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嫡幼子的從容人生 > 198.會試

198.會試


  “應試那么辛苦, 你這幾日何不在外間松快松快,我這身子, 又照顧不了你……”

  趙秉安緊了一下懷里口是心非的小女人,這是他的妻子, 肚子里還懷著他的骨肉,怎么能不上心。

  母親那邊因為陪房一事,前段時間很是鬧了點小脾氣,這也是承爵府上常見的規矩,主母有孕之后,總會有這么一遭,很多還是從娘家帶來的陪嫁丫鬟呢。

  可惜, 趙秉安對女色一事真的不上心, 他就想有個平平穩穩的家庭,至于四叔那樣的風花雪月,他可消受不起。

  這一點上,趙秉安還挺感謝自家媳婦的, 好歹知道夫妻不相疑的道理, 婚前的允諾雖然至今未曾重提,但兩人的心思指定是栓在一起的。

  不管外面那些善妒的謠言如何播散,人該吃吃該喝喝,一點沒虧著自己和孩子,回文院內更是連半點風波都沒起,可讓好一些等著看熱鬧的人失望了。

  “會試有嬸娘幫忙準備,不會出什么差錯, 你就安心養胎吧!

  “這都五個月了,按理說也該有點動靜了才是,小家伙最近有沒有鬧你?”

  “還好,有母親照料著,已經不像前些日子反應那么大了。”

  家和萬事興,蔣氏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那經得住邵媛馨軟磨硬泡,再說肚子里還揣著個大金孫,兩人之間那點小摩擦根本不算事。

  關鍵蔣氏也清楚小兒子的秉性,那就是個犟驢,以往不是沒塞過人,最后還不是都被貶到外院灑掃去了,成婚以前就那德性,現在更是不用指望了。

  蔣氏也不是和兒媳婦過不去,只是想著多子多福,一人生到底是單薄了些,現在瞧著兒子兒媳都不領情,她也就算了,反正老爺說的也對,嫡庶終究有別,她可不想將來眼睜睜看著幾個孫子爭斗,都跟老四似的還不如不生呢。

  隆寶四年的這場會試開始的非常低調,京城中人人好似都提不起精神來,文會詩社一應娛樂活動全都被停,上萬士子皆閉關讀書,尤其是江南幾大書院的才子,通通藏匿了聲跡,再不復往年猖狂模樣。

  也是,近來內閣中江南士族的力量遭受嚴重打擊,蘇次輔眼瞅著要被圣上厭棄,張閣老顧閣老最近也不得不自降身價,拉攏隴西士族進行聯姻,以在東宮那里挽回局面。

  此次朝野中已有風聲傳出,十八位同考官盡出翰林院,為首的三位大學士無一出身江南,看來太子是有意震懾士林了。

  這種情勢下,國子監的勢頭一片大好,很多飽讀詩書的有志之士都意欲下場一試,畢竟在天下人眼中,太子登位已成定局,這頭批“天子門生”的殊榮可不能被人搶了去。

  永安侯府打從二月下旬就收到了不下上千封拜帖,有自薦的,也有借路引薦的,凡是與趙家沾親帶故的,都想借著永安侯府探探東宮的口風,現如今燒太子的冷灶已然是遲了,但盡忠竭誠總能討口熱湯喝喝吧。

  老侯爺原也有點飄飄然,認為大事將成,不過收到五爺自兩江發來的信件以后,便闔緊門戶,再不管外面洪水滔天。

  世子不日前以盡孝為名上了辭官的折子,乾清宮雖未明批,但已將大少爺趙秉宣擢為正四品給事中郎課,想來是允了。

  三爺原也想趁機從工部脫身,無奈唐老尚書要借他平衡堂官勢力,當場否了他的試探,爺倆暗地里也嘀咕過幾句,趙家不想盛極而衰可以理解,但三爺膝下幼子還未在朝上立穩腳跟,此刻拂衣,未免太早了些。

  相較于趙氏一族的知情識趣,原東宮黨的嘴臉就不大好看了。除去尚未還朝的幾脈舊勢力,其他人算是將六部地盤咬了一個遍。

  尤其是戶部這個地方,新舊勢力沖突的極為嚴重。隴西士族投靠東宮雖晚,但在對抗內閣施壓時可謂出了大力,折損精銳之多,太子都頗為惋惜。相較而言,焦查幾家東宮心腹當年暫退鋒芒之后便一直神隱,事事不露頭,雖說這是太子的吩咐,但功勞簿上滑溜溜的一片也是騙不了人的。

  戶部是朝廷的錢袋子,尤其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庫充盈,誰不想朝這塊肥肉上咬一口。

  太子的態度讓人捉摸不清,一方面他召集東宮舊人重組詹事府,另一方面又在朝庭各要缺上安插新人手,表面上看似是兩不想幫,實際上卻在新舊黨人之間埋下了不少隔閡。

  趙秉安的位置其實殊為尷尬,說他是舊人,但他不屬于東宮伴讀那一撥,沒有與太子從小相伴的情分。但若說他是新人吧,永安侯府又是明面上東宮首批投靠勢力,老侯爺封太子少保的時候,那些人還不過是剛啟蒙的小娃娃呢。

  而且,趙秉安的名頭響,滿朝上下沒有誰不知道永安侯府十公子是東宮的?汀

  像這次,穆家遭黜,順天府尹一職被人搶破了頭,最后卻落到了蔣家大爺手里,靠的不就是其外甥深得東宮信任嗎。

  還有蔣正楷老爺子,都快往七十奔了,還升上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現如今刑部那般情形,縱使突降位閣老坐鎮,也未必能把權柄摳回來。

  朝局上太子一家獨大,乾封帝卻放任不管,一門心思扎到了皇太孫的身上,邵文熙成了自顧椿之后第二個被乾清宮常詔的人。

  圣上的心思不難懂,內閣里唯有顧邵二人年紀最輕,以閣老的尋常壽命來算,這倆人至少還能活個一二十年,屆時正是皇太孫長成,需要助力的時候。

  而且,大家都清楚,從禮部出來的閣老將來有七成可能會成為首輔,剩下三成則歸到吏部,而顧椿恰是沈炳文在吏部的二把手。

  圣上有意將皇太孫的根基夯實,不惜搬空太子的班底。邵文熙明眼人就知道是留給下一屆國主用的,現在變成了皇太孫的講禮師傅,縱使是親父子,太子心里也很難不膈應。

  這種情況下,孟氏腹中那一胎就懷得戰戰兢兢,太子在外人面前不曾表露,但關起東宮大門,那火熱的眼神幾乎要將孟氏的肚皮燒穿。

  嫡出可不止一個,怎就認定元澈才是真龍呢!

  三月初九,天邊剛起了點光亮,萬名學子的心就提了起來。

  西北京郊小校場,趙秉安府試之地,也是今科春闈的場所。

  禁軍三大營現在調防入京,讓四周減緩了不少殺伐之氣,不過,京師的尋常駐軍也不是易與之輩,一個個瞧著兇悍的很。

  考官三日前就入場了,士子們從子時便守在此處等候校檢,直到卯時,才聽到清脆的鳴鑼聲。

  趙秉安不緊不慢的下了馬車,與兩位堂兄告別,今日沒有出動永安侯府的鐵衛,太招搖,也沒那個必要。

  國子監一眾師兄弟已經在前方等著了,領頭的陸博士還是那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趙秉安與這位也算是歡喜冤家,不過師生有別,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該行的禮還是要行。

  “甭客氣了,這幫小崽子我可就交給你了,全須全尾的給我帶回來,缺一個可都不成!

  往年江南那幫家伙沒少在考試間隙使陰招,糟蹋了他們國子監多少好苗子,這次有趙家這小狐貍坐鎮,可得叫他們也吃吃虧。

  “明誠省得了!

  趙秉安對往年那些齷齪的事情也略有耳聞,他倒是不怕有人下黑手,考場私斗,確實是說不清楚對錯,但這科乃是太子主考,誰敢搗鬼,不怕砸了闔族的前程嗎。

  能從江南幾大書院結業,到京城來應考的必不是傻子,最起碼能考中舉人就說明對朝政還是有些見解的,這種時候,江南士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他人不找他們麻煩就不錯了,哪還有膽子跳出來瞎折騰。

  后來事實也如趙秉安預料的一般,整場會試下來江南士子安分地不得了,完全不見往年那些幺蛾子。

  就是那些豪商巨賈捐出來的監生也都在號房里苦苦熬著,一連幾天遭罪,都沒人敢開口抱怨。

  會試與鄉試流程極為相似,開局第一場仍是四書文、五言八韻詩。

  京城開春以后雖然日漸升溫,但到了夜里,這北郊還是冷風呼呼的刮,趙秉安縮在大s里,暫且擱置了筆墨,思索著他今科的出路。

  心腹二字遇到盛家皇室,便似乎失了它們往常的含義,太子的猜疑隱藏在溫情之下,趙秉安努力了這么久,卻仍不敢說徹底感化。

  自打邵閣老頻繁出入乾清宮之后,太子便有意無意試探他的口風,嫡幼二字雖提的不多,但趙秉安都記在了心上,顯然在立儲這件事上東宮有了不同于乾封帝的想法。

  皇太孫雖是一點點的小人,可已經妨礙了他父親的大業,太子想當圣君,從沒有權柄外分的念頭。

  永安侯府三房里的情景成了趙秉安最好的護身符,他對皇太孫并無其他人那般熱忱諂媚,主子只有一個,他還不至于糊涂的本末倒置。

  太子發覺這一點后很是欣喜,已然將趙秉安引為知己,殿試之后,便會賜給趙秉安東宮行走的權力,這就算是在乾清宮那里過了明路,將來好將人調入詹事府。

  乾封帝不知道這些,他對永安侯府的觀感一直不錯,從趙懷珩到趙懷玨,都是恪忠職守的臣子,雖說趙懷珉是個不著調的,但哪家勛貴不出浪蕩子,永安侯算得上教導有方了。

  實際上,乾封帝被太子這么一提醒就想起了遠在浙江的趙懷玨。閩宏達那個老頭子與穆家關系匪淺,已經不能再容忍了,趙懷玨雖是資歷不足,但能力功績擺在那里,上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初乾封帝對趙秉安不過是起了純臣的一個小念頭,覺得打磨幾年將來留給太子用,但現在綜合考慮,他老人家發覺皇太孫好像更需要這樣年輕有為的人才。

  趙秉安此子身份特殊,邵沈皆有牽絆,背靠湖湘這么一座大山,將來趙懷玨又是重用之臣,這樣的人合該留給皇太孫做保障才對。


  (https://www.dzxsw.cc/book/143664/75508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河北区| 黄石市| 桐梓县| 慈利县| 福鼎市| 保定市| 潜江市| 普兰店市| 喜德县| 东海县| 社旗县| 河曲县| 湘阴县| 普格县| 镇巴县| 乌拉特前旗| 龙州县| 兴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汾西县| 彩票| 游戏| 定结县| 富源县| 萨迦县| 黔南| 天津市| 桂林市| 永泰县| 乌海市| 昭平县| 林甸县| 乐都县| 南召县| 德令哈市| 巴南区| 商都县| 乌恰县| 凌海市| 新河县|