死死攔著,不給他越過戒線。
宮侍早就逃的一干二凈,中宮身側一個護駕的都沒有,夏皇后拖著厚重的鳳服,倉惶的避到玉攔邊緣,稍退半腳便是摔個腦漿迸裂的下場。
長寧郡王獰笑著從地上爬起來,撿拾起方才跌落的匕首,一步一步往夏皇后逼近。
“這個賤人要用來祭祀我母妃,這是你允諾過我的!”
清河郡王從沉都帶來了蕭氏的牌位,他自小立下過誓言,一定要把夏氏挫骨揚灰,以報母仇,如今盛閬禎卻出爾反爾,想獨殺夏氏,他自然不能答應。
“本王一諾千金,既允了你就不會食言,不過,本王只答應事后把夏氏交給你,可沒保證屆時人一定是活的……”
話音未落,漫天箭雨不期而至,原來,誠王已經厭煩了天壇上那兩人的把戲,現如今大家的執念都是一樣的,弄死夏氏就完了,何必計較手段為何,萬箭穿心,聽著也是個不錯的死法啊。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百架弩車,萬箭齊發,輪射了三番,夏皇后在天壇上居然毫發無損!
倒是三王麾下傷亡慘重,誠王當年被廢,少不得長寧郡王在背后推波助瀾,而且王妃與世子潛逃在外,這件事也只剩老五一人知曉內情,殺了他,便不虞留下后患。
這點淺顯的心思,長寧郡王都不用猜,老大如今已是窮途末路,他那點殘兵敗勇,根本走不出京城,關鍵是金吾衛在旁邊虎視眈眈,若他們幾個玉石俱焚,豈不是便宜了太子那個小人。
是啊,還有太子呢,從始至終,他都是幕后最惡心的那個幫兇,怎能讓他逍遙了去。
那把龍椅,哪怕是劈了,也絕不能讓盛閬瓚來坐!
———————————————
盛閬禎愿意讓出夏皇后,由四王共同扣押人質與東宮談判。
這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方才還打得你死我活,一扭臉又是情比金堅的好兄弟了?
中宮受辱,顏面盡喪的只有太子,夏皇后從不知道氣節為何物,三王稍加逼迫便在大庭廣眾之下磕頭認錯,將那些早該塵封的陳年舊事一一揭開。
定北侯確實含冤莫名,他當年入京竟是乾封帝持先帝諭旨詔進宮的,根本不是擅自調兵。
光宗病重,天下士族蠢蠢欲動,當時內閣里孟申譚蘇沈,人人心懷鬼胎,先帝唯恐長子遭人蠱惑,成為被世家把持的傀儡,才十萬火急的將蕭博遠調回來,震懾宵小。
先帝確實留有遺詔,傳位于乾封帝,然這只是先帝臨行前布局的冰山一角。
蕭博遠那里有一道手書,其中內容至今無人得知,內閣曾在光宗大行的夜里逼問于他,孟老太爺親自施壓,蕭博遠就是不肯吐露分毫!
漠北十萬雄兵臥于枕榻,蕭博遠態度曖昧不明,內閣里都是人精,怎么能不多想。孟璋收到宮中急令,卻被老父秘書攔阻在外,孟申譚三位老大人先下手為強,車裂了定北侯。
說到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相較于重兵在握,桀驁不馴的蕭博遠,苦口婆心,聲名在外的三朝帝傅絕對更能取信于人。況且那時,孟老太爺親自動手料理了梁王,將乾封帝拱上帝位,這絕對是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蕭博遠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就是妄想保全孝元烈皇后與儷王母子,這看在乾封帝眼里就是不臣之心,該殺!
當年的事情已經很久遠,夏皇后許多細節都記不清了,再說乾封帝也不愛跟她說這些,以她的腦子,當年那場巨變能參透一星半點就算是了不得了。
清河郡王捂著肩膀,淚流滿面,原來外祖真的是冤枉的,所有人都知道,那為什么,還要逼著母妃自縊,將他遠黜沉都,為什么,就沒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
內閣光明正義的假面被當眾扒了個干凈,沈炳文與蘇銘眸光冷冽,夏氏,真是……
文武百官都沉默著,天壇上回蕩著清河郡王的咆哮、逼問,太子冷漠的仰望著,他知道,內閣再不可能支持他了。
夏皇后就不該活著,從她陷落叛逆手里那一刻起,自盡就是最好的出路,于太子,于夏家,她現在就只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污點。
誠王、康王,兩位被廢的王爺僵著臉色,他們雖說是棋子,卻還享受過一時榮光,可老三,卻是從一降生就錯了。
漠北軍團有遺詔,孟家也有一道,發往江州,詔孟璋率兵勤王,可想而知,若當初蕭博遠當真尊奉光宗旨意,屠滅士族,那么扭臉,孟璋必會報這殺父之仇,光宗死在親子手中,可為了大局,為了皇室傳承,他又不得不將威脅皇權的勢力全部剪除,為了避免主弱臣強的局面,蕭孟皆不可留!
孟老太爺先殺梁王后滅定北侯,已經大大僭越了為臣的本分,加之當時孟璋下落不明,孟家被架在火口上,退隱是最好的辦法。后來也證明,他老人家有先見之明,因為留下來的申士燮與譚松齡都未得善終。
沈炳文不聲不響的算計了許多人,可他的結局不會好到哪去,生于士族長于士族,最后卻在士族危難時刻轉身背棄,江南許多氏族恨不得啖其肉啃其骨,幸虧沈氏嫁與勛貴,否則只怕早就淪為泄憤的悲劇了。
二十年前那場巨變是內閣恪守的秘密,誰也料不到夏皇后這個蠢婦會知道這么多,沈炳文伸手擺了擺,示意李卓不能讓人再說下去了。
場面上,金吾衛實力最雄厚,李卓看了看面色青紫的乾封帝,擰著眉頭不愿擅動,可沈炳文乃是首輔,不聽他的又該聽誰的。
金吾衛的兵馬動了,不顧一切的往天壇上撲,壓根不管夏皇后死活。
南郊意思的挪動了一下人手,可瞧那慢吞吞的架勢,估計能趕上給人收尸。
太子垂著頭顱,不讓人看到他憋住的眼淚,一日之內,他喪子喪父,現在還要喪母了嗎。
清河郡王究其一生求一個公道,到頭來卻只是他自欺欺人的一個笑話,仰天啼哭一聲,拔刀自刎了。
儷王一瘸一拐的爬過去,將苦命侄兒攬入懷中,他早就料到了這般下場,可真送走了世上最后一個親人還是讓他痛徹心扉。
天壇防線將破,長寧郡王直奔夏氏而去,就算死他也要拖著這個女人一起下地獄,母妃還等著他們呢。
至于太子,就交由誠王應對吧,他們倆不是不死不休嗎。
抱著夏氏跌落天壇的一霎那,盛閬禎只一個念頭,真好,終于可以去見母妃外祖了。
長戟透心而過,這位驕傲至死的殿下含笑而終。
誠王吐出一口濁氣,緩緩拔出腰間的利劍,生不成王,死不為奴,他知道自己拼不過盛閬瓚,可讓他茍且求生,不若讓他壯烈求死,哪怕賭上一切,他也要求一個勝負!
陸冉握緊刀柄,驅動兵馬備戰,南郊雖然英勇不足可兵力占優,豁出去打,誰怵誰!
蘇銘看著這不爭氣的兩位皇子,實在是慪得半死。
蠢貨!不曉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典故嗎,他們拼個半死,最后朝局都落到了沈炳文的算盤里,屆時只怕沈一鳴這個老匹夫挾幼主以令諸侯,那蘇家可就遭殃了。
“咚!咚!咚……”
大軍以盾陣示威,威武之聲響徹天地。
蘇銘長舒一口氣,趙家那小崽子總算是趕來了。
這個時候也不需要什么遮掩了,黃沙軍團死氣沉沉的中帳大旗豎的極其矚目,眾人遠遠的只看見戰車上立著一個青年男子,懷中似是抱著一個小小襁褓。
“皇太后到!皇太孫到!”
軍風如此,通傳聲暗沉低啞,就像喉嚨里塞了一把沙子一樣,卻讓滿朝文武腦弦繃得巨緊。
沈炳文不甘的望著永安侯府的黑云旗,只差一步,他就能成就不世功業,豎子壞事!
南郊武勛瞧著那小小襁褓,眼都紅了。江夏侯等老戚恨不得將永安侯摁在地上飽拳,老小子忒不仗義,自個兒吃獨食,這么大一份功勞也不怕撐破了肚皮。
金吾衛瑟縮倒退,誠王麾下殘勇稍有不服,可瞧著重軍中間的家眷,手上握刀的力度都卸了三分。
柱國公府與武成侯府的誥命被推在前面,很是顯眼。
齊渭眼見老母周側環繞的刀刃,急的近似發瘋;晉廣原撒目遍尋兩位公主不得,卻見晉綏穩妥立于老妻懷中,便知曉趙秉安不打算放過他晉氏血脈。
“擒下賊首盛閬頊,太子殿下便恩赦爾等罪孽。”
鐵河屯疆已經被打殘了,留下點火種也好牽制軍中各方實力,關鍵不能讓金吾衛一家獨大。
趙秉安帶來多少兵馬無所謂,可他懷中的皇太孫至關重要,沈炳文恨恨的捏著指節,悔嘆自己沒將這趙家小子當回事。
太子近乎喜極而泣,他奔赴至趙秉安身旁卻見自己的肱骨面色虛白,滿頭大汗,身形微顫,似是隨時都要倒下。
他這才想起來,趙秉安身上帶著傷呢。
一見到東宮,趙秉安便火速交接皇太孫,隱于帳后。
太子重兵在握,自忖有了底氣,厲聲逼迫晉齊二人,刀架在脖子上,挾持婦孺的罪名竟被他自己坐實了。
趙秉安皺了皺眉頭,最終什么都沒有說。
廢誠王看著身旁浮散的人心,了然的笑了笑,終究是一敗涂地啊。
“盛閬瓚,本王從來沒有輸給你,本王只是輸給了天命!天不佑我,為之奈何!奈何!”
看著這位皇長子鎮定自若的拔刀刎頸,趙秉安覺得,他著實比太子更具帝王之氣,可惜,造化弄人……
四王謀逆,已除其三,剩下一個跛腳的儷王,誰都不拿他當回事。
太子顫巍巍的奔到天壇腳下,尋睨夏皇后的尸首,一堆斷肢殘塊,血污遍地,不是鳳袍那鮮亮的眼色,太子都看不清那是什么東西。
“李卓——”
趙秉安心里咯噔一聲,太子千萬別自毀長城,將人給逼反了去。
“李茂,且去探看軍情,記住,勸服你爹便是大功一件,殿下即位必不吝嗇爵位賞賜。”
趙秉安慶幸攻破宮門之時順手將李茂給擒住了,這會兒倒是派上了大用場。
因為對蘇澤衡當初那番話心存忌諱,所以趙秉安一直不愿靠近天壇,他給祖父等人遞了個眼色,便佯裝體力不支,跪伏在了戰車上。
內閣里頭張顧二人本系在皇太孫身上,現如今太子掌控了太孫,圣上又是這樣一副半生不死的狀態,他們無法,只得倒向東宮,竭力勸慰著李卓。
金吾衛間接害死中宮是事實,李卓理虧在前,不得不服軟。
正當他打算下跪請罪的時候,一只顫抖卻力道十足的手拽住了他。
“將,將太孫,帶到,帶到朕這兒來……”
(https://www.dzxsw.cc/book/143664/75508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